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271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秦鱼跟在后面慢慢踱步,看着前面朝气蓬勃的少年向着他的臣子们飞奔而去。

  秦王政和秦鱼继续去前朝议事,

  阳泉君则是在华阳太后宫中等消息。

  一个小宫侍飞奔进来,伏在地上叩头回禀道:“禀太后,方才大王和安平侯在殿内密谈,后大王气冲冲的从殿内奔出,好像非常生气的样子,安平侯则是踱步远远坠在后面看着大王远去,好似生了嫌隙一般。”

  阳泉君着急问道:“你可看清楚了?两人真的生了嫌隙?”

  小宫侍回道:“确实如此,大王在前头走的飞快,后头跟着的内侍们跑的七零八乱的,安平侯就那样坠在后面看着小内侍们追赶大王,安平侯和大王一向和睦,两人都是并肩而行,看着就亲密的很,这回就不是,定是生了嫌隙了。”

  阳泉君哈哈大笑:“好,好,黄歇果然出的好计谋,难得他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个谈鸣!原本是想让大王偏帮成蛟做成会长让两人不合,不成想成蛟没做成,倒是让这个谈鸣做成了,哈哈。啧,安平侯定是偏帮自己的犹女,大王看中了老成稳重的谈鸣,两人争执不下才生了嫌隙的。”

  华阳太后却是另有看法:“大王和安平侯一向亲厚,仅仅这一次争执,不算什么。黄歇就只推了谈鸣一人出来?没再说其他的了吗?”

  阳泉君心情颇好的道:“没再说什么,只说谈鸣是个可用的,也有大才,咱们只要帮助他成事即可,等他位极人臣,咱们少不了好处。”

  华阳太后颔首,虽然仍旧觉着心中有异,但她又说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只能暂时按下,以待以后小心留意。

  华阳太后叹道:“如果大王真的和安平侯越走越远,咱们的机会可就来了。”

  阳泉君也道:“谁说不是呢?没了安平侯把持大王,大王身边应该能多出更多人才是,咱们也该在大王身边安放几个近臣了......”

  正说着,又有一个内侍来报。

  内侍禀报道:“前朝已经任命新的商会会长了。”

  阳泉君忙问道:“是谁?”

  小内侍道:“安平侯任命谈鸣为会长......”

  阳泉君惊讶:“谁?是谁任命的谈鸣?”

  小内侍:“是安平侯任命的谈鸣为会长。”

  阳泉君和华阳太后对视一眼,华阳太后命道:“你将任命会长的过程仔细说清楚,怎么是安平侯任

  命的谈鸣,不是大王吗?”

  小内侍依言回禀道:“听说,原本就是安平侯看中谈鸣做会长,大王看中女公子做会长。大王和安平侯意见不合,大王便让朝臣们去休息,他和安平侯到后殿密谋,等再朝议的时候,安平侯就宣布谈鸣任会长,显然大王没有争得过安平侯。”

  华阳太后喃喃道:“真是没想到。”

  阳泉君也面色复杂:“是啊,没想到,竟是安平侯选的谈鸣,大王选的秦如。”复而又安慰道:“但大王与安平侯相争,还争输了也是不争的事实,与咱们而言,也算是殊途同归了吧。”

  华阳太后对阳泉君乱用词语有些无语,她问这个报信的小内侍道:“这样说来,是如姬落选了吗?”

  小内侍回道:“禀太后,如姬做了丞,仅比谈鸣低一阶。”

  华阳太后点头,让小内侍下去领赏。

  殿内一阵沉默。

  阳泉君率先打破了沉默:“让秦如做丞,算是安平侯对大王的妥协吧?”

  华阳太后一脸的难以理解:“好好的咸阳贵女,不思如何打扮自己,整日的与男人混在一起算什么?大王难道是想靠个小女郎夺权吗?大王到底是怎么想的!宗室脑子被粪糊了,推了个女人出来与男人争权!”

  华阳太后想到了秦王政和宗室那边会推举自己的人出来,但她也实在没有想到,秦王政居然看好宗室选出来的人,更是没想过,这个人居然是个小女郎。

  这实在是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之内了。

  阳泉君却是摇头劝道:“太后常年在后宫,不知道外头这些年的变化,这些年啊,秦国可是提拔了不少女子出来为官做吏呢。”

  华阳太后不以为然道:“不就出了一个蒙嫣和?蒙家那是武将世家,能出一个带兵打仗的女儿出来不奇怪,普通人家的女儿,大字不识一个,能做什么官?也就在乡里间靠着夫家宗族做一做乡老,组织一些黎庶种地罢了,让女子走到秦国的朝堂上做官,简直笑话!”

  阳泉君也点头道:“何尝不是笑话呢?唉,秦国,不是惠文王昭襄王那时候了......”

  这就是眼界的局限性了,华阳太后常年居住深宫,不知外界变化是正常的,但阳泉君可是常年在外行走的,却是

  睁眼看不见秦国这些年来大搞基层普及教育,以及秦律规定家中女子不上初学者罚三甲,更理解不了这其中的意义。

  如今最初接受初、中、高等教育的那一批女子都已经长成且开始进入秦国的官场掌握权柄发光发热,阳泉君看到了却还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不得不说,阳泉君明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混的远离了朝堂中心,得靠才来秦国的黄歇给他出人出招才能入主商会。

  不得不说,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就这种跟不上变化的见识,楚人在朝堂上争不过宗室实在是太正常了。

  随着王令下达,商会会长以及其他商会中低层官员小吏们迅速就位,秦国关于商会的一系列改革条陈也公布出来了。

  首先第一个就是统一货币。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统一国内货币了,规定了钱、粟、布帛之间的兑换单位,以及国内不允许是用他国货币,只允许使用秦国的货币。

  但秦国并不是闭塞的,而是时刻与他国通商交流的,尤其是在秦鱼组建了商会之后,秦国国内流入了大量的六国货币,秦国手工业和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也让国人手中六国货币慢慢增多了起来,是以秦国国内的市场上六国货币也在流通。

  秦国针对这种现象放宽了商鞅制定的不允许流通他国货币的政策,而是规定若是百姓手中有六国货币,可以到官署按货币的称重兑换同等重量的秦半两,这样也能达到国内只流通秦半两的目的。

  秦国官方收取上来的他国货币,则是又通过商会流向六国,这样就通过商会达成了一个货币流通的闭环。

  现在秦国出台的这个“统一货币”,就是将这个货币兑换的政策推向六国国内。

  这些年,商会通行九州大地,凡是所经之处,便会设立据点,开设商铺,便于与当地庶民和豪强交易。

  以前,当地百姓在这些商铺里交易的时候,商铺会以当地货币和规矩来交易,但从今以后,当地之人再要和商铺交易,仍旧可以用当地的货币购买秦国的货物,商铺会将这些货币运回国内,然后融化了重新铸币,而不是重新流回当地百姓手中。

  相反,若是商铺收取当地百姓的货物,付款的将会是秦半两,而且会施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百姓用

  秦半两来做交易。

  秦国企图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天下之民只流通秦半两的目标,最终达成统一货币的目的。

  当然,这个货币统一,不只是让人民只使用秦国的钱币做交易,更是统一物价,让天下人都按照秦国的物价做衡量标准来完成自己的交易。

  当“秦国标准”慢慢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去并且习惯与之带来的便捷和公平的时候,他国之人再面对秦国的武力统一阻力就会少很多。

  与统一货币相配套的,就是统一度量衡,秦国在与他国百姓交易的时候,会将秦国衡量一匹布长度和宽度的尺子,以及衡量一斗粟数量的方斗等其他的衡量工具免费发放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样他们自己就会知道,一斗米和一匹布到底能从秦国这里换到多少个秦半两,以及多少盐和油了。

  第三个就是统一车轨,这一回,秦国的路修到哪里,哪里车辆的通行就必须按照秦国车辆车轴尺寸的标准来,这个倒是挺容易得,因为秦国的车轴好用又结实,又物美价廉,早在多少年前就开始向他国输出车辆和车轴了,若是车轴坏了,拿到坏的车轴到秦国的商铺里换一个新的车轴,安在旧的车辆上,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这看似只是便于商会交易的一个措施,蕴藏了秦国蓬勃无限的野心。

  这一回,秦国会先一步从不起眼的小日常开始润物细无声的统一天下。!

第234章 旱灾

  伴随浩大旷远的钟声想起,在栎阳举办的考课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不仅是咸阳内史地区,还有秦国上郡、北地郡、河西走廊、西域、陇西郡、蜀郡、巴郡、南郡、洞庭郡、三川郡、上党郡、河东郡、河内郡、太原郡、雁门郡,除了新设的六个新郡之外,秦国所有郡县都有代表性物产和文化作品送来栎阳进行评比。

  参观此次大赛的,除了秦国本土官员和百姓,还有他国使臣、贵族以及滞留在咸阳不肯离去的商人、游侠和百姓等。

  这相当于是秦国全国范围内的一次狂欢了。

  整个栎阳都邑人来人往车马云集热闹喜庆的不像样,秦王政和小伙伴们也都没宅在栎阳王宫里等着最后的大决赛,而是换上常服,结伴游栎阳。

  第一站当然是新立起来的钟楼啦。

  华夏民族有自己的报时器,叫做日晷,但这个日晷是很抽象的东西,至少秦鱼看了这么多年就总是分不清时辰,还得依靠他人来给他报时,他总觉着这东西只有专研天文现象的人才能看得懂。

  除了常见的日晷,还有水滴计时法和沙漏计时法等,准不准确不说,却是不够大众化。

  秦鱼所谓的大众化,自然是要所有黎庶百姓们都要看的到的。

  墨家早就将齿轮给玩透了,既然有齿轮,那么手搓一个青铜机械钟就很简单了,加之近年来东西方频繁交流,古希腊用来奥林匹克运动会计时的倒计时器也传入秦国,两厢结合研究,最终研究出了一个一丈高的机械大钟,有钟摆自动报时的那种。

  此钟一出,瞬间经验了所有人,秦王政当即就想拉回自己的咸阳宫内,专门给他报时。

  世界上第一座自动报时的机械大钟为秦王的私宠,只此一座,别无他号,多么完美。

  当即被秦鱼给按下去了。

  这怎么行?这钟造出来就是要给所有人使用的,放咸阳宫里收藏起来谁能知道?当然是要公示天下让所有人都看到啦!

  钟能造出来第一座,就能造出来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秦鱼下令让咸阳、栎阳、庸城、荡阴四座大城同时督建钟楼,钟楼顶部安放机械大钟,给全城百姓报时。

  栎阳、庸城是秦国曾经的都城,其中庸城

  更是嬴姓宗庙所在,是以这两座城和咸阳一样,都建钟楼。

  之所以先在河内荡阴建钟楼,纯粹就是炫耀了,荡阴乃是中原四聚之地,荡阴城一发生点什么新鲜事,周围的赵国、韩国、魏国、齐国,乃至远一点的楚国和燕国也会很快都知道。

  秦国有了如此新奇事物,自然要向六国和天下人彰显一番大国荣耀的。

  秦王政没能独占这大钟非常遗憾,但也只遗憾了一会,他当然知道将大钟公诸天下才是最好的做法,此钟完全能代表了秦国的强大和富有,可以吸引天下之人都来咸阳为他效命。

  众人走下钟楼,转脚往最热闹的西市走去。

  秦国的市场和民居都是以里为单位围起来的,和唐朝的坊市颇为相似。

  民居有民居的里,二十五户为一里,一个长方形的里,里的左右为民居房舍,左边的叫闾左,右边的叫闾右,前后分别有两个供居住在里的百姓出入的门,设监门看守,鸡鸣开门,宵禁关门——以前是天黑旧关门,现在像是咸阳、栎阳这等大城市已经宵禁延时——关门后没进里的,这一晚上你都进不来了。

  城市内除了民居,就是广大的市场了,不同的市场根据功能性也分为不同的里,在这些分开的里内买卖牲畜、买卖盐铁粮油等,像是牛市马市这样需要大范围空地的就单独设一个里,像是粮油布匹针头线脑这些杂货的则是同设一个大里,像是这样的大里一座城中会设好几个,方便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

  商人和百姓间的交易买卖必须在相应的围里内,里内有店铺,也有露天货摊,规划的非常齐整,不存在空置留白的位置,因为秦国管理这些市场的官吏会据此来收市场税和商税,这些都是秦国国库收入占比相当大的税收,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敢马虎,秦王就能让你人头落地,这属于在秦王的眼皮子底下从他的口袋里掏钱,命都不要了。

  除了在专门里内交易买卖,秦国是不允许里外道路两旁有小商贩沿街摆摊做买卖的,但允许货郎挑担到各里居里去兜卖,这些都是商鞅变法制定并严格沿袭下来的制度,就是为了强化治安管理,盗贼强人在这样的城市里是没法藏匿和生存的。

  秦王政一行兴致勃勃的在这些里间闲逛,买了一堆中看不中

  用中看又中用的小玩意。

  秦王政在一个木雕小摊面前停下来,摆摊的老翁瞎了一只眼睛,但不耽误他手指尖的小刀快速且灵活的转动,木屑翻飞间一只栩栩如生的玄鸟就在他指尖诞生了。

  玄鸟的尾部是似剪刀一样细长的尾巴,非常好认。

  老翁雕刻好了玄鸟,又打磨了一番,然后拿着毛笔蘸了黑漆往木雕上涂抹,涂完背部和翅膀的黑漆再涂腹部白漆、脚部褐漆,最后涂鸟喙上的一点黄,一只玄鸟漆雕就做好了。

  秦王政见木雕做好了,好奇问道:“为什么不漆点眼睛呢?”

  老翁抬了抬眼皮子,随口道:“给眼睛点了漆,这鸟就有了灵,就要飞走了。”

  哦,叶公好龙啊,这老翁有意思。

  秦王政再仔细观察这摊上的各色木雕,果然眼睛部位都是原木,未曾点漆。

  秦王政挑了两只老虎木雕买了下来,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大的仰天长啸,小的趴卧酣睡,都很传神。

  跟随一起的蒙恬和白药师他们也都各自挑了一只,老翁的摊子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众人如数付了钱,正要离开,老翁又从摆摊的案几下方拽了一个布袋出来,然后从里面掏出了木雕递给秦王政,说是他们一行买的多,这个是送给“主君”的。

  老翁虽然瞎了一只眼,但他眼神很好,一眼就看出他们一行人领头的是谁。

  秦王政接过这个盘曲的木雕一看,有角有爪,似模似样,便挑眉问道:“大蛇?”

上一篇:星际最强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