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286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有人道:“难道这世道还不乱?滁州军……说白了是什么,大家也晓得……”

  众人皆是一默,都替这位敢说的老兄捏把汗。

  滁州军虽眼下还没有“因言获罪”的意思,可不代表以后没有。

  有人嗤笑道:“诸君说的热闹,难道是质疑宋府尊不会判案?”

  “……”

  不得不说,宋林致仕小九卿的资历还是蛮吓人。

  就算有人质疑滁州军,也没有人质疑这位新知府的公正。

  大家再争辩时,就围着“情与法”说起,不再掰扯滁州军下属的知府衙门与之前的知府衙门有什么不同。

  大家争论的再激烈,也是局外人,就是看个热闹,听个稀奇。

  ……

  贾家。

  贾老爷夫妇却是在局中,相对无言。

  贾太太咬牙切齿道:“我就说么,作甚大张旗鼓弄这么一出?肯定是贾二不忿老爷将织厂过给老三名下,故意折腾,这是宁愿充公也不愿便宜三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贾老爷苦笑道:“眼下还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你没听么,那杀徒也入了苦役营!”

  他心中再恼儿子,也狠不下心肠束手不管,看着儿子去死。

  苦役营,这地方不用说,就知晓做什么的。

  如今滁州军修城墙,除了兵卒之外,还有苦役,做的就是最脏最累的差事。

  贾三娇生惯养了二十来年,哪里吃过那个苦头?

  眼下是,就算是他老老实实吃苦头,也未必能吃长久。

  那杀徒为了报母仇,连族人都杀了,更不要说贾三这个外人。

  无需故意杀人,只需暗中找机会害死,一个苦役谁会计较他是生是死?

  贾太太着急道:“那怎么办?王家那边收了三千两银子,老三也没轻判,还要继续给他家银子?”

  就算是娘家宗亲,贾太太也存了不满。

  不怕他们捞银子,可这捞了银子还不尽力,就不厚道了。

  贾老爷起身道:“我看明白了,王家是不顶用的……此事,还得求史家……你准备庄票,我往史家走一遭……”

  贾太太不情不愿取了庄票,带了不解,道:“这个时候,还不求老大、老二?就是他们弄出来,让老爷低头的!”

  贾老爷瞪了妻子一眼,道:“老大不是那种人,也不会允许老二这般设计!”

  因为老二已经报仇了。

  贾三已废,贾四性子怯懦立不起来,这贾家最后还是贾演兄弟的。

  贾太太还要再说,就听到门口有动静。

  是贾氏族中几个硕果仅存的老一辈到了。

  “六叔、九叔、十一叔,你们怎么来了?”

  贾老爷忙起身相迎,贾太太也讪讪起身,小媳妇似的跟在丈夫身后。

  “这等黑心不慈、教子无方的妇人,还留她作甚?还不休了去,莫要污了贾家门楣!”

  为首一老者,耄耋之年,拄着拐杖,指着贾太太,呵斥道。

  贾太太又惊又怒。

  另外一族老也附和道:“就是,败家妇人,‘多言’、‘盗窃’,正犯七出,早该休离!”

  这“多言”是指她蛊惑贾老爷,离间贾老爷与贾演兄弟的父子之情。

  “盗窃”,说的就是那两个织厂。

  为了名正言顺将那两个织厂转到贾三名下,贾太太少不得先做手脚,将那两处与自己名下两个不值钱的铺子置换,转到自己名下,算是嫁产。

  女子嫁妆,自己做主,自然是她乐意给谁就给谁。

  只是这一条能糊弄外人,却糊弄不了贾氏宗亲。

  如今说起来,倒是正好对上“盗窃”这一条。

  贾太太看着丈夫,不由跟着悬心。

  这些日子丈夫对她冷淡,她也怕丈夫顺手推舟休弃自己。

  她眼中除了哀求,还有几分决绝。

  她能做“出妇”,儿女却不能有个“出母”,否则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更不要说嫁娶之事。

  要是丈夫真的狠心绝情,她就只能做个贾家鬼了。

  贾老爷不由苦笑。

  长子、次子幼年失母是命苦,自己还能忍心让幼子幼女也失母吗?

  更不要说贾太太娘家父母早已病故,胞兄在京城为官,娘家无人可依。

  一直没有开口那位族老道:“王氏虽犯了‘七出’之条,却是为大哥与嫂子服过三年丧,属于‘三不去’之列……”

  贾太太闻言,眼睛不由一亮。

  就听那族老继续道:“只是这般无德之人,实不堪为贾氏宗妇,入家庙为子孙祈福吧!”

  贾太太闻言,身子一软。

  贾家族规上可是有一条,入了家庙的妇人,许进不许出。

  是要一直关到老死。

  若是儿孙不顾族法家规,只想着自己的孝心,接了出来,整个这一支都要被除族。

  贾老爷缓缓的点点头。

  如此,已经是眼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这是族老与贾演兄弟都能接受的结果。

  ……

  史家。

  史老爷与史从伯叔两人知晓今日贾三案的开堂结果,并不意外。

  布庄已经关门几日,库房也清点好了。

  可是这东西怎么送还是个问题。

  不管是太尉府,还是金陵知府衙门,对于史家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不是史家所能轻视慢待。

  “要不……侄儿去趟太尉府,求见小宝爷?”

  史从做了半年“逃犯”,对于衙门打心里带了畏惧与不信任。

  他也不太喜欢宋知府的行事手段。

  贾三固然有过,可判也判了,罚没也罚没了,也该适可而止。

  将那仇人与他一并发到苦役营,就有些过分。

  不过是威胁贾家老两口。

  他们舍不得亲生骨肉,少不得继续上蹿下跳。

  可贾家除了贾老爷这个当家人,还有一应族老。

  那些人可不是什么厚道人。

  三月里,贾太太能趁着薛家被抄家,顺利蛊惑丈夫将继子除名,还有他们煽风点火。

  如今这般邪火,该往贾太太身上煽了。

  史老爷却摇头道:“不妥!”

第241章 道贺

  史家是金陵士绅,即便与太尉府有旧,行事也不好越过宋大人这个金陵父母官。

  更不要说,这织厂的事,还是府尊牵头。

  绕过府尊,就是不逊。

  史老爷行事素来周全,不会这般托大。

  “还是我往知府衙门走一趟!”

  史老爷道:“除了那些布……家里的织厂也暂时腾出来……”

  宋林刚到知府任时,曾见过地方士绅耆老,史老爷也在其中。

  织厂有什么?

  织工与丝绸。

  滁州军的军服总不会用珍贵的丝绸做军需,那这次宋知府折腾一圈,图的应该就是织厂的厂地,与成熟的织工。

  想着停工的损失,素来勤俭持家的史老爷也觉得肉疼。

  只是却知晓,要是这个时候不知趣,那会有更肉疼的等着。

  滁州军如何行事,暂时还看不好。

  府尊这行事手段,他却是看出点儿面头来。

  ……

  从霍宝与宋林说起此事,到六个织厂到手,只用了四日。

  十月二十日,贾三的案子判决当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