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853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乔装改扮 穿越重生

  祝炼也感慨许多,故意岔开了话题,对祝缨道:“老师,安南已在手里,朝廷答不答应也都于事无碍。不过,您既有这般的声势,顾同他们或许会来道贺。”

  梧州与吉远府极近,又素有贸易往来,虽然没有通知。过不多久,吉远府就能听到风声。

  祝缨道:“他们,我自有安排。”

  “会来与我们共事么?他们……似乎……”

  “脾性不合?”

  “呃……上京之后,会馆中难免有熟人,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等。我的敕书下来了,自然会再举荐他们复出。”只不过安南是不会给他们留位子了。

  祝炼道:“那我明白了,路上如果路过了他们,我也这般说。”

  祝缨又补了金银等礼物,给皇帝的赋税可以赖掉,小礼物就不能省了。她特意准备了一匣子的金子:“这些,送去给郑夫人赏人。”

  “是。”

  张仙姑道:“那帮我也带点儿给你金大嫂子。”

  “你们说,我再看看丹青去。”

  祝炼与路丹青此行虽未押解粮草,携带的东西委实不少,好在各地的秋赋已经启程,他们现在上路并不拥堵。无论水路、陆路都很通畅,赶在十二月到了京城,此时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了。

  两人到了驿站,先不去户部,而是往相府等处投帖。陈萌、郑熹的府邸都是他们要去的,祝炼与路丹青商议:“郑相公最好讲究,若不先到他家,他必有芥蒂。但陈相公委实厚道,不好欺负老实人,咱们分头行事。”

  祝炼去见郑熹,路丹青去见陈萌。

  祝炼这儿,整个郑府都显得不紧不慢的,他也能插上队,被引到书房外等候。却不像陈萌家,路丹青报了祝缨的名号,就被陈萌给叫到了书房:“今年梧州秋赋没来,她又怎么了?”

  路丹青道:“这里有信,您看过就知道了。这件事儿,还须请相公相助。”

  陈萌匆匆拆了信,扫了两眼,眼前一黑:“啥?擅开边衅?”

  “是开疆拓土,”路丹青纠正道,“姥之前不是对您说过的么?先前王相公与您的父亲陈老相公在世的时候,姥就讲过计划的呀!咱们说话,算数的。”

  陈萌倒吸一口冷气:“她动手了?”

  “信上写了,已经干成了,所以花了些积蓄,今年的钱粮,朝廷总不能再管我们要了。”

  陈萌深呼吸:“去过郑七家了吗?”

  “祝使君,哦,就是阿炼大哥,他亲自去了?”

  “使君?祝炼?”

  “信上写了。”路丹青有点疑惑,这个丞相这是怎么了,信上写的都没记住,他到底看没看啊?不是写了姥让祝炼做刺史的吗?

  陈萌定了定神,将信仔细看了一遍,心说:我真是欠了你的了!你这是要割据啊!什么官员都是你任命的,你还当节度使!你要气死陛下吗?

  “你随我去郑家!”

  “好。”

  一行人到了郑府,郑熹才与祝炼见上面。郑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她又要干什么了?”

  祝炼还是礼貌地说:“已经做完了。您知道老师的,没有把握、没有结果的事儿,她不拿到您面前来,她一向是最让人放心的。”

  郑熹肚里骂了句脏话,把信看完之后,又在嘴上骂了句脏话,问道:“去过陈大家了吗?”

  “让丹青去送了拜帖。”

  “你且莫要奏本面圣,我与陈大商量过再说。”郑熹很快冷静了下来,这不算坏事,得促成。

  陆超来报:“相公,陈相公求见。”

  “快请!”

  两个幸运的人凑到了一起,很快有了结论:“要促成!”

  祝炼与路丹青大喜,双双拜下:“多谢相公成全,大恩不言谢,我们老师从不让人失望!”

  郑熹的表情却不轻松,交待道:“先不要高兴得太早!奏本拿来,我们看一下。”

  陈萌也说:“你或许要被宣去奏对,知道怎么回答么?”

  祝炼道:“这原是一项耗时三十年的计划,老师为之付出了整个青春,如今,我来复命。”

  郑熹道:“有点意思了,还不够,会有人刁难你的。要将安南说得地瘠人贫,西番凶恶,需要有人镇守。要兵马钱粮……”

  祝炼将要领一一记住,陈萌又指点他们,再在京中打点一下关系:“长公主们的府里可以走动,皇子母家之类,万不可轻易结交。”

  “是。”

  都商量好了,两人才告退,郑熹道:“不够操心的。”

  陈萌却说:“邵书新差使办得漂亮,你只用操一份心,有两份果子,不错。”

  “切~”

  次日,二人将奏本转呈,果不其然,皇帝看完大吃一惊:“什么?她不是去梧州隐居养老了吗?怎么还干这个事了?”

  陈萌便出列,讲述了那个“钳制西番”的计划,再次将亡父搬出来背书。皇帝皱眉道:“也不知真假。”

  郑熹道:“必是真的。她一向不虚言诈语。即使是假也无妨,朝廷本也收不了梧州什么租赋,她所要的,不过是个虚衔,朝廷除了一纸册封,也不需要拿出额外的东西来给她。让她守在那里,挺好。”

  皇帝隐隐有些不悦:“既是开疆拓土,岂能不服朝廷?”

  陈萌道:“她这不请示陛下了么?就是心里还有朝廷的。”

  皇帝总觉得哪里不对,道:“此事需要慎重,容后再议。”

  郑、陈二人早有预料,这样一件大事,皇帝对梧州两眼一抹黑,不问点儿具体的情况,也不可能几句话就定下来的。两人拱手称是。

  皇帝却在两人走后,命人宣了冼敬进殿,两人说了好一阵儿。三日后,祝炼接到了宣召,命他面圣。

  祝炼早经两个丞相培训过了,以为万无一失,不想皇帝只略了问了几个问题“梧州有多少人口呀?”“路上走了多久呀?”之类,便说:“怪不得祝缨要荐你,你果然做得梧州刺史。”

第495章 拿捏

  祝炼的脑子“嗡”了一下,他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来看向皇帝。他一直提醒自己,他是来办事的,对皇帝要礼貌,得按照礼仪别盯着皇帝的脸死瞧,这下却再也难以维持住这样的礼仪了。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对上皇帝的目光,他略一迟疑,道:“多谢陛下夸奖,赵苏之才胜臣多矣。老师目光如炬,荐赵苏为梧州刺史,才是最妥当的。”

  皇帝微笑道:“不必惊惧,这里没有外人。我说你可,你便可,赵苏固然有才,你亦不差。你可知,你有一样强于他。”

  祝炼虽然好奇,但直觉得这是个坑,他直勾勾地看着皇帝,并不接话。

  皇帝自己说了:“你可比他年轻啊!他与祝缨同庚,已然老朽啦,你正当年,未来的岁月还很长呢!”

  这什么个鬼意思啊?!!!祝炼恨不能掐死这个狗皇帝!

  祝炼低下了头,不再接话,郑熹、陈萌二人在他的心中评价是不同的,两人的人品略有差别,智力也稍有不同,但是二人能够干到丞相,智力还是比较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的。就这俩人,给他讲了一通要领,皇帝没照套好的招儿来!

  他得拖过这一次面圣,找这两人问问——这咋回事啊?

  好在皇帝也不逼迫,颇为大度地道:“你回去静候佳音吧,我说好的人,必是好的。”

  祝炼再拜而退,出了大殿就要奔政事堂去,这路他还挺熟的。

  祝炼离开之后,屏风后面转出一个紫袍的身影来——冼敬。皇帝对他说:“我怎么瞧着他胆子很小?祝缨淫威如此之盛么?”

  冼敬道:“臣知此人,原是獠人孤儿,被祝缨收养为徒,累年得其提携。师徒名份不敢造次而已。”

  “倒还算有些品德,如之耐何?”

  冼敬道:“他有品德,祝缨无子嗣,她有学生若干、又有义子、义女,一样的抚养栽培,年轻的没有哪一个势压众人,一个赵苏心机深沉,年纪也不小了,后嗣未定,这将是祝缨身后动乱的根源。

  陛下应及早布局,否则相距太远,应变不及。是祝缨自己把祝炼送到京城来的。”

  皇帝对祝缨还是有点了解的,这般行事他还是有点没把握,问道:“她能认了?”

  “她一介女流,需要朝廷赐予的大义名份。这几年,臣也仔细想过了,当年她南下任县令的时候,招抚獠人,也没有用兵,也是借朝廷的名义扶植的苏鸣鸾。她需要这个名份,就须执臣下之礼,受朝廷的约束。拖她一拖,她自己明白,会让步的。”

  这也是二人商量好的,“安南”五州之地,那么大一片地方,又与西番接壤,落到祝缨这样一个不听话的人手里,哪个皇帝能够安心呢?祝缨与胡、番、獠都不一样,虽然说她是明法科出身,不算正经士人,但她对朝廷太熟悉了!

  郑、陈二人与她有故,未见对她下狠手,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可以依靠的就是冼敬。冼敬所言,也正中皇帝下怀。一是拉拢祝炼,二也是给祝缨一点小小的颜色看看,让她收敛一点。

  最后,朝廷是肯定要给她册封的,但是礼仪上,她得更恭敬才行。

  这边君臣二人嘀嘀咕咕,那一边郑、陈二人听了祝炼的复述也对望了一眼。

  皇帝这个举动,可真是太好猜了,他就是要拿捏一下,显一显自己的权威。郑熹道:“胡闹。”陈萌道:“是他能干的事儿。”

  两人又安慰祝炼:“拿乔罢了。”

  陈萌道:“我们会说服陛下的,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略拖一拖,你在京中可以走亲访友,但不要说太多安南的事情,可以显得着急,但不要真的四处串连。”

  郑熹道:“知道什么叫三辞三让么?跟那个差不多。”

  祝炼道:“多谢二位相公提点。”

  郑熹好奇地问道:“你要点头,陛下真能把梧州刺史让你做,你不心动吗?梧州,是整个安南最好的地方了吧?”

  可不是,经营三十年,哪怕是羁縻县,城墙也都翻新过了,物产也更丰富、贸易也更方便。更不要说“教化”了,语言都是通的,识字的人也不少,虽然还没到养出个“大儒”的程度,但是普遍也不能以“獠”字来概括了。

  祝炼道:“老师没让我做梧州刺史,我就不做。”

  因为他有一个“不挑活”的老师,郑熹很难确定他是真的师恩难负,还是得了那个王八蛋的真传。

  陈萌却说:“好孩子!”

  祝炼胡子都蓄起来了,他还是说“孩子”,郑熹道:“你先回馆舍休息吧。”

  “是。”

  祝缨在京城留了产业,祝炼与路丹青也就住在这里,他们两个还有许多人没有拜访。譬如张仙姑要问候的金大娘子、花姐惦记的慈庵、周娓托他们探望一下旧同僚之类。此外又有温岳、姚景夏、阮、叶等祝缨的“旧部”将军。

  两人忙得不亦乐乎,郑熹、陈萌却先与冼敬吵了一架。

  郑、陈以为,祝炼没接这个茬儿,皇帝多少会再犹豫一下,没想到他让政事堂签字授祝炼梧州刺史。郑、陈二人对着这份敕书都有些愤怒,陈萌质问冼敬:“这是怎么回事?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小器了?”

  冼敬道:“正是朝廷威严。不能她要什么,朝廷就给什么。几十年来,朝廷都是这样的予取予求。节度使,不能这么简单就让她拿到了……”

  郑熹提起敕书,抬步就走。陈萌道:“哎,你干嘛?”

  “找陛下去。”

  郑熹是一肚子的火,他对祝缨没那么深厚的感情,但祝缨好歹能讲道理,京城这群傻子自有一番他们的道理,就是不会看看形势。

  郑熹走在前面,其他二人忙跟了去。

  皇帝正在逗架子上的鹦鹉,让它说话,见三相齐至,问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