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72章

作者:流云南 标签: 前世今生 穿越重生

  小徐决定替老徐搭把手,刚好过完年没多久,老徐伤了腰,也是从整地开始,只半个小时就磨得满手水疱,而且连边都没整好。

  这两年下来,已经磨得满手都是茧,不仅速度杠杠的,而且小徐做的雇工指导也最高效。

  一小时不到,小徐就整出了三块样品地,经验老道的农户比官员更快掌握,因为他们是做手,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观察侧重点。

  有了非常标准的样品地,农户们百爪挠心地想练手,可是铁匠们订制的农具还没送上山,左等右等实在等不了,就着自己手上的农具,先做出来再说。

  这么多农户有一位先动手,其他人就迫不及待地跟上,眨眼间,三组农户已经在小徐插旗做标记的地方开始干活。

  农具虽然不称手,但广大农户们的智慧是无限的,很快就有了新想法和新做法。

  桃庄的山民们看得啧啧称奇,如果这些真的能种,还能种得很好,他们就可以上山打猎、砍柴和采药,外加上种地。

  多一份收入,家人就能吃饱一些,想想就觉得这日子有奔头。

  时间总是在无聊的时候显得格外漫长,而在兴致勃勃的时候走得飞快。

  也不知道国都城的铁匠铺是怎么做到的?

  傍晚时分,一辆又一辆牛车马车上装满了订制农具,用最快的速度送进桃庄。

  别说桃庄的山民,司农寺的官员,就连农户们都惊呆了,怎么能这么快?

  有了称手的农具,农户们的干劲儿更足了,虽然天色渐渐变黑,有“太阳能灯”和头灯,不连夜整地就觉得对不住小徐农仙的秘术法宝。

  主打一个谁都不愿意休息,原因很简单,太想知道播下这些种子,能长出什么样的农作物?

  人多好干活,接近子时,所有的地都已经整好,只等明天太阳曝晒,“小徐农仙”说是连续曝晒三日,以后虫害也能少一些。

  司农寺主簿奋笔疾书,这些可都是经验呀,记下来,一个字都不能有漏或是有错。

  完工的农户们顾不得一身臭汗,躺在简易宿舍里睡得特别香。

  ……

  按照小徐的经验,这些新整的农田翻土曝晒了三日,就开始施底肥、播种、填土并一次性浇足水。

  桃庄附近有山泉水形成的水塘,离村子不远,所以浇水还算方便。

  至此,“试种”大事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等种子发芽。

  熬了好几日的徐氏父子向司农寺官员告辞,准备先回宿舍待几天,反正闲着无聊也可以坐“天梯”下来察看。

  司农寺官员们跟着徐氏父子上山,到抢救大厅向润和帝和老臣们呈上“飞来农经”的初稿,从选地及理由、整地成田的过程等等事宜,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为的就是这些农作物形势喜人以后,可以在整个大郢推广。

  另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是上山邀功的。

  润和帝微微点头,最喜欢这种实事求是、认真仔细的“邀功”了,说了“平身”和“退下”,望着司农寺官员们离去的背影,心里颇有些感慨,更多的是期待。

  老臣们翻过一遍初稿暗自心惊,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编出如此完整而真实的农经,只能感叹后生可畏,再赞叹太子选人的慧眼。

  润和帝忽然开口:“太子比孤厉害得多啊……”

  老臣们又慌了,这话可怎么接?

  用虎父无犬子?还是用青出蓝而胜于蓝?

  他们揣摸不透润和帝这句话的多层含义,内心慌乱又忐忑。

  润和帝说完笑而不语,如果每句话都要细品弦外之音,那一日又一日该怎么过?

第166章 飞来普通话考试

  润和帝愉快地闭目养神。

  抢救大厅的老臣们绞尽脑汁地琢磨, 只是徒劳,干脆与润和帝一起闭着眼睛。

  大厅里静悄悄。

  说来也怪,自从种子入土以后, 总是白天晴晚上雨, 这让守在桃庄的农户们连浇水的差事都省了。

  小徐每天到桃庄转悠一圈, 因为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等出芽抽苗就急不来。顺利的话,最快半个月能看到出芽;慢些的可能要一个月。

  每天转悠一圈不为其他,只是看看土里有没有出虫, 出的什么虫,该如何防治?遇到有些棘手的问题还要拿出手机拍照留存。

  但农户们急啊,恨不得一晚上就能破土抽芽,于是, 小徐转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 主打一个盯到底。

  当然,司农寺的官员们不甘示弱,每天拜托译语人请教小徐农仙,一群“十万个为什么”。

  一来二去的, 不止译语人的翻译水平日益精进,小徐也能说些大郢语。

  尤其是官员们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度量转换单位,当小徐回答亩产量时, 惊得他们个个眼冒金星,如果真的有这么高产量,哦, 不,哪怕只有五成产量, 对大郢而言也已经是匪夷所思了。

  还有一点,稻麦类需要脱粒去壳,但土豆和红薯都不用,洗干净削皮煮食就可以吃,特别方便。

  天亮到天黑,周而复始,也许是温度适宜,也是天公作美,半个月后,红薯地和土豆地都陆续冒出小苗,看着很小却生机勃勃。

  农户和官员们望着新绿的小苗,久久不能回神,直到小徐农仙告辞,他们才反应过来,开心得手舞足蹈。

  有成果的不止桃庄试验田,经过刻苦又专注的学习,国子监和太医署的学生们终于迎来了“飞来普能话考试”,虽然准备充分,但免不了考前紧张。

  然而,一个新的考试消息突然传出。

  主考官不是魏璋,而是飞来医馆的“金老”、“急诊科文浩”、“妇产科崔莹”和“护士长周洁”的四人随机在线对话,并且考完立刻出成绩,完全不用等。

  原本互相装谦虚的学生们,瞬间一脸懵,谦虚突然就变成了心虚。

  考试从破晓时分开始,持续到亥时才结束,通过率只有七成;但综合评价下来,太医署的学生们通过率在九成以上,而且有一半是女学生。

  相较之下,国子监学生们的颜面丢得有些大。

  魏璋整理了所有学生的成绩,送到卢祭酒的面前,谁也是没想到考试成绩会是这样。

  更气人的是,有六名学生直接对着“妇产科崔莹”大喊美人,十足的登徒子模样。

  卢祭酒当场除这六人的学籍,由旅贲军带着说明书信直接送回家,当晚就被阿耶阿娘“混合双打”。

  更让国子监的学生们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上午,之前因为眼睛问题而退聘的三位博学家老师出现在了国子监的大门外,眼神清澈又明亮。

  三位老师下山前听说学生们考试的事情,赶不及回家先到这里来看成绩,却受到了暴击,没错,国子监输给了太医署,真是岂有此理!

  一位老师气得浑身哆嗦:“你们是全大郢最好的学生啊?!”

  另一位老师淡淡地留了一句:“没去过飞来医馆的国子监学生,一定会后悔!”

  最后一位老师捂着胸口,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但愤怒的眼神怎么也挡不住。

  大郢“尊师重道”,三位老师气成这样,国子监的学生们立刻上前赔罪道歉。

  三位老师一拂各自衣袖,跟着卢祭酒去了藏书阁,四人目光相对,除了婉惜,更多的是敬意。

  三位名师怒斥国子监学生的事情不胫而走,在国都城的贵族世家圈里引起不小的震动。

  而太医署却是完全不同的画风,考试结束以后,学生们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有太丢人;但之后就是白奉御说的,非常难而且又厚又重的教材。

  新上任的太医署令乐得合不拢嘴,早在太医署学生赶去国子监上课的日子,就派人按飞来医馆提供的图纸,建造专为学习临盆分娩术的女学生教室、教具、操作室和分娩室。

  太医署内那一片区域都被归为“妇产院。”

  太医署想得非常周全,这些女学生先在“妇产院”学习和练习,听说医馆的女医仙也会下山亲自指导,到时肯定需要幽静的住所,所以住所也准备了好几间。

  唯一担心的就是女医仙不来。

  考试结束,一切准备就绪,女学生们可以无缝衔接,继续上课。

  当各科教材运进太医署,学生们全都傻眼了,怎么这么大,怎么这么厚,每本书的每页纸上的字都密密麻麻?

  太医署令大笑着安慰:“这是寻常人做梦都想不来的机会,你们可一定要抓牢。”

  “是!”学生们立刻整齐行礼。

  太医署的全体师生都聚集在大厢房内,通过投幕上急诊科文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学生们本来以为,这些书本这么大又这么厚重,念在第一天上课,文浩医仙会讲解得清楚明了,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

  万万没想到,文浩两节课时间,上了将近三十页的《解剖学》,所有的名词解释都是记忆点,简称全书都是重点。

  学生们上完《解剖学》的课聚在食堂吃午食,虽然太医署里提倡“食不言寝不语”,但第一节 课实在太刺激了,让他们忍不住边吃边讨论。

  纯纯的,越吃越激动,越激动嗓门越大。

  嗓门一大就容易吵架,反正最后谁都不服谁,不服怎么办?

  下战书!

  明天谁能在文浩老师的早间抽考里拿到高分,谁就赢。

  学生们第一课受到的震撼和冲击,在午食与争吵中渐渐散去,还是怎么也想不到,下午的《生理课》更加让人头疼。

  一天课程结束,学生们有气无力地回到各自的宿舍,强打精神背章节内容,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博闻强记的学生。

  毕竟,经过太医署令的鼓励,对学生们来说,能通过第二天的早间抽考就是让人愉快、并惹人羡慕的事情。

第167章 授课前看个病 ?

  太医署的学生们痛并快乐地学习,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稍稍适应了文浩的上课节奏。人嘛,一适应就会抽空给自己找乐子。

  目前, 太医署最热门的话题人物必定是“少年郎老师+飞来医馆名医文浩”。

  因为大郢男子有蓄须的习俗, 所以看起来显老, 其实年龄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四,最小的十九岁。

  所以,当文浩第一堂解剖课连线时,冷不丁看到一群比科主任年龄还大的学生们, 整个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冲击是相互的。

  太医署不止学生们,就连老师们也在大厢房角落里蹭课,冷不丁在投幕上看到仿佛少年郎的“文浩老师”,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 这,也太年轻了!

  学生们普通话考试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连线过文浩,因为考生很多, 时间非常紧,连问候寒暄都没顾上,直接问答。

  震惊归震惊, 礼数当然不能少,所以师生们都认真地行了拜师礼。

  文浩坐在笔记本电脑前面,强忍住想捂脸的手, 在急诊大厅冷眼旁观这么多的世事无常,年轻的脸庞, 衬着历经世事的眼神格外高深,能透过投幕震慑每位学生,上课时更是一个字废话都没有。

  一堂课结束,文浩特别庆幸下山的路不适合开车,救护车也没油了,不然,要是去太医署面对面上课,估计能当场抠出一座飞来医馆。

  但是,文浩的庆幸没能维持多久,一个重磅消息就这样砸来,国都城到桃庄的石板路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