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260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刘健捋须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没有这新作物, 又哪来新佳肴?”

  他看着南瓜, 目光柔和:“这金瓜,极易成活,又能充饥,是救灾活人的至宝。当时你力主开关时,老夫十分反对,看来,到底是我们老了。”

  月池道:“这是人之常情。您能清楚地看到风险,却无法预估收益,如此一来,当然是稳妥行事最好。更何况,如今确如您所料,麻烦不少。”

  刘健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才有‘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古训。你的主张的确为万民带来了福祉。这几年来,四方仍灾害不断,可民间起义却锐减。这正是有抑制兼并,助农育农的善政在兜底。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又岂会铤而走险。然而,海外金银的涌入,也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变化。要不是你提醒,老夫还不知道,伯安在两广做成了一桩大事。”伯安是王守仁的字。

  月池的动作一顿,她不动声色道:“那么,您怎么看呢?”

  月池回到镇国府时,已是深夜了。她一入门,就觉暖意上涌。可直到浸泡到水池中后,她才觉发麻的手足在好转。她闻到了硝石硫黄的味道,又是温泉水。层层纱幔外,传来了隐隐约约的箫声,如怨如慕,好似波月水风。寒夜听箫,按理说更叫人心碎,可她却笑了起来。

  箫声一顿,外头传来他的声音:“你笑什么?”

  月池双手捧起了一掬水,道:“和男人秉烛夜谈,我心里高兴。”

  朱厚照:“……”

  他慢慢踱步过来:“那不知,是个怎样的青年才俊?”

  月池凝神一想:“学问比你高,人品比你好,说话也比你讲道理。”

  朱厚照咬牙:“你还真会睁眼说瞎话啊。”

  月池分明听见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却依然不动声色。她慢慢梳理着长发:“我只会说实话。何况,你不也是这么认为?”

  她已在波光粼粼的水中看到了他的倒影。他本能察觉到不对,却顾不得细思:“不过是个能用的人罢了。”

  月池嗤笑一声:“撒谎。你自己不敢说的事,就让他来替你跟我说,难道不是觉得他比你要强得多吗?”

  “……”朱厚照道,“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朕和内阁商议政务,他们转头却跟你说了,朕还没问他们私泄禁中之罪呢。”

  月池道:“是吗?这么说,你是不想找我出主意了?”

  朱厚照一噎,撒谎是很容易的,可撒谎的后果如何却是无法估量。就是这么一迟疑,一下就露馅了。

  月池一转身,一捧水将他泼了个正着。水珠顺着他的胸膛淌下去,他不怒反笑:“我等你到这会儿,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月池上下扫视了他一圈,眼中露出丝丝笑意:“知道是什么时候暴露的吗?”

  朱厚照皮笑肉不笑道:“请指教。”

  月池伸了个懒腰:“还是老毛病。要是心里没鬼,我这么晚不归,你早就找上门去了,还会有心思在这儿吹箫?”

  她拿起巾帕,准备起身:“这样的好水,总不好我一人享用,你也来泡泡吧。”

  他一把拽住她:“那你呢?”他有些挪不开眼,这难道不是邀请吗?!

  月池低头粲然一笑,把他的爪子拎开:“我刚洗好,不能和一肚子坏水的人在一块,不然又弄脏了,就麻烦了。”

  朱厚照:“……”

  他心知,今晚是聊不出什么来了,只能明儿再说。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日月池一大早就把他摇起来。

  他揉了揉眼睛,嘟囔道:“今天休沐,没有例朝!”

  月池继续把他往起来拖:“废话,就是因为没有例朝,我们才要抓紧时间出去。”

  朱厚照眼前一亮:“你想开了,想去玩了?”

  月池笑得和善:“当然,去看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她就把他带到了上林苑。

  秦时就有上林苑,主要供君王游幸、骑射、祭祀。可明时的上林苑的功能却不同。明太宗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后,就想迁都北京。可迁都事关重大,需要多方筹备。而上林苑就是他为保障新皇城食品供应所建立的庄园。上林苑监下辖十个部门,其中良牧署负责饲养牛、羊、猪等家畜;蕃育署负责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嘉蔬署负责种植粮食和蔬菜,说白了,这就是个大型养殖基地。

  朱厚照看到在泥里打滚的肥猪:“……这就是你带我看的动物?”

  月池:“你就说是不是吧。”

  中国人讲究一个来都来了,皇帝也一样,既来了这里,好歹溜达溜达。月池在上林苑的作为,他是了如指掌,可知道是一回事,亲眼目睹又是另一回事。

  良牧署的典簿只是九品芝麻官,连紫禁城的门都迈不进去,哪里还能想到活龙今儿能到他前来。他感激地看着月池,恨不得立马给她磕一个。月池一笑:“别愣着,万岁亲至,还不述职。”

  典簿连声应是,忙战战兢兢地汇报情况:“万岁容禀,在朝廷教化前,民间畜牧多是粗养乱治。所谓粗养,是指畜种类多混杂,血统混淆,饲料单一,厩舍阴湿秽臭,以致牲口品种不纯、效率低下,且多发疫病。所谓乱治,是指百姓智识不足,牲畜得了疫病,身上出现红斑等症状,他们便以烙铁烧红后,灼焦牲口皮肤,并且刮去焦皮,以为如此牲口就能好,孰不知这样弄下去,疫病传染得更快。”

  糟糕的前情说完了,就该讲讲他们的功绩了。典簿低眉顺眼道:“承蒙陛下委以重任,又有李尚书多番指点提携,良牧署目前主要是在良种培育、饲育改善、疫病防治三项上下功夫。在疫病防治上,臣等是召集有经验的农户和兽医,对常见的几种疫病的防治下功夫、来试验。所出的成果,则交付给户部庶吉士,由他们编成画册和顺口溜,以便广为流传。在饲育改善上,李尚书指示需想出穷苦老百姓也能用的法子,所以我们的饲料和厩舍都是用最低廉易得的材料……”

  典簿耍了个心眼,疫病防治和饲养改善的成果,皇爷八成看不懂,也不想看。李尚书给了他这个露脸的机会,他当然要拿出最直观的功绩,让皇爷留下深刻的印像!所以,他把良种介绍放在最后,趁这个时间让手下把牛全部放出来。这么好的种牛,这能耕多少田啊!

  他的声音都不由拔高:“在良种培育上,我们抓住了种豚和种牛的培育。您看这里……”

  他躬着身,自豪地伸出手去,皇上的确看到了很多健壮的牛,可牛牛间妖精打架的情形,也一览无余。

  典簿:“??!!!”

  月池:“……”

  朱厚照:“噗。”

  典簿差点吓得尿裤子,月池缓缓绽开笑容:“真不错,您觉得呢?”

  朱厚照一脸正色:“是养得挺好的,赏。”

  上林苑并非连绵在一片,而是分布在京郊。在前往嘉蔬署的路上,朱厚照已是笑得浑身发抖。月池只觉整个马车都在随着他晃悠,他凑到月池身边,一会儿撩撩她的头发,一会儿摸摸她的耳朵:“原来你喜欢看这个,不早说,我那儿还有大象和食铁兽呢,随你看个够。那牛确实挺壮的,你注意没……”

  月池深吸一口气,她偏过头道:“这算什么,你看过蜗牛做吗?”

  朱厚照一愣:“蜗牛也能?”

  讲完了蜗牛精华满壳,蜜蜂硬拔蛋蛋的故事后,他终于安静下来。月池心道,果然,对付变态,只能比他更变态。然而,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他就又凑过来:“你能再说说细节吗?”

  月池的瞳孔微缩,朱厚照的眼睛亮晶晶的:“我突然有了灵感!我还没写过妖怪的话本呢,干脆写一个公蜜蜂精和母蜗牛精的悲剧故事……”

  月池嘴角在抽搐,她道:“好啊。这一定要付梓出售,必定会风靡天下!”

  朱厚照:“……”

  双方都豁出去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得到消息的上林苑监正,先冲到良牧署,谁知扑了个空,又只能马不停蹄地赶到嘉蔬署,结果看到一脸菜色的皇爷和尚书,一颗心都要吓裂了,不会是因为他迟来,所以触怒了君上吧?

  谁知,见他来,两个人都松了口气。朱厚照喝了口茶,勉强定了定神:“这嘉蔬署关乎农耕,还是先说正事。”

  月池压下胃里翻滚:“陛下英明。”

  在洪武年间,嘉蔬署管辖九百户栽种户,耕种约九十六顷二十九亩的土地,专为宫廷及光禄寺供应蔬菜。这些栽种户又称菜户,多是从山西拘役而来,要求他们自备牛具种子,千里迢迢到这里垦荒。随着宫廷压榨越狠,菜户逃还山西的人数的越多。抓了又跑,跑了又抓,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月池借朱厚照想尝鲜的由头,命上林苑监下下力气培植海外良种后,这种情况才得到逆转。

  以前为官不仁的监正被黜免,取而代之出身农家的新人。新官上任,上林苑监的风气为之一肃。之后因着宗藩条例出台,内库渐为充盈,又为嘉蔬署增添了耕牛和海外种子,这才叫菜户安心能留下种地。

  新任监正心知,单靠四体不勤的读书人不但种不出新作物,还有可能毁了种子。他眼看月池给第一任治农官马卿的支持,不由活络了心思,鼓起勇气来找月池。月池不怕他们要钱要物,就怕他们敷衍了事。她果然和户部尚书王琼商议,命各州县推举精于耕种的老农,又托王守仁从海外引回有种植新作物经验的人士。这些引进的人才,果然对海外作物的落地生根,起了极大的作用。

  监正心知,土豆已经被马卿抢占了先机,上林苑监人要出类拔萃,就只能在其他作物上下功夫。伴随着开关,海外商人为了获取中国的货物,除了拿银子,就只能拿西洋武器和新作物。在如此有利的先天条件下,嘉蔬署果然获取了三种重要作物,那就是南瓜、玉米和甘薯。土豆一旦发芽或表皮变绿就有毒性,可南瓜、玉米和甘薯却没有这种烦恼。特别是南瓜和甘薯,南瓜结实大,又易活;甘薯本身又具有抗涝、耐旱、耐瘠等特性。先天如此优越的作物,当然更要种出个明堂来。在朱厚照的万寿节上,上林苑就献出了长约二丈,横卧高五六尺的巨型南瓜,大家都以为是有神助【1】。

  朱厚照龙颜大悦,让切分赏赐群臣。谁知,这大瓜是中看不中用,长成这样,压根就咬不动。户部尚书王琼是万分庆幸,没把这弄成一道菜送到国宴上去,不然人就丢大了。月池为此还好好提点了一番嘉蔬署,叫他们别沉迷哗众取宠,忘却初心。她能把他们抬起来,也能叫他们摔下来。

  上林苑监正和嘉蔬署典簿显然都还记得教训,他们这次没敢再炫耀这些奇大之物,反而说些农耕技术。典簿道:“……臣等从海外汲取经验,总结出了套种之法。”

  他们甚至拿出图纸来比划:“……您看,完全可以在一块田中,种上玉米、南瓜和大豆。玉米喜阳,又生得高,可以作遮阳之用。玉米之下,便可植喜阴的南瓜。玉米在上遮挡日光,南瓜在下庇护玉米的根系。另外,为增肥,还可种上大豆。这正是错落有致,三方互利。【2】”

  朱厚照难得真心觉得不错:“你们确实用心了,都有赏。”

  上林苑辛劳这么些年,不就是为了这个字,当即感恩戴德,接着就欢天喜地地退下了。

  广袤的田野中,他们二人漫步。

  朱厚照又问月池:“这些良种农技的推广如何?”

  月池道:“目前还是在京郊试推。翰林院那边正在编戏作画、编顺口溜,已经写好了十来本,但部分还是书生气太重,被我打回去重改。鸿胪寺已经写出了三本菜谱,目前正在做最后的修改。等天气再暖和些,应该就可以大规模宣传。”

  在良种还未全面推广时,李越就通过治农官推进农业发展,整肃漕粮运输体系,创造了未加赋而粮库足的奇迹,如今良种入世,畜牧发展,还有这么源源不断的关税补充,他们再也不用紧巴巴地过日子了!

  月池似笑非笑道:“怎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

  朱厚照失笑,他拉着她的手:“难道你不高兴?”

  月池道:“我当然高兴,只是,高兴之余又不免遗憾。这就是目前朝廷的所创造的极限了,未免,太低了些。”

  朱厚照的笑意凝固在了脸上。

  月池问道:“我知道,你不放心财权旁落,希望我能替你出谋划策。这自是应有之义,不过为了将来计,我也有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答应。”

  朱厚照漫不经心地捋了捋她的鬓发:“说来听听。”

  月池道:“你该开经筵了。”心学问世,需要一个盛大的舞台。

第398章 舂锄扑扑趁春睛

  你能叫心学明白,它该靠谁坐上第一把交椅吗?

  “你见过蜂房吗?”月池看向他。

  显然, 皇爷没见过,在李越入宫前,他甚至连豆子都分不清。在看到看到由正六边形组成的蜂房时, 他有些惊讶:“这是它们自己做出来的?”

  月池道:“对。不管是构筑蜂房, 还是供养蜂后,不管是交配, 还是养育下一代,蜜蜂都凭天性支配,不计得失,不计生死,万众一心, 才有这样奇观。可人不一样,人是有意识的。很多时候他们会权衡利弊, 会放长线钓大鱼。这也是我在外头想发展技术,最终却走向失败的原因。”

  朱厚照道:“你要是早显露身份,也不至于遭愚人冷待。万户的后人日思夜想东山再起,要是知道放走了你这条大鱼,不知该如何捶胸顿足。”

  月池早已释然:“你我都心如明镜,这并非个人贤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走势趋于变态。一切都在为上层服务。无论是科举考试还是官场晋升, 选择的都是能为上而非为下做事的人;瓷器、首饰、丝绸等奢侈品的工艺登峰造极,而底层人赖以活命的农技、商贸却甚少有人关心。然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势不稳, 船焉能驶远。新芽无法在盐碱地中自行萌芽, 外敌侵扰和农民起义动摇王朝的统治。正因如此, 才需要改革,以期风平浪静,绵延不绝。可惜,凡事有利有弊。民生改善了,财政窘境解决了,又出现了更为棘手的稳定问题。”

  春雪仍在飘落。春日的白雪已经没有冬雪的声势浩大,寒气凛冽,它更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纷纷落着。朱厚照伸手接住一片雪花,晶莹剔透的六瓣晶体很快在他掌心融化,只留下微微的寒意。

  他听到月池的声音,清晰地在料峭春寒中回响:“这不是掌控一条航线,就能解决的问题。白银在流入民间,未入彀中的人才在草野肆意生长,而已入彀中的人才正借权大肆揽财。这些都是您所不乐见的。”

  她总能一下说到点子上,朱厚照道:“你既洞若观火,想来成竹在胸。”

  月池哑然失笑:“成竹在胸不敢当,但确有一二浅见。”

  “摆在您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洪武爷走过的路,用强大的权力来钳制人。很遗憾的是,人性经不起考验,官员自身都在动摇,怎么能指望以豁了口的刀去披荆斩棘。第二条是宣宗爷走过的路,以宦官作为天子的触手,来控制整个帝国的走向。但宦官本身承载着皇家的阴暗面,皇家的欲望加上太监的欲望,使得他们在与文官对垒上,天生处于道德的弱势,注定难以肩负重任。至于第三条,是我走过的路。”

  朱厚照微讶,他的笑容在雪色天光下看来,带着种说不出的讥诮之意:“你走过的?”

  月池指向了太仓的方向:“您已经看到了成效,不是吗?”

  朱厚照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亦陷入沉思,只听她道:“官府的职责并非越小越好,恰恰与之相反,在这样庞大的帝国,小农小商渺如沧海一粟,如果没有官府的庇佑,一遇天灾人祸,就有破家之险。而公共事务却多如恒河沙数,如果没有官府的调度,光是日常运转,就能七颠八倒。治农官的下放,实际就是填补国朝在底层职责的空缺,发展农业,建立乡约,夺回齐民编户,保障赋税解运。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明智的,我们还没有改变税制,太仓困窘的情况就大大改善。但很可惜,因着先天的不足,导致不管是向下管控,还是基层保障,朝廷都无法深入。”

  朱厚照负手,傲然道:“以前是不成,可现在却未必。”

  月池禁不住笑起来,她已经步入一个女子最美的年华,霞姿月韵,韶华胜极。就像一棵会开花的树,行人惊叹于她的美丽,可只有与她根系相连的另一棵树,才能读懂她的沧桑。那硕丽的花朵,是燃烧的火焰,更是沉重的叹息。

  他道:“你觉得不妥?”

  她揶揄道:“当然了,您现在是今非昔比,不仅能养活老虎豹子,还能养活一大批基层官僚。只是伴随着职责的扩张,除了官员队伍的膨胀,随之而来还有管理成本、沟通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疆域广袤,事务繁多,还要悉决于上,这不是光砸钱就能解决的。您觉得,还能怎么变呢?”

  朱厚照看向这里的农田,新的作物、新的农具、新的耕作之法,最后都能归结为四个字,他徐徐道:“新的技艺。”新的……能节省时间,缩短距离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