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33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和坊市分开的洛阳不同,在这里,前为商铺,后为居所,赵奕回过三次坞堡,在他记忆里,虽然房子的前面可以做商铺,但真正用上的人家不多。

  坞堡里的人还是多以耕种为生。

  但现在,道路两边前面的门都打开了,里面琳琅满目,什么商品都有,买东西的客人也很多。

  骑马经过,他还能听到里面的人在大声地讨价还价,有些人的口音一听就不是豫州的。

  耿荣将他们送到老宅便离开。

  赵长舆在的时候,他们这一房就没分家,一直叫着大房二房,但其实他们的老宅也没分开。

第574章 没长大

  老宅虽没分,但里面的院落却是各住各的,留在老宅的下人早早把那一边的院落收拾出来,还遵照赵含章的吩咐在另一边开了门,以方便他们出入。

  王氏人在陈县,虽然她很想回西平看二房的笑话,但一听说赵济夫妻没回来,她的兴致就消了一半。

  她是讨厌二房的人,也极不喜欢二房的几个孩子,但还不至于明着欺负几个孩子,她更想欺负的是赵济和吴氏。

  可惜他们没回来。

  为此王氏还抱怨了一通,“他们要是回来,我才好报仇呢。”

  青姑却看得明白,一边给她揉肩膀一边低声道:“不回来才好呢,夫人以为那郓城是好去的,我听外头的人说,二太爷带大老爷他们去郓城是去做人质的,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

  王氏吓了一跳,“真的假的?”

  “是前院的人说的,我估摸着应该是真的。”

  王氏就捂住了小心脏,片刻后咬牙切齿起来,“可恶,这是死了都要让我们三娘欠他们人情呢。”

  青姑就往外看了看,然后低声在王氏耳边轻语。

  王氏瞪大了眼睛,兴奋起来,“真的?他真的说了,以后这族长的位置要交给我们二郎?”

  青姑纠正,“是二郎的孩子。”

  她小声道:“这事儿是铭老爷那边透过来的,还是机密,不过族里几位长辈都商议过了,都赞同此事呢。”

  青姑轻轻地按压她的肩膀,嘴巴凑近她的耳朵道:“夫人,铭老爷素来嘴严,为什么特特把这事漏给我们知道呢?”

  王夫人:“为什么?”

  “自然是为了让我们不节外生枝,二房现在就回来几个孩子,我们没必要回去和他们争长短,”她道:“您是长辈,他们是晚辈,不管做什么,他们都得受着,但那毕竟在坞堡里,前后左右都是族人,他们嘴杂心思多,要是误会夫人欺负他们就不好了。”

  王氏应下,只是心中还有些气愤,“从前他们可没少欺负三娘和二郎。”

  她道:“二郎是个傻的,被人欺负了只会嚎哭,三娘又惯会忍,有时候被欺负了,我们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私底下受了多少委屈,哼,便宜他们了。”

  青姑就揉着她的手臂笑道:“是,便宜他们了,这也是夫人和女郎大度,这世上如夫人这样善良又胸怀宽广的人可不多了。”

  王氏被她哄得开心了,很快就把赵奕兄妹四个抛到了脑后,她问道:“三娘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啊,或是我去洛阳也好啊。”

  许久不见两个孩子,她想他们了。

  青姑哄道:“现在洛阳乱着呢,沿途有许多盗匪,等女郎把洛阳治理好了,她就是不回来,也会接夫人去洛阳的。”

  王氏就叹息一声,“我是想着她快要出孝了,和庭涵的婚事也该准备准备了,而且族里既然决定要把族长之位还回来,那我们也得给二郎说亲,让他尽早生个孩子吧?”

  王氏说到这里兴奋起来,“得找个好生养的,最好年纪大一些的,这样可以一举得男。”

  她道:“赵济真的那什么,那我们二郎就能接手上蔡伯之位了。”

  青姑:“……族里属意的是二郎的孩子,不是二郎。”

  “族长可以让二郎的儿子当,但爵位交给一个孩子有什么用,还是应该给二郎,反正那爵位也不用做事,二郎当得。”

  青姑哭笑不得,“夫人,现在女郎都是汝南郡国公了,二郎是不是上蔡伯还有什么要紧?”

  但爵位和族长的位置一直是王氏的心病,以前是没可能,现在有可能了,她说什么也得给儿子争取一番。

  最主要的是,“什么都给二郎的儿子,万一那孩子心大,长大以后欺负二郎,不听二郎的话怎么办?”

  “那是他父亲,孙公子怎会不听公子的话呢?”

  王氏小声道:“郎君在时就常与公爹意见相悖,这有什么不可能的?”

  青姑不得已道:“夫人,这公子夫人还不知是谁呢,更不要说孙公子了,您还是先让八字有一撇再说吧。”

  王氏就思考起来。

  于是赵含章在收到赵和婉顺利出嫁的信件时,还收到了王氏催婚的信,不过这次她催的不是她和傅庭涵,而是赵二郎。

  赵含章为此将信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这才抬头看向赵二郎。

  赵二郎正老实坐着等吃的,见姐姐看过来,他立即问道:“阿姐,是不是要去厨房催一催?我去吧。”

  说罢就跳起来往外跑,自顾自的跑去厨房催饭去了。

  赵含章面不改色的把信收起来,就这样还说媳妇呢,说个大头鬼啊。

  傅庭涵看向她,“怎么了,信上说什么?”

  赵含章:“我娘催我给二郎说亲,或是问一问我对未来弟媳的要求,二郎对未来媳妇的要求,她在豫州挑选也行。”

  傅庭涵:“……二郎就要说亲了吗?”

  “看他刚刚那样子,还是别去祸害人家小姑娘了,”赵含章顿了顿后道:“慢慢选吧,总要给他挑个合适的。”

  不然以赵二郎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委屈了人小姑娘,他也会受委屈。

  傅庭涵点了点头,道:“去北地的人既然到了,那我打算让他们过两天出发。”

  和这次信件一起到的,是学堂里为赵含章和傅庭涵培养出来的人,以及从西平挑选出来的忠心士兵。

  他们将会和高诲一起去往北地。

  赵含章点了点头,“你找个时间再见一次高诲吧,这第一站就去上党吧。”

  傅庭涵一听就问:“刘聪和石勒决出胜负了?”

  “刚到的消息,算不上决出胜负,”赵含章道:“他们都没有完全出手,石勒毕竟还是刘渊臣子,不敢对刘聪太过分,刘聪也怕逼反石勒,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都在互相扯皮和试探,小打小闹几场罢了。”

  “刘渊应该是等烦了,加上他不能一直压着这事不处理,所以最后还是让刘聪退出上党,将那块地让给了石勒。”

  石勒最先攻进上党,刘聪落后一步,然后就重现洛阳的局面,不过这一次有王弥的前车之鉴,所以刘聪也不敢太强硬,生怕石勒做第二个王弥,也反了汉国。

  “石勒肯定一时离不开上党,他手上有一大批珍宝,让高诲去试一试,要是能趁机和石勒建立联系是最好的。”

第575章 鱼蚌相和

  “可什么身份合适呢?总不能说是洛阳人吧?”

  “是蜀地人,”她道:“蜀地偏安一隅,石勒和蜀地隔得太远,没有利益之争,而蜀地里的宝物还多,和我们赵氏的合作也多,蜀商是最好的身份掩饰。”

  高诲也是这么认为的。

  仗着赵含章不会怀疑傅庭涵,高诲照例给傅庭涵递帖子,直接在赵宅里见傅庭涵。

  “郎君,之前洛阳城空不是秘密,某再以洛阳人去北地,恐怕会招人怀疑。”

  傅庭涵闻言抬头看向他,“那你想以何身份去北地?”

  高诲道:“早年我四处游历,曾经去过蜀地,并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对蜀地有些熟悉,也会那里的口音,所以我想以蜀人的身份前往。”

  傅庭涵就起身,从不远处的书架上取下一个盒子来,随手递给他。

  高海微楞,连忙接过。

  见傅庭涵没有多余的表示,他就打开。

  里面是一张身份文牒,还有沿路缴纳赋税的证明,还有一份资料,上面是他的家世。

  也叫高诲,蜀地广汉人,也姓高,家中行二,轻财好施,成年后便分家另过,独自经营一个商队,因好游历,志在侠义,简直是哪里危险就往哪里跑,交友从不问出身民族,只看投缘与否。

  身份文牒做得极为逼真,至少高诲没看出来哪里假,如果文牒上的名字不叫高诲的话,他会以为这就是真的文牒。

  傅庭涵道:“这是真的。”

  他顿了顿后道:“除了名字,不过姓是对的。”

  “此人死了,且他在蜀地的家人不知,现在的人改名也正常,所以你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这个身份。”

  高诲很惊喜,连忙拱手道:“还是主公想得周到。”

  想得周到的是赵含章,这身份文牒他可弄不出来,也就赵含章,她手底下的难民五湖四海,什么地方的人都有,什么身份也都有,认识的人又多,从里面挑一个高诲能用的身份不难。

  换做他就没那么简单了。

  傅庭涵没有反驳他的夸奖,道:“人已经到洛阳,东西也全都备好,你选个日子出发吧。”

  他道:“我给你的这些人,都是我从西平学堂和屯兵中选出来的,对赵含章俱忠心耿耿。”

  高诲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傅庭涵道:“我一直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只能借用她的人,不过此事她不知道,这些人同样信任我,所以面对他们,你效忠的人是赵含章,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高诲反应过来,眼睛大亮,“妙啊,用她的人为主公培养势力,和我们之前的计划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傅庭涵点了点头,表示他说的都对。

  高诲高兴的告诉他,“这段时间,某不辱使命,又替主公拉拢了一些人。”

  他立即将名册奉上,“这些人都愿意效忠主公,与主公共创大业。”

  共创大业都出来了,傅庭涵默默地接过,翻开看了看,好奇的问道:“他们都出身士族,为何不去参加招贤考呢?”

  他道:“再过两月,洛阳的招贤考就开了。”

  高诲道:“那又如何?赵含章不过一女流之辈,前程不定,而她行事又霸道,回迁洛阳一事看似已平,大家都没了意见,但其实私下恼恨她的人不少。”

  傅庭涵心中嗤笑一声,要不是现在洛阳开始慢慢变好,求访赵含章的人越来越多,他几乎要相信他的话了。

  这些人看不起赵含章是假,恼恨她也没几分真,怕是挤不到她面前,或是不愿屈居汲渊等人之下才是真的吧?

  他收下了名册,颔首道:“好,我会仔细看的,待我给你回音。”

  高诲应下,躬身而退。

  晚上吃饭的时候,名册就到了赵含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