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11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只有冯家烟消云散,旁人也就不能借着冯家在扬州搅风搅雨。

  就是不晓得这方法,是冯和尚早就吩咐铜将军的,还是的铜将军与薛彪商量的。

  釜底抽薪,倒是一劳永逸。

  ……

  十一月十五,扬州城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拍卖的就是冯家名下各个产业。

  接了帖子来参加拍卖的,不仅是扬州商贾,还有金陵、庐州、太平、和州、滁州、镇江等地商贾。

  如此一来,倒是打破扬州商会的美梦,原本他们私下里商量好了压价,瓜分冯家产业。

  可有了外地商贾的参合,他们想要压价,却是不能了。

  冯家的产业,除了分产时归江家的土地与宅子,其他的商铺都按照类别拍卖。

  总共拍给了三十六家,十八家本地士绅商贾,十八家外地商贾。

  冯家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此被瓜分殆尽。

  得银……

  没有人知晓得银多少,都是暗标拍卖。

  只是私下打听时,大家多少心里有点熟。

  “那个酒坊有十张酒方,底价就是五十万两白银,少说也得拍个六、七十万!”

  “还有个绣庄,有八百绣娘,还有一百缂丝机,底价二十八万两白银,也得三、四十万。”

  “还有无锡一处紫砂矿,底价五万两白银。”

  “还有景德镇十个窑口,底价三万两。”

  “……”

  有人大概统计了些,只按照底价上的数,冯家拍卖的产业就有八百多万两白银。

  实际上,按照买卖热门程度,真正拍卖价都有几成涨幅。

  如此一来,拍卖银小一千万。

  冯百万这个绰号,名副其实。

  拍卖事情完了,薛彪拍下个绣庄,却是依旧忍不住发酸:“啧啧,冯百万汲汲营营了大半辈子,倒是便宜了冯和尚。”

  之前他是滁州军中最有钱的,以后就不是了。

  薛家的几处家产,加起来不到百万之数,冯和尚却是不止十倍。

  要知道冯江分产后,江家那边还有数千顷良田,那也在冯和尚名下。

  杜老八唧吧唧嘴,眼下口中饴糖,道:“所以说做人还是老实点儿,瞎折腾啥啊……这年头养兵不是错,后头咱们滁州军到了扬州,冯百万还不老实,就是自己找死了!”

  邓健嗤笑道:“亏心事做多了,不敢老实。”

  薛彪倒是颇能感同身受,点头道:“邓爷说的对,估摸着是怕真投了滁州军,冯元帅会报复,失了冯家产业,才会心存侥幸,养兵与外!”

  不管怎么样,泰州白衫与滁州军是敌非友。

  真要等蕲春那边动了,难保他们不跟着添乱。

  邓健的意思,是立主要打的。

  金陵那边因要防范蕲春军,不能双线作战,已经派了使者往泰州,看是不是能招降。

  冯百万性命在滁州军手中,也是看看张诚是不是真忠心。

第261章 捐银的问题

  风光了几十年的冯家,不能说烟消云散,也是成为了传说。

  ……

  等到霍宝一行转回金陵,已经是十一月底。

  拉回来的真金白银,用船来计数。

  百姓不知详情,消息灵通的却知晓冯家产业折银尽数便宜了冯和尚。

  “钱财迷人眼啊,应该是捐大半做军饷吧!要是看上二妹的是冯家就好了。”

  甄大舅私下里跟兄弟念叨着。

  甄山长道:“不至于,冯元帅身份地位,哪里还保不住私财?霍太尉此人行事,并无贪财之举。”

  甄大舅不以为然:“那是之前没看上眼,这可是上千万两银子,谁能不眼红?”

  甄家亦是拍卖了冯家产业的十八家外地士绅之人。

  只是他们家拍下的不是产业,而是冯家在金陵的几间旺铺。

  甄山长依旧摇头道:“若是霍元帅真的贪心,恐手下要生外心。”

  甄大舅道:“等等看,二妹那边有消息没有?”

  甄山长道:“倒是没了动静。”

  甄大舅不由皱眉,带了恼怒:“可恶!二妹桃李芳华,难道还配不上一花甲老农?”

  甄山长叹气道:“大哥,这姻缘本就不匹配……二妹到底是嫁了人的,贞洁倒是其次,骨肉难断……”

  “图的就是骨肉难断啊!”

  胞弟面前,甄大舅并不掩饰自己的企图:“霍江那边太远了!霍江又是个万事缩脖子的性子。就算咱们与之结亲,也不过是太尉府族亲的姻亲,换了霍大老爷那一房却是不同……真要成了,二妹就是太尉长嫂,生出孩儿来就是太尉堂侄,就是家里的几个,侄儿不用说,已经改了咱们甄姓,承了你二哥香火,两个小的带过去,就是霍家继儿继女。”

  霍山长沉默,并不看好兄长的打算。

  再多的算计,也得人家应承。

  霍太尉不续弦、不纳妾,上行下效,高层就鲜少在女色上露眼的。

  到了金陵两个多月,只马六爷身边收了一美妾,其他人竟是和尚似的。

  既是他们能看到霍大老爷的身份不同,旁人就看不到?

  甄二妹已经是两嫁妇人,哪里比得上闺阁女孩。

  霍大老爷真要续弦,也未必能轮到甄家。

  ……

  史家。

  史老爷亦就冯家事,招呼子侄说话:“看好冯元帅,是不是真要捐银,捐银的话是心甘情愿的捐,还是不情不愿的捐……”

  史今、史从堂兄弟对视一眼,都带了不解。

  史今道:“爹,儿在太尉麾下,与冯帅不熟。”

  史从则道:“大伯,真要捐了,动静不会小,不用打听就晓得了。”

  史老爷却是忧心忡忡。

  “爹是担心太尉惦记冯帅的银子?不必担心,太尉性子豪爽,在银钱上并不计较……否则的话,也不会将每次缴获都分出去大多半。”

  “是啊,大伯,不用担心这些,滁州军与旁人不一样,太尉大人也不是那等贪财的人。”

  史老爷叹气道:“我信太尉人品,只怕冯元帅捐银开了先河,下头人效仿……”

  到时候史家只能从众,捐银助军。

  可要是成了惯例,对于地方士绅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史今、史从面上也带了几分认真。

  ……

  太尉府中。

  因这一千万两银子,亦是有了分歧。

  冯和尚豪气,开口就要捐八百万两,只留几十万两的零头。

  大家都目瞪口呆。

  马寨主怦然心动。

  八百两万的银子,可以做多少事?

  银子散出去,收回来的就是粮食与铁,滁州军的后勤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薛彪则是要气死了。

  捐银是早有预料,毕竟这么一大笔银子露在外头。

  不分润些出去,冯和尚自己也不能安心。

  可是作甚是八成?

  三成不好么?四成不好么?

  哪怕是五成也行啊,竟然是八成?

  对比之下,他这个一成也没有捐的倒成了吝啬鬼。

  杜老八则是咽了口吐沫:“真有了八百万两,可以再养十万兵。”

  滁州军眼下各部加起来老兵十万,太平府、金陵、镇江府三府新征的新兵二十万。

  扬州还没有征兵。

  真要征足了四十万兵卒,在江南就有了更多底气。

  水进素来厚道,看看冯和尚,看看霍五道:“就算要捐银,五成差不多,也不用捐这么些吧?”

  马驹子眼睛放光,想着昨日入了冯元帅的那些金子。

  九百多万两银子,在扬州通兑了金子,也是五万多斤黄金。

  从码头往冯元帅府运,就有了半日的功夫。

  这八百万拿来捐军饷,大家都能分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