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 第224章

作者:金彩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拉着何玉燕说话的人,就是曾经在火车站帮忙引路的栓子的奶奶。

  栓子的家里就这么一个奶奶。这小子十二三岁就开始在外头瞎晃。弄到钱就买吃的回去养老太太。反正身世很可怜。要不是遇上顾立冬他们,怕真的会走上歪路。

  像这样的身世可怜的人,在他们拿货的团队里面不在少数。

  何玉燕没想到自家无意中的动作,最后居然能影响那么多的人命运。这让她在感慨之余,更加明白了自己穿越过来的意义。

  “栓子奶奶,你别客气。栓子现在可出息了。”

  随后几个跟他们道别的人,也是一口一句感谢。说到最后,何玉燕自己都觉得眼眶湿漉漉的。

  等人都离开后,何玉燕问男人:“林家那边还会继续吗?”

  顾立冬摇头:“这次不止我们,摊子那边好多人都看不惯林家。之前他们想一家独大,把我们都挤兑走。现在这些大妈一起出动,大家都知道有人要对付林家。墙倒众人推。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林家的摊子也开不下去。”

  果然,接下来几天,大妈们没再出现。但是林家的摊子也开不下去。

  货源品类都差不多,商品没有竞争力。加上林家得罪的人多。就连他们降价让人拿货都没多少人。

  没法子,最后林家剩下的库存,折价卖给了附近摊位的人。

  等时间来到四月中旬的时候,林家在火车站的摊子彻底关门了。取代他们重新开摊子的,是火车站职工家属。

  至此,火车站这一批30个摊子算是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而接连失败两次的林家,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

  但是,他们也没有继续投资搞什么店铺之类的。

  这让盯着他们的何玉燕有点失望。

  当然,这次事情最大的收获,还是外面关于孙丽敏的传言彻底没了。大家的日子总算是恢复到了平静。

  就在这个时候,回去M国将近三个月的顾明理,终于带着自己的家当回国了。

第98章

  “火车应该能准点到。刚跟调度那边问过了, 大概还有半个小时就到站。”

  “那就好,那就好。”

  何玉燕听着顾立冬跟顾明霞的对话,见他们两人说完后。就开口提议:“妈, 先去摊子那边坐一坐。这里太多人了,站这里也累人。”

  顾明霞也知道站在这里等没啥用。点头:“好,走。你舅舅这次不知道回来还走不走。对了, 圆圆跟丹丹的东西带了没?你大姐在家里看着她们。也不知道这会儿咋样。”

  何玉燕听着顾明霞的絮絮叨叨, 并没有打断对方的话。这会儿顾明霞也只是紧张而已。

  年头顾明理初四就离开了北城。现在再次回到北城,他们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留在北城。

  顾明理第一次回来的时候, 因为儿子被人调换这种大事发生。顾明霞也没有其他想法。

  现在哥哥再次回来, 顾明霞这才开始激动。

  跟上次一样, 顾明理回来的路径是从M国坐飞机到港城。再从港城申请入境到北城。对方打电话回来的时候,说会带一批行李回来。所以, 他们几个方便请假的,都特意请假过来帮忙。

  何玉燕其实还挺希望对方能定居在北城的。这位长辈学识渊博, 人又通透。跟他聊天让人很愉快。

  “嫂子, 你们就坐着。立冬去开车了。估计很快会过来。”

  今天接人是特意跟厂里借了车的。之前顾广盛那边说开他们厂子的吉普车过来。但在打听到顾广盛这次带了不少东西,顾立冬就觉得直接从单位开货车过来比较方便。

  “解放, 你忙你的工作去。我们两坐在这里等就可以。”

  火车站这边的摊子最近生意一直都很好。楼解放作为其中的之一的老板, 要协调的事情可多着呢!

  “没事,重要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对了,过两天会有一车南方的玩具过来。嫂子记得到时候带圆圆跟丹丹过来看看。”

  听到这个, 何玉燕就想笑。楼解放这人别看二十多了, 但是跟小孩子的关系真不错。家里两个娃最喜欢的叔叔,就是楼解放了。就连平时经常给孩子送肉的老罗, 也比不上送玩具的楼解放。

  顾明霞听到这个话题,感兴趣地问他们有没有进些文具。

  “有, 文具也进了不少……”

  何玉燕听着两人的对话,灵机一动。想到后世很多文具店、精品店开设在学校周边,销售那叫个火爆。

  等过段时间有空问问顾明霞,一厂小学那边有没有好的地方。等个体工商管理登记这项政策明年出台后,他们也可以搞个卖文具精品的连锁店。

  三人聊天时间就过得很快。等顾立冬的大货车到位没多久。一列从广省到北城的火车缓缓到站。

  “哥,哥。”

  何玉燕跟顾立冬站在一起,笑眯眯看着顾明霞跟顾明理兄妹两对话。

  “家里那边安排好了吗?”

  “门窗都关好了。灶口的火也灭了。大鹅的话,送到隔壁。向勇这小子帮忙照顾几天。这臭小子可高兴得不行。”

  何玉燕听到这里,也跟着笑起来。邱向勇是邱向花的弟弟,眼馋她家的大鹅很久了

  这一次顾明理回来,大家说好在老顾家一起住几天。算是联络联络感情。主要之前的身世揭开后,顾立冬他们虽然偶尔会上门。但因为工作学习忙碌,去的次数并不多。

  那边的老邻居就有说闲话的。

  虽然长辈不介意,但是他们过去住几天也不是难事。就是上班上学通勤的时间会长一点。但这个问题,顾广盛那边也帮忙解决了。

  接下来几天,他们一家四口会住在第一机床厂的家属区。来回通勤就顾广盛借过来的吉普车。

  夫妻两人正说着话,那头顾明理兄妹已经走了过来。

  “舅,你的行李单呢?我去帮你取行李去。”

  顾明理伸手拍了拍顾立冬的肩膀:“行李在最后一节车厢。这一次我是把M国的家当都搬了过来。那边就剩一套房子没有卖。”

  何玉燕是知道顾明理在M国过得很不错的。所以听到对方在那边有房子不奇怪。

  但是,当她看到顾明理带回来的那一车皮行李时。忽然觉得很佩服对方。

  眼前的这一节火车车厢,位于火车的最后一节。上面已经整整齐齐叠放着不少打包好的行李。

  因为是开顶车厢,卸货的时候比较轻松。

  东西是用各种木架、纸箱、塑料皮包好的。但何玉燕大概能看出里面放了啥。

  好家伙,除了好些书籍外,居然还有各种瓷器、木雕等艺术品。当然,更加让卸货的人惊讶的,是那一水儿的电器。有些他们甚至都认不出来。

  “这是冰箱、大彩电、空调、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机。我看你们两家都没有这东西。这次在港城停留的时候,就托人弄了这些一起送过来。”

  听到东西是从港城买的,何玉燕终于不那么惊讶了。毕竟,这东西要是从M国带回来,那运费怕是要吓死人了。

  “本来我M国那边有两台车,但运回来手续太麻烦了。索性在那边折价卖了……”

  何玉燕:……突然发现,这舅舅真的很有钱。

  而负责卸货的人已经在这一件件大电器中,无法缓过神来。

  好容易把东西都装上货车,他们就启程前往第一机床厂。

  完全不知道他们离开后,火车站这边就开始有人在嘀咕顾立冬这个小老板,到底是个啥背景。

  第一机床厂是货真价实的万人大厂,职工加上职工家属,一共有三万多人。

  这样规模的大厂,道路十分宽阔。就连家属区,大货车也很容易开进去。

  这一次卸货的时候,又引起了一番轰动。

  东西很多,会在这里把属于顾家的电器卸下来。顾明理的东西,则是会暂时送到何玉燕他们位于市中心的小院。也就是顾明理曾经的家。至于何玉燕他们家的电器,则是直接拉回大杂院。

  毕竟是借厂子的车,事儿最好一步到位做好。

  这些事儿顾立冬带着人去忙活。何玉燕则是跟着长辈一起走进家门。

  家里,圆圆跟丹丹正搬了小板凳坐在顾学芳身边,跟她一起播豆子。听到妈妈回来的声音,两娃激动地坐在那喊妈妈。但手里的动作却没有停下来。

  看到这里,何玉燕很是高兴。两个孩子都知道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虽然想跑过来,也知道要把手里的豆荚剥好。

  “舅,你回来可太好了。”

  顾学芳也开口打招呼。圆圆跟丹丹则是已经在妈妈的教导下,喊起了舅爷爷。

  有孩子在总是比较热闹的。

  东西还在卸货,圆圆跟丹丹已经剥完手里的豆荚。正凑到顾明理跟前,抬头看着这个很眼熟的舅爷爷。

  何玉燕看着他们瞪大双眼,歪着脑袋好奇的模样就忍不住笑出了声音。

  顾立冬跟顾明理长得像。两个娃儿看到自然也觉得有点迷糊。

  不过,不到几分钟。两个孩子已经跟这个面熟的舅爷爷凑到一起聊天了。

  “妈,你去跟舅说话。饭菜我跟大姐准备。”

  何玉燕话音刚落,顾明霞就摇头:“不用不用。你大姐剥的豆荚,是用来做水煮豆子零嘴儿的。中午咱吃的饭菜,直接去食堂打就好。你舅不会介意的。”

  何玉燕听完也不反驳。索性坐下来。看顾明理带着孩子一起,开始拆行李的包装。

  留在这里的日常用品不多,顾明理拆开的这个纸箱,瞧着应该是特意给他们带的礼物。

  给孩子的是国内目前少见的迪妮妮毛绒玩具。何玉燕一个大人看了都很喜欢。更加不用说小朋友了。两个孩子抱着玩具顿时就不撒手了。看着舅爷爷的目光都是星星眼。

  给顾明霞的礼物是一套红宝石首饰。设计得特别漂亮。何玉燕觉得很适合对方。

  然后就是给顾学芳的礼物,同样是一套首饰。不过是一套很好看珍珠首饰。

  轮到何玉燕的时候。何玉燕估摸着应该也是首饰。

  哪成想对方居然拿出了一个熟悉的箱子。

  “妈妈,箱子。”

  圆圆跟丹丹经常在家里看到妈妈摆弄这些箱子。见到顾明理手上的箱子后,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

  “这东西不是燕子你家那些箱子吗?”顾明霞也惊讶地开口。

  何玉燕连连点头,激动地看向顾明理。

  “立冬说你在收集这些箱子。我想到当年带走的东西里面,就有这箱子。这不,这次回来就带回来送给你。打开看看,里面还有惊喜。”

  官皮箱在古代一开始是用来放在书房装笔墨砚台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成为了女眷的首饰盒。

  何玉燕把箱子放到堂屋的桌上,缓缓打开这个熟悉的箱子。里面放着一个盒子。盒子再打开,里面是几颗被绒布包裹的黑珍珠。

  珍珠的个头有龙眼大小,放在白色的绒布上,有种温润奢华的质感。

  “这会不会太贵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