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133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刘姓皇族还有资格做皇位吗?

  王莽用实际行动告诉刘家的祖宗们:

  刘姓废,王姓帝;汉朝亡,新朝立。】

  ————————

  6下章我们来探讨下刘姓皇族们的皇位合法性,为什么王莽同志可以上位,上位后又为什么迅速下台,为什么刘秀同志能够在刘姓皇族合法性备受怀疑的情况下创立东汉呢?这是道德的选择还是人民的意志,还是上天的指令,或者是权贵们的……掌控?

第116章

  【番外一】官不聊生,从严治官

  刘彻面色一变,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刘家打下的基业,终归还是变成了异姓人的天下。

  他原以为只是变成东西两朝,没想到并不是……

  【元寿二年没有留下子嗣的汉哀帝去世。王家重新掌权,我们的道德标杆王莽在众人的推举下成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再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王莽拥立年幼的汉平帝登基。

  但九岁的汉平帝可没有昭宣二帝那么幸运,他拥有的不是霍光这么个认真,努力,有本事,且不恋权的臣子,他拥有的是王莽这个攥住权势就不舍得放手的权臣。

  一个无权的皇帝和攥住权势就不舍得放手的臣子搭配在一起注定是一场悲剧。

  等14岁的汉平帝去世且还没有留下子嗣,空空的皇位就在上头,还等啥??直接上啊!!

  于是王莽还真就上了。】

  刘彻无奈: “皇位说上就上,这是当皇位是路边的白菜吗?”要真是那么简单哪里还有他老刘家什么事情??

  刘彻很清楚的知道应该不是那么简单的,思想上对刘姓皇族的革除应该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像方才所说的刘姓皇族合法性被质疑了。

  【有历史评价说‘莽之篡弑,元后实酿成之’?那我们能够把责任怪到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头上吗?不能,她只是一个亡国太后,她能够左右什么?左右皇帝没生娃?左右皇帝不昏庸?元帝想换皇子她甚至只能抱着自己的孩子瑟瑟发抖她能做什么?

  丁傅两家的外戚势力作妖程度更甚王家,不依靠自家人靠谁?这不是王政君的错,换成傅昭仪活得久,笑到最后的也会是傅家人。

  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

  她就像是嫁了人但被家中洗脑的个别女性一般总是想方设法给娘家人捞好处,汲汲于一点蝇头小利,能理解国之大义,但不知道, ‘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也不知道‘莽知元后之易与,故设为种种欺媚,牢笼元后于股掌之中’。

  最后导致元成哀平四朝后,王家‘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到了这里王政君才幡然醒悟,想给老刘家装起孝子贤孙, ‘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宁愿摔碎传国玉玺也不给王莽。

  一个贤妻良母教育下出来的标准模板式人物,但却要背负一个国家灭亡的罪过?

  荒谬。

  西汉会被篡位的本质还是老刘家的地位合法性被怀疑,本质还是连续四任庸君。】

  【刘姓皇族地位的合法性被怀疑真不是件小事,因为刘姓皇族合法性到后期常年被质疑,大司马王莽被免职的时候,汉朝臣民并不因王莽被贬值感到高兴,而是期待他这个‘道德标杆’能够继续上位。

  所以汉哀帝对王家多所采取安抚政策而非强硬的击杀,也是因刘姓天下,但一个篡位者竟然更得人心。】

  【为什么刘姓皇族合法性会被怀疑?】

  【因为做汉朝的百姓,真的很苦,很苦。

  洪涝,干旱,蝗灾,冰雹,疫病,地震等灾害多发,群发。水灾32次,旱灾38次,地震35次,蝗灾20次,风灾19次,霜灾5次,雹灾10次,疫灾13次,冻害13次。

  这些我们曾经说过的自然灾害数据背后,是西汉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

  粮食生产水平,救灾水平处于人类一级阶段的汉朝老祖宗们怎么有能力去抵御强大的自然灾害?

  小冰河期到来的是人类无法抵抗的存在,没见距离汉朝那么遥远的明朝间接被小冰河期搞亡国了?

  在那时候想要风调雨顺,国富民安?那只能是奢望。河水漫平原,五谷不丰,百姓饥肠辘辘,民不聊生,人人相食才是真。

  但汉武帝时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也人吃人,人冻死,人渴死,还有为了打匈奴而进行的无休止对外战争,那时候甚至‘大郡大库’和‘十室九空’,政权为何可以做到稳如泰山?】

  刘彻看到这里可以立刻给到答案,因为他刘彻带领文武百官真正做到一心为国,尽力了。

  虽然这样子还是会有小范围的暴动,但至少国家安稳。

  【其实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期间人民的反抗从未停过,只是大部分人还是承认刘姓皇族合法性,大部人人还是对刘姓皇族抱有期待。】

  【因为汉武一朝努力了。

  想要在“天下废而民再食”的局面下做到稳如泰山并不容易。

  汉武帝的一切操作也如君权神授说里的‘神’一样降世间,给予百姓希望。

  汉武帝的一切操作都在告诉百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如何,我们刘姓皇族来拯救你。

  鼓励人民因地制宜种植粮食,加强抵抗灾情的能力。百姓无地?豪强地多?那就打豪强,强制均富,均地。为国之君者做到了防范于未然。

  耕种效率不佳,产量打不过灾情的频发?那就提高耕种产量。种粮专家赵过的‘代田法’与耦犁,耧车事半功倍得到谷多,让干旱地区种粮不再是奢望,产量丰收。还有关中富庶,那就通过渭河运往其他地区,各种未雨绸缪的庞大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走起。

  而灾难中的救助工作汉武帝也从不从未懈怠。元寿年,山东被淹,山东民众饥寒交迫,汉武帝就下令虚县派仓济贫,免除部分劳役。还有灾情时期免费发放的钱,粮,货,甚至土地等救济物品。

  关中‘饿死千人’那就‘惜池泽山林水,与民同用’,灾难发生时怕灾粮发放不及时,那就开放归朝廷所有的山川林泽。蝗灾竟然肆虐全国,汉武朝的百姓们也不怕,因为皇帝会‘停园艺马匹以赠穷人’,让出属于朝廷的养马牧场让百姓不至于饿死。

  朝廷缺粮时汉武帝也不会放弃百姓, ‘夏,关东死千人’,汉武帝立刻颁布指令: ‘江南之地,火耕之地,方寸之地,蜀之粟江陵’,拿粮食丰足的巴蜀救关中。

  灾后重建工作有官府用田租佃给无地流民的‘假民开田’;有把因灾失去土地的难民迁到边境地区的‘移民垦荒’;有朝廷‘县官衣食住行’负责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免税送地;有怕百姓们买不起粮种与种植器械,下达的自商借贷诏书。

  天灾未知,人祸尤可避免,汉武帝尽可能的在避免灾情对百姓们的伤害。】

  【所以知道汉武帝为何敢打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为何敢在军国主义,县官自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多座大山的压迫下位置还能够稳如泰山?

  因为他有本事做到让刘姓皇族爱民爱国,以至成神。因为他真的做到了对百姓不离不弃,以民为本。因为他真的做到了百姓们虽然经历了灾难,但可以平安度过,虽然失去了土地和一切但他们只需要付出和以前一样的努力,汉武帝就会帮助他们再次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一切。

  何为君权神授,那就是百姓困难时皇家能够替天行救助,成为百姓心中的神。】

  【那反观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呢?】

  【汉元帝时期同样是天灾不断,但结果则是大量流民四处逃窜。百姓只能廉价卖地卖儿卖女卖自己,使得地方豪强吸收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社会阶级分层加剧,用民不聊生来形容都是轻的。

  为什么?

  因为喜欢儒家,善用仁政的汉元帝面对这种情况只会能年年大赦天下。

  一个杀人放火之辈,今年犯罪死刑,明年就变无期,后年就无罪释放,搞得人手五六套复活甲。他还减免了34种死罪,导致汉朝年年都有上万盗贼横行,盗贼者无心,他们相互勾结,让汉朝的犯罪率蹭蹭上涨,人间变炼狱。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就是西汉的主流思潮,他的存在就是让皇帝与神挂钩,增加了神圣性,也反过来制约警告统治者——自然界的灾难是上天让统治者反省自身的行为的方式。

  但汉元帝悔改吗?没有!他年年下诏罪己,搞祭祀妄图让上天重’新复宠‘天子’,只会哭哭啼啼博取同情,如此作态有什么用?无用!只会显得皇帝早已被上天抛弃罢了。

  倒是像汉武帝那样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整顿吏治,改善局面啊?!

  ‘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但他对于后世的做法中最绝是的废除了前面七大明君定下陵邑制,为抑制豪强而定下的陵邑制被废除是因为他看到豪强迁移过程中的凄惨之状??

  豪强搬迁惨吗?当然惨,惨到茂陵子弟富庶让长安变成世界第一都市,惨到汉武帝让他们搬过来还会低价买他们积攒的田地。

  不过如此‘惨’他们的在汉武帝眼中就只是大型韭菜而已,或者说是会危害到其他小稻苗的坏韭菜罢了,汉武帝才不会管他们惨不惨,因为在有脑子的君王眼中这些豪强阴影底下的百姓们更惨!是人间炼狱的惨!

  但是汉元帝根本就不知道

  他不懂得豪强就是庄稼地里的杂草需要定期清理,不懂陵邑制是科学的决策,不懂他废止了陵邑制度就等于汉室朝廷默许富商豪强在地方发展壮大,他不懂豪强们就像铁笼中的饿虎,一旦出笼回归山林,就很难再回去了。

  汉元帝的不懂,汉元帝的这个妇人之仁把汉武帝这些老祖宗们对于改革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危机的而制定的迁茂陵令毁于一旦。

  豪强地主成为了汉帝国发展的恶性肿瘤。

  而漠视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不仅让西汉帝国走向灭亡,也是给后世王朝埋下了定时炸弹。

  华夏王朝一两百年崩溃一次的治乱循环,从此刻开始。

  ‘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汉朝末期连续四任庸君,混乱的中央政治斗争已经用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哪里来的时间可以放在救灾上?所以说元,成,哀,平时期的刘姓皇族真的没几个争气的,西汉王朝的陈年旧疾没解决也就算了,甚至集体爆发还进一步恶化,并出现皇帝沉溺于色情而无心朝政,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自然灾害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太爷爷已经给你打下诺大的家业了,但太爷爷时期的古建筑总会年久失修?年久失修怎么办?那当然是去修缮啊!而不是白白放着让它破败,总不能还要再怪下太爷爷打下汉朝江山那么大的寨子,大到子孙每天只能艰难搞卫生,还因为搞卫生选了一个会偷房子的贼吧??

  这当然不可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汉武帝在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是后面的皇帝实在不争气,有些人如昭宣二帝一样挺过来了,有些人如汉元帝一样废除迁茂陵制给后代留下大坑,有些人如汉哀帝,汉成帝一样成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所以西汉的弊病汉宣帝时期就浮现,从汉元帝开始就已经是由盛转衰,然后持续走低。

  怎么说呢,皇帝其实和大多数职业没什么两样,他甚至比很多职业压力都来得大,但它也和所有职业一样英明神武少,真昏庸无道的也少,更多的是平庸没有创造能力的打工者。

  而后期庸君遍地的西汉末期难怪会被怀疑皇位的合法性,甚至被赶下台也没人会说什么。

  庸君无法避免,有时真的不得不为活在庸君旗下的百姓们叹息,为汉室前面七任明君叹息。】

  虽然前面已经气死自己一次了,但听着这升级般的元,成,哀,平四帝骚操作,刘彻还是忍不住叹气气: “哎……”

  “怪女子,怎么怪?成帝是毫无底线的享乐,王政君是不知轻重的揽权,他们就像民间穷人乍富的暴发户毫无远见和节操罢了。”身为一个帝王,刘彻会怪的只有自己亲孙们。

  “一家独大在任何朝代都是祸根,旧的权要贵族被鸠占鹊巢;新的政要才俊处处掣肘难行;猖狂小人却可以抱上王家大腿横行霸道。”刘彻知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是无辜的。

  刘彻苦笑: “难怪说刘姓皇族的合法性被质疑,难怪说王氏上位人人称赞,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西汉的灭亡是上至权贵下至百姓对刘姓皇族的警告;是对元,成,哀,平连续四任庸君的抵抗;是要消灭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亦意难平的不平等对待;也是要刘姓皇族知道破而后立。

  刘彻想到了高祖皇帝曾定下的‘白马之盟’,高祖皇帝曾说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但他们后世子孙做了什么?再也不是非军功者不得封侯的时代了,只要得皇帝宠信,就可以丰厚,只要你成为皇帝外戚就可以封侯拜相。

  长此以往就是朝堂奸佞小人横行,人人都在汲于心计,欲抱上皇帝外戚等人的大腿。为国家办事,为社会谋福者越来越少。

  这是对利益分配规则的严重破坏,是国家价值体系的崩溃。

  成帝的错误固然严重,但刘彻看来汉元帝的问题更多。

  “错误的时间里笃信儒教,但却理解错儒学的意思,只知道儒学理想却不知道现实,不知追求大仁大义,不知与时俱进,懂得变通,识时务通机变。”

  刘彻看得都觉得汉元帝是不是没有受过君王教育,他甚至觉得在汉元帝的认知中西汉儒家讲的‘民’不是真的民,是那些懂得冒头的豪强,以至于汉元帝只看得到眼前豪强的苦,看不到远处挣扎着的百姓。

  刘彻觉得汉元帝的‘柔仁好儒’绝对不是褒奖,因为他的仁其实只是对奸恶势力软弱退让的无原则的仁,是仅限于士大夫,贵族,地主的仁。

  “都是表面功夫。”刘彻评价道, “这汉元帝要是能够真‘仁’,真懂得以民为本,真能延续儒家思想儒法合一倒是真能延续盛世。”

  刘彻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句话。

  自从仙幕说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立国不利他就疯狂查阅百家典籍。

  其中有句话让他印象最深——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应该指百姓,而不是那群官吏豪强。

  民不聊生,乃国家败亡之象。

  官吏不聊生,却是国家幸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臣子太少了,不计个人得失,为国舍身勠力开拓的臣子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