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第49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朕一会儿要把那个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番人下狱!”朱厚熜恶狠狠道。

  冼如星没有劝阻,主要是嘉靖迷信这件事儿,堪称一颗定时炸弹,万一哪天发起疯又跟历史上一般只想修道怎么办?还不如现在就让其与这些“祥瑞”脱敏。

  但是,朱厚熜很快就将此抛在脑后,因为有一件关乎整个大明的事儿发生了。

  前线来报,奉国将军朱充灼与蒙古人里应外合,暗中趁着守备交班之际打开城门,致使蒙古兵马进入大同。

  大同失守!!

  71. 第71章 请缨

  说起明朝中期的蒙古,普通人可能最熟悉的统治者就是也先,无他,只因这位实在碰上了个好对手,不光灭了明朝几十万精锐,还俘虏了皇帝。但怎么说呢,朱祁镇的脑瘫程度放在整个中国帝王史上也是坐望一的存在,也先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英明。

  首先这个人就没有身为雄主的决心与野心,他的母亲是位汉人,在也先俘虏了朱祁镇后,甚至不敢让母亲知道。最后经由母亲的劝说,也没从大明讨到太多好处,竟然真的将朱祁镇给放回去了,由此可见也先虽然骁勇善战,但并非杀伐果断的人,这点对于一个想要开辟基业的雄主而言,其实是致命的。要知道当年完颜亮讨伐南宋,自己的嫡母和养母徒单氏反对,完颜亮不惜杀了嫡母继续前进。

  其次他也没什么远见,也先的部落最兵强马壮的时候也算打遍草原无敌手,然而即使是那时,他也没想过一统蒙古,而是一个劲儿的像周围汗国索要女人金钱,闹得自己名声十分不好。最后扶持了一位黄金家族的傀儡可汗,当了一阵子“摄政王”,觉得不爽,杀了傀儡自己上位,然而不到一年就众叛亲离,惨死于帐内。

  也先死后,一个叫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年轻可汗趁机征服了瓦刺,他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明朝更喜欢称其为“小王子”。与也先不同,小王子是真的统一了蒙古,而且对大明的进攻更加疯狂。

  好在与他对应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虽然荒唐爱玩,但也并非朱祁镇那样的傻子,曾真真正正地击败过小王子一次,那次给对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得其不敢再贸然出兵。

  七年前,小王子病逝,他的子嗣继承了各个部落,这次攻打大同的,便是他的孙子,掌管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的吉囊与俺答。

  最开始听到大同失守的消息,嘉靖第一反应是将报信的来使拿下,命令锦衣卫好好审理,是不是有人指示对方来谎报军情,惑乱朝政的。

  刨去朱厚熜本身性格敏感多疑不说,有这等反应,其实也不怪他。

  毕竟大同府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在明朝版图愈发岌岌可危的今天,他几乎是大明与蒙古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历代山西巡抚和都指挥使都还算靠谱,而朝廷每年也没少往大同府运兵运粮,以至于大明开国至今,哪怕是遇到土木堡之变这样的惨案,也先当年也没拿下大同府,而是绕路围剿北京。

  当时那样千钧一发的关头大同府都没有事,现在不说国泰民安,好歹朝廷也在走入正轨,所以大同怎么可能沦陷!?

  然而当听说是在大同府的宗室勾结白莲教,先烧草场再趁机绑了守城官员主动打开城门把蒙古人引进来后,朱厚熜两眼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黄锦在吓得连忙上前扶住,担忧道:“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

  朱厚熜推开他,面色通红,双手牢牢握住扶椅,直到关节发白方才冷静下来,咬紧牙关,死死挤出几个字,“传令下去,让四品以上官员来宫中觐见。”

  黄锦不敢犹豫,连忙快步走了出去。

  没一会儿,文武百官们就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赶过来。

  路上他们已经从各种渠道知道了大同沦陷的事儿,与朱厚熜一样,先是惊诧,然后又觉得愤怒,而种种情绪都轮过一遍后,剩下的则是害怕不安。距离当初于谦于少保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可才过了七十年,许多人都从长辈口中听说过当时的险情。可以说当时的于谦堪称在刀尖上起舞,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最后都可能造成北京城的沦陷。万幸的是,千古名臣于谦顶住了。

  可如今放眼望去,朝中可还有第二个于谦?

  龙椅上,嘉靖望着底下臣子慌乱的面孔,心中烦躁,直截了当道:“前线送来的战报,估计你们也听到了,虽然大同府沦陷,山西巡抚战死,但都指挥使梅秦舒收拾残余兵马退守雁门关,现在正把持着雁门关与蒙古人对峙。”

  雁门关位于雁门山中,是明朝拱卫京师的大门户之一,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当年朱棣在此设置了诸多卫所,驻屯重兵,如今虽然荒废了不少,但好歹能用。

  听到此处,大家方才默默松了口气,一些人将希望嘉靖带着他们赶紧南迁的话咽了下去。

  “就算这样,现在情形也不容乐观,”杨一清眉头紧皱,他在西北待了半辈子,比一般人都更清楚敌人的境况,“蒙古那边有多少人暂且还没统计,但怎么也有七八万了,这个冬天听说他们过得不怎样,漠南那边牛羊染病,死了不少牲畜。这次携大军前来,只占领了一个大同府怕是挡不住的。”

  朱厚熜点头,他现在担心的正是这点,雁门关虽险峻,但梅秦舒领着一帮残兵弱旅,也不知道能守多久,所以现在必须火速派人增员。

  “其实,也不必如此费力。”就在此时,副督察御史突然开口。

  朱厚熜以为对方有什么好主意,赶忙让他尽管大胆地说。

  御史见皇帝鼓励,面上闪过一丝自信,铿锵有力道:“禀陛下,那蒙古人虽然能打,但也不过匹夫之勇。尤其今日行动的不过是两个小部落,就算破了雁门关来到京城,只要咱们只需闭门不出,这帮人其实也没办法。粮草根本供应不上,等他们在附近抢够了也就回去了。至于大同,一样可以用金钱赎回来,只要……”

  “够了!”嘉靖听着对方侃侃而谈,胸中怒火越燃越烈,最后甚至起身指着其鼻子怒骂道:“蒙古几次犯我边关,这次更是直接杀上门来了,我大明百姓惨遭劫掠,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想着保家卫国,反而胆小怕事,若我大明人人都像你这般唾面自干,那朕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副督察御史被皇帝一顿狂喷有些委屈,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直接开口道:“臣说的都是为大明好的肺腑之言,之前陛下强行改革宗室,闹得地方人心涣散,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一幕。若是继续一意孤行,那才会影响到大明的社稷江山!”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有些惊呆了。

  “哦?这么说来还是朕的错了。”朱厚熜歪了下头,杨一清暗道不好,刚要说话,就听龙椅上的少年天子一声暴喝:“来人!把他给朕拉下去杖决!!”

  费宏等人不敢再多言,赶快低头请罪。

  结果这场朝会最终也没讨论出什么就散去,朱厚熜独自回到乾清宫,拿出西北舆图翻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就在此时,黄锦进来禀告,说冼如星求见。

  朱厚熜连忙将东西收好,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让对方进来。

  女道士来了二话不说,直接开口道:“西北出事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朱厚熜风轻云淡道:“不过是蒙古人照例来劫掠,我派人打发了就是,两个小部落,成不了气候。”

  冼如星摇了摇头,毫不客气地拆穿他,“你有人吗?”

  朱厚熜身子一僵,没说话了。

  是的,虽然北京城号称有百万人口,但实际上其实是个空架子。

  七十年前北京保卫战后,已经彻底葬送在蒙古的京城大营被于谦改造成十二团营,兵力只剩十四万,过了这么久,更是只留五六万人马。而在这五六万中,还有大半吃空饷的和老得拿不起兵器的,虽说之前在正德的努力操作下,从边军调来了两万人,但这些是京城的最后底牌。要是将他们派到前线,别说蒙古人打进来,光是一场较大的械斗都有可能改朝换代了。到那时,皇帝跟裸\奔没什么两样。

  如果说单单是缺兵,朱厚熜还能从其他地方调遣。可问题是他现在将领.监军一个都没有。

  “我去吧,”冼如星叹了口气,主动请缨道。

  “不行!”朱厚熜神色大变,直接反驳,“朝里这么多大臣,杨一清王琼都带过兵,你去做什么!”

  “外城扩建才刚刚开始,王琼不能动,杨一清也一样,前线打起来了,战况会源源不断松进京城。陛下你又没接触过战事,需要一个能在旁边做参详的。剩下的人要么不合适,要么能力存疑。”冼如星看着少年的双眼,正色道:“相信我,我能做的事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而且……”

  “陛下知道的,这种时候我去监军是最合适的。”

  朱厚熜沉默不语,明朝的监军,在此之前大多都是太监来任职的。

  朱棣当时夺了侄子的皇位,对满朝文武大多不怎么放心,于是只能去依赖太监,而他那时候对朝政把控得也很严,所以宦官们未曾掀起太大风浪。

  不过之后宦官监军的弊病就逐一显现出来,什么指挥不专业.残害异己先不说,单提他们贪污军费这点,就差点断送了大明根基。要知道朱元璋开国之时可是号称“不费百姓一粒米”,为此他实行了军屯制度,保证军队可以自给自足。然而太监监军后,竟然将军中田地尽数私吞,士兵们往往要饿着肚子打仗,长此以往,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

  当日杨廷和趁着新君尚未进京,铲除了不少宦官团体,而嘉靖登基后,也有意疏远宦官,如此来换取文臣们的支持。

  所以现在太监是不可能派到前线的,而要是只派文官监军,那就相当于将此权力拱手让人,到时候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冼如星是皇帝亲信,又是出家人,如此出现在战场上也代表着天子的态度,算起来确实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了。

  “前线有梅秦舒,我在后方不过打打下手,而且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不还一起剿灭过宁王叛军。怎么当年行,现在就不行了?”

  “你!”朱厚熜见她明知故问,有些气急败坏。

  “行了,不逗你了。”冼如星轻笑,旋即郑重道:“陛下,我也是大明的子民,如今我的同胞正受人□□,你让我如何置身事外,恳请陛下暂且放下儿女私情,就让我去吧。”

  朱厚熜盯着女道士,见对方心意已决,许久,艰涩地开口道:“你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冼如星重重的点了下头,“我保证。”

  72. 第72章 出发

  在得知嘉靖要派冼如星监军后,朝中一众大臣集体反对,认为皇帝简直就是在胡闹,古往今来,哪有让女子领兵打仗的。

  “怎么没有,”朱厚熜气定神闲地道出几位女将军的名字,“再说了,冼道长乃是出家人,不受红尘干扰,她又曾经带兵击退宁王反叛,如果她不去,那你们觉得十二监里何人去好啊?”

  百官们不讲话了,当日刘瑾负责监军,将大明霍霍得够呛,好不容易倒了,另一个太监钱宁又上台了,如今皇帝才刚开始有些将资源向文官这边倾斜,要是再搞个宦官进去,岂不是又要揽权?

  于是纷纷闭口不谈,最后在杨一清的推波助澜下,勉强同意了让冼如星去监军,不过众人借口她经验太少,要再委派一人与其同行。几经拉锯,才敲定了一个大家都勉强满意的人。

  与此同时,冼如星几乎立刻行动起来,这次去前线,少说也要几个月,豹房有玄一,工厂商铺有赵似露和一众高层,总的来说还算省心。最麻烦的就是外城的扩建了,虽然自己早已经将图纸交了上去,该规划的也规划差不多,但这么大的事儿放在这儿,心里还是有些发毛。思来想去,又跑到王琼那里交代了两句,还想再去北边监工,结果却被嘉靖拉走。

  少年望着女道士,恨铁不成钢道:“还有十来天你就要上战场了,能不能紧张一下自己,多准备准备!还去管这些做什么!?”

  “准备什么啊,”冼如星漫不经心道:“如果不是要等粮草兵器准备好我现在就能走。”

  事实上,和她一起监军的官员已经先行去往山西,冼如星因为要运送粮草器物,无奈被耽搁在后面。

  “你啊!事关性命你哪能这般漫不经心!等明天你拿着我的令牌,去京营调五千人,这五千人算是你的私军,平时不用上战场,专门负责保护你。”朱厚熜忧心忡忡道。

  冼如星有些哭笑不得,她知道对方是一番好意,毕竟五千人已经是现在的京城能调动的极限了。但其他士兵在战场杀敌,自己领着一堆人在后面吃干饭,怎么也说不过去。好说歹说,总算将五千人降到两千人。

  就这样朱厚熜依然觉得慌,思来想去,又给了冼如星五百战马和一千工匠。

  对于这点冼如星倒是没拒绝,不光如此,她甚至直接张口于对方要钱。

  朱厚熜一怔,旋即精神大振,询问她要多少。

  “你有多少?”

  “这钱不能从国库里出,我的私库现在大概有一百二十万两。”

  这些年朱厚熜跟着冼如星四处入股,分红没少拿,再加上他本身除了养猫看道经也没别的兴趣,所以赚的钱都攒下了。

  冼如星沉思片刻,张口就吐出四个字,“我全都要。”

  一百二十万两,这可不是笔小钱。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成化犁庭”,宪宗派军队走老远去打建州,所用军费也不过十几万两。一百二十万,毫不夸张的说而,这些钱砸下去,就算是个水平普通的将领,也够收复几次大同的了。

  冼如星本来以为对方会震惊,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要解释,谁曾想朱厚熜眼睛都没眨一下,直接了当道:“好,没问题。”

  冼如星愣住了,看着眉飞色舞,莫名其妙情绪高涨的朱厚熜,心情有些复杂,半天,缓缓道:“我不会乱用的。”

  少年笑了笑,摇摇头没说话。

  两人又讨论了下战局,直到天色渐暗,冼如星方才离去。

  十几天转瞬即逝,在粮草军械准备好后,冼如星终于在嘉靖帝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准备动身,几十车的物资不可谓不显眼,但好在雁门关离京城不算太远。走官道也就几天时间,她这次还特意带上了陈二狗。

  在听说能去前线后这家伙一蹦三尺高,虽然如今他每日忙来忙去,进出都是几万两的大生意,但在其骨子里,始终忘不了当日与宁王叛军厮杀的畅快。冼如星也是知道这点,遂叫了他来给自己打下手。

  车队趁着清晨百姓们还未醒来便出了城,原本朱厚熜还为她准备了马车,不过冼如星并没有坐,而是选择与许多士兵一同骑马。她身为女人,在这个时代就算再厉害也难免被人轻视,尤其是在兵营里这样弱肉强食的地方,自己要是不立起来,那哪怕是有皇上吩咐,指挥起来也很困难。

  果然,在见冼如星面色自若地上马,冷静地安排好一切后,周围士兵们都有些诧异,他们虽然听说过冼真人的大名,但更多的是其点石成金的手段。对于陛下派其监军,朝野中一致认为这是皇帝登基时间尚短,还未培养出自己的心腹,无奈之下只能施展的权宜之计。反正女道士只是做做样子,队伍里已经不少人起了混日子的心思。但见对方如此严肃,倒是不少人将躁动的心收了收。

  然而才走了一会儿,便听前方传来喧哗,陈二狗上去查看,回来时候压着个男子,“东家,这小子说认识你。”

  冼如星坐在马上,低头望去,只见一道矮胖的身影,回忆片刻,开口道:“甄格?”

  男子害怕得缩成一团,听冼如星叫自己连连点头,“是.是我!真人,求你带我一起走吧!我娘还在大同!我爹是大同武官,我能派上用场的!求你带着我吧!”

  冼如星被他的惨叫弄得心烦,微微皱了下眉。

  陈二狗直接给了甄格一下子,厉声道:“闭嘴!再吵把你舌头拔下去。”

  甄格吓得连忙捂嘴。

  沉思片刻,冼如星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一个对大同府熟悉的,于是对甄格道:“我们现在去雁门,行军艰苦,你要是能跟上就跟着吧,剩下的等到了地方再说。”

  “是.是!谢谢真人!”甄格忙感激道谢。冼如星让手下给他一些干粮和水,旋即便不再管了。

  队伍重新前进,因为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他们走路的速度比想象中要慢一些,最后用了整整十天方才到雁门关。明朝也算山匪众多,但这一路上却很平安,主要是沿途的大小地方官知道前线吃紧,皇帝极为重视这次战事,害怕耽误了事儿惹得龙颜大怒,特意提前扫清了障碍。

  因为护送得十分顺利,以至于他们到达营地的时候,虽然有些疲惫,但精神气却很好,而且路上冼如星有意边走边训练,战斗力提没提升不谈,但队伍是真的整齐,士兵们也腰板挺得笔直。这使得来迎接他们的官员有些诧异,以为这些都是皇帝身边最精锐的兵马,不由在心中重新估量了下这位女道士,面上的笑容更加和煦了。

  “哎呦!真人这一路辛苦了,快快,军帐内酒菜已经备好,就等您来了!”打头的是个青年,身材高大,通体环臂甲将其衬托得气宇轩昂。

  此人名叫仇鸾,乃是除了冼如星之外的另一个监军。虽然刚刚及冠,但来头却不小。他的祖父仇钺本是宁夏当地一普通大头兵,后来因为骁勇善战被封了个小官,恰好碰到安化王朱寘鐇造反。仇钺急中生智,用最小的代价平了战乱,避免银川城生灵涂炭。为此正德封他为咸宁侯,几乎是明朝中期武将能达到的最高点了。

  而仇鸾作为名将之后,新一代的咸宁侯。虽然是武官,但却与许多文臣交好,不光如此,他还是当时在“大礼议”中,朝中少数支持皇帝认爹的人。之前因为油印的发展,使得京中出版刊物一下子暴增,许多人都趁着这个机会出书。仇鸾就是其中之一,他命人整理了从宋末到明初这一段时间的兵书,再附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