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神医小娇妻救了国公府满门 第346章

作者:伍佰豌 标签: 穿越重生

  “九弟妹,为什么叫婧恩呢?”二嫂问。

  “婧指女子的身材苗条,美丽大方,也有才华横溢的意思,我希望明珠长大以后能做一个美丽大方又才华横溢的女子。

  这个恩字与柱儿的赐字组合在一起,他们兄妹俩就彻底体现出了上天恩赐的意思。”赫知冉说出了这样取名的原因。

  众人听了她的解释,纷纷称赞道:

  “还是九弟妹有学问,给宝贝取的名字有意义有好听。”

  “是啊,天赐,上天的恩赐,婧恩,美丽大方又才华横溢。”

  嫂嫂们不停的夸赞两个娃娃名字取的好,墨老夫人也十分赞同。

  “好名字,柱儿就叫天赐,明珠就叫婧恩,明日待你八哥上职,就让他帮两个小家伙把户籍落上。”

  赫知冉虽然是临时起意给一双儿女取的名字,自己也是很满意的,她的孩子,名字不需要多华丽,只要寓意好叫着顺口就成。

  满月宴过后,自然是宾主尽欢,待客人陆续离开,终于到了唐明睿的主场。

  用餐的时候,别人都在赞赏玉米如何美味,只有他一人与众不同,他在那里思考与墨家合作玉米生意的事情。

  孟怀宁虽然没有像唐明睿这样夸张,可也惦记这玉米有好多时日。

  两个娃娃如今吃饱了就不会找娘,早就被伯娘们抱着去稀罕。

  墨玖晔与赫知冉早就看出了孟怀宁与唐明睿的心不在焉,夫妻俩送走了最后一波客人便招呼着他们去自家院子。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外面的温度十分适宜,几人就坐在院内的葡萄架下。

  葡萄已经成熟,赫知冉一个月没有出门,并没有注意到。

  院子里种的就是普通山葡萄树,因为是空间出品的缘故,果实比山上的山葡萄要大上一些。

  即便这样,也是酸的要命,若不是这样,墨玖晔早就喊人来采摘了。

  他个人觉得,葡萄酸得无法入口,与其摘下来没有人吃扔掉,不如留在树上观赏。

  赫知冉却不这样想,这种山葡萄最适合制作葡萄酒。

  前世她也只是看到别人利用山葡萄制作葡萄酒,并没有亲手实践过,因此才没有大量种植山葡萄树。

  如今葡萄已经成熟,赫知冉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她要利用各家院子内的山葡萄试着做一些葡萄酒,如果能够成功,明年开春她就在山上大量种植山葡萄。

  看来,这件事也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这种山葡萄对于孟怀宁与唐明睿来说并不陌生,一般有些底蕴的人家都会在后院种上一些,目的就是为了夏季作为乘凉用的棚子。

  两人也清楚山葡萄酸得很,以为墨家没有采摘也只是因为其适口性不强,因此并没有多在意。

  落座后,孟怀宁与唐明睿几乎同时开口。

  “九哥、九嫂,你们答应卖给官府的玉米种子,不会不作数吧?”

  “九哥、九嫂,这玉米可是能赚大钱的,这生意你们不会不做吧?”

  两人的话把墨玖晔与赫知冉逗笑了。

  现在赫知冉出了月子,做生意的事情墨玖晔自然要交给她去处理,毕竟自己没有媳妇儿的本事和头脑。

  赫知冉笑了一会儿后才开口:“放心,答应过你们的就不会反悔。”

  两人见赫知冉这样说,几乎同时站起身,抱拳道:“那就多谢九哥与九嫂了。”

  “玉米我们打算明日亲自带人去收割,价格要等确定亩产量以后再定,你们先不要着急。

  况且玉米无论是做种子还是磨成玉米面,都需要晒干以后才可以加工,鲜玉米只能制作出一部分种类的吃食。

  就比如今日吃的松仁玉米和一锅出,这些用到的都是鲜玉米……”

  此时孟怀宁与唐明睿根本听不进去赫知冉的解释,他们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到墨家出产的玉米。

  尤其是唐明睿,眼睛里都是玉米会创造出来的无限商机,早到手一天,他就能早赚一天的银子。

  “九嫂,玉米晒干需要多久?”

  “天气好又通风的情况下,至少也需要三天。”赫知冉说的时间比较保守,因为她也是第一次种植玉米,为此她特意查看了有关书籍。

  书中说,晾晒玉米需要晴朗的天气和通风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其快速脱干水分。

  她说的三天,也是为了更加稳妥些,尤其是她了解唐明睿做生意的劲头儿,若是告诉他两天,估计他第一天就会带人来西岭村守着。

  孟怀宁也心急,他心急的和唐明睿不在一个点上。

  因为官府库银有限,他想早些了解价格以后,想办法去筹备银两。

  “九嫂,现在能估算出玉米的亩产量吗?”

  对于这个亩产量,正常来讲都是按照玉米晒干脱粒后的重量来计算。

  尤其是墨家的玉米目前还没有收割,赫知冉还真无法去估算。

  不过,按照空间的收成来看,玉米晒干后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八百斤。

  但那毕竟是空间,在外面种植,赫知冉可不敢保证有那么多的收成。

  为了给孟怀宁一颗定心丸,赫知冉沉思了一瞬后说道:“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玉米的亩产量应该在一千三到一千五百斤左右。”

  “什么?九嫂你说玉米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三到一千五百斤?”

  孟怀宁彻底不淡定了,他激动的站起身,讲话带着颤音。

  要知道,官府购买玉米种子,就是希望百姓能够种植出高产量的粮食作物。

  即便是百姓们将玉米大量种植出来,以他们的节俭程度,轻易也不会像墨家那样用来制作什么松仁玉米和一锅出的,多数人都会选择将其磨成玉米粉当成一家人的口粮。

第490章 我愿意资助

  孟怀宁之所以激动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他听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的天文数字。

  玉米晒干后的亩产量竟然能达到千斤以上,要知道,百姓们常年种植的麦子,算上麦皮制成的粗面,亩产才堪堪能达到三百斤,这还要说是年景好的时候。

  一旦遇到年景不好,减产都是小事,严重了可以说颗粒无收。

  粮食产量低,官府收上来的税粮也十分有限,即便是到了饥荒的时候开仓放粮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以至于百姓被饿死无数。

  若是粮食产量高就不一样了,官府收取三成的粮租,就相当于原本粮食产量的全部还要多出一些。

  如果是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遇到灾年百姓无法活命的困境。

  眼下九嫂也说不出玉米种子的具体价格,即便价格超出他的预算,也要想办法将种子全部拿下。

  “九嫂,我这就回衙门筹备收粮种的银子。”

  说着,孟怀宁就打算转身离开。

  他只有三天的时间筹备银两,这件事迫在眉睫。

  若说孟怀宁能去哪里筹备银子,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知府那里想办法。

  知府是新来的,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交集,不过从上次知府处理那二百多死士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他并不是什么有作为的人。

  孟怀宁对他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只是,不找知府求助,他又暂时想不出其他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前段时间墨初寒回家的时候念叨过,说官府的税银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孟怀宁正在为收购玉米种的银子发愁。

  见他急匆匆的准备离开,墨玖晔喊住了他。

  “妹夫是不是因为银子的事情发愁?”

  这件事他已经和媳妇儿商量过了,如果官府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收购玉米种,他们可以暂时赊给他,总不能让孟怀宁因为这点儿小事情犯难。

  只要明年玉米丰收,孟怀宁就不愁银子还给他们。

  被这样问,孟怀宁显然有些窘迫。

  “不瞒九哥说,官府的库银的确不多,我打算去州府想想办法。”

  墨玖晔虽然不在官场走动,可也听墨初寒说过知府是个什么德行。

  孟怀宁去找他想办法,很大可能就是碰钉子。

  其实,孟怀宁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他去找知府想办法,就是例行公事也要这么做。

  哪怕能从知府那里求来少量银子,也能帮上自己一些忙。

  反之,他此行没有任何收获,也能让他彻底看清知府的真面目。

  墨玖晔上前拉着他重新坐回原位。

  “我和你九嫂知道衙门清贫,你又是个廉政爱民的好官,库银定然没有多少,上次收购红薯用了两千两,估计已经将衙门的家底掏空了。”

  听着九哥的话,孟怀宁的脸有些红。

  “都是我无能,不能让允城富裕起来。”

  “孟大人,不是你无能,你做的已经够好了,这是咱们允城百姓有目共睹的。”唐明睿虽然曾经将孟怀宁当成过自己的情敌,可他也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家两个人郎有情妾有意,不是他想插就能插进来的。

  尤其是发生了上次他被陷害买凶杀人一事,孟怀宁以那么快的速度帮他洗清冤屈。

  对于唐明睿来说,他欠孟怀宁一个人情。

  “唐某不才,来了西北以后,托九哥与九嫂的福,倒是赚了一些钱财,我愿意资助大人购买玉米种的银两。”

  其实唐明睿不知道,这也是孟怀宁想的第二个办法。

  允城虽然不富裕,可并不是完全没有富人。

  如果他去知府那里筹备银两无功而返,他就会想办法号召那些富人伸出援手。

  既然唐明睿主动开口了,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收购粮种本来就是官府该承担的事情,只可惜我接了一个清贫的衙门,库银的确没有那么多。

  既然如此,我就替允城百姓谢过唐老板的慷慨相助。”

  话落,孟怀宁丝毫没有犹豫的朝着唐明睿行了一礼。

  唐明睿虽然在生意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还没有到达历史记载那般成为大顺可以呼风唤雨的大皇商。

  如今的他,除了手中有些银钱以外,就是个普通百姓的身份。

  他哪里敢受县令大人如此大礼?

  唐明睿连忙还礼。

  “孟大人客气了,造福百姓的事情,唐某自然义不容辞,您的礼唐某受不起受不起。”

上一篇:风华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