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179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同时也被赵匡胤口中的水喷了一脸,难以洗净。

  至于这个水是什么水,猜测很多,不过许多人都猜测是不是水银,而是像秦始皇墓地里的水银河一样,在防腐的水银参杂一些尸水而成的黑水。】

  终于知道死后结局,但乍然知道被熬成灯油的宋徽宗,知道头盖骨被做成酒杯的宋理宗,死后还被上吊的赵匡胤: “!”

  三人欲哭无泪。

  赵匡胤痛苦: “方才朕只顾得可怜唐太宗,竟然不知道原来朕死后也不得安宁。”生前没有上吊过,死后竟然享受了一次什么叫上吊!

  其他臣子更是如同缩头乌龟一样不敢动弹,大事件!他们宋朝的皇帝也被掘了!

  工部尚书欲哭无泪,只觉得项上人头不保,脖子凉飕飕的。

  宋徽宗赵佶则是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岂有此理!朕改革茶法,盐法,币制,设居养院,建县学,发展大学,执政以来勤勉有加,死后后辈竟对朕不敬!”

  宋徽宗赵佶完全不知道自己后期会对对百姓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是致农民起义频发的靖康之耻本耻昏德公,还在对着臣子们大肆批判后辈们有眼无珠,仙幕无的放矢。

  宋理宗赵昀也委屈,他前期被权臣史弥远把持朝政确实纵情声色了些,但自觉掌权后立志中兴,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都做的极好……, “朕竟被做成酒杯!”

  似是想到了什么,他沉声道: “定然是藏传佛教的喇嘛!他们最喜欢割掉敌人的脑袋做成酒杯!”一时间,宋理宗直接把掘他墓的目标锁定在喇嘛身上,这件事情定然和喇嘛教有关!他这就去找这些喇嘛有没有做何作奸犯科之事,定然灭掉喇嘛!

  这中间唯有一个人似梦似幻。

  这个人并没有被仙幕提到名字,但这个人却恨不得仙幕提到名字,因为他很想知道: “天幕为何能够知道朕地宫之下有水银河流??”

  秦始皇嬴政觉得心不行了,水银防腐非凡物,更似仙物,是术士炼制所谓的仙丹的主要材料,他当年一心想长生,所以在地宫建造时用了很多水银,地宫甚至有水银河流

  但问题来了,地宫的秘密为何仙幕会知道???

  难道他也被掘了??

  ————————

  整个皇帝队伍中,没被掘墓的少之又少

  「1」宋祖的陵墓是被自己人给掘的……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之君,赵祯是宋朝守成明君,因此金人比较钦佩他们俩,所以没有盗挖他们俩的陵寝。不过金人走了之后,赵匡胤和赵祯的陵寝就惨了。

  金国的军队虽然退出了中原,但是金人当然不会把中原地区拱手还给赵构,金人在中原地区扶持了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为伪帝,建立了伪齐政权。

  可是当时中原地区饱经战乱,大部分财富都已经被金人掳走了,打仗需要钱,刘豫去哪收钱,没钱就没法打仗,因此刘豫就开始想尽办法搞钱,他就想到了效仿曹操盗挖王公贵族的陵寝。

  刘豫专门盗挖北宋皇陵和王公贵族的大墓,而且他比金人还没有底线,金人倒还知道尊重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守成明君赵祯,刘豫却认为金人之所以没盗挖赵匡胤和赵祯的陵寝是心疼自己,特意给自己留下的两大宝贝,就这样刘豫除了接着金人扫荡了一遍其他北宋皇陵,然后就是重点盗挖了赵匡胤的永昌陵和赵祯的永昭陵。

  赵匡胤尸体被吊,口吐墨水抹黑盗墓贼:赵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脸等发掘,取其宝器。又欲取其玉带,重不可得,乃以绳穿其臂,扎于自己坐而枰起之,带始可解。为口内物喷于脸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脸,后败露,皆杖死。

  「1」汉武帝的陵墓,几次三番被掘,上下五千年,被掘下两千年

  「1」【】括号内参考自《唐纪》《旧唐书》《新唐书》中关于唐太宗的记载

  小天使们真可爱=3=

第159章

  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打假

  【实际上现代社会并没有证据证明汉,唐,宋三朝的皇帝被掘,有关于帝陵被掘的史料,也不能强有力的支撑太宗,汉武,宋祖三帝被掘的论点。】

  李世民嘴角控制不住上扬的弧度,好像看到了光,看到自己和观音婢死后还在地宫谈星星谈月亮的快乐,看到了脑袋没有被盘的安心。

  【《旧五代史》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新五代史》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昭陵最固,温韬从埏道下盗取钟,王纸墨的记载。

  这两部史料在其他相关史料里算是比较有信服力的,因为它们皆属于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正是指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二十四史被称之为正史,算是官方认证的史料。

  但二十四史就百分百正确吗?】

  仙幕上展示出一连串的书籍,齐齐整整地摆放在屏幕上。

  【这些就是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他们念着,突然指着屏幕上面惊奇道, “哎你们看,这二十四史就有八本是我们唐朝的。”

  众人循声看去: “确实有八本。”

  两千年,那么多朝代中竟然就有八本是他们唐朝的,这些还都是官方承认的正史,骄傲!

  “《晋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还有《南史》和《北史》。”

  “玄龄,德棻,魏征,你们的书都在上面!”

  房玄龄,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李百药等人早就发现自己的书籍在上面了。

  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的《隋书》,姚思廉的《梁书》《陈书》,李百药的《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

  总的来说,仙幕所列举的二十四史里面,几乎都是贞观年间所成书的,因为贞观三年,他们陛下曾命大臣组织修撰梁,陈,北齐,北周,陈,隋六代史。

  但也有好几本是贞观之后才成书的,比如李延寿就看到他未来竟独立编撰了两本《南史》和《北史》,还被纳入为正史!他现在正在和魏征一起修《隋书》都还没修完呢!

  李延寿:开心!

  其他人心中或多或少也满意,很好,都是被官方承认的正史。

  华夏自古以来,对‘官方认证’这几个字,都有特别的感觉。

  【不过,二十四史虽然是正史,但不一定正确。】

  方才还很心情愉悦的诸位臣子心间一梗: “……”

  “竟然被否定了史料的正确性。”

  诸位臣子心情复杂。

  【就比如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编撰的《晋书》。】

  房玄龄没想到第一个被开刀的竟然是自己。

  被仙幕一同点名的褚遂良等人捂脸,没被仙幕点名的另外十九人也有点心情一梗: “《晋书》内容详尽且广博,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怎么就不行了!”

  他们的花费无数心力编撰的《晋书》怎么就不行了???

  【它在取材非常不注重对史料的甄别取舍,连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都加入编撰。《搜神录》, 《幽明录》等书籍有些内容荒诞不经,但也被收录其中。

  而且因为执笔人擅长诗词文赋,所以这本书还存在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竞为绮艳,不求笃实。】「1」

  被这么一说,负责编撰《晋书》的人不好意思了,如果无神说才是正确而言,神怪确实不存在。但他们的《晋书》继承了前代晋史的部……应该说大部分内容,里面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什么妾陪葬十余年开棺复生,吃“龙肉”以苦酒濯之这种内容……细细想来确实怪诞。

  好似确实有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不求笃实之缺陷。

  众臣子反思。

  然后不想反思: “这些后辈不会筛选下相信?”

  【《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组织的撰修班子阵容极其强大,集齐薛居正,卢多逊,李九龄等大佬,在史料选择上也比较严谨,所以它对于唐陵是否被盗,只是说了一句: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但《新五代史》就不一样了,他的编撰者很出名,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原先根本不知道《新五代史》是什么的欧阳修一惊: “吾编撰的是《五代史记》,怎会变成《新五代史》??”

  其他臣子也没想到会在上面看到他们熟悉的臣子名字,他们看到欧阳修惊讶的模样,开口解释道: “前面有,可能是为了区别于薛公主编的《五代史》吧。”

  欧阳修脑筋一转也想到这点,他实在没想到这本书会有机会流传到后世,因为这只是他私撰的书籍。

  想到在这本书中所用的东西,欧阳修心虚。

  春秋笔法,后世应当也是褒贬不一吧?

  鬼知道。

  当初编撰这本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以五代之乱极抨击现宋之无廉耻之人与事,以达到类似孔子‘《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之目的而已。

  欧阳修听仙幕的语气就觉得被仙幕夸奖的可能性不高。

  【《新五代史》的内容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文字凝炼,不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确实有资格作为正史一般的存在。】

  欧阳修惊讶: “竟被夸了?”

  其他人也惊奇,他们从没见过欧阳修所编撰的五代史,听仙幕之意竟然很好?

  【但若论整体, 《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刚开心一会儿的欧阳修蔫了,呵,他就知道。

  【因为它属于私修正史,欧阳修也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旧五代史》里只有唐诸陵被盗,但在《新五代史》里就出现了昭陵被掘的大事件。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新五代史》的价值,只能说他们各有短长,不能尽信史书,对史书应该是互为补充为主,不应偏废。】

  李世民听此轻轻呼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是一本采用笔记,小说等野史的史书。”

  看多了他们唐朝史书的他自然知道这些野史就喜欢夸大。

  其他臣子也为李世民开心。

  长孙无忌: “史料记载本身就有纰,吾等还是应该相信《旧五代史》,它又没说盗了哪几座陵,没准没盗几个陵墓,只是他管辖境内的陵墓遭殃而已。”

  程咬金: “是极,昭陵高,峻,地势险要,怎可能轻易被盗。”

  “对对对,或许《新五代史》是为了保护帝陵故意胡写而已。”

  宋明的皇帝臣子们也认同昭陵没有被盗的说法。

  朱元璋: “唐太宗入葬昭陵时间与温韬疯狂盗掘唐陵的时间相隔259年,主墓入口痕迹早已被岁月自然冲刷,哪能被他找到。”

  他边上的臣子们附和: “昭陵山体是石山,整体山势完整,无挖掘痕迹,盗取的应该全是随葬墓才对。”

  反正怎么说都有理由就对了。

  “吾记得《唐会要》记载玄宫开凿于九嵕山南面,深七十五丈,旧有栈道,且有祭奠设施,会不会……”朱棣的话让众人看过去。

  会不会啥?

  会不会……

  就是……

  众人急忙转开脑袋,不能想不能想,怎么能够盗唐太宗的墓!会暴富的!

  啊不是,是会暴……是会死的!

  他们陛下如此喜欢唐太宗,会被陛下追着砍的!

  【至于《宋会要辑稿》检校历代帝王陵寝有太宗一事,是不是真的?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这本书所载史事,一般均详于《宋志》,甚至能够校订《宋史》,史料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