红楼之开国篇 第264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队伍从二更天出发,一直到五更天,才停下暂歇。

  过程过了大半,兵卒的力气也都消耗的差不多。

  行军灶都搭了起来。

  徒三叫人送了十车粮食过来,马寨主叫人收下,可下头吃的还是滁州军带自备的军粮“方便面”。

  确实是“方便面”,只是没有油炸那一步,换成是烤熟。

  面饼有白面的,还有杂面的。

  加上调好的调理包,加上烧水在内,一刻钟就预备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一会儿,滁州军大营里就弥漫着面条的香味。

  “啧啧!咱这军粮,真是吃也吃不够!这两日在陵水大营里,就馋这一口!”

  “是啊,吃了这个,真不爱吃粥了!”

  “粥也分什么粥,小宝爷叫人研究出来的方便粥,也香啊!”

  “那倒是不假,里头有肉沫,还能不香?”

  兵卒们吃的满足。

  隔壁亳州军,端着空碗,还等着粥熟,就显得可怜了。

  “什么味儿?这么香?”

  “还能什么?将军们小灶吧?”

  “这得烧多少小灶啊,味都传到咱们这边了?”

  “不会炖肉吧?这可是送殡途中?”

  “送殡怎么了?俺们村白席还专门上蒸肉哩!”

  “……”

  有与滁州军相熟的,顺着味道就摸了过来。

  如郑季,如陈大志。

  郑季不用说,水进之前的小跟班,如今是徒三麾下器重之人。

  陈大志就是陈翼之侄,之前的滨江县尉,水进的手下败将,与水进是不打不相识的交情。

  看着霍宝、马寨主等人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面条,这两人毫不客气的,拿了空碗分润。

  “真香!”

  郑季连吃了三大碗,才带了不舍撂下空碗。

  水进与有荣焉道:“都是小宝琢磨出来的!小宝孝顺,怕五爷在外吃不好,就与人琢磨出这个,除了面条,还有肉粥,都是即刻就得的好吃食!”

  郭家子弟研究出最后成果,却也不敢抢霍宝的功劳。

  若不是霍宝提了点子与方向,他们埋头瞎琢磨,也琢磨不出这样好东西。

  只是霍五心疼儿子,不愿意让他有一点点争议落在外头,就加了为了孝敬自己这个前因,省的外人误会霍宝不务正业。

  郑季与霍宝打过交道,也算相熟,直接冲霍宝竖了大拇指:“小宝爷好样的,这个可得留几斤!还有那肉粥,咱也想尝尝!”

  霍宝笑着应道:“郑哥放心,回头叫人各留十斤给你!”

  郑季立时眉开眼笑:“那可真是好,回头让几个兄弟都尝尝!”

  陈大侄端着碗的手一顿,望向霍宝与马寨主等人。

  因他们两个过来蹭吃的,方才一锅面条不够,又加了一锅。

  他眼见着这速度,心中知晓这最是适宜做军粮。

  可是这几位却没有遮遮掩掩的意思,倒是大方。

  霍宝却是没有遮掩的意思。

  这东西好学,要是亳州军有心探查,怎么也能弄明白。

  想学就学,只是凭亳州军如今状况,想要装备方便面、方面粥做军粮,怕还是不能。

  亳州军太穷了。

  等大家吃完后,就有人过来寻水进。

  水进起身出去。

  少一时。

  水进回来,面色却是不好,看着众人道:“前头不大对,斥候派出去,没有回音!”

第224章 横生枝节

  郑季、陈大志闻言,都站了起来。

  霍宝与马寨主对视一眼,两人都想到一个人身上。

  柳二,还有那七千人马。

  滁州军行军规矩,斥候要先前三十里探路。

  这次暂歇的地方,离滁山还有二十几里。

  马寨主没有耽搁,立时去寻徒三:“先头探路的斥候没回来,前面或许有变故……之前过去点穴的人,可送信回来……”

  徒三点头道:“昨日回来人了,说是初五到的滁山,已经寻好地方点穴……”

  滁州距离陵水八十里,选好了穴位,也没有再报信的必要。

  马寨主皱眉道:“那变故就是这两日了!”

  徒三听到前头不对,心中自是也想到柳二那七千兵卒。

  滁州境内,再没有这样多的人马。

  总不能是孙元帅奔驰几百里下来,过来设伏。

  别说双方恩怨如何,这滁州境内还有滁州军,孙元帅吃饱了撑的会主动挑衅势力强大的邻居。

  七千人马……

  那点穴的那五百人?

  怕是凶多吉少。

  徒三的心中有些慌乱。

  此乃大事,徒三立时叫人请了柳彪、韩喜山过来,说了此事。

  柳彪脸色很是难看。

  他再不喜堂兄,可两人一爷公孙,血脉相连。

  即便他之前真的想到这个可能,也提醒徒三防范此事,可事到跟前,还是难受。

  韩喜山却是眼睛眯了眯。

  这次韩家军这边,带了两个神射手出来,是韩将军安排的。

  韩将军已经跟弟弟说了,只要柳二出现,就要取其性命,为韩家人免除后患。

  韩喜山心中,亦是赞成兄长安排。

  ……

  滁州军与亳州军都派了斥候出去。

  直到五更天将了,天色大亮,才有斥候送消息回来。

  前面二十里安好,在距离滁山几里的地方的山谷夹道,发现埋伏。

  送殡队伍,再次启程。

  已经换了新的一轮力士抬棺。

  火把都熄了。

  韩夫人坐在马车上,手中牵着幼女。

  柳二姐打着哈欠,垂着眼皮,靠在亲娘身上,脸色都是疲色。

  韩夫人一手轻拍着女儿,一手却是摸着眼皮。

  出了陵水县,她就开始右眼皮跳。

  老话说的好,“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搁在以往,她会开解自己是这两日没睡好的缘故,换了今日,却是令人心惊胆战。

  她挑了帘子,望向车外。

  柳虓骑在马上,耷拉着脑袋,随着马车而行。

  看到马车动静,柳虓望过来,探身问道:“娘……是要更衣……”

  韩夫人摆摆手:“无事!你大嫂他们的车在后头吗?”

  柳虓回头看了眼,道:“在呢,在小姨与大姐的马车前头!”

  韩夫人点点头,撂下车帘。

  总算柳氏母亲还晓得规矩,没有猖狂,欺负孤儿寡母。

  不过想起小韩氏面上那道疤痕,韩夫人心中快意之余,也是一颤。

  ……

  送殡的队伍走了一个半时辰。

  二十里路过去。

  距离滁山只有十里,队伍再次停驻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