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音
赵柯拍拍一个学生的肩,笑着解释:“我们大队小学的学生,让他们听听专家同志们的经验,多了解了解农业,也开拓开拓眼界,都是农民的孩子,站在农民的肩膀上腾飞,不能忘本儿嘛。”
几人对视一眼,更加意外。
赵村儿大队培养孩子的态度,太特别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对此多做评价,对赵新山说起他们简单观察的结果。
赵村儿大队的水稻长得不算特别好,不过对新手来说,已经相当合格,明年有经验,肯定会更好。
卫老师建议:“明年你们可以在稻田里养一些鸭子或者鱼,丰富你们大队的养殖种类,你们大队有这个条件。”
赵新山没经验,不知道还能这么养,询问后得知不会影响水稻,就记下来。
赵柯难得得到专业人士,借机问:“我们公社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水资源,我们能再丰富一些作物的种植吗?果树、药材、蘑菇木耳?”
翟老师没有立即给出肯定的答复:“这个需要我们详细深入的考察之后,才能给出结论。”
赵柯点头,又问:“我们公社想要栽树,是不是也可以选择更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
翟老师问:“栽树?果树吗?”
“不是。”
赵柯否认,可劲儿地装逼:“我们公社当下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肯定要开垦荒地,大量伐木,但又不想影响我们公社的生态,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所以想要打造一个生态上的良性循环,给未来打基础,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吗?”
这下子,翟老师他们看赵柯的眼神,完全是毫不掩饰的震惊。
他们震惊于她的前瞻性。
很少有人会觉得树也是资源,也需要循环。而且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期,一般很难兼顾到环境和生态,也很少有人会顾及这些。
饭都没吃饱呢,就开始展望未来,普通的人听见,肯定要讥笑:步子跨太大,不是扯到裆,就是异想天开。
但确实有学者专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恰巧,翟老师也发表过相关的论点,所以他惊讶过后,便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柯:“赵同志,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
赵柯装作不好意思地笑。
赵新山适时骄傲道:“赵柯爱读书读报,思想上肯定要进步一些,想得也更周全。”
段书记点头,认同地说:“我们公社的发展规划初版就是小赵写得,后来合作社开会,规划更科学细致,也更长远,小赵功不可没。”
翟老师和卫老师等人越发好奇,“规划?”
段书记稳重讲解:“短期的富裕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我们公社规划以每五年为节点,第一个五年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维护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
至于怎么维护。
双山公社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带动后进,赵村儿大队发展更快,带动整个公社。
而赵村儿大队当下的发展方向,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还对林业跃跃欲试……
赵柯有的没的一通说,忽然谦虚道:“我们公社还想尝试盖暖棚,进行一些试种培育工作,我们专业知识有限,正好这次请到几位专家同志们,想多请教一下,所以我才问了前面的两个问题。”
暖棚?!
师生几人眼神全都热起来。
赵柯眼里闪过一丝满意。
她从前当然不太了解这些,就是有一个大概的宏观的认知,回赵村儿大队之后渐渐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才开始疯狂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反复思考。
但她一个人,哪能面面俱到。
这么恰到好处的贴合,当然是人为的。
他们提前背调过——赵瑞早就在学校打听过了,农学院那边儿一整个学院共用那么几块儿地,一个学生养一株两株作物,扣扣搜搜的。
他们提前研究过——怎么最大限度地展现优势,进行诱惑。
他们整个双山公社都可以作为课题,还可以建暖棚哦,而且赵柯他们还这么懂他们,理解他们。
就说想不想留下吧。
第176章
双山公社当下急需能帮助他们科学发展农业的人才, 知青们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完全比不上专业的农业专家。
所以在邀请成功之后,公社合作社开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怎么针对这些专家,利益最大化。
他们特别想要留下这些人, 但又不直接邀请, 描绘一大堆直击内心渴望的设想和展望, 就戛然而止。
翟老师和卫老师他们抓心挠肝。
做研究都得耐得住寂寞和艰苦, 花费个十年二十年来完成一个课题也值得,可有些门外汉不懂装懂胡乱指挥, 太多的研究是因为外部问题半道夭折。
双山公社一个这么偏远的公社, 规划太理想化, 又实在有研究价值, 真的能做起来吗?他们有这个实力吗?
如果真的能够做起来……
他们会答应来双山公社考察,很大程度源自于双山公社的名气,赵村儿大队跟报纸上说的几乎没有出入,公社领导的态度, 好像又真的上下一心为发展……
这可太难得了!
这个机会, 如果错过,太可惜了……
翟老师和卫老师越想越心痒,吃杀猪菜都有些心不在焉。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已经习惯村里来一些“大人物”,但还是对专家们挺好奇的,瞧他们吃肉都不开心,啧啧称奇。
“城里人条件这么好呢?肉都不爱吃。”
“知青也是城里来的, 没见他们不爱吃啊。”
“没准儿……省城不一样?”
说话的几个社员看向同样来自于省城的记者同志, 他大口大口吃得挺香。
“那是为啥?”
社员们筷子不断, 滋溜得极香, 不懂城里人复杂的心思。
饭后, 专家们稍作休息便又在赵新山的陪同下去别处看地。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也没闲着,正好陈三儿开回来一辆拖拉机,加上赵村儿大队自己的拖拉机,三辆拖拉机一起往公社酸菜厂运白菜。
赵二奶本来觉得胡和志和赵芳芳领证了,比较稳妥,但经过宋明杰这一遭,心里又对他不放心起来,找到赵柯要跟着一起去酸菜厂。
赵柯问:“要探望胡知青吗?芳芳姐一起去吗?”
“我不是去探望,我是去警告他老实点儿,别对不起我孙女!不能让芳芳去,她要是听见我骂他,指定又得护着他。”
赵二奶忍不住骂了一句:“胳膊肘往外拐!”
原来是宋明杰后遗症……
赵柯阻止她:“二奶你别去了……”
赵二奶叉腰,不讲理:“咋!你还要向着他?”
赵柯安抚:“听我说完,有些事儿,是要讲究方法的……”
赵二奶叉腰的手下滑,“啥方法?”
就跟赵新山和段书记在外人面前夸赵柯,赵柯不自夸是一个道理——有些话,当事人以外的人说,更有说服力。
“不用你们说,咱们大队不还有别家人在酸菜厂上班儿吗,趁着送白菜的功夫,唠唠宋明杰他们过来发生的事儿,还有,大队替宋文瑞要到一千块钱,都唠唠,肯定能传到他耳朵里。”
“这就有用?”
赵二奶很怀疑。
赵柯点头,“有些人心思多、心眼儿小,想得就多,他们自己会趋利避害,咱们态度恶劣地一通骂,太刻意了,也容易生嫌隙,对芳芳姐没多大好处。”
“那这样就有好处了?”
赵柯点她:“你们只要表现出不怕他抛妻弃子,他心里会衡量的,最重要的是,芳芳姐本人得不断进步,让他舍不得放弃。”
赵芳芳喜欢胡和志,不亚于王英慧当初喜欢宋明杰。
以胡和志自私自利的品性,知青高考回城,赵芳芳如果被抛弃,就会步王英慧后尘。
事情还没发生,仅仅因为担忧就时时刻刻地提防,费心费力,赵芳芳夹在中间也格外难受。
不如去提高胡和志的沉没成本。
赵二奶听不懂啥成本不成本的,但赵芳芳进步的好处,她懂,“他要是真没良心,芳芳离了他还能找好的下家!”
这么说……也可以。
赵柯点头。
赵二奶又问:“城里人是不是条件都好,就像那个郑同志他们那样儿,做个月子净吃好的?”
赵柯道:“不是,他们应该算是条件比较好的,很多城里的工人也不见得比咱们农村吃得饱,您没听说吗,刘知青他们有时候还要接济家里。”
“胡和志没拿我们家的东西接济过家里人……但他家要是有本事,他还用得着在乡下结婚?”
赵二奶脑瓜一下子清灵起来,她可不是孙女,不信胡和志是因为喜欢赵芳芳才跟她结婚。
“我得让芳芳爹妈也上进点儿,娘家腰板儿硬,乡下咋了?他胡和志也得寻思寻思,他就算真有门道回城也不见得能找到比芳芳好的!”
“没错,打铁还得自身硬。”
“那行,你忙去吧,我去找人唠嗑儿!”
赵二奶用完就扔,匆匆忙忙去找人。
赵柯提醒她:“赵芸芸跟车去记账。”
赵芸芸的小喇叭,声情并茂,尤其针对某些事儿时,又响又刺耳,比有些社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不到正题强。
赵二奶没回话,但脚下一转,往赵芸芸那儿去。
赵芸芸在等着坐陈三儿的拖拉机挡泥板,赵二奶过去,俩人聊了一会儿,她看向赵柯。
赵柯冲她点点头。
赵芸芸便对赵二奶拍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十来分钟后,陈三儿开着装满白菜的拖拉机停在赵芸芸面前,带走了她。
赵芸芸就是懒,真要是做事儿,也不差啥,而她感兴趣的事儿,全都超额完成任务。
上一篇: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
下一篇:军婚七零:科研大佬被宠成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