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46章

作者:袖唐 标签: 穿越重生

  崔凝有很多不足,但她心志坚定,“不是。我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她旋即又疑惑道。“五哥。你是不是看出什么了?告诉我好不好?”

  她记得魏潜以前就特别关注过她身上的玉佩。

  “我又不是神,只是觉得你说的事情有些离奇,怎么有玉佩遇到刀之后会有反应?”魏潜轻轻的便将破绽带了过去。不容她深想,又继续道,“无论心里存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要认真活在当下。否则,你连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完成心中所想?”

  魏潜见她认真思索,心中只盼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五哥说的对,我也曾经想过,可是做的还不够好。”崔凝总觉得魏潜像是知道些什么。这世上也会有人知道红尘世俗?也能看出她是来自那里的人吗?

  说话间,马车停在了一处宅院外。

  四周都是官差守卫。

  魏潜带着崔凝下车,出示令牌之后才被放行。

  一进门。一股幽香扑鼻而来,崔凝放眼一看。面前看不见屋舍,竟是一片花树林,正是花开时节,如云如霞,美不胜收。

  “这是夜合啊!”崔凝在山上见过这种树,其叶若羽,片片相对,其花如丝如绒,清香扑鼻。因昼开夜合,故称作夜合花,亦称为合欢。

  “好大一片。”崔凝跟着魏潜从树林里穿过,这才看见草木繁茂之中的屋舍。

  这个院子并不算太小,但被合欢花占了一大半,其他地方又多是奇花异草假山奇石,因此院子里只建了六间屋舍,都是用木头、竹子、茅草搭建,颇有种结庐在人境的意思。

  “魏大人。”守屋舍的官差见到魏潜,上前施礼。

  “我带人查看一下。”魏潜转头对云喜和青禄道,“你们在这里呆着,不许乱走。”

  “是。”云喜应道。

  他的话似乎有一种不容质疑的力量,青禄只能跟着答“是”,此处气氛肃杀,青禄不敢擅自决定什么事情,她见四处都是官差,心想不会出什么事,便老老实实的跟云喜坐在屋前的石凳上等着。

  魏潜带崔凝进了合欢树林,边走边与她简单介绍了一下案情,“前天在这林子里发现一具女尸,是先华国公夫人,今年二十七岁,浑身上下只有一个伤口,在左前胸处,一击毙命,现场无任何打斗或挣扎痕迹,目前认为凶手是个男子,并且是熟人。发现尸体时,她身上落满合欢花,看现场的情况,猜测死亡时间是在夜里。”

  本朝爵位世袭,但是只世袭虚名,食邑俸禄在初代国公过世之后便收回,而近年皇帝废除了开唐以来爵位世袭的权利,也就是说,当每家最后一个公侯死后,开唐封的那些爵位都一一作废了。

  魏潜的大伯就是如今的郑国公,待他过世之后,魏家便无爵位。

  而最后一代华国公皇甫恭三年前已经过世,皇甫家已经再无爵位。开唐年间,绝大多数的公侯府都已名存实亡,而华国公府虽无人入朝为官,但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俨然已是巨贾。

  “到了。”魏潜停在一棵树下,四处的血迹还没有清理,合欢花落在干涸的血上,有一种残酷的美。

  “仔细查看吧,小心点,保持一切原样。”魏潜问道。

  崔凝看着大片的血迹,脑海中晃过那日深夜厮杀,有些晕,她站了一会儿平复心情,开始仔细查看。

  地上湿润,有些落花上还带着水珠,有些将要枯死的花上染了血,上面又落了一层新的,将下面半掩住。

  魏潜不说话,也在四处查看。

  过了一盏茶以后,崔凝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她见到一片掉落的合欢花叶子,如羽毛一样的叶子上中间有一根红线,看上去就像红色筋络一般,用手一搓就掉了。

第六十三章 染血的合欢

  “五哥,你看这是什么?”崔凝把叶子递过去。

  魏潜正仰头看着树叶,闻言垂头接了过来,“是血。”

  “为什么只有中间有?”崔凝奇怪道。

  魏潜抬手将一支树枝扯低,崔凝踮起脚尖,看见那上也有一条条的血迹,且全部都在叶子的正面,背面几乎没有。

  “呵。”魏潜松开树枝,“你知道合欢的习性吗?”

  崔凝摇头。

  “此花昼开夜合,因此才有一个名称为夜合欢。它到了晚上,不仅花会闭合,连叶子也会卷起,血在它卷起之前落上去,也就是说皇甫夫人天黑之前就已经死了。昨夜子时落了一场暴雨,冲掉了背面的血,只有被叶子抱在里面的血迹才得以保存。”

  昨天发现皇甫夫人的尸体时,尸体衣物只是微潮,可是尸体身下的地面是湿的,当时主要查案的几位大人断定皇甫夫人是子夜雨停之后才被人害死,因为树干上的血迹完全没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

  而根据院子里的侍婢的供词,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皇甫夫人极有可能是趁着所有人熟睡的时候,独自偷偷跑到林子里来,然后被人杀害。

  几位大人倾向于怀疑皇甫夫人夜会情郎,然后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情郎杀害。

  然而,这些合欢树默默记下了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如果说血在入夜之前就溅上去,那么这些没有被雨水冲刷掉血就是后来伪造。

  第二次的血,肯定不是出自皇甫夫人身上,那么难道还有别的人遇害?可是昨日问过,院子里并没有凭空少了其他人。

  案件变得复杂了。

  魏潜再一次招来所有侍婢。问清楚最后一次见皇甫夫人的时间,果然没有一个是在傍晚之后。

  “你们夫人为何栽这么多合欢花?”魏潜问。

  其中一个侍女道,“夫人患郁症,常常失眠,医者说以合欢入药可缓解病情,国公在世时便为夫人建了此院子静养,并从别处移了好些合欢来栽在院子里。”

  魏潜知道《神农本草经》上说。合欢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此并不怀疑,他所在意的是。“国公与夫人之间感情很好?”

  “是。”那侍婢回答,“自从国公过世以后,夫人病情每况愈下……”

  魏潜打断她,“你是说。国公在世时夫人就有郁症?”

  “是。”侍女道。

  这名侍女名叫枝香,是皇甫夫人的贴身侍女。魏潜早就了解过了这院子里每一个人的身份。一般出嫁女身边多少会带几个娘家陪嫁过来的人,皇甫夫人身边却一个都没有,魏潜问过枝香,皇甫夫人原来两个贴身侍女都已经嫁人。还有一个奶娘,一年前过世了。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疑点。

  昨日例行问话已经问过很多,譬如皇甫夫人平时是否与人结仇。或者国公是否留给夫人巨额财产之类,但答案都是没有。

  自从华国公过世之后。皇甫夫人便直接搬到了这个宅院中住,宅邸所在永昌坊与东宫之间就隔了一道大街,周边都是权贵府邸,尽管家里只养了两个会武功的女护院,也基本不会有什么危险。

  皇甫夫人是华国公的继室,并无子嗣,华国公留了这座宅院、城外一个庄子、以及东西市铺子一家,即便加上那些奢华的首饰、字画,在巨贾皇甫家其它人的眼里恐怕也是不值一提吧?

  而皇甫夫人作为孀妇,一向深居简出,平日接触的人很少,更逞论与人结仇?

  这个案子最大的难点,就是一时半会连个嫌疑犯都找不到。

  出事那晚正是枝香守夜,可是枝香说一觉睡到天亮,根本不曾听见任何动静,这在寻常是没有过的。

  “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现在情形对你不利吧?”魏潜淡淡道,“所以务必好生想想,在出事之前有什么特别的事。”

  枝香脸色微白,垂头沉默了许久,才道,“夫人一个月前去上过一次香,回来之后病情似乎更严重了……”

  魏潜道,“你若是为了开脱而说谎,一旦查证,对自己会更不利。”

  “是真的,奴婢真的不曾说谎。”枝香连忙道。

  魏潜微微颌首,令官差将所有人都带下去。他带着崔凝在皇甫夫人的屋子里查看。

  魏潜的查看,并不是动手翻来翻去,只静静的看,偶尔看到一些东西才会翻看之后归放原处,崔凝也不敢随便乱动,只是跟在他身后,他看什么,她便看什么。

  看了一圈,他才回头问身后的小尾巴,“看出什么来了?”

  崔凝摇头。

  “仔细想想,你一定看出一些东西。”魏潜道。

  崔凝认真回想刚才跟着他看过的东西,慢慢道,“皇甫夫人喜欢作画,但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她好像只画各种花草奇石,她还会刺绣,绣的很好,衣服上好多都是合欢花,可是花朵都是白色,这是因为孀居的缘故?”

  “很好。”虽然说的只是魏潜所看到的百分之一,但她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便赞美了一句。

  “可是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崔凝问。

  魏潜道,“皇甫夫人极有才华,未出阁的时候参加过诗社,还曾经留下许多词句,以她作诗的方式来看,最习惯以景喻情,且是个十分多愁善感的女子,可是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作过任何诗句,仅有的几首还是在六年前与华国公和诗,这是为何?是否可以揣测,她有一段时间失去了作诗赋的兴趣,抑或害怕暴露出心中隐秘的情感,于是过度的压抑使得她患上了郁症?她画上许多草木都可药用,笔法如此传神,想必是经常揣摩观察,院子里也栽种了这些药草,那她极有可能熟悉药性。她从前的绣品中也多有合欢花,却也是没有颜色,想必并不是因孀居之故……”

  他语速很快,说了很多很多细节,仿佛一直都很了解皇甫夫人一般。

  接着他话题一转,“那个枝香方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一直在说‘真的’,反复强调没有撒谎,想要取得我的信任,可是目光中却隐藏着那么一丝不确定。可以肯定皇甫夫人去上香是真,因为很容易查出来,她不敢说谎,但是皇甫夫人是否从那时候开始郁症加重,她不能确定,因为此事谁也无法查证,她只是企图尽量借此摆脱自己的嫌疑。”

  “从这些事情中,你得到什么结果?”魏潜问她。

第六十四章 转弯

  这些线索,崔凝全部都没有注意,可是当魏潜说出来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好像都看见过,“皇甫夫人很有可能在婚前经历过一些事情,她通药性,有可能对枝香下了迷.药,这也意味着她认识凶手并且主动去见他……”

  崔凝越想,思路越清晰,“这个人很可能与她婚前的经历有关系,枝香的话可以相信一半,有可能皇甫夫人因为这次上香遇见了什么事情,是她并不知情的。”

  “不错。”魏潜微微点头。

  “我还看出一件事情!”崔凝忽然道。

  “嗯?”

  “与案情无关。”崔凝笑看着他,“你夸奖人的时候,是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才给的鼓励。”

  魏潜见她得意的小表情,忍不住抬手拍拍她脑门,“能够举一反三,是好事。”

  “那接下来是要查皇甫夫人出嫁之前的事情?”崔凝问。

  “这个不需要亲自去查。”魏潜教她,“若是在乡野办案,有些事情需要亲自去了解才会发现,但长安不同,亲自去查反而很难有所收获,要懂得利用优势。”

  魏潜所在的监察司消息颇为灵通,只要吩咐一声,便会有很多消息被收集上来,而他只需要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谣传。

  “嗯,我明白了。”崔凝道。

  接着,魏潜又在府里四处看了看,崔凝一直寸步不离的尾随着他,有时候会主动说自己看见了一些什么。

  她觉得很新奇,以前看到那么多东西,全部都忽视过去,没有想到这些寻常的一点摆设竟然都能透露出主人的性格。

  之前看《案集》的时候已经培养了崔凝在这方面的观察力。只是她还不太会思考关联,现在认真听着魏潜详细的分析,好像忽然间开窍似的,以往只在她眼前隐隐约约展露的事情,突然间豁然开朗。

  眼前的迷雾好像渐渐退开,向她展现了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道路。然而对于崔凝来说,有这条道路就已然足够。无论遇到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她都会想办法走下去。她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回到家里,她首先想的不是案情,而是先考虑了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事情。

  首要是。尽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要赚很多钱,培养出许多人脉。还有一个,是如何与整个清河崔氏相处。

  她身处清河崔氏。有利有弊,好处是有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坏处就是不那么自由了。

  以前崔凝一直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家族,因为她觉得这些都是身外之事。一心想着如何接近魏潜,钻牛角尖的执着于在茫茫大海中捞针,找不到丝毫方向的时候内心痛苦不堪。只能用一种幼稚的方式去逃避这种痛苦。

  她还曾以为自己很是想得开,可如今想起来。不过是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

  崔凝知道,现在她面临了一个选择,离开崔氏,或者留在崔氏。离开这里她就可以相对的自由,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受到繁琐的士族规矩束缚,可是无根之人想成事才是难上加难!况且她也未必能轻松脱离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

  不用多想,她也知道留在崔氏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潜意识里始终觉得会离开,不把自己当这里的人。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