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第56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冼如星微微摇头,笑道:“估计是太久没跟外人交流了吧,徐光祚这人还可以,没什么坏心。”

  “之前与其打过几次交道,倒是个好人,但是……”赵似露有些犹豫,但还是咬牙道:“定国公府上已经很久没出过什么能人了,他自己又因为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大臣,以后真跟其来往,会不会坏事……”

  冼如星看了她一眼,解释道:“陛下挑选臣子,才需要考虑这些。咱们找人合作,只需要背景实力,别违法乱纪,剩下的管他呢?现在朝中文臣武将各司其职,宦官身份敏感,唯有勋贵们不受重视,这个时候伸出手是最好的。大家齐心协力,才都有蛋糕吃。”

  赵似露自然知道蛋糕是什么,不过还是有些不明白,她总管全局,自然清楚冼如星现在的身价,按理说这蛋糕应该早就吃到嘴里了啊。

  “以前的蛋糕嘛,只有这么点儿,”冼如星举了茶杯,接着慢悠悠道:“现在嘛,你师姐想做个铁锅那么大的,让天下人都吃上。”

  赵似露怔住了,半天,郑重道:“好,我会尽我的权利来帮你。”

  冼如星点头,二人相视一笑。

  在简单听取了最近京中的大小事情后,冼如星思考半天,选择去了杨一清府上。

  老头儿今年已经七十多了,虽然身体还硬朗,但为了其健康着想,朱厚熜还是特意减少了他的工作量。这不,现在才过午时,杨一清就已经回家休息了。看见冼如星过来,不慌不忙打了声招呼,“啧啧啧,你看看你,都说了赶了那么久的路,不如先在我府上修整一番等陛下召见,结果呢,跟陀螺一样,在京中来回转,年轻也不带这么造的啊。”

  “没办法,您是知道我的,天生劳碌命,闲不住。”冼如星苦笑,接着开口道:“不过话说回来,有些事情阁老要是能提前与我说清楚,贫道也不至于四处奔波。”

  “啊?什么事儿?”

  冼如星清清嗓子,将今日在酒楼里遇到陶仲文的经过说了一遍,接着直勾勾地看向杨一清。

  老者茫然,“这个,见到了就见到了呗,你们往大了说也是同门,下次见到了互相切磋切磋。”

  冼如星见他装傻,有些气笑了,“阁老,贫道打从跟着陛下进京,这几年也没少未朝廷做事儿,出钱出力不说,连命都差点丢掉。可即便如此,朝中文官依旧因为我是个道士,整日对着陛下进谏,现在陶仲文连国公都不放在眼里,你们就这样假装看不见,合着就针对我一人呗?”

  “这个.这个……”杨一清支支吾吾,对上女道士平静的双眼,实在想不出什么说辞,最后苦笑道:“好吧,我跟你讲,不过你时候得答应我一件事。”

  冼如星抱臂,示意他先说。

  “要说这陶仲文,其实进入朝堂满打满算也才一年多点。你走之后,朝堂上发生许多事,陛下年岁渐长,龙威日盛,不止一次跟大臣们呛起来。”杨一清回忆起当时的火爆场面,不由摇了摇头,“这大多数都是陛下获胜,大臣们不服气,便寻找能插手的地方,寻了一圈发现,当今圣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子嗣。”

  “不光是子嗣,连后宫都空无一人!所以大家都希望他能举办选秀。可是陛下就怎么也不同意,其实这点我也是认同官员们的,毕竟后宫不稳,朝堂也跟着受动荡。眼看都要及冠了,要放在寻常百姓家中,这个年纪的男子孩子都会跑了。大家干着急,连死谏都用上了,最后可能是把圣上弄烦了,那日朝堂,他当着众人面宣布了件事。”

  “什么事?”冼如星虽然嘴上发问,心中却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

  “那个.那个……”杨一清结结巴巴,“陛下直接了当道,他自己,嗯.不太行……”

  冼如星:“……”

  83. 第83章 行不行

  “那个……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冼如星觉得自己刚才好像幻听了。

  杨一清皱着张苦瓜脸,又重复了遍,望着对面目瞪口呆的样子,无奈道:“你都不晓得,圣上撂下这句话后当时朝堂上大家是什么表情,退潮之后费宏一个都没让走,直接威胁谁要敢把今天的事情透露出去就参谁大不敬贬官发配。如此下来,才没走漏风声。”

  冼如星:“……”

  “不是,这种话你们也信,这不明显是被别人弄烦了的托词吗?”冼如星哭笑不得,暗道朱厚熜这家伙也太任性了,这是费宏反应快控住场子了,倘若在民间传开不知要闹到什么地步。

  “是,这我自然知道,”杨一清回答得有些为难:“但是吧,万一呢……”

  冼如星微愣,还没等开口,那边就继续道。

  “费宏几个也正是害怕这点,所以陛下找了几个道士入宫,大家都没说什么,毕竟要人家真是治病的呢?”叹了口气,杨一清愁容满面,“孝宗与先帝,在子嗣上都比较艰难,孝宗还好,好歹有个独苗。先帝的话,当时也不是没人劝过,只是想着人还年轻,也不着急。谁料到出了那档子事儿,圣上今年才及冠,朝堂上暂时还按得住,可要再过几年,各地心思就该活泛了。”

  冼如星不自在地抿嘴,“我还是觉得陛下是在说气话。”

  “嗯,我也这么想,但现在主要缺一个跟皇上关系亲近的人去问问。”杨一清点头,说着说着视线飘向对面。

  冼如星:“……”不是吧。

  “我才回来一天!阁老这是干什么?”冼如星直接起身要走。

  杨一清连忙拦住,连哄带骗道:“也没让你现在就去,你逮个机会随便问问不就得了。”

  “这是随便问的吗!?不行不行,您另请他人吧。”

  杨一清见说不动,侧身低头,半晌,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冼如星张开嘴,惊恐地看着老头儿,“不是吧……”

  杨阁老泪眼婆娑,悲痛道:“老夫也是没办法了,按理说都是致仕的年纪,这些烂事儿早就不想管了,但大明好不容易出了位像样点儿的皇帝,不能再任由朝堂乱下去了。”

  望着对方须发尽白,女道士终究是动了恻隐之心,摇摇头,“罢了罢了,我有时间旁敲侧击一下就是了,他说不说可不一定啊。”

  “得嘞,”杨一清立刻换了张脸,轻快地喊下人准备菜肴,今日要跟冼真人不醉不归。

  冼如星叹气,只能跟在后面。

  两人闲扯到深夜,等冼如星满身酒气回到自己在京城闲置的宅子,已经快要到子时了,前几天都在车马上,虽不说多奔波,但也颇为疲乏。今日才到京城又是一堆的事儿,冼如星只简单洗漱了下,衣服都没换倒头就睡。

  正昏昏沉沉着,突然,外面传来阵喧哗声。

  睁开眼睛,冼如星迷迷糊糊道:“谁啊?”

  守夜的小道童有些紧张道:“回师叔,皇宫里来人了?”

  “哈?”揉了揉眼睛,冼如星起身推开门,只见黄锦满脸堆笑地站在外面,看到人出来了,连忙上前道:“哎呦我的好真人,你可算是出来了。”

  冼如星刚醒,尚处于懵逼的状态,对着黄锦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好半天,才茫然道:“黄公公?你怎么来了?”

  黄锦热切道:“没什么大事儿,就是万岁见真人半夜没回宫,担忧您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特意让咱家来看看。”

  冼如星:“……就为了这事儿?”

  黄锦点了点头。

  冼如星一阵无语,深更半夜,紫禁城里的司礼监大太监携众人来访,她还以为宫里发生了什么要紧的,结果是朱厚熜闲出屁来了。

  “行了,我挺好,帮我谢过陛下,公公你也赶紧回去吧。”冼如星招呼人送客,黄锦连忙道:“别啊,真人既然没事儿,那不如回宫待着,钦安殿都为您收拾好了,轿子就在外面候着呢。”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冼如星不知道朱厚熜又抽什么风,但也不愿为难黄锦这个打工人,于是也没说什么,叹了口气示意走吧。

  “唉!”黄锦应了一声,面上露出感激的笑容,“真人要是困在轿子里还能再眯一会儿,陛下担心晚上有寒气还特意让备下了暖炉和毯子,我让抬轿的慢点儿走。”

  “不用,正常就行,我回去睡。”冼如星打了个哈欠,疲惫地钻进软轿,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皇城走去。

  次日,当冼如星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了。

  女道士起身活动活动筋骨,旋即长舒一口气,感觉精力恢复了不少。虽然在西北也不缺吃穿,但边疆地区毕竟环境恶劣些,她又不是什么挑剔的人,有个住的地方就行,所以这几年过得还是比较糙的,哪像皇宫里这般舒坦。

  冼如星随手拿了块丝帕,想要擦擦手,然而才两下就愣住了。环视了下钦安殿,此时才发觉,这里的布置竟然与自己走的时候一模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的。

  回忆起昨天晚上的事儿,她不禁垂下眉眼,心情有些复杂。

  还来不及深思,她才起身,福安公主就来找了。

  已经有三年未见,福安跟她记忆中的样子已然大为不同。

  原本身形比冼如星要小上一圈儿,现在看起来结实挺拔多了,肤色也明显黑了许多,可能因为天热,只穿了件棉布道袍,用根黑木簪子挽了个发髻,如此到显得与寻常女道士没什么区别。

  “瞧这样子,倒像你去西北了。”冼如星笑道。

  福安摸了摸自己的面庞,苦笑道:“前阵子与几个道观一起义诊,天天在大太阳下站着,脸都晒花了。你可好,这么久都没变样儿,如今倒显得比我小一般。”

  冼如星将人请进去,笑着鞠了一躬:“朱大夫辛苦了,小道人替老百姓谢谢你,我那儿还有一点护肤的东西,等你走的时候带着,养养就回来了。”

  “行,那我就不客气啦。”福安大手一挥,也不忸怩,看得出来,这三年她经历了不少事儿,已经真的锻炼出来了。

  冼如星之前就听过,自打福安接触了现代医学,就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不光如此,还积极与民间大夫学者交流,在半年前,甚至亲自主刀了一起缝合手术。

  “你推荐的那个石炭酸羊肠线杀菌效果不错,比之前的强多了。”福安自己寻了个地方坐下来,拿了块果子自顾自吃了起来。她早上整理这段时间的会诊记录,只吃了半个饽饽,现在肚子空荡荡的。

  冼如星让她少点吃,自己吩咐了御膳那边做饭,等会儿就端上来,之后又道:“那个方法只是常规消毒,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以后真还要动手术,依旧得注意周围环境。”

  “短时间内怕是不行了。”福安摇头,“我这阵子和民间大夫走得近,太医院那边一直颇有意见,几个月前不是解刨了具尸体做研究吗,几个太医直接告到我母后那儿去。母后给我一顿骂,这几天我估计是出不了宫了。”

  冼如星有些纳闷,“太医院有什么不满的?也跟着学就是了,我在西北都听说过京城这边用新医术救人的故事,民间对此接受度还挺高的。”

  福安冷笑,“这帮尸位素餐的家伙,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倘若是以前,还能开几副汤药应付过去,反正吃不好也吃不坏,如今新技术要花时间学习研究,他们哪有这种耐心,毕竟又非人人都是刘天和。”

  听到刘天和的名字,冼如星脸上不由挂上了笑意。之前在西北帮着她干活的甄格因为待罪之身并未一同来京城,听其的意思大概是想一辈子留在边疆办学传播工科知识了。人各有志,冼如星也没为难,好在此时福安举荐了刘天和。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道童将吃食端了上来。

  福安凑近看了眼,忍不住吐槽道:“好哇,这么久不见,你就请我吃拌面皮。”

  “不是面皮,是大米磨的,伏天这么热,大鱼大肉也吃不进去,而且重点也不在这个。”冼如星神秘兮兮地掏出个瓶子,从中挖出一勺色泽红亮的油放到面皮上,“这是我在西北总吃的,去年西域那边不是带来了些个辣椒种子吗,在我们那儿特别受欢迎,不少饭店都研究出了新吃法,像这个,无论做点儿什么,只要加一勺进去,都特别香。”

  “真的假的?”福安表示怀疑。

  冼如星又让厨房将删减版的夫妻肺片端上来,连着其他几道小菜,满满摆了一桌子。还别说,无论味道怎么样,菜品的颜色倒是红红绿绿,在这大夏天里颇为清爽。

  二人刚要动筷子,就听外面来报,嘉靖下了朝也过来了。

  冼如星与福安对视一眼,知道这顿饭是吃不消停了,无奈起身迎接。

  朱厚熜身着鸦青色常服,头上并未戴冠,只包了网巾,看上去倒是没了之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质。

  “你们在用饭?”瞥了周围一眼,嘉靖缓缓开口道。

  “是,还没开始吃呢,陛下要一起吗?”冼如星下意识开口。

  福安连忙提醒:“陛下打从去年就开始茹素了,咱们……”

  “那再添副碗筷吧。”

  朱厚熜回答得极为自然,好像没听见长姐的话一般。

  福安怔了怔,若有所思地沉默下来。

  拌米皮里面放了油炸后的花生和小青菜,御膳房又按照冼如星吩咐的,将米皮在冰水中跑了一会儿,口感非常爽滑弹牙,再配上香而不辣的红油,就连福安这种胃口不大的都想再来一碗。

  不过好吃归好吃,这两年在外面跟人打交道多了,福安还是颇懂得察言观色的,整顿饭,朱厚熜与冼如星二人一句话都没说。虽然依照规矩“食不言,寝不语,”但实际上许多贵族家中是不讲究这么多的。毕竟用餐也是一家难得相聚的相聚时光,饭桌上偶尔说说话都是正常的。

  可现在气氛却如此沉闷,不用想,肯定是这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等吃完后,福安随意寻了个借口便开溜,将场地留给冼如星发挥。虽然不知为何才刚回来就跟自己弟弟杠上了,但福安十分清楚冼如星的本事,真想哄谁高兴也不过是几句话的事儿,所以十分放心地离开。

  不过很可惜,被给予厚望的冼如星却没能领会好友的意思。此时的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杨一清留给自己的任务。

  按理说,冼如星自然是明白朝堂上的那些不过是嘉靖的气话,原本想着随便敷衍老头儿几句。然而就在昨天睡觉前,她突然想起件十分重要的事儿。

  貌似根据史书记载,正史上的嘉靖皇帝登基后子嗣也一直十分艰难,最后好像就是吃了道士给的药才生出俩个儿子来,也正因为如此,嘉靖在后期愈发信任道士们。

  所以说……难不成……?!

  冼如星越脑补越觉得不对,再结合杨一清的话,顿时心中五味杂陈。

  她有一种,即使自己怎么努力,但兜兜转转历史依旧会回到其原有轨迹上来的挫败感。

  正当她长吁短叹之时,对面朱厚熜突然开口道:“昨天我.我是见你半夜没回宫,担忧出了什么事,才让黄锦去把你叫来的。”

  “啊?”冼如星挑眉,半天才反应过来,朱厚熜这是在跟自己解释,摇摇头,表示并不在意,旋即又有些好奇道:“我这才回来,能有什么事儿?”

  “最近京里并不太平。”朱厚熜略微停顿了下,缓缓道:“前段时间,我跟费首辅商议了下江南税收改革的事情,然后费宏有日在西苑往外走,突然被人从身后推了下,整个人掉落池塘。好在最后救上来了,人没事,不过要修养一段时间,我们商量了下,最后没太声张。”

  冼如星猛然抬头,双眸微眯,“查到是谁干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