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76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当时打和州前,滨江县作为后方大营。

  邓健、杜老八、唐光、水进等人帅四部人马从滨江出,拿下了和州。

  之前滨江县尉是朱刚、朱强的老爹,滨江知县是霍林。

  朱县尉后来升都尉,如今镇守常州。

  霍林也重新经过吏员试,也经过了去年腊月的学习,三月里升调松江府。

  如今的滨江知县是庐州人氏,本就是在州府吏员,去年九月庐州吏员试出来的,之前分派到滨江为文书。

  因行事出色,有了功绩,不到一年的功夫从文书到县丞,后在霍林离开后升为知县。

  从不入流的文书到一地父母,不是一个两个。

  滁州军正缺人才,最初投滁州军的那些人都历练出来。

  除了滁州的人,用的最多的就是和州、庐州两地的人。

  这两地打下来的最早,其中和州还算是和平并入,就是庐州那边,滁州军对上的是隐在安庆水师后的蕲春军,并不是庐州士绅。

  滨江知县三十来岁,通红的面庞,看着不像知县,更像是地里耕作的老农。

  “今春大旱……”

  眼见着来的都是滁州军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少主”霍宝、“江西大元帅”水进、“江中大元帅”杜肥、太尉府副长吏宋林、监察司司长智然大师,滨江知县不显紧张谄媚,反而带了愁苦。

  “水渠已经疏通过,能从江水引流的地界都引流,可的离江边远的地界,还是无法可施,开春到现在就下了一场雨……”

  众人闻言,都肃容。

  民以食为天,眼下已经五月中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夏收。

  春旱的这么厉害,夏收定要歉收。

  连水渠众多的滨江县的旱情都如此,更不要说滁州其他三县。

  “官仓里储了多少粮?”

  霍宝问道。

  “三千石……”

  滨江知县道。

  滨江一县百姓数万,真要遇到需要赈济的时候,三千石倒是也能够顶上一阵子,来得及从别的地方调粮。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大家听滨江知县说完,也出去探查了一番。

  整个滨江县下边的耕田,分了两大块。

  水田与临江的旱地,庄稼长势看着还算良好。

  北半拉不临江的旱地,地里都开裂了,麦子也长得稀稀拉拉。

  ”这是大旱了三年啊,滁州还真是多灾多难!”

  宋林摸着胡子唏嘘道。

  前年滁州先是大旱,后是时疫,在后就是兵祸,好不容易治安太平了,又一轮旱灾。

  霍宝也想起前年的时疫。

  前年的时疫准备说起来,不算是天灾,而是人祸。

  大旱后饿死的人多了,尸体无人处置,腐烂后污染水源,传播开来,形成的疫病。

  智然大师蹲下来,抽出一个麦穗,用手中捻了捻,灌浆的不足三成。

  这些庄稼最好的是三成,可实际上夏收前再不下雨,这些连三成也未必能收。

  杜老八摸了摸肚子,前年大旱时他虽没有像山下人那样饿肚皮,却是也知晓寨子里的粮食不富裕。

  要不是薛彪的援手,送了粮食上山,山上就要断炊了。

  水进则是看了眼霍宝。

  去年拿下和州、庐州后,是霍宝极力主张在两地屯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难道那不是为了预备军粮,而是为了预备今年大旱?

  别说滁州今年依旧大旱,就是整个淮南道大旱,对于滁州军来说也不算什么。

  江南太平府、苏州府、松江府都是产粮的地方。

  就是淮南道这边,和州沿江,庐州府内因巢湖的缘故,水路纵横,都是不怕旱的。

  可是,霍宝的脸色依旧是沉重。

  水进心中纳罕,又看宋林与智然大师,两人也都拧着眉头。

  直到回了县衙,大家又去巡视县兵大营,水进才得了空,低声问霍宝:“咱们不缺粮了,小宝还担心什么?”

  看着怪吓人的,是吓唬那个知县?

  可是这个知县看着实在算是不错了。

  霍宝苦笑道:“滁州大旱如此,那亳州、楚州呢?泰州、淮安呢?”

  从前年开始的旱灾,本就不是淮南一地,而是席卷黄淮大多数州府的天灾。

  如今滨江县这边已经有了苗头,旱灾卷土重来。

  滁州军所占领的地盘中,滁州全境、和州与扬州个别县城会有影响,滁州军可以自己解决,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对于亳州白衫、泰州白衫来说,他们全境旱灾,没有像滁州军这样的后手。

  到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跟滁州军买粮。

  可是到时候买多少是够?

  只要白衫军的粮草,其他教徒百姓就不管了?

  就是为了稳定势力,收买人心,他们也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到时候,买多少粮?

  滁州军如今自给自足,小有富裕,可也并不算富裕。

  供应两地百姓粮食,凭什么?

  可是不供应,那就会得到百姓怨恨,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就算滁州军肯卖,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就肯买吗?

  不会抢?

  江北的防务不容小觑。

  滁州军与江北两方白衫势力的交手,会比只想想象中的要早。

第323章 将军的摇篮

  等众人一行到曲阳县,在曲阳县巡视了一遍后,就基本确定,今年滁州还是大旱。

  “亳州那边没有消息回来?”

  霍宝很是惊讶。

  自去年六月霍五父子得了滁州军后,霍五就陆续派人往各地收集消息。

  金陵城里有各方势力的间人,滁州军的耳目也安插进四方势力。

  宋林倒是在林先生身边处理政务,也留心过各地消息,闻言苦笑道:“之前就盯着几方白衫势力,亳州那边的消息,多是亳州白衫几方势力纠纷,还有征兵事宜……”

  “得打听仔细了,确定下大旱范围!”

  霍宝想了想,道。

  除了到时候需防范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外,还要加强地方治安,做好安置流民的准备。

  往坏了说,有的时候,流民就等同于盗匪。

  就是霍宝他们去年三月从南山村逃亡,遇到的第一伙路匪就是陵水县的流民。

  若是看好的一面,流民就是人口。

  滁州前年、去年两年灾荒,人口流失了好几成。

  等到邓健横空出世,一个县城就征丁两万多,就是家家都有男丁服兵役。

  和州、庐州受灾不明显,却是去年征兵征的不轻。

  谁让当时滁州军兵卒少,在和州征丁恨不得多多益善。

  就算和州人性子绵软,少了几分血性,也多充作了后勤兵。

  庐州那边,是原庐州知州弄的,都征到单丁了,可见征的多厉害。

  等到后来滁州军就捡了便宜,除了放了些老弱与单丁,其他的庐州新兵就全盘接手。

  以曲阳兵为主的滁州军与那一批庐州新兵,经过历次征伐后,成为滁州军的主力。

  活下来的兵卒,如今少说也升了两、三级;身手不错的,已经混成了千户,就是副将也不乏其人。

  等到滁州军过江,兵卒富裕了,征兵就没有征的那么狠。

  如今跟江南比起来,滁州、和州、庐州三地都缺少人口,正好可以收留流民。

  只是如何收容,如何安置,还需要做周全准备。

  否则刚缓过气的滁州,又要乱了。

  屯田初见成效的和州与庐州,也要经受损失。

  具体如何,还要金陵那边定夺。

  如今还好,草木萌发,就是吃草根也能顶饱。

  还有夏耕秋收可以指望,一般百姓不会离乡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