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260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伏在草中的黑衣人若隐若现,竟有数十人之多。

  一人低声道,“郎君叫咱们在这等,等谁啊?”

  又一人低声呵斥,“噤声!”

  顿时四下连呼吸声都不可闻,只余风卷过草地的哗哗声。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小道上出现一行策马疾驰的黑衣人,在那群人中间围着一个身着狐皮披风的年轻男子。

  地上的钉刺闪着寒光,马匹一踏入立刻扬蹄嘶鸣。

  “咻——”

  一声呼哨,四面人影飞起。

  “都住手。”符远高声道。

  劫道的黑衣人闻声立刻退开,却在道上拉起了路障。

  护送符远出城的暗卫立时明白这些都是他的人,他们虽说奉命押送小郎君出城,但实为保护,前有路障,左右十几名黑衣人虎视眈眈,打不打的过另说,难免会伤及小郎君,因此竟一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第447章 留信

  符远冷冷道,“你们回去告诉祖父,我会离开长安,但不是今晚。诸位若是非要执行他的命令,便是叫我祖孙二人反目为仇。”

  领头暗卫明白,符远这话看似威胁,实则是给他们一条退路,毕竟舍命一搏容易,引得两位主子反目成仇的罪名谁也担不起,于是他便也很是识相地道,“小郎君此言,我等惶恐,但主人命令不可违,我会命人回去禀告,还请小郎君容许我等在侧保护。”

  符远道,“可。”

  领头暗卫冲身旁一人递了个眼色,那人驱马转身向来时方向疾驰而去。

  翌日一早。

  监察令方才上职,崔凝便带人压着昨晚抓到的三人过来。

  “奉我的命令拦截宜安公主信件?!”监察令惊诧道。

  这个案子险些令他薅秃头,他是巴不得早早结案,本来有了圣上的示意之后,他一颗心已经落下来,不料魏潜又冷不丁整出一桩陈年灭门案,这下子本该处死了事的宜安公主作为人证又能苟活几天,而太子那边又悬了。

  自古权利争斗都伴随流血,当年玄武门之变,地砖都浸红了,过了多少年才冲刷掉血腥气,别说死几十个人,便是死成千上万也正常,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抬到明面上来审判,尤其此案并非政变,而是屠戮无辜百姓,性质完全不同。

  不过,哪怕灭门案真是太子所为,只要他在权利角逐中胜利,任何流血都是为了反抗压迫,是在所难免的牺牲。朝中那么多人暗地里不满女子当权,连借口都会有人替太子找好,但若失败,那便是冷血残暴,不配为储君,甚至不配为人。

  这就是现实。

  监察令当然不在乎案子如何判,或是太子下场如何,他只想好好苟到告老。当年替圣上清洗朝堂,拉满仇恨,他花了这么多年才勉强收了尾,若是再来一回,这把老骨头填进去都不够。

  因此他绝不可能容许宜安公主从狱中传信。

  待崔凝将整件事完整禀明,监察令道,“我已有几個怀疑对象。”

  听他如此迅速的锁定可疑目标,崔凝错愕。

  监察令便解释几句,“早些年监察司清扫无数次,所余者皆死忠于陛下。后来朝堂逐渐安稳,监察司进人便放宽松不少,狱卒、差役、鹰卫人员众多,入职门槛不高,每年都会进新人,容易被人安插眼线,想完全清除很难,但监察司主事的背景尽在我掌握之中。”

  监察令只是轻轻一句话带过,然而非常时期圣上对朝堂的清理都毫不手软,更别提监察司了。

  况且,能够知晓并假冒名义指使他亲信的人并不多。

  说罢正事,监察令又问,“长渊现下可好?”

  提起魏潜,崔凝不免有些担忧,也有心卖一波惨,“临近年关,可用之人本就不多,他又是新调职过去,处境并不乐观。”

  监察令笑道,“你不必忧心,刑部那边一直很看好他,只是他刚调职便揽了一桩大案在身上,开始是要难一些。倒是……我这两日听到外头传闻,此案竟还与符长庚有些干系?”

  崔凝拱手道,“此事还望大人容我日后再禀。”

  “也罢。”这个案子现在主要由刑部负责,监察令也不过是随口一问。

  “其实还有一桩事儿……”崔凝试探着说出今日另外一个目的,“五哥现在手上的案子毕竟是与宜安公主有关系,现在人还在咱们大狱里头关着,咱们是不是也得协助调查?”

  她见监察令面色如常,立即大胆提出要求,“下官请求分派十队鹰卫,以备不时之需。”

  正常情况下一个监察使最多只能调动两队。

  监察令道,“暂时只能给你四队。”

  崔凝心中一喜,她又不是要造反,几十个鹰卫,再加上从祖父手里借来的几个暗卫,足够用了。

  崔凝拿到令牌,先把人手召集起来,令他们随时待命,自己则又去了乐天居等魏潜回来。

  小几上,拆开的信被裁纸刀压着,似乎是看完信后便直接离开了。

  崔凝目光落在信封上,纸张细腻如卵,洁白如雪,一株昙花若隐若现,迎着光能看见其上光华流转,制作精美,特征鲜明,哪怕不看署名也一看便知这是宜安公主府的东西。

  她跪坐在几前,将这封信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异常,直到手指捏在中缝,才发现手感似有细微不同。

  放在平时,她不会特别在意这点不同,因为制作信封的时候浆糊放多一点放少一点都有可能,但她昨夜才审问过几个犯人,知晓信件被人拦截拆开过。

  “奇怪……”

  崔凝疑惑,五哥离开时还有时间派人给她传信,应该不是非常匆忙,这封信虽说不是什么绝密,但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忘记收起来。

  这么随意的丢在小几上或许是有什么用意?专门留给她看?

  崔凝看着信,不由想,幕后之人假借监察令之名,说明他在监察司里有一定地位,但自身势力不足,否则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风险去差遣监察令的亲信。

  那么,不惜暴露也要去拆信,究竟为了什么?

  一定是对方确定信中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内容,否则没有必要冒然行动。

  “他想知道什么呢?”崔凝看着心中内容,喃喃自语。

  宜安公主根本指使不动魏潜,不会突然莫名其妙送信过来叫他去送人,能到商议细节这一步,说明他们事先已经谈论过此事,并且达成了初步协议。

  谈论的地点就在牢狱中。

  所以幕后之人很有可能事先就知道这封信大致内容,那他想知道的是……

  具体的时间地点!

  崔凝蹭的一下站起来,“来人!”

  “大人有何吩咐?”崔平香道。

  崔凝道,“立刻去监察司召集所有鹰卫,南城门集合!”

  昨晚魏潜传信让她今日一早来乐天居找他,他只是送人而已,若一切顺利,早该回来了,便是有旁的事情绊住脚也必然会派人知会一声,绝不会无故失约!

第448章 又见圆兔子

  晨钟悠长,城门缓缓打开。

  一群人策马冲出,如疾风直奔城外。

  南出二十余里,先行探路的鹰卫返回,“大人,前方一里左右道旁树林里有打斗痕迹。”

  “走。”崔凝咬牙强逼自己冷静。

  她认为幕后凶手心机深沉,会采用万无一失的计谋,不料对方反其道而行,如此胆大包天的在京畿之地便直接出手杀人。

  她拿自己做饵,对方根本不上当。

  是啊,她怎么忘了,在所有人眼里小小女子根本不足为惧。

  这个案子牵涉颇广,否则也不会被捂着这么多年,满大唐确然不止魏潜一个人擅长破案,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让崔凝信任。

  而且她身份一暴露,幕后之人必然知晓魏潜暗中查此案数年,已经有了许多线索。只要他一死,再毁去他查到的线索,任凭谁再接手怕都会成为一桩悬案。

  寒风拍打在脸上,令她心绪越发冷静,待到在林前下马时,早已看不出一丝异样。

  崔凝觉得自己的思维甚至比平时还要敏捷,“先搜林中。”

  “是!”鹰卫齐声应答。

  黄格禀道,“官道上痕迹杂乱,看不出什么,城门那边也打听过了,昨夜确实有一拨人出城,听描述应该就是魏大人和宜安公主府的人,除此之外再无别人。”

  “其他城门打听了吗?”崔凝问。

  黄格答道,“已经让人去查了,尚未返回。”

  既然对方有备而来,恐怕是早就安排人手在城郊待命,就算是当夜出城也必然有底气不被人察觉,因此崔凝并未寄希望于从城防查到线索。

  这时有鹰卫过来,“大人,观痕迹,昨夜至少有百人在此打斗,林中血迹颇多却不见尸体,暂时也没发现什么物品,应有人清理过。”

  “继续搜。”崔凝眸色沉冷,“昨夜夜黑风高,这么大规模的打斗,就算是清理过也极有可能会遗留一些东西,仔细一些。”

  “是!”

  崔凝也带着诸葛不离和崔平香进入林中。

  正如鹰卫所说,一进林子就能看见明显的打斗痕迹,地上草丛灌木被压塌,时不时能看见大片血迹,不少树干有刀剑劈砍的痕迹。

  崔凝凑近一根碗口粗的树干细看,上面有一条被劈开明显豁口,而在更低的位置,有一条不甚明显的细痕,若不是树木分泌出汁液,实在很难发现。

  两种不同兵器造成的伤口。

  崔平香抹了抹那条细细痕迹,“剑锋利,出手迅捷,是个高手。刀痕太浅,若是用刀高手,这棵树能被劈开一半,持刀人武功显然远不如剑客。”

  崔凝向前走了一段,看见有棵树上有擦痕,“这里可能不止两拨人。”

  “大人,找到半根箭。”鹰卫呈上羽箭。

  那箭被利刃削断,箭头不知落到何处,只剩下尾羽,看起来十分普通,没有任何标志。

  从这根断箭辨不出身份,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崔凝的猜想——昨晚极有可能是多方势力在林中混战。

  判断的依据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发现三种武器。

  昨晚夜黑,可见程度极差,只能看见人影却很难辨认身份,林子里到处都是打斗痕迹,看上去是两方缠斗,这种情况下使用弓箭多半是无差别射杀。

  崔凝心都揪起来了,也不知五哥有没有被卷入其中。

  不多时又有在官道上探查的鹰卫来报,“禀大人,属下继续向西探查数里,官道上一直都有车辙印。”

  马车应该是宜安公主府的车队,说明这一场截杀似乎并未影响到车队前行。

  那在林子里打斗的都是谁呢?

  魏潜哪怕是遭到截杀,也不至于慌不择路往林子钻吧?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