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394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他既做了叔父的养子,自然也要奉柳氏这个婶子为母。

  到徐州数月,不少人在他耳边提及柳家、韩家之事。

  就是他的生母方氏,私下里也提过几遭,说柳氏应该会在韩、柳两家为他聘妇。

  徒勇心中不以为然。

  柳、韩两家是亳州军的元勋不假,却是时过境迁。

  如今柳氏一族还好,有个柳彪在,也是一部元帅。

  韩家压根是后继无人,不过是凭借裙带关系,勉强算是徐州的二流人家。

  诚王之女却是不同。

  有了这样强有势的岳家,就算叔叔以后有了亲生子,自己也是不怕的。

  徒三望向侄儿,正看到他眼中热切,心中亦是一叹。

  这样的联姻又能代表什么?

  关系好的时候,自然是两家都好;关系不好的时候,这联姻也阻止不了两家翻脸。

  只是不仅江平与陈举人两人赞同联姻,徒三也是赞成的。

  谁让亳州军与泰州军势弱?

  双方北面是朝廷兵马,南边是滁州军。

  只要彼此结盟,才能站稳中原之地。

  ……

  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结盟的消息,数日就传到金陵。

  霍五看着密信,倒是并不觉得意外。

  只是,徒三给徒勇聘了诚王之女,这是保全徒勇,还是放弃这个侄儿?

  “若是舅舅得亲生子,就是保全徒勇;若是没有得子,就是放弃。”

  霍宝道。

  徒三去年夏天成亲,迎娶柳氏为妻,随后这一年半来,没少纳妾。

  只是之前一直征伐,直到定居徐州,后院才有女眷有身孕。

  霍五轻哼道:“有一种人就是如此,嘴上说的好听,可是遇到事了还是不厚道……若真是疼爱这个侄儿,怎么会半点不留后路,直接将他架在火上烤……”

  霍宝则是想起柳氏,估摸真的是生育困难。

  虽说柳家已经失势,可徒三继承的毕竟是柳氏的亳州军,但凡柳氏能生下嫡子,就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

  可要是庶出子,怕是到时候还有一番争夺。

  至于徒勇,反而是最没有可能继承徒三势力的。

  这叔侄两人年纪太近了,如今骨肉重逢彼此亲近,天长日久了,怕是不能相容。

  想到这里,霍宝一阵后怕:“幸好咱们跳出来了……”

  霍五不愿儿子记恨徒三,道:“他虽优柔寡断了些,却也不是不念旧情之人……徒勇那里,就算最后继承不了亳州军,也少不得一番荣华富贵……”

  霍宝道:“若是舅舅生了儿子,怕怜惜儿子的心更重……”

  到时候,儿子襁褓之中,侄子却是成丁,徒三就不担心?

  如今亳州军没有继承人不稳当,他需要徒勇这个侄儿。

  若是有一日,儿孙成群,不缺继承人人选,那徒勇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第341章 大比武

  滁州军从去年五月占领亳州算起,至今已经占了二十多个州府。

  不管是寻常的州,还是杭州这样的大府,管理上都有前车之鉴在,一切都有条不紊。

  如今杭州、台州两地留着重将把守,也是因刚得了地方,为了稳定而已。

  等到了十月,新占领的各州府吏考出来,少不得又是一番人员调动。

  滁州军里讲究“资历”,却也不是“论资排辈”,讲究的是“能者多劳”,这使得不少新人出头。

  能掌握一州府军政大权的,基本还是亳州的那些老人为主,不过也有和州、庐州、扬州、金陵等地的出身的文武官员开始崭露头角。

  之前滁州军中分山头,是以诸帅为核心,或者是黑蟒山、曲阳、滁州永阳城这样的地域划分。

  如今军中派系,就有些乱了。

  以诸帅麾下出身划分的,一州一府这样地域划分的,还有就是按照白衫军与官军划分的。

  对外的时候,大家自然都是袍泽战友,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打完仗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一来二去,就有些争斗的苗头出来。

  林师爷乐见其成,私下里对霍五进言道:“如此也好,要是真的按照几位元帅势力划分,容易成隐患。”

  大家都是滁州军元勋,还没有到文武相争的时候。

  林师爷只是想在头里,不希望滁州军最后走向分裂。

  否则,滁州军势力真的简单除暴的以诸元帅势力划分,要是有人有了贰心,滁州军就要陷入分裂。

  如今这样各种派系犬牙交错,就是上头的元帅也不能全部掌握手下势力。

  霍五轻哼道:“都是闲的,小宝说了,腊月里举行比武大会,到时候让他们见真章。”

  林师爷听着,望向霍宝。

  这的确是霍宝的意思。

  滁州军这一年半扩张的厉害,如今也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否则去年的蕲春军就是前车之鉴。

  去年七月里蕲春军气势如虹,兵分三路,只“东征”这一路,就一路攻占十来个州府,直接打到杭州。

  要知道蕲春距离杭州,可是一千五百公里。

  这还只是一路人马,另外两路人马同时“西征”、“南征”,战线拉的太长,地盘占得太快,压根就消化不了。

  随后朝廷两路人马,一路“收复”杭州与“东征”路上诸州府,一路人马直接围了蕲春,差点使得蕲春陷入绝境。

  要不是寿天万手下也有几个猛将在,守住了蕲春,蕲春老巢都要丢了。

  有这样的教训在,滁州军就放下了征伐的步伐。

  如今卧榻旁边的台州白衫已经消灭,剩下的就是消化江浙新占的八个州府,还有冯和尚之前在江西占的三个州府,加起来就是十一个州府。

  要知道滁州军之前的地盘,不过是淮南道的滁州、和州、庐州、扬州、舒州、寿州六地,还有江南的太平、金陵、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六州府,其中舒州、寿州、常州、苏州、松江五地都是年后占得,半年下来,刚梳理的差不多。

  刚得的十一个州府,少不得还要肃静维稳,才能真正握在手中。

  随着诸元帅征伐,一路上收编县兵、府兵、道守军,如今兵卒人数过了五十万大关。

  滁州军如今面对最大的问题,是文官不够用,武将又太清闲。

  文官那边没有法子,滁州军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手直接能独当一面的少,降官也只能挑着用。

  重要的州府,就只能出动宋林这样的重臣,前去梳理。

  前面有扬州,如今又有杭州。

  杭州的人口数比不得金陵,却也相差不多。

  从去年半月开始,杭州又换了好几次主事人,城里很是乱糟糟。

  先是蕲春军占了,后来江西兵来了,如今又是滁州军。

  三番两次的,也有好处。

  那就是杭州城里士绅百姓淡定了,并不像其他没有经过战火的州府那样出现大面积的士绅百姓逃亡。

  坏处就是,杭州府的地头蛇经了前面一遭两遭的,都皮实了,对滁州军缺少畏惧。

  除了少数之前就与滁州军有往来的士绅,对滁州军占杭州府乐见其成,更多的士绅还在观望,对滁州军并不服顺。

  这样的大府,比扬州人口还多、地位还重要,霍五就只能请宋林再出门,前往主持杭州府政务。

  文官调动频繁,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使唤,武将则太闲了。

  除了镇守地方的武将外,剩下的武将都回了金陵。

  都是青壮汉子,一来二去的,就出了几次摩擦。

  虽说还没有人敢知法犯法,直接对自己人下狠手,可也相争对峙了好几次。

  “精力过剩,都是闲的,既是谁也不服谁,就大比武吧!”

  霍宝道::“千户以上都可以报名,军中大比武,也可以操练新兵。”

  滁州军扩张过于迅速的坏处还有一个,就是五十多万兵卒,并不都是见过血的。

  有些老卒见过血,不少新卒却是随着主将碾压式推进,没有经历过战阵。

  如今滁州军打一州一县之地,对上的是缺少军械、不埋怨的老弱县兵、府兵,自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

  大军碾压,或是夺城,或者直接接受对方归顺。

  这样对兵卒来说,就是走过过场,都没有见血,算不得历练。

  真要遇到强兵,滁州军就成了“乌合之众”,抵抗不了。

  之所以军中有不稳之声,也是因见过血的将领因功生了娇骄之气,鄙视那些没有见血的将领,心生不服的缘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些没有见血的将领,也是盼着亲历战阵。

  滁州军战将升迁,都要算战功。

  不打仗,就没有军功,他们也憋闷着。

  以“大比武”为名,也是操练整合这些兵卒,让诸将能有个辨强弱的机会。

  等到诸帅小会,霍五与众人提了“大比武”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