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拿了前任剧本 第13章

作者:昨日烟云 标签: 系统 快穿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安兰给睡着的宝妮搭了一件外套,小声问杨正军:“今天回去看妈有些不高兴,我也没好意思问,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杨正军叹气:“妈是发愁,大哥和大嫂前两天回来说单位集资盖家属楼,他们俩想买一套,希望爸妈支援一些。你也知道去年二哥厂里集资家属楼,爸妈支援他一千块钱。

  爸妈的意思是家里暂时拿不出太多,手里有几百,准备借点儿,也给大哥凑够一千。

  大哥大嫂那边应该是缺的挺多的,毕竟市里的房子贵嘛。大哥说不行就把地给卖了,妈生气了。”

  “卖地?卖不了吧,虽然说现在地承包到户了,可这地是国家的,有的也是承包权吧?最多就是租给别人种。

  租金估计也高不到哪去,现在种地要投资、交地亩款、还得交公粮……大哥大嫂该不会觉得他们家那九亩多地让爸妈种着亏吧?

  每年两季的收入,爸妈不是会给大哥一部分吗?我早就想说了,种那么多地干嘛,除了累还是累,也没见收入多了。”

  杨正军嗯了一声:“我跟爸妈也提过这个问题,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干的动。觉得大哥、二哥家都不容易,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安兰只笑了笑,没再继续跟杨正军讨论这个问题,地没有她的,家务事她也不想掺和。

  只是有些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反倒因为钱闹矛盾了。说起来,她婆婆宋梅香这几年也是挺不容易的。

  老二杨正强家生了二胎后,日子过得一团糟。老大媳妇柳红艳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到市师范专科教高数。

  杨正军带着俩孩子跟了过去,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孩子在市里上学,他在市里一家运输车队当司机,工作虽然苦点儿,还经常出差,但收入蛮高的。

  柳红艳的工资说高不算高,老师的工资旱涝保收,但你说要想高收入,那不可能。说低也不算低。专科学校也算是大学,除了工资、奖金还有课时补。

  杨正刚两口子从老家回去,柳红艳就跟杨正军发了脾气。他们收入不算太低,但在市里买房却有些不够看。

  加上柳红艳觉得公婆手里有钱,如果她不趁着买房让他们拿出来一些,这些钱最后只会便宜老二和老三家。

  或者说,老两口已经把钱都支援老二和老三家了。老二家厂里集资盖房,老三家买宅基地盖门面房,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安兰不知道还里面还有自家事儿,这几年杨正军升了副局长,工资涨的不多,工作却更忙了。

  好处也不是没有,她跟着沾光从县社调到了交通局,工资和福利都比原来低了一些,但是工作更轻松了,从工人变成了干部级别,安兰还是很高兴的。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交通局不怕下岗,县社现在是很红火,是人人挤破头想往里进的好单位,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下岗潮一来,她们这一批都会被买断工龄回家重新创业。

  他俩的工资只能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主要收入来源是安兰刺绣和跟杨正军战友合伙办的食品厂。

  宝妮一岁多时,杨正军的两个战友来找杨正军喝酒,生活不易,曾经的战斗英雄忍不住叹气。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他们想创业,但一来没有启动资金,二来不会手艺不知道自己能干啥。

  俩战友走了之后,杨正军长吁短叹,他是幸运,在部队立了功、提了干转业回来有安家费,给安排工作。

  很多跟他一起去当兵的战友就没那么幸运了。复员后,回家种地,日子也就勉强过得去,那些受伤致残的就更难了。

  安兰看他挺发愁,就把自己这几年卖绣活攒的几万块钱全部拿了出来当创业资金。又给出了个点子,说民以食为天,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开个食品加工厂应该错不了。

  不贪大,从小打小闹做起,还给列举了那几年卖月饼。几个人一商量,后世全国百强企业,大兵食品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成立了。

  说是食品厂,其实严格说起来,现在连个厂房都没有,只能算是加工坊。

  在西郊买了一个破院子,几间房全部打通、装修后当生产车间,买了机器后,钱几乎花了个精光。

  于是食品厂第一个产品就是月饼。安兰负责出配方,杨正军负责跑各种手续。当年大赚,不但所有的投资回本,因为销量好,忙了两个月,安兰光分红破十万。

  她把这笔钱又投资到厂里,他们一鼓作气把附近的空地也给买了,贷款轰轰烈烈的建厂。

  自此后他们的食品厂越办越大,现在已经是县里最大的私营工厂了。招收的工人大半都是伤残退伍军人,哪怕是那些坐着轮椅的军人干劲儿都很足。

  后来杨正军的老领导知道后,把他们的工厂挂靠到了武装部,算是军属企业,给予了不少照顾。

  现在大兵食品厂生产各种口味的饼干、蛋糕、糖果和方便面、火腿肠等真空包装食品,效益越来越好。

  安兰是只分红不管事,手里有钱,就在一中附近买了两块挨着的宅基地。去年那边重新规划道路,她买的宅基地临街,找工程队盖成门面房。盖了三层,每层六间。

  就是这几间门面房让柳红艳心里失衡了,她知道安兰跟杨正军战友一起做生意挣了钱。

  但是在她看来,做生意能赚多少钱,安兰能在县城盖房,当村支书的公公一定支援了不少。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她才会在学校集资盖家属楼的时候,撺掇杨正刚回家借钱。

  柳红艳觉得既然老二厂里盖集资房,老三盖门面房,公公婆婆给掏钱了,那轮到她们,老两口也得给拿钱。结果老两口给的达不到她的预期,她才赌气说要卖地。

  杨正军不提借给老大钱的事,安兰也不会主动说咱可以借给他点儿。她盖房,公婆可没说给她支援的话。当然了她手里有钱,老两口就是说给钱,她也不会要。

  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她的私房钱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杨正军当然不会提借给老大钱,他就那点儿死工资,养家还不够,哪能用媳妇挣得钱去借给自家兄弟?

  再说了,媳妇不是说了嘛,想买车,这又是一次开销。这几年他对杨正刚和杨正强这俩哥哥也是有些失望了。

  父母年纪大了,该享清福的了,反而要为了孩子更加努力。他劝也劝了,每次回去大包小包的买,隔三差五给点钱,想让他们别那么累。

  可每次父母都说自己还能再干几年,两个哥哥家过得不容易,他也是无能为力。救急不救穷,如果两个哥哥家真遇到难事儿了,他肯定义不容辞,但你说过日子有困难,谁家没困难?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还靠媳妇养家呢。

第20章 七零村姑前任20

  柳红艳从老家回到市里就一直在怄气,杨正刚坐在客厅闷头吸烟,上初三的杨海峰推开家门,就被呛得直咳嗽。

  杨正刚把手里的烟掐灭,把客厅的窗户打开通风散味,杨海峰把书包放回房间喊了一声妈,柳红艳从卧室走出来:“小二回来啦,你先去写作业吧,妈这就去给你做饭。”

  杨海峰挠挠头:“爸妈,你们俩今天这是怎么了?妈,您咋哭啦?我爸惹您生气了,不能吧?我爸没那个胆儿啊!”

  柳红艳勉强扯了扯嘴角:“没有的事儿,就是妈妈刚才被飞虫迷了眼,你赶紧写作业去吧。”

  杨海峰应了一声乖乖进屋写作业,过了一会儿,趁着柳红艳去做饭,蹿到客厅悄悄问杨正刚:“爸,您跟我妈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和我哥啊?您跟我说说,说不定我能给您出出主意。”

  杨正刚拍拍他的脑袋:“小孩子别打听那么多,赶紧去写作业。”

  杨海峰眨眨眼:“我前天晚上去卫生间,路过听见您和我妈商量买房的事,是不是为这个事犯愁啊?

  爷奶手里没有多少钱,您算算,我爷当支书工资低的很,就靠着种地,他和奶能有多少钱?

  咱家地多是没错,可要交地亩款啊,其实每年除了自家吃,卖麦和豆子花生钱你可以算出来。除去地亩款和化肥等等投资,一亩地收入多钱你可以算嘛。

  以前爷曾经让大哥算过,我在旁边也听见了。咱可以算算,一亩地小麦就按风调雨顺六百斤,咱家地就按高的算二十亩,一斤小麦两毛六,三千块钱。

  除去地亩款、各种提留款,再除掉化肥和其他投资也就千把块钱。加上秋季种的豆子和花生,一年也挣不了两千。

  这还没有除去咱自己吃的呢,平常过日子不花钱啊?每年过年我爷给我们包压岁钱都是二百百,您算算我们五个,这就是一千了。

  要不是前两年我小婶儿带着我奶做生意赚点儿钱,小叔时不时的给他们一些,他们根本就攒不下钱。

  以前我和我哥在老家时,学费是我爷交的、衣服鞋是我奶给买的……爸,您和我妈在省城那几年,我和我哥是爷奶给养的。

  小叔家日子是过得好,那是小婶儿赚的钱,爸您在省城一个月挣六十多时,我小婶儿绣一副大图能卖几千块。

  我在小叔家住的时候,经常听到他跟小婶儿开玩笑,说他的工资不够养家,是小婶儿吃亏养着他。”

  柳红艳站在厨房门口听了很长时间,吃过饭趁着儿子写作业时,她拉住杨正刚:“刚子啊,咱过两天买点儿东西回家给爸妈赔个不是。

  那什么,是我魔怔了,还不如个孩子懂事。咱先买套小的住着,海涛上大学平时回来的时候少,咱买个像这种两居室的,他哥俩住一间房,等以后有能力了再换大房子。”

  杨正刚红了眼圈,重重的嗯了一声,儿子的话就像是鞭子狠狠地打在他的心上。

  柳红艳觉得很羞愧,公婆把两个儿子教育的很好。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将来自己的孩子结了婚,学着他们夫妻俩这样处处算计父母,她会是什么心情?

  扪心自问,宋梅香真的是十里八村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婆婆。别的不说,自己当初坚持考师范大学,多少人说三道四,她婆婆却一句埋怨都没有,把俩孩子照顾的很好。

  柳红艳抹了抹眼泪,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市侩、斤斤计较。

  日子明明已经比以前过得好太多了,她怎么反倒越来越爱抱怨了呢?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资太低、男人没本事。事事都要跟人攀比,虚荣心越来越大……

  安兰打算的挺好,等买了车,她开着回夏家屯看父母方便。结果等车买回来她后悔了,这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关键是这车它还是二手的。

  她想买小巧圆润可爱的小轿车,不是大吉普。等她听杨正军给她解释,现在买车不能以私人名义购买,所以是以食品厂的名义购买的。因为新车太贵,他想办法托人买的法院没收拍卖的车。

  安兰拍拍敦实的吉普车:“我听说有种叫甲壳虫的小轿车,你能不能搞得来?要不把这车退了,买那种吧?”

  杨正军一脸震惊的看着她:“先不说搞不搞的来,咱买不起进口车。你知道这车如果是新的要多少钱吗?得小四万了。”

  安兰失望的叹了口气:“也对,现在进口车都很贵,那算了,等等吧,等我以后有钱了再买。”

  说完扭头就要回院子,杨正军赶紧喊住她:“我带你去兜兜风呗。这车就是在省法院那后院风吹日晒,看上去埋汰了点儿,其实还是八成新的呢。

  来来来,我把副驾驶给你擦干净了。你坐上来,我先跟你说说这车怎么开。”

  安兰坐上去听杨正军讲必须两脚离合,否则挂不上档的时候,已经把学开车的想法掐灭了。

  听到他说五十码算高速、三十码是中速时,她默默的想了想后世电动车的速度,好像是能达到三十多来着。

  听到杨正军说,现在的车都是化油器,他们这儿冷,冬天得用摇把摇车时。

  安兰默默的在心里吐槽:“原来这车竟然跟大队那种手扶拖拉机差不多,都是要用摇把哐哐哐一顿摇。亏得买的是个二手的,这要是花几万块钱买个拖拉机,真是好心疼啊!”

  安兰想买小轿车的心暂时歇菜,她决定等到十年……五年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安兰肉眼可见的嫌弃杨正军买的那俩二手车,跟车刚开回来时灰头土脑脏的不像样有关。

  杨正军把车开到修车厂,里里外外大清洗、翻新。等到开回来时车座和车垫是崭新真皮的,脚垫都一尘不染。

  安兰摸摸军绿色的大吉普:“还别说,洗干净了还挺好看的,真的跟新车没什么区别,这一万块花的挺值的。这军绿色越看越顺眼,回头我做俩靠枕放到车里。

  哎,我告诉你啊,副驾驶除了我,不许别的女人坐……呃,咱妈除外。”

  杨正军忍不住想笑:“行,咱家的车你说了算。这车确实挺值的,它外表脏破其实就是扔到院子里风吹日晒给糟蹋的了。这车实际抵押的时候,里程表才走了不到一千公里。”

  “那倒还真是捡了个便宜,不过说实话,现在的车是真贵。”安兰在心里算了算,按现在的评论收入来算,买一辆车可比后世贵太多了。相比来说,还是买宅基地、买房子比较划算。

  周六杨正军不值班,开车带着安兰母女俩回了老家。每次跟杨正军回老家,安兰都会说先去杨家堡,如果杨正军不回来,她就会带着女儿直接回夏家屯,回来的时候再拐到杨家堡看公婆。

  这次也不例外,回去的路上,她把好奇宝宝杨雅楠小朋友搂到怀里:“先回杨家堡看看爸妈,宝儿昨儿还说想吃奶奶炖的鸡腿呢。”

  “妈妈,我现在是大孩子了,您不能再喊我小名了,请叫我杨雅楠,要不叫楠楠也行啊,叫宝妮儿会被小朋友笑的。”

  安兰忍着笑:“好的,那爸爸妈妈以后就喊你楠楠,楠楠现在真是越来越像个大孩子了。”

  杨正军偷笑:“那是,楠楠都要幼儿园毕业了,对了,楠楠,你们毕业开毕业典礼时,是不是还要发个毕业证啊?”

  楠楠骄傲的抬了抬小下巴:“我们老师说了,不但要发毕业证,还会戴学士帽大合唱呢。”

  安兰差点笑喷了,现在的幼儿园就已经这么会玩了吗?她到时候一定要请假去参加家长会,她家肥嘟嘟的小胖妞戴着学士帽的模样,她一定要拍照保存。

  说到拍照,她需要赶紧买一台照相机,呃,还是先问问机器的价格,如果太贵,就请照相馆的师傅去幼儿园给照几张。

  安兰已经习惯了买东西不知道去哪买就问杨正军:“正军,咱买一部彩色照相机吧,这样不用去照相馆就能给楠楠拍照了。

  咱们要楠楠戴学士帽拍下来,等十年、二十年后拿出来,跟她大学毕业再次戴学士帽时做比较,肯定很有纪念意义。”

  杨正军一听来了兴趣:“我记得二班的陈俊凯以前在部队学过摄影,复员后在他家镇上开了个照相馆。回头我问问他买什么样的照相机合适,放心,肯定不耽误给楠楠拍毕业照。”

  安兰有点儿羡慕:“当过兵真好,我现在觉得你的战友都太厉害了,好像有什么事都能找你战友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