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第27章

作者:零度冰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太公所言极多,但其中的一句话想与诸位分享:敬其众,合其亲。对百姓恭敬,对士族宗亲亲密。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对百姓恭敬百姓则能和睦安乐,对士族宗亲亲密他们就会满心欢喜。再辅之不使人夺君主权威,依循己身洞察之力顺应百姓发展。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用之以力。天下则能和服。

  对顺者,何为任之以德?那就是《六韬》第一卷 文韬第一篇讲到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若能辅之以道,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对待天下之天下就应当同天下之利。总结起来不就就是给人以‘利’吗?多么简单的道理,又多么难做到的一件事啊。

  简单到汉高祖打入咸阳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迷了眼, ‘意欲留居之’。被樊哙与张良连番劝告才与撤军驻城外霸上,召集关中各县父老,豪杰一句‘约法三章’就可以让百姓‘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明显秦二世没有做到,秦始皇做到了吗?

  几乎十年的时间做了他人百年的事情,修直道,驰道,筑长城,平南越,建两渠,大一统,每个拉出来都是功在千秋,但在当时却会被民众吐槽。

  一个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帝王为何会如此心急?他不能做到予人以利吗?但他对待六国遗贵不是也尽量做到宽容以待吗?】[1]

  此时此刻大秦寂静无声,黔首士族皆静待仙幕说出下面的答案,这是他们从未看过的角度。

  【大秦的一统是顺应历史,始皇陛下建立的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身为啰啰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只能顺应历史,如果可以我们只想祈祷生活在每一个历史时空的百姓都能生活美满‘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但始皇有时间吗?

  秦始皇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一岁亲政,三十九岁一统天下,五十岁去世。他在位的大一统时间仅有十一年。

  秦六世余烈里推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享年四十三岁,秦惠文享年四十五岁,传闻举鼎而死的秦武王享年二十二岁,打出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享年最久活了七十四岁,秦孝文王享年五十一岁,秦庄襄王享年三十五岁。

  发现了吗,秦始皇逝世的时间属于秦人正常的死亡时间。

  历史言始皇想找长生之术,为何?因为死神的镰刀向他逼近,他很明显的的知道没有时间等下去了。他只有在他有限的时间内把费心费人的事情尽皆完成,才可以把皇位传给据说是下一任继承人的扶苏,临时前‘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的诏令被很多人认为二世始皇的不二人选就是扶苏,那个太史公评价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扶苏。

  他确实没时间了。】

  “娘亲,仙幕一直说始皇要死了吗?”咋乍一听孩子的话,娘亲连忙一把子抱住孩子, “怎可乱说话,小心被听着抓走哦。”

  小孩儿吓得连忙捂住嘴巴,双眼滴溜溜地转动,随后他小声地在娘亲耳边道: “娘亲,始皇陛下……”

  身着布衣的妇人眼帘下垂,轻叹道: “娘亲……娘亲也不知始皇陛下是不是会同仙幕说的那般五十即逝。”她相信看到仙幕的咸阳应当有所行动,但若是始皇真五十而亡,那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也说不定。

  【后世几乎每个解秦始皇嬴政的人都会想说一句:我们那帅气迷人的老祖宗嬴政,不就是要一颗长生不死药怎么啦?给他啊!

  让他每天带着臣子九九六,有时间慢悠悠的发展大秦,不要急于求成,让大秦的百姓过上‘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的神仙日子可好?

  再给始皇一面世界地图,让大秦的旗帜插遍地球每个角落,让华夏旗帜在地球飘扬,让地球都讲中国话!扭转两千年后身为大国却被以往看不上的夷族按在地上摩擦的耻辱,让他的后世子孙不用再吃需要学外夷话的苦。

  其实博主并不仅仅是想讲给你们听,若是可以博主想告诉三十九岁刚一统天下的始皇陛下:守土奈何?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用之以力。德道相辅,重在于利。同天下之利者,天下和服。

  亦如两千年后伟人所说的团结一切你可团结的力量,铸造共同利益,向万世永昌进发!】[1]

  “呼…”仙幕一讲完此时的天下臣民皆重重的呼出心中的热气,实在是仙幕讲的太精彩,让很多人憋着一口气听完只觉得鲜血沸腾忘记呼吸。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瓦房内,一群身着儒衫的中年人看着仙幕,其中一人叹道: “以往吾只怨恨于大秦的铁骑灭我国君,夺我国土。听仙幕言始皇一统十一年后秦末六国复辟心中也只有欣喜,欣喜于始皇逝世,欣喜于可复辟故国,可……”发须皆白的老者羞愧的红了脸,好似不想在说下去。

  “可吾等皆忽视那在底层受苦的百姓。”有人替他补充道, “我等与那些一心想复辟旧国想建功立业的士族将领无任何区别。”

  “圣人言民为国之根基,为政者当爱民,敬民,惠民。上好礼义信,民莫敢不敬,莫敢不服,莫敢不用情。但…”所言的这一切现如今看来不过是觉得可以维护君主权势罢了。孔鲋看向仙幕, “但仙幕所言却是另一番景象。”为民不仅是维护君主统治与国家长治久安,而是因为那些民也是会在夜晚思乡思父母祈祷太平,甚至睡觉都不得安稳的人。

  他抬头看向下首的中年人: “不知叔孙通在咸阳可有传回消息?”

  被问到的人答道: “自《六国》篇章结束,咸阳的探子屡屡看到百官深夜从咸阳宫中出来,应当是在商讨如何解决仙幕所言的困境。而通传回的消息证实咸阳宫正马不停蹄的在商讨方法。”

  大厅内,一众儒生注视着孔鲋,就像忠诚的士兵在等待将领发号施令。

  “世治则助之行道,世乱则独治其身。吾曾以不用之学不仕秦,遣叔孙通入秦,其为儒生却以法仕秦,官至博士,能见时变。”孔鲋望着那一双双灼灼的眼睛叹息, “今仙幕降世,点明时势,世治不远矣。”

  听到这里,那一双双眼睛中皆映出激动之色。仙幕点明时势时他们就在心中演示应当如何治世,而今终于到他们实践吗!

  此时远在咸阳的叔孙通自然不知道他的师父孔子八世孙孔鲋正因为仙幕的话得出世治不远矣的推论来。

  但知道了他也不会惊讶,因为早在大秦一统前有人惋惜他师父修文乃‘修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的无用之业。他师父就说过‘今天下将扰扰,终必有所定。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这等不随流俗,知权变的推论。而后续的发展果然同他师父说的那般大秦一统。

  若是叔孙通知道了定会内心骄傲的同时表现的极为淡定,毕竟他的师父博通经史,善论古今,能推断出这些也是正常嘛。

  当然也有叔孙通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他的师父在始皇焚书坑书时‘将书先藏之以待其求’众多书籍藏于祖堂壁中,带弟子百余自隐于嵩山。当西楚霸王一把子烧掉始皇存档在阿房宫的百家书籍时,留下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孔壁古文’的传说。

  比如他的师父在陈胜军兴时因‘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率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劝陈胜兴霸王之业获得陈胜赞许,但因陈胜觉得儒生不懂军法而不听劝,果败。仅呆六十天,便知不同则不相为谋以‘目疾’为由离去,带领诸弟子隐世书写《孔丛子》一书。

  师徒两人皆是不随流俗,知权变之人,比如孔鲋也没想到未来自己的弟子会在坑完秦二世得到后人‘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的评价后连夜跑路,虽然这话可以说无稽之谈,但也能说明叔孙通的厉害之处。先后转投项梁,楚怀王,项羽等人,最后摇身一变投靠汉高祖,并且在汉高祖一统天下后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被尊称为汉家儒宗,后世戏称‘不倒翁’。

  不仅儒家在思考此时入仕的可能性,墨家鉅子,农家许氏,名家公孙等人皆在思考入仕的可能。

  时势需要他们那些半夜思乡的百姓也需要他们。

  【或许你们会觉得博主是不是偏题。不是讲秦末的造反红利?不是应当讲谋圣张良如何出奇制胜?为何讲吉士族将领的激动,为何讲起百姓的艰难?明明韩大将军也是处于秦末,但博主从未讲到这里?

  因为刚才所讲的正是‘人心’。】

  “人心?”咸阳宫中二十公子砸吧着眼睛,满眼迷蒙, “父皇,仙幕方才讲的东西是有什么不一样吗?”两颗门牙的掉落让小家伙说话有点含糊,不过听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他身后,几个同他一般大的小公子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始皇,他们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他们的父皇根本就不嫌弃他们的问题傻不傻,并且非常乐意同他们讲解这些。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不能辜负父皇的期待,要同父皇多多互动啦!

  被小儿子们用期待眼神注视的始皇内心涌起一种慈父般的神奇感觉,察觉到这种情绪,始皇沉默片刻……然后把它掐灭。他仍旧冷静道: “以士族将领的激动对比映衬出百姓之艰难。更能调动观看者的心境变化,让其视线下移到百姓,同情之心产生便会想为民入仕,为民谋利。”

  小公子们似懂非懂,又好像真的懂了。

  始皇也不计较,他这几个小儿子是真小,毕竟……

  始皇沉默,仙幕言他一统十一年后逝世,他除了遍寻名医,好似也无力改变。主少国疑他也不敢想未来皇位能传给小儿子们。

  【在韩将军的篇章你会发现他所展示除了的全部是需要智商的东西,如果说韩信智商值爆表,情商全捐给智商,情商值连及网格线的标准都达不到。那张良就是情商智商两开花的杰出代表人物。

  后世许多普通人无人敢称自己能做到韩信屡战屡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绩,但却屡屡觉得自己就像下一个谋圣张良。因为张良所做的就是揣摩人心,以至于有人觉得他有何不起,揣摩人心谁不会?

  相比较韩大将军全身心投入打战。张良做的就是对人心的把握,谋己,谋人,谋众,最终做到谋天下,张良都做的格外出色,故而才被称之为谋圣。】

  而领悟到仙幕真实意思,被仙幕调动起想入仕冲动的墨家,名家,农家等人:……所以他们这是被仙幕溜了??

  不过被仙幕溜了又如何,仙幕展示与他们的百姓流亡却是真实的,时势需要他们一同参与进来。

  至于判断出世治而觉得入仕时机到达的孔鲋:……望着一堆偷偷望向他的儒生,孔鲋目不斜视。

  他才没有被仙幕所展示出来的‘人心’所控,没有!

  【大秦破产后,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终于破开。众多小公司纷纷成立,企图成为下一个可以垄断整个市场的人物。这时候我们离开历史记载十年之久的张良。人生操盘大师。无产阶级好友。谋圣也终于从窝中走了出来。

  张良的人生若是可以分段,年少灭国和刺杀始皇是第一阶段。张良拾履开始到辅立强汉应当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因为这一阶段他看遍人间冷凝,积累对世界的认识和践行检验《六韬》。

  有人言可能没有老翁,扔下去的也不是靴子,而是冲动与执念,家学渊源让张良懂人心,终成谋圣。但既然你看到了现在,其实也应该发现,张良还是从前那个少年,从未有两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二十多岁韩国灭亡,三十多岁刺杀秦王,四十多岁大秦破产。张公子的执念从未放下,即使遇见汉高祖也没有放下。一心想光复故国的张良知道他的机会来了,实现执念复辟韩国不再是梦!】

  “嘶……”天下黔首齐齐深吸一口凉气, “不说俺邻居四十多岁都死了大半年了。就说我吧,现在四十二都当爷,半只脚都跨进地里了,这人竟然还想建国?”

  张良的想法大多数的黔首们自然不理解。但士族们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国仇家恨,灭秦复国也是为报答先王的提携照顾之恩,有何难以理解?”旧韩士族在仙幕说出谋圣五世相韩时就知道他是谁了,毕竟曾经也是一起谋划过的人,故而张良的想法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造反红利下张良自然也不落后于人,用手中剩余的资金叫了百余人拉起创业团队‘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扯起反秦大旗,准备大展身手,一举灭秦!光复韩国!

  但……

  有些人的领导能力是天生的,而有些人注定适合当个人才,猛才,比如我们的谋圣张良。张良在拉扯起创业团队之后只觉得孤木难支,势单力薄,自觉无法在秦末造反的风暴中立足。

  张良也不二话,立刻拉上自己的创业队伍,准备去找他在留地暴风雨般速度发展的景。天使投资人。驹。也就是传言‘三户亡秦’中第一种说法的屈景昭三大户中的第二户景家人。

  令张良没有想到的这路上还遇到个一起造反的竞争对手。

  初次见到这人的张良定不会想到,这个竞争对手在未来会认可他不受理解的创业计划,他们会成为知己一般的存在。

  这个竞争对手在未来会为他打下十几城,并且以十几城为‘聘’只为换取他一时的留守身边。

  这个竞争对手会在未来一统封侯时,其他功臣最高不过封食邑一万户,而他是一骑绝尘的食邑三万户!

  他甚至为此发出了‘汝殆天授!’的绝世之叹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名垂青史的‘君臣CP’即将现世!】

  ————————

  诸子百家准备要为国效力,为民谋福利了耶,始皇间接得到好多基建人才啊。今天码字到有点晚,贴贴,哇,现在看到好多新的小天使哟,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会加油的!记得每天来看看我呀,还是超想小天使们的-v-

第25章

  人才频道:《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谁!》

  【这注定是一场值得历史记载的会面。公元前209年,正逢汉高祖率领义军在下邳发展势力,也准备去投奔景驹。

  两方人马会面,没有竞争对手会有的刀光剑影,毕竟都是四十好几的成年人,两人见面充满了成年人应该有的成熟,表面工作做的杠杠的。张良甚至友好的同汉高祖聊起了太公兵法。

  当然,张良可能不是见汉高祖第一眼就想投奔,也不仅独讲给汉高祖听的,毕竟在遇见汉高祖前已经同许多人讲了《六韬》的内容。因为依据历史记载谋圣张良可是经历过‘良为他人者,皆不省’的悲伤故事。

  或许他也曾想找其他良主,想投靠别人却发现还真没几个人听得懂他晦涩的创业计划,最后只能选择去抱最大的那根大腿——景驹,毕竟景驹来自楚国三大户之一嘛。

  这次的讲解张良或许本就不报太大期待。但就像我们曾经说的,只要你有所准备,机会就不会辜负你!

  满腹干货的张良遇见了正造反却没有指导纲领的汉高祖,汉高祖是谁?一个非常能与人交的社交小能手,再加之他对这造反的干货感兴趣,与张良聊到太公兵法自然唠得欢快。

  这头汉高祖欢喜,那头的张良自然也能察觉的到,也对汉高祖的欣喜接纳惊为天人,因为这个新认识的好友面对他讲述的创业计划竟然是‘善之,常用其策’的态度。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张良甚至发出‘汝殆天授’的惊世浩叹。

  身为谋士,若想要施展谋略,那定要现有一个善于纳谏的明主。谋士不离九宫,领导听不听劝也决定谋士的上下限。比如待会儿我们就会发现另一个倒霉催的谋士,他的主家就决定了他所做之事的上限。

  一番深入交流,张良也不投奔景驹,直接原地投奔汉高祖,两人一生的路线由平行到相交,就在这一剎那。】

  “爷爷,主家真的决定谋士上限吗?”庭院内小孩儿望向祖父,好奇问道。

  范增思考良久,说道: “为谋者常在主公身旁出谋划策,若真要实施还得仰仗主公能否采纳决策,故而仙幕所言还是有些依据。”

  小孩儿像是明的点头: “那孙儿若是长大入仕,定要择良主而从之。仙幕讲了许多家族,不知在未来,我范家是否会有一席之地。”

  范增抚着小孩儿头顶的垂髫: “应当会有我范家的一席之地。”范增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不知他是否能活到秦末参与反秦起义。若论最终胜负结果,最终能取得胜利的明主应当是那汉高祖。但依照他心中推衍他好似不会跟从汉高祖。

  【‘公拜良为厩将’代表张良与汉高祖第一次相交的结果。但实际上此时的张良也说不上是汉高祖的下属,因为张良从未忘记扯起反秦大旗的最终目的——复韩。故而张良更像是带资入股,把汉高祖视为知己和短暂的去处。】

  “子房把对方视若知己?”仓明君看向张良的方向问道。

  张良感受未来的自己‘为他人者,皆不省’的憋闷,和突然遇到‘沛公善之,常用其策’的欣喜: “如果真像仙幕所说的那般,我会把那汉高祖视为知己倒是很是真的。能对谋士所言之计善之与常用其策的君主怎能不讨人喜欢?”

  张良可惜了一瞬,秦朝短时间不会生乱,看来他与这汉高祖应当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了。但想到仙幕时时刻刻挂念在嘴边的‘百姓’不会再遭受战乱之苦,他又觉得不能相见好似也没什么大不了。

  始皇已经定下大一统的根基,若是大秦在拥有仙幕预言还做不好,自然会有下一个‘张良’辅佐‘汉高祖’,建立一统的‘强汉’。

  【而就在张良刘邦携手投奔时。这天下,它大变了!话说张良他们想投靠的景驹地位本就不稳定,他原本是最开始揭竿起义的陈王部下在陈王死后拥立上去的。

  原楚国贵族项梁也就是西楚霸王的叔父,在陈王已经死了十个月之久之时非说陈王未亡,以景驹与其拥护者实际是篡位者的名目搞死景驹。

  又听从谋士的意见为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找到在民间放羊的楚怀王之熊心立为名誉吉祥物,一番骚操作下来起义军的实际掌权者变成在项梁手中。

  不知道以篡位搞死的景驹在九泉之下会不会直骂项梁:你这个老匹夫,你不要脸!然后气得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