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248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崔凝看向他,冷笑,“王法?!赵掌令不如先问问自己手底下这帮怂货,背后非议上官,眼里究竟还有没有王法!我揍便揍了,闹到圣上跟前我也敢认,伱问他们敢在圣上跟前认自己说过的屁话吗?”

  赵掌令虽脾气暴躁,厌恶女官,脑子却是好的,眼见地上几个人一时哑巴似的,连哀嚎都不敢了,便知道是这几人惹了事。

  跟着崔凝一起过来的两名监察副使还在外头呢,这帮人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怕是抵赖不得。

  自己下属上职时间聚众聊闲话非议旁人,还被正主抓个先行,赵掌令觉得丢脸至极,一腔怒火顿时转移,“一个两个不好好上职,竟然聚众非议上官!要是活腻了滚出典书处再一头碰死,别赖在这里尸位素餐!”

  崔凝丝毫没有给任何人留面子,一脚踹到一名典书肚子上,“我今儿就告诉你们,魏大人不爱打女人,我却专爱收拾犯口业的。”

  赵掌令看着她的动作,脸色黑如锅底,“崔大人适可而止。”

  “今日看在赵大人面上便放过尔等。”崔凝收回脚,冲赵掌令笑眯眯拱手,“我今日只是路过典书处,还有要事在身,改日再来寻大人喝茶。”

  “崔大人请便!”赵掌令道。

  待崔凝出门走远,地上的人才哼哼唧唧爬起来。

  有人小声抱怨,“咱们不过就是提及魏大人开了几句玩笑,亏她还是典书处出去的人!竟如此欺辱我们!难道我们就如此忍气吞声吗?”

  “你这么能说,刚刚被打的时候怎么不说?!”赵掌令额头青筋突突跳。

  这帮人脑子装的都是屎吧!

  “满监察司谁不清楚她是什么秉性?!魏大人就是她逆鳞,没把你们肋骨打断都是好的!祸从口出,好自为之!”

  赵掌令甩袖离开。

  典书处除了抄录卷宗,日常便是喝茶闲话磕牙,整个监察司的八卦集中处,不过若是平常他们倒没有这个胆子非议上官,只不过正好最近过年休假轮班上职,整个监察司都没几个人,也没什么事,谁知道就这么寸,直接撞到刀口上了。

  此事若是闹开,崔凝固然捞不着什么好名声,但他们恐怕得玩完。

  崔凝越来越明白自己为家族争脸并不靠规行矩步贤良淑德。

  德高望重的老大人们还有一言不合当朝撸起袖子互殴的时候,她收拾几个碎嘴子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出了一通气后,倒是觉得最近这段时日积在心口那团郁气都消散了几分。

  魏潜那边在筛查海量卷宗,一面又要想办法攒集人手,短短两日功夫就已经瘦了一大圈。

  崔凝勉强歇了两日便已然待不住。

  她是后来才回过味来,魏潜说调到刑部更方便查阅二三十年前的卷宗,更多是为了安慰她罢了。因为军机泄露与普通案件不同,刑部虽参与协查,但归根究底与普通案件不同。

  监察司的优势在于情报网,未必查不到关于符九丘的事。

  崔凝长叹一声,她不能坐享其成!

  符远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他有可能是暗中效忠太子,也有可能是为了符家。

  二十年前他还是稚童,不可能与军机泄露之事有关,他的父亲也早已战死,那么,他的祖父呢?

  早些年门阀势力比现在更胜,朝中绝大部分的高位都被世家包揽,符危能从中杀出重围坐到左仆射之位,绝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第425章 东硖石谷之战(1)

  不过符危这等身份之人,并不会如同苏山海这般浑身都是筛子,随随便便就能被监察司揪到把柄,关于他的记录大都是些最基础的信息。

  在许多细碎的记录里,崔凝注意到,符危在符九丘死后好几年才将人过继到了自己名下。

  想查这些陈年旧事应该不难,但势必会惊动符危。

  崔凝不知道倘若被符危意识到有人在查他会怎样,但她潜意识里就想避开这种可能。

  有了这种顾虑,崔凝突然就想到一个可以打听这些消息的绝佳人选。

  傍晚,崔凝让人去给魏潜和崔况分别稍了口信便回家去了。

  东苑。

  崔玄碧在暖房里折腾那几盆心爱的盆景,见崔凝进来亦未停手,只稀奇的看了她一眼,“怎么突然回来了。”

  崔凝行礼之后,直接道,“祖父。五哥把我师门的案子呈报圣上,圣上已准他彻查此案。”

  崔玄碧闻言放下剪刀,“有眉目了?”

  崔凝道,“查青玉枝案时牵扯出许多陈年旧事,我师门只是其中之一,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太子,但是太子只承认杀害我师父,否认曾经对我师门下手。”

  “此事的确不太像太子的手笔。”崔玄碧道。

  太子心不善却又也不够狠,行事瞻前顾后,所以他一开始才往圣上身上去想,不过既然魏潜将此事抬上明面,大概是已经查到了一些线索。

  崔凝道,“我们从宜安公主那里得到一个消息,当初将我送回清河的人极有可能与符远有关。”

  “符远?”崔玄碧十分惊讶,“此事莫非与符家有什么关系?”

  崔凝疑惑,“祖父怎么不猜他或许暗中效忠太子?”

  崔玄碧摇头,“太子性情平平,容易被人左右,骨子里也更亲近世家,符危那个老狐狸不太可能任由唯一的孙儿绑到太子的船上。”

  更何况符危明面上是坚定的保皇党,太子的才智秉性不值得他冒如此大的风险。

  崔凝道,“您可了解二十年前北翼军军机泄露之事?”

  崔玄碧如今是兵部尚书,当年也有从军经历,自是比旁人更加了解内情,“当年时局复杂,那一役平白损失了许多将才……”

  历朝历代政权更迭都伴随着鲜血与动荡,更何况当今圣上以女子之身执政,在父权至上的社会里简直是把天地都掉了個儿!

  起初朝中八成都是反对的声音,虽被圣上以雷霆手段镇压,但一切归于平静之后,也就出现朝中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许多官员都是因为无人能用才勉强提拔上去的。

  这也是后来接连年举行科举的原因之一,圣上不仅是要分世家手里的权,也是为了储备人才。

  因为与契丹之战中,令她吃够了无人可用的亏。

  当年那种局势,圣上绝不可能将兵权交给不信任的人,可惜手中可信又得用的人才又不够,于是只得在亲信里矮子拔高个。

  彼时契丹犯边,守边主将冒进大意双双被俘,二人贪生怕死竟在契丹人威逼之下写信诓骗手下几名小将带人救援,导致数万军士中敌军埋伏,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朝廷震怒,立即集结二十万大军清剿。

  契丹弱小,反叛军算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七万余人,大唐却足有二十万兵士,圣上挑挑拣拣选了两个还能凑合看武家人作为行军总管,下面几名将领也大都勉勉强强,不过好歹其中还有两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

  尽管人才不尽如人意,但兵力悬殊总不能输吧?

  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一仗还真的会输,而且输的如此惨烈。

  彼时行至东硖石谷与契丹军遭遇,因道路险隘,便命卫极和符九丘为将率北翼军两万五千精锐打前锋拖住敌军,苏良率主力军从侧方包抄。

  两军在东硖石谷激战,契丹且战且退,卫、符二人按照原计划率军深入,至谷口时契丹突然反杀回来。

  前锋军队被围困于峡谷,身后本该策应的主力军却犹疑止步不前。

  北翼军前锋足足抵抗两日都不曾等到驰援,两万五千精锐全军覆灭,主副将战至最后,双双坠崖而死。

  武攸之作为统帅听闻卫极兵败,不敢前进,致使契丹乘胜进兵幽州,攻入城中大肆烧杀抢掠。

  因北翼军先锋军无一生还,当时具体发生什么事已不可知。

  率领主力军的主将苏良咬定是因为得知军机泄露,担心契丹早已设下陷阱诱主力军深入,为了及时止损才不得已放弃先锋军。

  后来安插在契丹那边的探子传来消息,契丹的确是收到唐军部署才设下陷阱。

  崔凝听的不寒而栗,“苏良怎会知晓军机泄露?”

  “当时揪出的奸细便是苏良麾下的一名副将,据说苏良截获了契丹传给副将的密信。”崔玄碧低声道,“彼时在圣上雷霆镇压之下,朝野已然臣服,越是如此,剩余那帮反抗之心不死的朝臣便越要孤注一掷疯狂反扑。当时人心混乱,即使查出了结果也未必就是真相……”

  崔凝明白了。

  与契丹第一次冲突已是因为主将无能导致全军覆没,倘若这一次出动二十万大军仍旧失利,必会再次引起朝野对女帝的质疑,毕竟太宗时玄甲军所向披靡,就算太宗去后实力大不如从前,也少有过如此耻辱的战绩。

  他们用战事失利告诉天下人,女人没有能力治理天下,是在用两万五千精锐将士的命去动摇女帝的统治!

  崔凝忽然就懂了那日谢飏话中的意思,他是个谋士、政客,在他们那样的人眼里,为了达到目的牺牲一些人命是很正常的事,他们不用亲手去杀死一个人,有时候只需要轻轻推动棋盘中几颗棋子就能令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为此丧命。

  崔凝手臂上寒毛竖起,抓住崔玄碧话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当年军机泄露之事仍有疑点?”

  崔玄碧点头,“不错。”

  崔凝道,“当年契丹胜了吗?”

第426章 东硖石谷之战(2)

  “并没有,东硖石谷一战,北翼军先锋虽然全军覆没,却也令契丹元气大伤。后来暗中煽动突厥趁契丹后方空虚发兵攻下契丹新城。契丹军闻讯军心溃散,被我军发兵一举击溃。而当时主导此计之人,正是符危。”

  大败契丹后,符危一路高升。

  “祖父,军机泄露的事,符家有没有可能掺一脚?”她本来以为太子十有八九就是凶手,但现在忽然觉得符家更有嫌疑。

  崔玄碧道,“不无可能。”

  崔玄碧明显更了解符危,崔凝很想将现在的案情线索讲出来,请他帮忙分析分析,但这不合规矩。

  她犹豫再三还是作罢了,只能打听别的事,“听说符相起初投身行伍,与契丹开战时他已经不在军中了吗?”

  崔玄碧回忆道,“记得那时他刚刚升任兵部郎中不久。他出身低微,又是行伍起家,原本几乎不可能挤进三省六部,只是时也运也,恰好教他撞上了圣上镇压反叛清理朝堂,朝中空缺颇多,他便抓住机会入了兵部。”

  符危这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先是弃文从武,花了七年从最底层做到将领,后又抓住时机由武官转为文官,二十多年一路升任尚书左仆射,无论文武都做的极好。虽说这其中有一部分时运之故,但能够将时机利用到如此地步的人,放眼如今整个朝堂也唯有他一人而已。

  想到这些,崔凝突然压力倍增,假如幕后凶手是这么一个老谋深算、心机深沉之人,且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真的还能找到证据吗?

  在焦虑中过了数日后,到了陈元下葬的日子。

  其实葬礼也不过是形式而已,按照他生前愿望火葬不入土,骨灰早已洒入江水,棺椁中只有衣冠而已。

  他孑然一身,葬礼盛大而寂寥,一如这日明耀却并不温暖的日光。

  纸钱纷飞里的新坟添上最后一抔土,崔凝觉得,自己所有的情绪亦被埋好,从头到尾连眼圈都没红一下,竟这般平静的过去了。

  回到家中,崔凝草草梳洗过,去给凌氏请安。

  凌氏拉着她的手嗔怪道,“人家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倒好,前几日都回来见祖父了,也不知道来给我瞧瞧,待走了我才知晓人回来过。”

  母亲絮叨的话语和手心里的温热似乎顺着手臂、耳朵传到心口,骤然感受到暖意的心脏忽然开始钝钝的痛。

  原来不是感受不到了啊,只是冻住了。

  崔凝忽而一笑,抱住她的胳膊道,“我最近事多,怕匆匆来了冲撞母亲,若不是实在有要事也不会跑去找祖父呀。”

  凌氏知晓她说的是操持白事,崔况这些天也是住在自己宅子里不曾回来,她自从想开之后便极少事无巨细的管束儿女,一番抱怨也是心疼更多些,“这回总能多休息几日了吧?”

  “能的……吧。”崔凝见她又要皱眉,连忙软声道,“这事说不准,我倒是想哄哄您呢,又怕回头失信叫您白高兴一场。”

  凌氏叹了口气,“只盼你以后啊能换个轻省点的衙门,若是成亲之后两個人忙起来都不着家,可怎么使得?”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