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173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大人。”陈则运满头大汗的迎上来,“彭大人脉相越来越弱,怕是不行了。”

  “怎么会这样?”崔凝绕过屏风,见彭佑安安静静的躺在榻上,身上尚有几根银针,但是胸口已经几乎看不见起伏。

  医者道,“老夫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怪症,已经尽力施救,只是……”

  这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崔凝脑海中全是卫冷那句“再会啊”。她不懂这种病症,但这几日接触下来,能感觉到在杨檩死后,彭佑整个人似乎失去了生机。

  彭佑本体已经藏匿许多年不愿出现,小鱼是个担不起责任的,闯了祸只会躲起来,卫冷……似乎是完成使命,那天道别过后就消失了。

  假如一个躯体中没有灵魂,那躯体将会面临什么?崔凝看着彭佑,已经有了答案。

  现在似乎只有彭二还有一丝唤醒的希望!

  “彭大人!彭大人!”崔凝俯身在他耳边大声道,“你现在不能睡!案子尚未了结,你若睡了,谁来给杨别驾做主!”

第293章 堂审(3)

  任是崔凝如何呼唤,彭佑都没有丝毫反应。

  崔凝可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什么奇迹,喊了几声,便立刻下令,“去把苏州城有名的医者全部请来!越快越好!”

  “我这就带人去请!”陈则运道。

  “等等!”

  陈则运停住脚步,疑惑的看向崔凝。

  “同人家讲清楚缘由,若是医者手上确有危急病人,不得用强。”崔凝道。

  彭佑的命固然重要,但旁人亦非草芥。何况,他涉嫌谋杀杨不换,现有的证据基本上可以定罪了,就算活着,最终怕也死罪难逃。崔凝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才正确,但私心不愿为了救他而耽误其他人的性命。

  至于案子……

  崔凝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彭佑身上,心里乱的很。

  公堂之上,审问并未因崔凝突然离开而中止。

  魏潜出示了在吴县搜集的各种证据,除了周云飞和梅君尧的信件之外,还有梅小郎(也就是现在的梅郎君)作为证人。

  梅君尧行径荒唐,他与卫冷相熟的事情,除了这些文字证据之外,梅郎君幼时亦知晓。

  “这些东西只能说明周大人知晓彭佑身患怪症,不能定罪吧?”吕长史道。

  “他既与小厮留福合谋,便有迹可循。杨别驾被害后,隔天小厮便溺死在护城河里,经仵作开膛验尸,发现诸多线索。”魏潜道,“传仵作。”

  开膛验尸的事是由崔凝主持,苏州主要官员都知情,但最终的结果,并未提前放出来。

  衙役领着仵作尧久之进来。

  尧久之弯着腰,手里捧了个托盘,上面有一只木匣,木匣表面凝了一层浅霜,里头显然放了冰,木匣旁边是几个白瓷浅碟,也不知有什么用处。

  谋杀案每年都会发生很多,但剖尸验证的时候并不多,在场官员之中,甚至有人为官十余年亦从未碰见过一次,所以都有些好奇究竟如何从尸体内找到不为人知的线索。

  “见过各位大人。”尧久之躬身行礼。

  “免礼。”魏潜道,“尧久之,将你开膛验尸的结果详细说来。”

  “是。”尧久将托盘交给衙役托着,小心打开。

  众人见木匣打开之后里面果然放置了一块冰,冰块上面掏了几个圆洞,每个圆洞里都放置一只拇指粗细的铜筒。

  尧久之道,“这些是从小厮口中、咽喉、胃里取出的东西。为了防止这些证据腐坏,只能如此保存。”

  他边说,边取出一只铜筒拧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小瓷碟中,“这是在小厮口中取出的残渣,经过仔细辨认,发现里面有水藻、羊肉。”

  口中才能存多点东西?一点残渣而已,若不仔细看,很难辨别是什么东西。

  众人虽觉得恶心,但也能故作淡定的看上几眼。

  在场的人,有几个真的愿意凑过去仔细辨认?想他们寒窗苦读,一朝为官,不说金尊玉贵吧,也算锦衣玉食了,不曾想今日还要看一个小厮口中残渣!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头,接下来的东西怕是更不堪入目。

  果然,尧久之紧接着又取出一只铜筒,盖子一打开,一股浓烈酸臭混合着淡淡的酒气涌了出来,熏得人险些当场要吐了出来!

  当盘子端到吕长史跟前的时候,他一张总挂着三分笑的脸当即脸绿了。

  盘子依次从众人面前端过,尽管下一刻可能就要吐,这一刻出于朝廷命官的操守,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看上一眼。

  尧久之道,“这是从小厮咽喉和胃中取出的残渣,里面除了同样有水藻之外,还有更多种食物残渣。小厮是个粗人,乍食珍馐美馔,狼吞虎咽,很多东西形状还算完整,又加之是在死前不久才进食,只克化了一半,所以很容易能辨出里头有羊肉、藠头等等。崔大人还从中辨认出一种叫‘醍醐饼’的吃食。”

  小厮在城外庄子上吃的宴,羊肉、藠头这些还算易得,醍醐饼却有些稀奇。

  醍醐是一种乳制品,《涅磐经》中记载“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可见醍醐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而《法华经》里又提到“无上醍醐妙味”,据说,这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传说归传说,然而现实却并不是人人都能欣赏醍醐的味道,不过大唐不乏喜好尝鲜之人,用醍醐入面烤制成的饼,在长安一度十分流行。只是江南人口味清淡,又偏好酥软的食物,耐嚼的醍醐饼在这里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满苏州城都找不出几家常供此饼的店。

  崔凝往常在山上过的清贫,到崔家之后才有机会尝试这些花样繁多的美食,她能认出来,正是恰好前不久才尝过。

  王韶音回忆道,“我记得苏州只有全福楼和飞鹤楼有醍醐饼。”

  这件事情魏潜早已令人调查过,此时人证也已经带到衙门,“传飞鹤楼掌柜。”

  程玉京捂着口鼻,“还不快点将这些秽物拿出去!”

  衙役看向魏潜,见他点头,这才把瓷碟中的东西端出去。

  不多时,门口光线一暗,一名身量高大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此人看上去四十余岁,高鼻深目,五官似有一些胡人的影子。

  堂审毕竟要录入卷宗,即便魏潜明知此人便是飞鹤楼掌柜,也只能依循惯例发问,“堂下何人?”

  “草民毕顷,是飞鹤楼掌柜。”毕顷躬身行礼,看上去丝毫不怯场。

  魏潜道,“你店中可售卖醍醐饼?”

  “回大人,小店的确售卖醍醐饼。”毕顷又紧接着补充一句,“苏州仅有两家店卖醍醐饼,不过另外一家为了迎合江南人口味,早已经改了配方,做出的醍醐饼更像糕点。草民母亲是胡人,擅制酥酪醍醐,饼也是最传统的那种。不过大伙都吃不惯,没人家卖的好。”

  “你还记不记得八月二十那天卖出过多少份醍醐饼?”

  “只卖了六份。”毕顷不假思索的道,“我家醍醐饼卖的一直不多,只是因家母喜欢,每次都会顺带多做点。”

  飞鹤楼在苏州颇有名气,在座的人几乎都去过,这个事情众人多少有所耳闻。这位毕掌柜颇有些本事,醍醐饼虽然滞销,但他宁愿滞销也不改故乡味道的坚持和对母亲的孝顺,倒是博得众多文人的赞赏,不少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写诗赋文赞美,使得飞鹤楼的大名传遍半个大唐。

  魏潜继续问,“你还记得不记得这六份分别卖给了谁?有没有人外带?”

  毕顷连忙道,“记得记得!一桌是东山书院的学子,另外就是游学来的读书人,还有三份是卖予熟客,傍晚的时候又卖了一份,那人是个生面孔,看着衣着打扮应该是哪家仆役。他在店里订走了一桌席面,没叫咱们店里伙计送,自己提走的,其中就有醍醐饼。”

  那天到了晚上一个畏畏缩缩的中年汉子进了飞鹤楼,说家主交代定一桌上好席面回去,却并没有指定要买哪些菜,恰好醍醐饼还剩下不少,小二立即吹的天花乱坠,将饼子卖出去了。

  小二为此还特地在毕顷面前邀功。

  魏潜已令人把周夫人庄上所有人都拘押了,此时正好让毕顷辨人。

  周夫人那个庄子不大,到她手里才半年左右,里头也没几个仆役,甚至连个像样管事都没有。

第294章 神秘人

  与此同时,飞鹤楼的小二亦被带上堂。

  因着那天定席面的人畏畏缩缩,出手又阔绰,小二印象十分深刻,一眼便认出那人正是庄子里的车夫。

  周云飞是吴县县令,离开吴县太久容易暴露,所以后续除掉小厮嫁祸彭佑的事便交给了一个叫姚力的心腹。小厮留福订席面乃是私自行事,姚力开始并不知情,之后发现也并未太过在意,因为他万万想不到会有人剖尸检查别人生前吃过什么。

  在飞鹤楼外带超过五百文的席面都会附赠食盒,并且无需送还。魏潜命人前去周家庄子搜查,果然在车夫的家里搜到了食盒。原来那车夫见东西好看,舍不得销毁,拿回家去给媳妇放针线用了。

  小厮曾在杨檩死后藏匿在周家庄子里的事情证据确凿。

  姚力见周云飞又是一副供认不讳的样子,心知此时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便只好交代了前因后果。

  周云飞很早之前就从梅君尧那里得知杨檩曾有过一个男宠叫卫冷,却并不知晓卫冷就是彭佑。他想要算计杨檩,必要抓住杨檩的把柄,于是便收买了杨檩身边的小厮留福,明里暗里打听这些事情。

  卫冷失踪很多年,周云飞本没有抱什么希望,不想这时竟有个神秘人将证据都送到了他面前。周云飞得知卫冷就是彭佑,震惊不已,偷偷查证一年多,花了好长时间才说服自己相信这个消息。

  他与彭佑有不少公文往来,想要拼拼凑凑模仿出一封短短信件并不是很难。于是他便有了借此诱杀杨檩、嫁祸彭佑的想法。

  杨檩与彭佑不仅同为男子,还有师徒的名分,二人关系实在有悖人伦,对于为官之人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把柄。杨檩想着只要彭佑愿意,除了名份一切都可以给他,可没想到自己成亲之后,彭佑便直接退回到了从前。

  当初冲动之下戳破的那层纸,又好端端的糊了回去,像是从未毁坏过一样。杨檩难过之余,又觉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两个人,一个真的不记得从前种种,一个假装不记得,相安无事数年。

  直至有一日杨檩酒后失态,放任了自己一回,惹得彭佑大怒,二人之间关系变得十分僵硬。

  周云飞模仿彭佑的字迹约杨檩见面,杨檩不是没有怀疑,但终究是欣喜战胜了理智,几乎没有犹豫便决定赴约了。不过他还算谨慎,事先是派小厮留福前去探路,待留福带回肯定的答案,他才骑马过去。

  只是杨檩未曾想到,留福早就被人收买了,等到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身中软筋散,一切为时已晚。

  卷云那匹马不会随意走动,所以杨檩便将它放在一个小巷里。周云飞得手之后,一时没有寻见卷云,便直接将人背到县衙附近的小道上,造成杨檩半夜回家被人刺杀的假象。

  而后,又不着痕迹的透出“破绽”,引魏潜和崔凝发现彭佑身患怪病,以及他曾因为和妒忌谋杀杨不换的证据。

  后又故意让留福引彭佑上当,再除掉留福,嫁祸给彭佑。

  这个计划不能说天衣无缝,但是彭佑的病症注定会让案情变的扑朔迷离,形成一个死结,就算是魏潜,也不一定能破案。可偏偏出现了纰漏。一是留福得意忘形,私自订了飞鹤楼席面,留下铁证,二是卷云——那匹忠心耿耿一直守候在客栈附近深巷里的马。

  还有便是周云飞除掉杨檩和彭佑仍嫌不够,最后画蛇添足的扯出“橘香散”,妄图把程玉京拉下水,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堂审进很顺利。人证物证具在,主谋从犯供认不讳,连作案凶器放在何处都已如实交代,整个案子剩下最大的谜团便是那个给周云飞提供消息的神秘人究竟是谁。

  周云飞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真假无从得知。

  从截获的密函内容,不难看出那神秘人是参与者,此人或许还曾怂恿过周云飞犯案,但一切都没有实质证据,不管是杀人还是谋划过程,全是出自周云飞之手。所谓提供消息,往小了里说,不过就是传个闲话。

  再者,密函上没有任何表明收信人身份的内容,就算那人现在就站在公堂上,一时也不能奈他如何。

  此时厢房之中,崔凝站在榻旁,皱眉看着几位须发花白的医者紧急施救。

  众多名医,没能力挽狂澜,彭佑的脉象还是越来越微弱了。

  她想不通,其他几个生无可恋也就罢了,为什么连彭二都不愿意醒来?

  “唉——”崔凝长长叹了口气,忽而听见身后脚步声,回过身便见一身绯色官服的魏潜进门,“堂审结束了?”

  “嗯。”魏潜走过来,看了一眼榻上的彭佑,“情况如何?”

  “我看情况不太妙。”崔凝道。

  其中一名医者为难道,“彭大人症状诡异,我等从医数十年,闻所未闻,眼下虽已拼尽全力施救,但……”

  魏潜沉默须臾,才开口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五哥……”崔凝颇为担忧。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