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29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厉王虐,国人谤王,卫巫监谤者告之则杀。未曾想周厉王千年前发明的‘道路以目’之语,千百年后会在神州大地再现,还是在朕的唐朝再现呜呜。”

  李世民受不住的呜咽出声,只觉得太惨了他的百姓们。

  其他臣子也相继叹道:

  “罗织地狱不逊其名。”

  “吾大唐竟会出现如此恐怖之朝,实在可怖!”

  “周皇或许是有意为之,但酷吏是人非物,屠刀衍生意识砍伤旁人者作何解释?这期间所杀掠的宗室贵戚文武群臣真皆为反臣?这其中定然也有很多无辜之人!此番做法可谓是自毁长城!

  “酷吏政治伤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政权崩塌,这周皇不知吗?竟信任这些酷吏至此,伤人害己啊!”

  “是啊,真的是看错这个周皇了!竟不知她如此残暴!妄为人君!”

  臣子们不满极了,尤其是想到自己辛苦经营的家族也成为酷吏刀下亡魂,更扎心了!

  李世民从悲痛中晃过神来,听到臣子们提到这周皇的残暴妄为人君,觉得还是得为此人说句公道话。

  李世民道: “周皇作为君主,除酷吏政治惹人非议外,其余政策确实可被称为历代君主中的一流君主。”

  “就如汉武的穷兵黩武与巫蛊之祸惹人非议,但并不妨碍在后世被称之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想到前面被他们一通夸赞的实绩。

  “无论是吏治,还是对人才的创新吸纳之法,又或者是收复国土的武功,都可称之为明君所为。”

  更不要说此人可谓是四百年来第一个真正撕毁了勋贵包围网之人。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光这点就比他强了不是一丁半点。

  “就是这酷吏政治……”

  酷吏政治,不过是周皇撕破禁锢的一种方式罢了。

  李世民苦笑, “一切皆有缘由。”

  禁锢太过,撕毁禁锢的方式就残忍了些。

  臣子们何尝不知,但许多人还是觉得残忍了些。

  不过也有些人从头到尾保持冷静。

  萧瑀面色还是肉眼可见的不愉,但他还是道: “臣以为陛下说的是,众臣如今不过五十步笑百步,周皇任用酷吏不过是以赖治赖,冲破反周枷锁罢了。”

  “毕竟五姓七望不怕辩经,最怕周兴这种底层无赖。”

  “若吾等是为武皇谋划的亲臣,不见得会阻碍其行酷吏之事,充其量就是不要如此过火而已。”

  萧瑀虽面色冷然,但所有人都听进了他的话,或者说,不用听进,真实就是这些。

  房玄龄默然,最后还是赞同道: “历代帝王任用酷吏者比比皆是,只不过有些帝王任用是的外戚,有些帝王任用是的宦官,或是无酷吏之名行酷吏之实。”

  “无非就是帝王手中指哪杀哪的刀罢了。”

  不过该说不说,周皇所任用之人乃真正的地痞无赖,毫无文武德可讲,和汉朝宦官有得一拼。

  但不是无赖还不一定压得过世家这等家族,毕竟世家最爱讲大道理,讲不过就以势压人。只有碰到不讲道德的酷吏,踩没人能讲得过这些蛮人的逻辑。

  最后,李世民无奈总结: “城墙失火殃及池鱼,百姓们就是那被波及到的池鱼。只望不要波及过广。”

  毕竟都是他大唐的百姓啊!

  【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 「1」

  酷吏的出现是有其特殊的政治目的。

  男权制下的宗法社会,必定不容于女性当权,李氏宗亲必定也不容许武氏篡位,武皇为了维护武周政权的合法性必然需要诛锄异己。

  《旧唐书。酷吏传》: “逮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末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1」”

  在政治上形成高压态势,未必能让武周政权变成合法政权,但至少能让权臣群臣缄口,异议不再扩大影响。

  实际上武皇也知晓这场酷吏政治运动可能造成的影响会使得官,民不聊生,所以她尽力把这场荒唐的酷吏运动影响降到最低,把这场流血运动控制在长安,洛阳等地,把需要用到酷吏的对象集中在达官贵人或贪赃玩法的豪强们。

  武则天是在乎百姓的。

  她尽量在‘苍生晏然’的基础上,实现‘紫宸易主’,把帝位易姓改朝换代的大混乱变成了政治流血问题,为百姓提供了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李世民眼角还有方才难受的晶莹在闪烁,闻言他一抹眼角,终于露出一抹久违的笑容。

  似是欣慰,似是苦涩,他道: “还好还好,朕就知晓这人并非无心之人。”

  至少能把祸患控制在都城。

  其他臣子闻言也放下一点点小心脏。

  为何只放下一点点?

  自然是因为在他们不知道的未来酷吏祸患已成,身处长安与洛阳的家族已遭祸。

  “就是不知自她之后可还有其他女皇,或者如王莽一般篡位的朝臣。”

  “如若真有,那酷吏之祸或许还会再生。”

  “吾等应该想法子避免此等意外再次发生。”

  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呢喃声,排在前头的皇帝重臣沉默。

  此话也给了李世民当头一击。

  未来或许会再有另一个周皇临朝,他当如何避免这一切?

  李世民看到几个嫡女眼中的异彩,突然觉得不用未来了。

  毕竟听到女皇竟能登基后,他的几个皇女好似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平等喜爱每一个嫡子嫡女的李世民:……

  痛苦捂脸,好像即将陷入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对于武皇的功过,众说纷纭。

  贬逐老臣,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是真,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是真,崇信佛教,大修庙宇,劳民伤财是真。

  但武则天完成了时代赋予她的任务,尽了自己皇帝的职责,并为华夏历史和后人留下了大量政治资产,推进历史进程也是真。

  做出实绩,改善民生,提高生产,开拓版图,改革官制,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打击门阀士族和豪强地主,提拔寒门更是真。「1」

  即使这一大波寒门子弟和狄仁杰,李昭德,魏元忠这些等能臣名臣也被这酷吏政治坑得不轻。

  但是武则天功绩榜上耀眼的光芒无法掩盖。】

  【所以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赞者甚多。】

  【历史夸赞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性,刚强机智的女政治家,精明强干的政客。

  夸她远胜学识渊博的儒臣,和历代雄心大志的皇后。

  夸她公然蔑视道德家,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她特殊的才能,政治上极佳的天赋,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让她对于宫廷的权力结构的操纵简直信手拈来。

  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粉碎的传统,创始了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性女性。】

  【夸她太宗雄才大略,众望所归,而她在才略方面,堪与太宗比肩。

  夸她武举直接解决了历朝历代非战乱时期名将断代的问题。

  文举突破了用人的地域成见和门阀观念,打击了长期把持政权的关陇贵族,大官僚集团和魏晋以来尚门第的制度。

  在她的时代就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玄宗时代也准备了人才,甚至说玄宗主要是顺着她的路子走的。

  娄,郝,姚,宋诸贤,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

  【总的来说,在武皇执政以后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里,虽然李唐的皇权一度受到很大的损害,但李世民开创的统一和强盛政治局面并未终止,而是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让华夏政权得到了切实的巩同,让大唐帝国甚至继续向上发展。

  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她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假若没有需要篡唐自立这一阻碍,她会成为一个历史上排得上名的有道之主。】

  一堆历史评价轰炸下来,让倾听的众人头晕目眩,脑袋中萦绕的都是周皇相关的讯息。

  本来对周皇有所不满的人此刻也放下了成见。

  “仙幕的话很有道理,如若不是后面荒诞的酷吏,她只会是个无可争议的明君。”这是众人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李渊不得不憋屈回应: “说到底这个周皇备受争议的也不过是最后的酷吏政治和晚年昏庸。”

  “但实际上酷吏政策也只是特殊时期进行的限定招数,若以此否定一个帝王实在是有失偏颇。”

  甚至这人也一直在保护着其中的可用之才。

  就像仙幕在上面所列举出来的史料一样。

  ‘狄,梁公者,殊眷异礼。宋璟刚正嫉邪,武氏亦不过也。’

  这些人为何能位高权重蹦跶到玄宗一朝,皆因贤人君子乃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也。

  尤其是政权稳定的后十年,她的性格渐见宽容,胸襟渐见开阔,那些曾经蹦跶太多而被放逐的贤良之臣,也被逐步召回朝中为官。

  更别说这人的昏庸也是有限的。

  比如即使她再怎么亲近武承嗣与来俊臣等奸佞小人,即使这些小人时时图逞阴谋诡计,她也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未有大权旁落之时,政权稳定之后更是立即灭掉这些奸佞之人。

  这样想着,李渊更憋屈了,总觉得这是一个只有李姓皇家宗室受伤,但其他人没事的世界!

  【之后

  圣历元年(698年)宰相狄仁杰言: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1」

  大周常务副皇帝狄仁杰的一句未闻侄子坐天子之位还把姑姑放置在太庙,打开了武皇还政于李唐的念头。

  此后,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皇明显认识到人心所向乃李唐宗室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于是,曾经被废的唐中宗李显被封为储君。

  并且在武则天进入暮年,老病缠身,开始耽于享乐,疏于政事之时开启玄武门继承制法。

  发动政变,登基上位,恢复国号与李唐旧制。】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武则天于八十二岁病逝,与天皇天后一起合葬于干陵「1」。】

  【可能是武皇自己想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也可能是武皇自知罪孽重大不写碑文,又或者是想表达一生功过难以定位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又或者碑文早已拟好,但没有铭刻于墓碑,也有可能碑文被埋藏在干陵地宫里。「1」

  死后,武皇的墓前矗立着一座无字碑。】

  “终归还是还政李唐了……呜。”

  不知为什么李世民看着这结果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