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82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那爪子往哪里摸?!

  书都读的狗肚子里去了?

  邓健摸着腰间玄铁锏,对着霍宝眯了眯眼。

  第一式学的差不多了,也该开始第二式。

  正头好好教教他做人的道理!

  浩浩荡荡,三千多号人,出发前往州府。

  “再没想还有这气派的时候!”

  水进高坐在马上,唏嘘不已:“当初我们从亳州出来,同丧家之犬模样,光着腿走回来的,一顿饱、一顿饥,跟叫花子没啥差了!”

  霍宝想起初见徒三、水进众人时,可不是个个狼狈,要不然也不会被山寨探子当成是进山的流寇。

  “水大哥家在曲北,又不远,有空倒是可以回去看看!”

  “爹娘都没了,家也不成家了!”水进叹气道:“等各处都太平些,我再回去给二老烧香。”

  霍宝不知如何劝慰,去年那场旱灾没饿死多少人,可那场要命的时疫却是使得人口锐减大半。

  太可怕了!

  富贵权势,都要为生命让道。

  再折腾出花来,一场感冒扛不住,也是一场空。

  这身体锻炼还在放在头里,老爹那里也得看着,该精心保养起来。

  找机会还是寻访个名医,这个时候多个靠谱的大夫,可以保命。

  曲阳县到州府永阳有五十里,中间是南北官道相通

  如今夏耕时节,城郊路上道路两侧有农人,远远见到大军过境,开始还慌慌张张。

  等看清楚是白衫军,农人就陆续从躲避处出来。

  “是佛军?”

  “佛军占了整个滁州!”

  “村里贴告示了,佛军免了农税!”

  “还开水渠,也给赊种子。”

  “阿弥陀佛,总算是给人一条活路!”

  前面路边有个干干瘪瘪的老汉,手中还牵着一个童儿,颤颤悠悠地跪了,十分虔诚。

  邓健高坐马上不动,骑马并行的霍五不能喧宾夺主,只好回头示意儿子下马。

  霍宝翻身下马,扶了老汉起来:“老人家,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

  老汉身子打晃,道:“老汉拜佛祖,也拜各位将军哩……求求你们,可要守住曲阳,莫要让朝廷再祸祸百姓了!”说到最后,已经是“呜呜”哭起来。

  旁边一农人怕霍宝怪罪,忙道:“小将军,这老汉五子,朝廷抽丁没了三个,三月里官兵扫荡乡野,又杀了剩下两子……如今阖家就剩下爷孙两个……老汉是怕了……”

  看到霍宝下马说话,又陆陆续续有乡亲凑了上前。

  像老汉一样,下跪叩首的不是一个两个,望向白衫军满是虔诚。

  霍宝不好一个一个扶人,就对那老汉道:“放心,有邓大人在一日,曲阳白衫军就在一日!春时过了,夏耕有什么难处,你们可以去县衙求援……”

  “明王降世,天下太平!”

  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跟着的百姓便也呼喊起来。

  “明王降世,天下太平!”

  “明王降世,天下太平!”

  “……”

  就算曲阳县上下竭尽心力,为百姓开水渠、助夏耕,这功劳也要归在佛祖身上。

  霍宝忍不住去看邓健的表情。

  邓健没有表情。

  霍宝翻身上马,队伍继续前行,后边的百姓跪送,远远地成了小不点,才陆续散去。

  霍宝沉默了。

  什么是民心所向?

  这就是民心所向了。

  可惜的是,这民心向的不是哪个人,而是神佛。

  接下来的几十里路,百姓跪拜白衫军的情形再二再三出现。

  邓健倨傲不理,就全程由霍宝下马。

  霍宝年岁在这里,长相又好,百姓敬畏不减之余多了亲近,一路拜下来。

  霍宝下马,水进、牛清就跟着下马护卫,以防止有意外。

  童兵二百,因是霍宝亲卫,位列曲阳兵、滨江兵之前。

  童兵的队列又规整,令行禁止。后面的曲阳兵、滨江兵被带的,也都规整了许多。

  整个军势,严肃整齐。

  百姓们哪里见过这个?

  恭敬之余,心生向往,望向白衫军,目光中就多了热切。

  青壮还好,夏耕在即,又都是拖家带口,就算有想法,也无法弃家舍业,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却是全无负担,年少气盛。

  等到近前,看清楚童军面貌,大的十五、六,小的十二、三,这些乡间少年更是目光热辣。

第93章 黑蛋

  大军前行,无人敢阻拦。

  少年们就三、五成群,缀在白衫军后,不肯离去。

  人数如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

  霍宝见状,心思微动,吩咐下去,不必驱逐。

  之前为了这次随行童兵人数不足,邓健要在撸羊毛太狠的曲阳县再征兵,霍宝劝阻,说了可以在州府扩充童兵。

  与那些已经投到滁州军中的少年相比,这些乡间少年是一张白纸好调教。

  *

  中午大军就地休整时,附近村民烧香的烧香,送水的送水,很是接地气儿。

  在他们眼中,骑马的将军们就是佛使,白衫军是佛兵,也是子弟兵,与那挨千刀的朝廷兵不同。

  这带头与大家说话的小将军长得又乖巧秀气,跟那佛前童子似的。

  在小将军与几位板着的面孔的大将军面前,大家都恭敬;在寻常佛兵面前,大家羡慕这气派,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大兄弟,你们还要人么?”

  “小哥儿,恁小就能当佛兵了?”

  “小兄弟,之前七棵树征兵了,咱村与七棵树挨着,征不征兵哩?”

  尾随了白衫军小半天的少年们,眼见霍宝等人和气,也都凑了过来。

  “小将军,你们还征兵么?”

  一个眼神灵动的少年,被伙伴们催促着上前问话。

  “征!不过不是在这里征,是在滁州城。明日我们佛军的童军营在州府征兵,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皆可以前往州府应召。只征一日,只征三百人,过时不候!”霍宝朗声道。

  因为这次扩招的三百童兵,会随队伍北上,长途跋涉,所以霍宝将年岁提高到十三岁。

  “小将军,不能现在就征吗?咱们现下就想跟着佛军走!”那少年面带恳求。

  霍宝摇头道:“明日征兵,滁州兵大营外……辰初开始!”

  少年不敢再啰嗦,下去给小伙伴传话去了。

  水进知晓童兵人手不足要扩充,眺望过去,咋舌道:“跟着的小子们都有一百多号人了,要是都跟到州府,人数就够了一半!”

  霍宝不解地问水进:“不是说‘好男不当兵’,怎么他们还盼着征兵?刀枪无情,家里爹娘能乐意?”

  “当兵管饭呗!‘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前两天是下雨了,可到底误了春时,这夏耕能的收成有限,大家眼瞅着还要饿肚子。找个稳当吃饭的地方,谁不乐意啊!朝廷不拿人当人,朝廷征兵大家都逃就逃;佛兵却是上下慈悲,大家伙儿心里踏实!”水进毫不犹豫道。

  霍宝听了,只是再次感叹这宗教洗脑威力。

  以弥勒教在淮南声势,真的能做到“立地成军”!

  有个汉子认出了水进,大着胆子凑上来:“是水家的黑蛋么?这是上回徒三征的那些人?”

  “不是,上回是亳州征兵,这回来的是曲阳兵、滨江兵。”

  都是老乡,水进客气回道。

  “那都去了亳州?乡亲们还想要投奔哩!亳州,太远了!”

  “可以往州府看看,有些人跟徒三哥留在滁州了!”

  “啊!那可真好,我回去告诉我叔叔去,我那两个叔伯兄弟都跟着徒三走了!”

  人多拘束,那汉子问完话匆匆离开。

  霍宝盯着水进似笑非笑。

  水进被看得发毛,上下看了自己两遍,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宝兄弟,你瞅啥?”

  这经典台词,霍宝好像回一句“瞅你咋地”,却只是带笑道:“黑蛋哥?”

  “……”

  这两天被水进嘲笑了好几回,霍宝终于能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