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54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现在虞书慧身边伺候的人都被调走了,只有秋碧一个守着她。

  皇宫里是最现实不过的一个地方。虞书慧的同胞兄长,最宠她的太子死了,皇帝现在又不待见这个女儿,将她关进了景阳宫中,不准她踏出景阳宫一步。

  看她落了势,别说是往日看不惯她的公主妃嫔,就是太监宫女也敢踩她一脚。

  如今景阳宫每日的吃食都是别人吃剩下的,冬天是冷的,夏天是馊的,这待遇连稍微得势一些的太监宫女都尚且不如。

  之所以成这样,还要从虞书慧跟仇人安庆侯之子焦成福的婚约说起。

  嘉衡帝不顾虞书慧的哀求,下旨赐了婚。

  虞书慧不愿嫁给焦成福,在嘉衡帝的寝宫外跪了三天都没能让皇帝收回成命。

  她因此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似是想开了,出宫参加了姑母安泰公主举办的宴会,还特意邀请焦成福见面。

  见面后她给焦成福下了蒙汗药。

  等焦成福饮下掺了药的水昏迷过去后,虞书慧拿出藏在身上的小刀就往焦成福胸口捅去,一连捅了十几刀,直接把焦成福给捅成了个血人。

  若非焦成福的小厮听到动静察觉不对跑进去,焦成福还不知道要挨多少刀。

  可惜虞书慧力气小,而且匕首比较短,没扎中要害,焦成福在鬼门关闯了一圈之后,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体极虚,走路都要喘气,时不时心口痛。

  经过这事,他怕了虞书慧,说什么都不肯娶虞书慧。

  安庆侯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哪还敢让宝贝儿子冒险啊。

  安慧公主就是个疯子,要是嫁进他们焦家,谁知道还会出什么事。皇帝没说杀她之前,他们也不敢轻易弄死她啊,到时候他们有所顾忌,这公主却什么都敢干,搞不好他们一家老小的命都要搭进去。

  所以安庆侯先是悄悄托人花了重金请贵妃帮忙说情,然后自己在宫门外跪了三个时辰,只求皇帝收回成命,他们家高攀不起。

  这事说起来也是皇家理亏,嘉衡帝在贵妃的劝说下,总算是取消了这桩婚事。

  但经此一事,安慧公主的婚事也成了个老大难。

  本来因为太子的关系,朝中有追求想升官发财的人家都不想娶安慧公主,如今出了这种事,那些没什么本事,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也不敢了。

  好些有适龄儿郎的勋贵都赶紧给儿子定了亲,甚至连一些三四十岁的老鳏夫也通通以最快的速度找了继室,不然谁知道皇帝会不会因为想要磋磨安慧公主赐婚给他们。

  嘉衡帝知道这些事,勃然大怒,正逢江南动乱,他也没心思管安慧公主的婚事了,就下旨将安慧公主圈禁在了景阳宫中,任其自生自灭。

  武峣也想过救安慧公主,找个风评不怎样的二世祖娶了安慧公主,好歹让她逃离景阳宫这个牢笼。

  但安慧公主一直不同意。

  想到焦成福的事,大家都不敢勉强她。可现在都过去一年多了,安慧公主关在景阳宫中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再这么下去,秋碧担心她的身体会挺不住。

  如今听说陈云州得了势,秋碧才想用陈云州来激起她的求生欲。而且能远离京城,对安慧公主来说也不失为一桩幸事。

  可她没想到公主竟还是不肯同意。

  秋碧抱着安慧公主的腿失声痛哭:“公主,您别这样,太子殿下泉下有知,定然是不愿意看到您如此的啊。”

  安慧公主轻轻摸着秋碧的头说:“太子哥哥死了,嫂嫂也死了,盼英盼庆也死了,我一个人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秋碧,你走吧,不用管我了,去其他宫里,好生过日子,这辈子是我对不起你。”

  “公主,奴婢再也不提了,求求您,求求您,别赶奴婢走好不好?”秋碧生怕被赶走,赶紧给她磕头。

  安慧公主扶起她:“傻丫头,跟着我只有遭罪啊。”

  “那奴婢也不管,公主在哪儿,奴婢就在哪儿。”秋碧连忙说道。

  安慧公主抱住她,眼泪不停地往下滚:“傻丫头,傻丫头……”

  主仆俩抱在一起,哭做一团,外头路过的老嬷嬷听到这哭声,无奈地叹了口气。

  

  七天后,陈云州收到了朝廷加急送来的旨意。

  第一道是恩准庆川军可采矿锻造兵器,并指明了庆川、兴远、仪州三府四处铁矿的位置。庆川就是洪河边上的那处铁矿石,已经被开采了大半。

  仪州倒是有两处,但规模不是很大,最主要还是太远了。陈云州暂时不考虑,所以只能将目光落到兴远。

  兴远的铁矿位于长平县,规模很大,占据了一座山头,具体有多少储量不清楚,但肯定比庆川这处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长平县不远处还有一座煤矿。

  铁矿煤矿都有了,这不冶炼锻造最好的地方吗?

  因为几百里远,运送铁矿煤矿太麻烦了,陈云州准备去实地考察一遍,看情况,若是这地方不错,就派人就地开采冶炼,再将铁器运走,这样运输成本会低很多。

  第二道圣旨就没那么让人高兴了。

  朝廷下旨命庆川军攻打桥州,将葛家军的主力拉回来,阻止其继续北上东进扩张。

  桥州要收回来,葛家军也要打,但不是现在。

  马上进去八月,水稻成熟了,正是秋收的时候。怎么也要先把粮食收了,再将小麦种下去后才考虑这件事。不然耽搁了秋收,没有粮食,庆川军这么多人吃什么?

  但朝廷的圣旨也不能违抗。

  陈云州回了一封奏折,先是表示皇恩浩荡,全庆川上下感激不已。

  然后表示等他们庆川军的武器、铠甲在有了,会立即出兵作战,收复桥州,剿灭乱军,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朝廷给一批粮草,这样庆川好男儿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攻打桥州。

  这要求不过分,但朝廷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陈云州也不怕,还是那句话,天高皇帝远,皇帝即便生气,现在也不可能砍了他,那还有什么慌的?

  将信封好,命人送出去后,陈云州交代了一番就带着乔昆、柯九前去兴远考察长平县的铁矿了。

  长平县在兴远西北,所以他们要先去兴远,跟钱清荣见一面。

  三天后,一行人顺利抵达兴远。

  “钱大人,又见面了,幸会幸会。”陈云州拱手道。

  钱清荣乐呵呵地说:“陈大人,这次该轮到我做东道主了,里面请。”

  进了厅堂,落座后,陈云州把圣旨拿了出来,笑道:“开矿之事,多亏有钱大人帮忙说情,陈某感激不尽。如今朝廷已经下旨,钱大人请过目。”

  毕竟是要在兴远州开矿,这个事怎么也要在钱清荣这边走一遍。

  钱清荣双手接过圣旨,看完后笑道:“陈大人是打算在长平县开矿吧?在京城时,我便听工部和户部的大人们讨论,说长平县这处铁矿虽不是特别好,但储藏量不小,这个地方应能满足庆川军所需。”

  “不错,而且长平县还有一处煤矿,有煤有铁,我准备在长平县建个钢铁冶炼工坊和兵器锻造工坊,还请钱大人通融通融。”陈云州开玩笑地说道。

  钱清荣哈哈大笑起来:“陈大人太客气了,圣旨已下,这是应当的。今天你们在府衙休息一晚,咱们明天就继续出发去长平县吧。”

  双方商议好,第二天启程时,队伍中又多了几个人,其中包括钱清荣、林钦怀和崔弦。

  钱清荣不知是不是上次仙桃镇的后遗症,似乎是有些怕林钦怀,总是避着他。只要看到林钦怀在跟陈云州说话,他就会离得远远的。

  陈云州察觉了,但对方既没明说,他也就装不知道。有个人镇得住钱清荣也好,他能老实不少。

  长平县离兴远城不是很远,只有八十来里,但路比较难走,硬是用了两天才到。

  长平县的这处铁矿就是一座山,名叫黑铁山。

  这座山有两三百米高,整体呈黑色,其上只有少量的植被,而且都非常矮小,几乎没什么大点的树木,因为这座山是一座裸露的铁矿,表面覆盖的都是黑乎乎的铁矿,土壤少得可怜。

  也正是因为这座铁矿裸露在地面上,工部那边才会有记载。

  陈云州骑马绕着这座矿山转了一圈,用了半个时辰左右,由此可见这座山的占地面积非常大。

  有这么座铁矿,庆川军的兵器铠甲不愁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煤矿就在距铁矿四五里远的地方,也是一处露天煤矿,挖掘非常容易。

  可以说,长平县这地方简直是老天爷喂饭吃,若是搁现代,肯定是一座资源型城市,铁路网什么的早就修得好好的了。

  可惜,在古代这些资源就搁在这白白闲置了这么多年,最后便宜了陈云州。

  经过两天的勘察比较,最后他们选取了距这两处矿藏都有三四里,一个叫百水谷的地方修建冶炼工坊,之所以选这地方是因为这地方被河水冲击成了一块面积比较小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建造房屋。

  此外也是因为钢铁冶炼离不了水,冶炼锻造工坊那么多的工匠和家人生活也需要水。

  勘探好地方,后续的建造工作就交给了乔昆和崔弦。

  乔昆带了几名师傅过来,但这点人肯定不够,所以需要招一些学徒,此外还需要大量的挖矿人员。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就从外地进入兴远的流民中招募,因为现在兴远的空置土地和房屋都快分完了,再来流民只能让他们自己开荒了。

  可现在已经是八月了,水稻已经开始收割,小麦种下去也要来年四五月才能收割,这中间还有大半年的空挡,对于没有什么积蓄的流民而言,日子将会相当难熬。

  所以招流民也能解决一部分人的生计。

  除此之外,陈云州还提议:“钱大人,若还有流民,可将路修起来了。先修煤矿、铁矿到百水谷吧,然后再从百水谷修往兴远城。”

  钱清荣乐呵呵地说:“陈大人出资吗?”

  他可是知道,陈云州的工坊弄了不少好玩意儿。现在南来北往路过兴远城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去庆川的。

  陈云州怕是赚了不少钱,难怪有钱自己出资修建庆川全境内的主要道路。

  陈云州笑眯眯地点头:“我修就是,不过先说好,这条路要说清楚,这是咱们庆川修的,我陈云州掏银子修的。”

  陈云州也不想这么张扬的,但没办法,现在拥护值才一百三十万,距两百万遥遥无期,距六百万就更远了。

  所以做好事一定要留名。

  钱清荣眼神闪了闪,笑道:“这是当然,我可不会贪墨陈大人的功劳。”

  陈云州说:“这事只需让修路的百姓知道即可,朝廷那边,这还是钱大人的功绩。若非钱大人组织有方,一心为民,哪会有这条路。”

  钱清荣看陈云州说得真诚,便没有跟他争:“那就多谢陈大人了。”

  

  就在长平县紧锣密鼓地修路建工坊,招募百姓之时,朝廷也收到了陈云州的奏折。

  嘉衡帝大发雷霆,重重将奏折摔在了桌子上:“好个陈云州,贪心不足,既得铁矿开采权,又要粮草!这就是你们举荐的好臣子!”

  他阴沉沉地睨了众臣一眼。

  胡潜都快哭了,这是戈尚书开的头,其他大臣都同意的,他一句话都没说,皇上为何要瞪着他啊。

  当没办法,谁让他是兵部侍郎呢。

  胡潜只得硬着头皮说:“皇上,这行军打仗,粮草是重中之重,若粮草供应不足,兵心必乱。”

  说着他还往户部尚书富国祥那边瞅了瞅。

  富国祥早想好了对策,直接将球踢了回去:“皇上,庆川府去年的田赋一直未曾上缴国库,照理来说,庆川府应该不缺粮。”

  一提这事,嘉衡帝就很恼火:“这个陈云州无法无天了,以前在京城就敢忤逆朕,如今去了庆川,更是不将朕,将朝廷放在眼里,混账东西,咳咳咳……”

  嘉衡帝说得急了,不住地咳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