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37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弓箭营的都指挥使意犹未尽:“将军,这里面好像有韩子坤,咱们不追吗?”

  林钦怀见好就收:“天太黑了,穷寇莫追,走吧,速速回城,不要耽搁。”

  现在这种光线不利于弓箭手发挥,刚才他们是因为埋伏在敌军回来的必经之路上,而且双方离得很近,敌军的密度也够大,盲射都能扫中一批人。

  但现在葛家军已经散开了,他们这些弓箭手也没了优势,追击也是浪费箭,搞不好还要将他们给搭进去。

  弓箭手们听命,跟着林钦怀迅速回城,但没有人发现,阿东悄悄落了队,往与兴远州相反的方向跑了。他摸黑跑进了一片树林中,林中有萤火一闪一闪的。

  阿东很快就根据这萤火的方向找了过去,借着微弱的光线认出了来人。

  阿东很是高兴,一拳捶在对方胸口,高兴地说:“童岳,是你啊,童叔呢?快带我去见他。”

  童岳带着阿东往林子深处走去,穿过大片的林子,最后来到了一片山谷中。山谷呈葫芦口,开口很小,而且地势比较高,站在开口放哨的人很容易将四周的情况收入眼底。

  葛家军绝对想不到,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还藏了一支军队。

  营地中生着火,但避免香味传出去,他们并没有做饭,吃的都是干粮。

  阿东被带到了童敬面前,将手里的信交了出去:“童叔,林叔给您的。”

  童敬将剩下的鸡蛋大的窝头一口塞进嘴里,一边大力嚼一边拆开信快速看完,然后对阿东说:“行,我知道了,今天太晚了,你林叔让你别回去了,留在我们这里过夜。”

  阿东乖巧点头,坐了下来,接过童敬递来的窝头一边啃一边问:“童叔,少主有捎什么话吗?”

  童敬撸了一把他的脑袋:“少主说等你们回去给你们庆功。那,这些都是少主命人连夜加工准备的箭,有五十万支。等葛家军下次攻城,我带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偷袭,余下的人你带着,趁机将人和箭都带进城中。”

  他这次带了两千人过来,但只有五百匹好马。

  这些人都是他在山上训练的,射箭都有一手,如今箭支充足,他们可以进城慢慢跟敌人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至于他们这五百骑兵,主要是起到一个骚扰牵制的作用,让葛家军没法将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攻城中,必须得留一部分在后方防守。

  还是他们的良马太少了,不然光他们这几千人就能让葛家军疲于奔命。

  阿东看着一箱箱密密麻麻的铁箭,还有熟悉的伙伴,仿佛又回到了山上跟少主、良哥他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他抹了一把脸上干涸的血迹,望着童敬说:“童叔,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吧。”

  童敬抬起手,擦掉他眉毛上凝固的血:“那肯定,打了一天的仗,别撑了赶紧睡,明天还要打仗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69章 . 069 真正的目标

  第二天,两军又打了一仗, 但较之前一天的规模小了许多。

  等葛家军退回大营后, 阿东悄悄将人和弓带回了城中。

  林钦怀检查了这些箭,非常满意, 锐头形箭头和宽翼形箭头各二十万支,倒钩形箭头十万支,箭头都是用钢铁打造的,短期内要打这么多箭可不容易。

  有了这些可以极大地减轻他们守城的压力。

  城中粮食充足, 最缺的就是武器,因为兴远城中没有武器打造工坊,武器坏了就没法用了,这批箭简直是及时雨。

  林钦怀将这些弓手安排在城墙上,专门对准攀爬城墙的敌军射击,这样距离更近,爬墙的士兵身体又没法像平地上那样灵活,命中率要高很多。

  葛家军猝不及防,吃了大亏。

  韩子坤连忙调整策略,架起木幔,继续进攻,对于木幔这种大型防御木具,林钦怀采用火油,直接烧。

  双方你来我往,又交战了数个回合,却谁都奈何不了谁。

  林钦怀坚持固守城池不出,仗着高大的城墙做天堑跟葛家军打持久战。葛家军想突围强制登城墙,可又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而且背后还时不时地有一队骑兵骚扰。

  打了半个多月,发起了好几次进攻,企讹羣爸幺司爸衣刘9六伞每天更新各种资源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短期内谁也没办法拿下对方。

  表面上来,双方是打了个势均力敌,有来有往。

  可从长远看,这么下去,对葛家军明显不利。

  首先几万大军每日的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没从仪州拿到粮,还丢失了兴远城这个大粮仓,若非怀州、桥州相继运了一批补给过来,葛家军的军需就要告罄了。

  而且随着气温上升,高温多雨的夏季就要来了。

  野外扎营,蚊虫蛇鼠蚂蚁众多,为避免有埋伏,营地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太阳曝晒,异常炎热。等到大暴雨天气,营帐中又会潮湿得很,甚至会进水。

  又闷又热又潮这样的环境,住几天十几天还行,长期下去,身上很容易长各种疹子疙瘩,死是死不了,但奇痒难耐,抓破之后还可能会流脓感染其他疾病。

  所以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还拿不下兴远,韩子坤也开始急了。

  同样着急的还是葛镇江。

  葛镇江也意识到这么下去,几千庆川军就要拖住他数万大军,即便有一天攻下兴远州也不划算,毕竟兴远又不是多富庶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

  这么消耗下去,未免太不划算了。

  他看向袁桦道:“军师,你可有什么高见?”

  军师还没说话,葛淮安先开了口:“大将军,不若让末将去攻打庆川。我就不信,他们庆川这等小地方还禁得起两线作战。”

  经过小半年的休养生息,他手底下的兵马又恢复到了七八万,可以去一雪前耻了。

  葛镇江睨了他一眼:“咱们暂时不宜再开战。”

  打仗不要钱的吗?他好不容易攒这么点家底,继续跟庆川这么死磕下去,还能剩多少?况且上次葛淮安带五万人都没拿下庆川,再多带一两万就行了?

  这时候葛镇江也意识到了,庆川这地方虽小,可上下特别团结,是个硬骨头,不好强攻。

  提议被驳回,葛淮安摸了摸鼻子:“大将军莫非是想让韩子坤那家伙退兵?我看他未必乐意,现在丢了兴远,他手底下的那帮子人拿什么供养?莫非让他去仪州?”

  想到最后一个去处,葛淮安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让韩子坤这个自大狂非要去攻打仪州,显得他多能一样。

  葛镇江皱眉不悦瞥了葛淮安一记,问袁桦:“军师,你怎么看?”

  军师摇着羽扇,思忖少许道:“大将军,依属下看,兴远城既久攻不下,不如与庆川议和。”

  “议和?”葛镇江仔细品了品这几个字,并不排斥,既然攻不下和谈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怎么个议和法?”

  军师缓缓开口道:“用仪州换兴远。当初庆川军之所以攻打兴远,最开始的目的便是为仪州解围。他们应该是怕仪州陷落,庆川被咱们包围了,如今咱们将仪州还给他们,大家都别打了,继续打下去,谁也占不到便宜。”

  葛镇江眼睛一亮:“军师这主意甚好,若能如此解决最好不过。”

  兴远州对他们的来说比仪州重要多了。

  若是兴远州落入庆川军手中,那仪州城跟怀州城相聚八、九百里,两地相距甚远,中间还隔了兴远州,行军得十来天,若是哪天仪州出事,他们很难及时去支援。

  兴远州就不一样,三州相邻,不管哪一地遇袭,都能相互策应支援,这样才能将他们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葛淮安听了这话,一拍手掌说:“大将军,军师,咱们可以用这办法将庆川军骗出城。只要他们出了兴远城,那还不是任咱们宰割。”

  这是还没和谈就想着黑吃黑了。

  但葛镇江本来发家就不怎么清白,听到这话赞许地说:“淮安这主意不错,不过得从长计算,庆川未必肯跟咱们换。”

  兴远州的地理位置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比仪州重要。

  葛淮安满不在乎:“由不得他们,他们要是不答应,咱们就举全军之力,亲自拿下庆川。大哥要是出马,还怕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庆川,现在楚弢的大军在江南受阻,朝廷可没功夫管咱们。”

  最近朝廷在江南和西北的战事节节失利,所以葛家军现在的压力很小,怀州这边的兵力也可动用。

  军师闻言摇头道:“大帅,不可,这样只会如了朝廷的意。那陈云州既然一直未将火、药的配方上交朝廷,说明他也是有野心,有私心的,与其闹翻不若合作,他们就占据庆川小小一地,能有什么大发展?咱们则可往东往北大力扩张,快速占领地盘。”

  “到时候大将军占得大燕半壁江山,那陈云州识趣的,自是会投效大将军,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葛镇江赞许点头:“军师言之有理,既然庆川不好打,那就将他们困在角落里,阻其扩张即可,等拿下了天下,区区庆川又能翻得起什么浪花!”

  “大哥说得对,到时候那陈云州还不屁颠颠地来投效大哥。”葛淮安也奉承道。

  葛镇江抬头对袁桦说:“既如此,那此事就交给军师了,你代我拟一封信,我派人送给那陈云州。”

  

  明媚的春天眨眼就过了,转眼进入四月初,灼灼桃花坠落,长出一个个指头大的青色小果,绿叶也一天比一天厚实,一片片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遮住了烈阳。

  庆川也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去年秋天种下的麦田丰收了,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清风一吹,麦浪起伏,端是好看。

  陈云州站在田埂中间,看着这一幕幕很是高兴,总算是又有粮食进仓了。

  庆川城中的一万两千名将士通通出来干活,收割粮食,然后挖地蓄水种值水稻。

  不过短短十来天的时间,金黄的麦田就变成了一个个波光粼粼的水田,田中一棵棵单薄的水稻秧苗叶子轻浮在水面上,随波摇动,看起来是那么的脆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

  旁边的旱地上,玉米已经长到了人的膝盖上方。

  陈云州穿过一片片土地,蹲下身在田边洗了洗手,站起来继续边往马路上去边问郑深:“将百姓手里多余的粮食都收购了吗?”

  郑深笑道:“大人尽管放心,都买走了,家家户户基本上就只留了两三个月的粮食,这样刚好跟水稻成熟能接上。”

  小麦一收割,陈云州就下令按照去年的市价将多余的粮食都收购进了城中的仓库中,上个月,他们又建了四个大仓库用来囤粮。

  一是因为庆川军人数不断增加,所需要的军粮也一直在增加。

  二来是他担心葛家军还会来攻打庆川,城中要多囤粮,民间要少留粮。这样万一葛家军去乡下劫掠也不会有多少粮食。

  “那就好。”陈云州上了马车,郑深也跟上。

  两人一边回城一边聊起了如今的局势。

  郑深叹气:“上个月,朝廷在江南的战事失利,局势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陈云州有些诧异:“不是说楚将军很厉害吗?怎么连一群散兵游勇都拿不下,再这样下去,朝廷就不担心这些乱军打到京城?”

  郑深无奈地说:“高昌人这次快打下塞州了,朝廷不得已,调集了更多兵力在塞州,顾不上江南那边,听说江南的军需都成问题了。”

  陈云州明白了,朝廷现在是顾头顾不上尾,顾尾顾不上头,军需有限那边情况更紧急就先顾着哪边。

  看来京中的权贵老爷们还是不肯放血。

  “哎,不用管他们的,再让人准备一批大刀,看有没有机会送入兴远。”陈云州还是更关心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京城这些老爷们爱咋咋地吧,他也爱莫能助。

  郑深说:“刀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等童将军回来。童将军和林将军可真是打仗的好手,仅凭几千将士就能抵挡住葛家军数万大军攻城,比咱们去年看起来还游刃有余。”

  童敬每隔几日会带着骑兵回庆川休整几日,主要也是为了携带新的物资,同时向陈云州禀告兴远的战况。

  陈云州笑道:“他们都是将才,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咱们去年都是临时招募的兵员,他们那五六千人好歹都是经过训练的,况且还有咱们给他们提供物资。只是一直这么耗下去,城中的粮食也只能坚持三四个月了,若是葛家军打算长期围困兴远,城中的物资迟早有耗尽的那天。”

  兵器、火、药这等物资还比较好运输,因为需要的量比较少。

  但粮食是消耗品,送少了没用,多了肯定是没办法在葛家军的眼皮子底下做这种手脚的。

  除了粮食,木柴等燃料也比较紧缺,现在天气暖和了,据说兴远城中除了煮饭,其他时候都不得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