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如初
陆安荀使了几两银子给农户,借助一宿,沐浴过后又吃了一顿热饭菜,这才舒心了些。
农户是个老大爷,操着夹生的口音问:“你们去哪?”
“津阳县。”
大爷一听,立马摆手:“那地方去不得。”
陆安荀问:“为何?”
“我大儿前几日去了趟,差点被人捉去。”大爷说:“那里有贼匪攻城。”
苏绾在一旁扇蚊子,一听这还得了。
贼匪都猖狂到这种地步了?
她看向陆安荀,陆安荀沉眉凝重。
“大爷可清楚是什么贼匪?”
“听说是海外来的,说话不像咱们汉人。他们凶得很,津阳的百姓都被抓走了许多。”
“闻言,苏绾转头问:“陆安荀,咱们还去吗?”
陆安荀沉吟,随后道:“不若我送你回广陵吧。”
“我哪是这个意思?”苏绾道:“你去哪我就去哪,我只是怕你还没到津阳就被贼匪给捉了。”
.
听了老大爷这番话,次日上路后,众人心情没像之前那么轻松了。
等渐渐靠近津阳县时,陆安荀让众人小心行路,他自己则骑马忙前忙后探路。
如此,又行了两日,总算到了津阳。
这地方是真的荒芜啊。
几人站在路口,路边歪歪斜斜立着块石碑,上头刻的“津阳”二字被雨水冲刷得几乎没痕迹,且碑上还沾满了各样蚊虫尸体。
一眼望去,不远处低矮破旧的房屋稀疏地立在路边。金色晨雾间隐约见几个百姓在田埂间走动。
苏绾下马车,跟陆安荀站在一起。
叹道:“安哥,任务艰巨啊。”
陆安荀似乎也没想到堂堂一个津阳县会如此落后,连京城外随便一个县下的村镇都比这好。
“走吧!”他深吸口气:“刀山火海也要闯!”
然而话才说完,就见田埂里的百姓们狂奔起来。
他们大喊:“渤人来啦!快跑!”
苏绾吓一跳,渤人是什么人?正待她探眼望去时,路尽头骑马来了一伙人,那些人提刀提枪,很快将她们团团围住。
“你们从哪来的?”其中领头的人约莫三十出头,络腮胡子,戴幞头,分明汉人装扮,说话的口音却怪异。
他在人群中巡视了一圈,最后长刀指着陆安荀:“说话!你们从哪来?”
陆安荀一瞧这阵势,就明白是大爷口中的“贼匪。”
“我们.”忖了忖,他说:“从临淮郡来。”
“来这做什么?”
“呃.探亲?”
“探的何处亲?姓名叫什么?住在哪个地方?”
陆安荀惊讶,如今匪徒都这么聪明了?
见他答不上来,络腮胡子大喝一声:“这些人可疑,将他们捉回去!”
苏绾忙喊:“陆安荀?”
陆安荀暗暗摇头,示意不必惊慌。
.
出师不利,陆安荀这个县令还未上任就被抓进了“匪窝”,一同被抓的还有几个津阳百姓。
陈淮生、丁三和朱茂也抓了进来,此时三人被绑着手脚,皆有些担忧。
“安哥,”陈淮生问:“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丁三道:“不如我们冲出去?这绳子奈何不了我,我能解开。”
“不必,”陆安荀低声道:“先静观其变。”
他看向旁边好奇打量他们的几个津阳百姓,温和笑了笑。然后走到一个中年男子身边:“我听你们喊他们渤人,敢问可清楚是哪里来的贼匪?”
那人摇头:“不是我们这的,这些人两个月前就在津阳县打转,抓了我们好些人。”
“杀了?”陆安荀问。
“倒没杀,就是抓来问话,若是不说就挨打。”
“问什么话?”
“我才被抓来,还不知。”
也是。
陆安荀点头。
苏绾和两个婢女就关在隔壁屋子。那些人倒也讲几分道义,认出苏绾是女子,便将她与男子分开。
屋子简陋,梁上漏风,墙中间还有个方正却破旧的窗子。听见陆安荀的声音,她垫着脚去够窗户。
“陆安荀?陆安荀你在吗?”
下一刻,陆安荀凑过来:“何事?”
“看出他们是哪的人了吗?”苏绾低声问。
“若没猜错应该是渤泥人。”
“什么人?”怎么没听说过?
陆安荀道:“我朝与周边数十国互通有无,沿海地带最多外国人。适才百姓大喊渤人,我便猜测他们来自渤泥国。”①
“哦。”还是不懂。
苏绾问:“那接下来你想到法子了吗?”
陆安荀:“你怎么这么镇定?”
“这不是有你吗?”苏绾说。
以陆安荀的功夫要搞定那几个渤人轻而易举,但彼时他根本没反抗,想来是有什么谋划。
陆安荀听了这话,心头一热,正色道:“你放心,我观察过了,他们并不谋财,应该是在找什么东西或者人。”
苏绾问:“若是问起我,我怎么回答?”
“不必透露身份,就说.”陆安荀瞥了眼苏绾,似乎在考虑怎么给她安排个合适的身份。
“说我是你的婢女?”苏绾原本是想扮陆安荀的小厮,但现在暴露女子身份,扮不成了。
陆安荀道:“什么婢女,就说你我是兄妹。”
“哦。”苏绾立即进入角色:“安哥哥,我们要在这待多久呀?”
这声“安哥哥”直接将陆安荀雷得外焦里嫩。
下一刻,窗户“砰”地合上。
“老实呆着。”他凶道。
.
几人被关了一天,也没人来问话,除了中午和傍晚有人来送膳食,其他时候几乎没动静。
苏绾跟两个婢女围坐在一起用晚膳,同坐的还有被抓进来的一对母女。她们是津阳本地人,据说是出远门探亲回来,还未进县城就被抓来这里,已经关两天了。
年轻的女儿名叫海箩,是个约莫十六七的姑娘,起初见苏绾着男装却频频寻她说话,感到害羞局促,可后来苏绾嫌热将外衫脱去,露出婀娜身姿时,海箩傻眼了。
“原来你是女人?”
“嗯。”苏绾点头:“有哪里不妥吗?”
“.”海箩姑娘心情复杂,眸子里闪过几丝遗憾。
听海箩说,她父亲早年去世了,出海打鱼后再没回来。家中还有一位兄长,但兄长兴许还不知道母亲和妹妹已经被抓来了这。
也不知将继续关多久,又或者还能不能回家去,母女俩有些发愁。
围坐一起用膳时,海箩姑娘没什么胃口,吃两下就停筷了。
苏绾吃得兴致勃勃,问:“怎么不吃了?”
海箩姑娘摇头:“吃不下,这些腻味。”
这还腻味?
苏绾望着盆中清蒸龙虾、螃蟹、海鱼、海贝.是的,晚膳是一盆海鲜,相当丰富,且都是刚从海里捞起来的。
苏绾忍不住感叹,关押的日子不要太好,若顿顿如此,她宁愿在这养老。
可海箩姑娘住在海边靠打鱼为生,津阳县最不缺的就是海产,从小吃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她已经吃腻了。不理解苏绾一脸幸福的神色从何而来,就像苏绾也不理解吃海鲜居然能吃腻一样。
居然海箩姑娘不吃,她就不客气了,苏绾捧着龙虾喀嚓一掰,递给桑葚和云苓。
“好吃吗?”她问。
桑葚连连点头:“若有蒜酱蘸着吃,滋味更好。”
苏绾暗赞,是个懂吃的。
就在苏绾这边大快朵颐时,隔壁陆安荀用完膳,趁夜摸出了屋子。
.
这里像座简陋的村庄,建在山坳处。陆安荀站在山上往下望,漆黑夜色下,篝火熊熊,火光明暗间,一些身影走来走去。
他们说着他并不懂的话,忙忙碌碌,似乎在准备什么东西。
陆安荀思忖片刻,寻声探过去,然而才跃上屋顶,就见一人迎面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