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106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大学嘛,自然是要兼容并蓄的,秦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就先不说了,省的在女子受教育方面争执个没完没了,让固有的偏见影响秦国对人才的聚拢。

  秦王抚掌大赞:“寡人就是这样想的啊!”

  荀子看看眼前的一老一少两个国君和少子,潜意识里觉着这两人在耍滑头,但他又实在没有什么证据,只能捋着胡须沉吟,不是很想答应的样子。

  秦鱼并不着急,现在荀子明显对西方文明有极大的兴趣,要想接触西方世界,他只能从秦国获得帮助。

  几年之内,荀子只要不对秦国失望,是应该能留在秦国传道的。

  荀子对秦国上下学礼的渴望(秦王故意表现出来的)很看重,他答应了做册封秦太子的礼官。

  秦王特别高兴,当即拜荀子为上卿,总领秦国上下所有有关礼的事务。

  荀子在秦国当官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从秦国的咸阳飞向了山东六国,天下震动,六国士子纷纷收拾行囊,启程往秦国而来。

  秦王并没有向荀子隐瞒自己要出兵攻打韩国的野心,荀子对此缄默,但没有表示反对,他只是随口跟秦鱼感叹了这样一句话:“不知老夫有生之年,是否有机会看到天下归一呢?”

  荀子是主

  张天下一统的,从此也可以看出,天下有志之士,都在盼望着有天下一统的一天,只是他们对谁能一统天下,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罢了。

  安国君立为太子之后,秦王要从安国君的儿子当中,挑一个送去赵国做质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太子柱的妾室们都是来自不同的世家大族,更不缺乏他国贵女,这些人有么有宠爱,得太子柱的欢心,要么有势力,让太子柱犹豫一二。

  唯有一子,没有让太子柱为难,那个人就是夏姬。

  夏姬既无宠,背后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势力让他忌惮,所以,太子柱非常高兴的要将夏姬的儿子异人给自家王父送去:

  父啊,送去赵国做质子的人选儿子有了!

  但是,太子柱的门客拦住了兴冲冲的新上任太子,跟他道:“异人与公子鱼交好。”

  晴天霹雳!

  “你说真的?异人怎么跟公子鱼交好的?不是,公子鱼是怎么看上异人的?”

  不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贬低自己的儿子,异人那孩子他还是有印象的,腼腆、柔弱,连看人都不敢,公子鱼呢?天纵之才,王父爱的跟什么似的,整个秦国想跟他交好的人有多少?他是怎么看上异人的?

  门客也有所踟蹰:“大概,是因为年龄相当吧。”

  太子柱并不是个没脑子的,他只是前几十年做王的小儿子,做太子兄长的好弟弟做安逸了而已,但安逸并不表示把脑子给安逸没了。

  能与公子鱼交好,他心下里觉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异人,或许并没有他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没用。

  太子柱向门客问计:“异人若是向公子鱼求救,有公子鱼的阻挠,异人还能去赵国做质子吗?”他还是没打消了让异人做质子的想法,毕竟,整日里跟他一起生活的,是他后院的心肝们,而不是公子鱼。

  他想的是若是把异人送去赵国做质子,公子鱼会不会对他有意见。

  他现在已经是太子了,而且是秦王现存唯一的儿子,板上钉钉的一定会是下一任秦王。

  他想做王父和祖宗那样贤明的君主,跟臣子打好关系,尊重臣子的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

  门客跟太子柱出主意:“主上何不把异人叫来问一问?”只要异

  人自己想去,公子鱼又能说什么呢?

  太子柱把异人叫过来:“孤意欲送你到赵国为质,你愿意去吗?”

  异人听见自己的太子父亲把自己叫过来问话,本来就很惶恐的心,更加惶恐了。

  别人都说他的父亲做了太子,他从不受重视的宗室子,一跃成为秦国的公子,真是幸运啊!

  是挺幸运的,他现在就要幸运的被选中送去赵国做质子了!!

  若是图面临这样的选择,他会怎么选?

  若是鱼......

  不,大父一定舍不得将鱼送到他国为质子的,他只能跟曾经是太子儿子的图比,而不能跟鱼比。

  若是图,即便他到了其他国家,也应该能活的很好吧?

  自己呢?自己原本就不受宠,赵国也不是傻的,若是赵国知道了自己在国内的真实处境,知道了他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抛弃的棋子,是应付赵国的工具人,赵国......赵国还会好好待他吗?

  异人露出茫然无措的神色,他浑身拒绝的气场,说明了他并不是很想去赵国做质。

  太子柱皱起眉头:“怎么,作为秦国的公子,你不想为我秦国付出吗?”

  异人忙道:“儿不敢,儿惶恐......”

  太子柱舒缓了脸色,问道:“那你可愿意?”

  异人喉咙干涩,回道:“儿...儿愿意,只是,儿若是远离故国,没有儿子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那里要怎么办呢?”

  太子父亲明显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他送去赵国做质子了,他就是拒绝,又有什么用呢?蚍蜉撼树罢了。

  太子柱很满意异人的回答,他无所谓道:“你母亲那里,为父会照顾的,你无需担心。”他担心的是:“公子鱼那里......”

  异人以为父亲要他跟公子鱼搞好关系,就道:“公子鱼那里,儿子会去亲自告别的。”

  太子柱:“......嗯,要好好跟他说,不要让他担心。”要是你自己去跟他说是你自己心甘情愿的去赵国做质子,那可就太好了!

  册封太子的典礼是在雍城举行的,太子刚册封完,秦王就跟新上任的太子柱下令,要他选出一个儿子来送去赵国做质子。

  太子

  柱对成为太子之后的第一个任务非常看重,所以他在权衡利弊之后,火速的选出了异人,他怕托的时间门长了,让王父觉着他有怠慢之心。

  秦国册封太子的大典,还是荀子主持的,秦鱼这个宗室公子自然也来参加了,所以,秦鱼也在雍城。

  而且,因为太子柱的行动实在是太迅速了,秦鱼并没有先得到太子柱已经选定质子的消息。

  异人脚步虚浮的去找秦鱼,见到秦鱼之后就大哭不止。

  秦鱼给他吓了一跳,忙问他:“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天大的事哭成这样?

  异人不好说父亲和兄弟们欺人太甚,把他这个小透明推出来去赵国做质子,他只能哭自己要离开生养他的国家,要到他国去生活了,他舍不得秦国。

  秦鱼从他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的几句话中,猜到他已经被选中到赵国做质子了。

  异人不去赵国做质子,始皇要怎么出生呢?理性上,秦鱼应该是很高兴异人能去做质子的。

  但看异人这哭的如丧考妣的样子,又有些不忍心。

  秦鱼只能道:“你在栎阳商会也认识几个行商,我会让他们带着礼物和金钱常去看你的。”至少让你在赵国生活的好一些。

  异人泪眼朦胧:“真的?你不会忘了我吧?我听说,色衰而爱弛,我若是不常在你身边,你会不会.......”不记得我了?

  秦鱼黑线:“不会的,我不会忘了你这个朋友的。还有,色衰而爱弛不是这么用的。”

  异人却是哭到:“一样的,我母亲就是这样的,她年轻的时候长的也很美丽的......”要不然也不会留下他这个子嗣,只不过年纪大了,渐渐淡出父亲的视线,让父亲慢慢忘记了而已。

  既然已经忘记了,自然就没有喜欢与否,更没有宠爱了。

  秦鱼:行吧,看在你哭的这么伤心的份上,就不跟你计较这个了。

  异人离开秦国的时候,秦鱼特地让栎阳商会的行商们打包好几百车的秦国特产以及奇珍异宝,跟随异人一起去赵国。

  赵国的使臣看到异人这样“受宠”,心下对秦国送质子的诚意非常满意,等回到了赵国,使臣跟刚即位没多久的赵王(赵孝成王)汇报,说秦国送了最受宠的王孙来赵国做质子,秦国有跟赵国交好的意图。

  年轻的赵王不由松了口气,交好好啊,交好好啊,他也想跟秦国交好!

  他不想跟秦国打仗。!

第106章 李牧

  异人到赵国做质子的这一年秋天,赵国边境与秦国的上郡发生了一点点的小冲突,只有一点点,很快就和谐的解决了。

  起因还是秦鱼跟上郡的郡守完廪合作从赵国往秦国买粮运粮的生意。

  三年前,白起给秦鱼从西域送来了五万头牛羊,秦鱼顿觉钱多的烧手,想了一个从邻国赵国以布买粮的主意。当然不是从饭都吃不饱的赵国庶人手里买粮,而是用精美厚实抵挡风寒的布,从赵国的贵族手中买粮。

  但秦鱼似乎疏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国本身,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

  赵国境内多山,大的山脉有燕山、太行山、阴山,比较小的山脉有五台山、恒山、吕梁山,能种粮的,也就只有大同盆地、太原盆地等几个群山包围的小盆地,以及赵国的都城邯郸周围土地,所以说,别看现在赵国的国土面积比韩国和魏国大,但要论产粮能力,它连韩国都比不上,更别提占有圃田泽等黄河两岸肥沃土地的魏国了。

  所以,秦鱼从赵国贵族那里大量买粮的愿望,在第二年的秋收之后,基本破产了。

  人赵国的贵族也不傻啊,手里的土地就产这么多粮食,我都卖了,自己吃什么?衣服布匹再还看,也不能当吃的呢。

  但秦鱼并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赵国还有一个产粮宝地,那就是前后河套地区。

  现在黄河最北面两个拐角的前后河套地区,水土流失基本没有,土地肥沃的不要不要的。

  之前是匈奴在此牧马放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这片土地被赵国打了下来,还修建了赵长城,以此来抵御匈奴。

  这片土地虽然被赵国打下来了,但赵国只是将之当成防御匈奴的边境之地,因为此地水草丰美,赵国的将士同样在此牧马,却没有在此耕种。

  前后河套这片肥美之地,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迁境内百姓十万户来此充实边疆,并令蒙恬在此屯兵戍守之后,被黄河几字形包围的这块土地,才算是开垦起来。

  黄河之水,也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一日比一日的浑浊起来的。

  只有开垦,没有治理,疏松的黄土地不再驯服,随着雨水的冲刷,最终流进了大河,让河水变的浑浊。

  现在还跟大地齐平的河内郡黄河河道,也是从此开始,一年比一年的抬高起来,最终形成了极易决堤改道的地上河。

  现在,秦鱼让上郡的百姓们大量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牲畜养殖业,禁止开垦农田,所以上郡的民生产业极度单一,根本不具有稳定性,要想稳定,还得是农业。

  所以,秦鱼瞄准了此时还在赵国手里的河套地区。

  有了河套(平原)耕种,上郡(鄂尔多斯高原)放牧,上郡就稳了。

  但有一点点的小问题,那就是,这河套,还在赵国手里呢。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

  今年年初的时候,秦鱼跟上郡郡守使了一个非常怀柔的政策,那就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让上郡的百姓带着全套的铁制农具和足够的粮食朝河套那边移动,去跟留守在河套地区的赵军和牧民接触,说服他们与他们一同在河套地区耕种。

  此时,李氏父子正在代地与进犯的匈奴交战呢,河套这边有防守,但因为匈奴都被引到代地去了,河套这边的防守就薄弱许多。

  而且,赵人是耕种惯了的中原人,不是以放牧为生的匈奴人,他们见到“手无寸铁”只有农具的秦人,虽然心里也有戒备,但是,秦人有粮食啊,还有粮种,这粮种还是种在他们赵人自己的领土上,要是这样都不敢和秦人接触,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种地,那他们赵人就枉称勇猛!

  当然,赵人有意的忽略了他们跟秦人‘等收获的时候平分粮食’的协议,他们只承认,种在他们赵国土地上的粮食,就是赵粮,跟秦人没有关系。

  于是,上郡的百姓以及秦鱼派去的农家弟子,是扎扎实实的在河套平原种了大半年的地,开荒耕种的,不光有菽、粟、稷、麻等五谷,还有从西域引进来的瓜果胡椒等经济作物,总之,只要是能开荒出来的土地,就没有一处空闲的,都种的满满当当的。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赵人的帮忙了,毕竟,这些秦人,可真是太会种田了,而且,种的花样繁多,他们看的眼馋。

  反正都是在赵国的土地上种,种了也是我们赵人的,那就种呗。

  秦鱼听汇报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小得意的,嘿嘿,中华人,中华魂,果然就没有不喜欢种田的。

  种的时候和打理的时候,都挺好,只有收获的时候,出事了。

上一篇:星际最强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