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59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第一波人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但估计第二波第三波又会很快到来。

  陈云州下令让人快速将身体健康的人和轻症患者全部召集起来,轻症患者负责营地的卫生,照顾病的严重的病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加入建房子、砍柴、维护治安的行列。

  第二天第二批难民到来,有第一批难民的现身说法和引导,这批难民融入营地的过程比第一批人还快。

  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随地吐痰习惯了,没将告诫放在心上,被抓到罚一顿不能吃饭之后在营地中大吵大闹,被驱逐出了营地。

  这事傍晚还被宣讲员拿出来当作反面例子,讲给大家听。

  说实话,这些百姓以前在自己家的时候都没这么讲究,现在营地规矩这么多,很多人还真是不习惯。

  可他们怕被赶出营地,怕被驱逐,所以只能克制自己的性子,遵守营地的规矩。

  两天,这些人就给陈云州贡献了六万多的拥护值,平均一人四五点。

  按照这种速度,要不了几天《疫病论》就可以兑换了。

  陈云州有些期待,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随着越来越多难民的涌入,营地显然是小了。

  陈云州在第一批抵达的难民中挑选出了两个领头人,其中一人是含武县的县令詹尉,另一名是定州杨家武馆的馆主杨盟。

  这两人来了营地之后表现非常突出。

  他们帮忙组织百姓,维护治安,砍树建房,颇有成效。

  而且这两人都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到难民营的。

  杨盟带着他的六十岁的老母亲,詹尉则带着他五岁的小女儿。

  至于两人其他的家眷,都死在了这场洪水中。

  若非他们俩身强力壮,只怕老母亲和小女儿也会死在逃难的途中。

  这样的两个人,有能力有软肋,还对朝廷有仇恨,正是带队回定州的不二人选。

  陈云州观察了几天,然后召见了二人。

  两人看到陈云州都非常激动:“下官/草民詹尉/杨盟见过陈大人。大人大恩,没齿难忘。”

  陈云州示意他们俩坐下:“二位不必多礼,我找你们来是有些事要与你们说。如今你们也看到了,营地只有这么大,随着源源不断的难民涌入,这地方不够住了,因此我想让二位组织一部分身体健康的难民返回定州,重建定州。等这些难民的身体康复后,我也会将他们送回去。”

  詹尉和杨盟对视了一眼,眼底都带着不安和忐忑:“大人,咱们……咱们不能留在庆川吗?小的不求一直吃赈灾粮,小的只求给小的一个机会,小的什么苦都能吃。”

  故土难离,但如果家园已经毁了呢?

  他们这几天从庆川的大夫、士兵还有镇上来帮忙的百姓口中听说了不少庆川的情况。

  乱世中,像这位陈大人这样宅心仁厚,把贱民当人看的官员不多了。想到庆川百姓的生活,他们就羡慕不已,所以很多人都打定主意留在庆川。

  陈云州看出来了,他们不想走。

  但这怎么行,定州还等着他们去建设呢。

  他可不想白白把定州还给朝廷。

  陈云州笑道:“但如果定州能够分地给大家?”

  “分地?”杨盟惊讶地问,“大人的意思是?”

  陈云州耐心跟他们解释了自己的打算:“……你们先去定州,等这边的局势稳定下来,我也会去。如今洪水已经退了,咱们也该重建家园,凡是加入到重建家园这项行动中的百姓,不拘是定州还是其他州府的,每家都可按人头分到两亩地的种植权,不可买卖,终身有效。”

  詹尉更关心另一点:“陈大人也会去?”

  陈云州笑了笑说:“不止是我,童指挥使也会去。毕竟咱们重建了定州,也要征兵保卫定州,否则定州就是一块肥肉,随时都可能落入乱军手中。”

  陈云州没有提朝廷,但只要面前这两人不傻都会明白他的意思。

  他亲自去监督建设定州,还会为他们提供粮食。此外庆川军也会驻扎在定州,还会在定州征兵,这已经完全没朝廷什么事了。

  以后定州就是他的地盘了。

  朝廷抛弃,葛家军也不要了,那他要。

  詹尉身为县令,最先明白陈云州的意思,当即跪下激动地说:“属下都听大人的。”

  杨盟慢了半拍,但还是从詹尉的态度中明白了陈云州的真实意图,也赶紧下跪表忠心。

  陈云州伸手将二人扶起来:“两位,庆川不会放弃定州,我陈云州也不会放弃定州,重建定州,让定州百姓人人有田种,有衣穿,是我们的目标。咱们一起来实现这个目标吧。”

  “是,陈大人,属下这就去召集身体康健的百姓返回定州。杨馆主第二批再出发吧,营地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最好隔几日就走一批。”詹尉主动说道。

  陈云州颔首:“不错,那就由你先组织人手返回定州。我会让人给你们准备几个窝窝头,庆川那边也会安排人送一批种子和粮食、农具过去,你们清理出一批田地就先种一批庄稼,这样后续返回定州的百姓就能有吃的了。”

  “此外,这些注意事项让队伍里的人谨记。回了定州,将遇到的人和动物的尸体都烧毁了,动物的尸体绝不能吃,饮水也只能将井水清理一遍,然后煮沸后再喝,切记不能再喝生水。营地中这些人之所以感染疾病,很多都是因为……”

  两人一一将这些注意事项记在心中。

  第二天,詹尉带了第一批三千青壮年离开曲安镇,从兴远边缘返回定州。

  当初,他们是逃难而来,惶惶不可终日,这一次,他们是满含希望地返回定州,去重建自己的家园,去寻找走失散的亲人朋友。

  第四天,杨盟又带了五千人返回定州。

  接下来,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入营,又会有几千人离开。

  在杨盟离开的前一天,陈云州终于凑齐了两百万拥护值,兑换了那本《疫病论》。

  翻看只粗略扫了一圈,陈云州就感觉这两百万花得值。

  这本书上囊括了现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瘟疫,从发病的原因到病情的具体状况,再到如何防治这些瘟疫,都写得详详细细。而且方法也都是现代以前的,也就是说古代社会也能借鉴。

  谭雄看了这本书后如获至宝:“大人,您从哪儿来的?这上面的牛痘种植法真的能预防天花吗?”

  要知道天花这种病每年都能造成几十上百万人的死亡。

  当初麻宝就是因为得了天花治病才捡漏了皇位。

  陈云州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天花,而是洪灾后的瘟疫,你看看这些方子,找相应症状的病人试试,若是有效果,就改用上面的药方。”

  他也没将话说太死。

  只要有效果,谭雄自然会采用新药方。

  “好,那小的这就去试试。”谭雄欣喜若狂。这本书让他对瘟疫的了解更上了一个台阶。

  经验证,《疫病论》上面的药方对瘟疫效果要好很多。只吃了两天的药,重症患者就有好转的迹象。

  见状,陈云州立即让人连夜抄了两份,一份送去给钱清荣,兴远那边也涌入了一些难民,虽然没他们这边人数多。但兴远的难民生病的更多,因为很多人在灾区逗留的时间更长,没吃的,捡了水中泡胀的粮食、动物尸体就吃,渴了就喝污水,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另一份陈云州则让回定州的队伍带去给詹尉。这样若是在定州发现了感染者,这些药方也能治他们的病。

  

  韩子坤手底下那三万老兵被隔离了起来,虽然有大夫诊治,但还是死了两千多人。

  其他的人也是闻瘟疫色变。

  这种情况也别提去打什么青州了,只能先留在怀州休养生息。

  韩子坤气得半死,唯一能让他高兴的就是每日又有多少难民去了庆川、兴远。

  到八月底,就他们“输送”过去的难民都已高达二十余万人,还不提那些自己流入的。

  按照他们的估计,死在庆川、兴远的难民恐怕数以万计。

  瘟疫也会在两地扩散开来,无数的人被感染,甚至连庆川军也会中招,失去战斗力。

  韩子坤更是不打算去打青州了。他想趁乱掉转头去拿下庆川,一雪前耻。

  于是从八月下旬开始,葛镇江就陆陆续续派出探子前去打探庆川的消息。

  只是他们等啊等,没等到庆川大乱,反而等回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些定州难民没有进入庆川,而是陆陆续续返回定州了,而且庆川还有队伍运送粮食前往定州并有庆川军相护。

  听了这话,葛镇江几人都跟吃了翔一样难受。

  葛镇江脸色阴沉地说:“好个陈云州,这是打算趁机拿下定州了!”

  韩子坤更难受,当初他打下定州也是费了些力气的,屁股都没坐稳就损失大半兵力灰溜溜地滚了。如今庆川军倒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定州。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还是他们送上门给对方的。

  若他们不将难民送过去,庆川府哪能捡这么大个便宜。

  韩子坤气得狠狠瞪了一眼葛淮安:“都是你出的馊主意。”

  葛淮安觉得很无辜:“当初你们不也同意了。”

  见状袁桦赶紧出来打圆场:“两位大帅别生气了,这事不怪你们。实在是这庆川府有些邪门,感觉像是气运护身一样,怎么都打不死。咱们还是暂避其锋芒吧,往青州又或是绕过定州边缘拿下吴州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年连番倒了大霉的韩子坤现在还真的相信气运一说。

  前不久他还特意去庙里拜了拜,所以他丝毫不怀疑袁桦的话:“我看军师说得对,咱们还是先别去招惹这个庆川了,等休息一阵,我……我去打吴州。朝廷当初炸毁了阳宁河,不就怕我们北上吗?我拿下了吴州,咱们再找龚鑫商量,一起北上。”

  袁桦微笑着点头:“韩大帅这主意不错,若能跟龚鑫那边联合,打退楚家军,在江南站稳脚跟,再一路北上,直接拿下京城,届时还有谁能跟大将军争锋?”

  最后一句话实在是动听,葛镇江想到那一幕就心血澎湃:“也罢,军师说得对,咱们不跟庆川争这些鸟不生蛋的破地方,一会儿我就给龚鑫写封信去。”

第079章

  八月下旬, 定州水患,淹了韩子坤数万大军,葛家军右路军败走怀州, 损失惨重的消息传回京城, 嘉衡帝龙心大悦,大大夸赞了出主意的兵部尚书戈箫:“不战而歼敌数万,重创乱军, 戈爱卿之才堪比兵仙韩信。传令下来,赏戈尚书黄金千两, 锦缎百匹!”

  戈箫还是那副病怏怏的模样:“咳咳……谢皇上隆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 有爱卿这等忠义之臣,何愁我大燕不兴。诸位爱卿当向戈尚书学学,如何为国分忧,替朕解愁。”嘉衡帝看向其余臣子,眼神就没那么友善了。

  殿下响起稀稀落落附和声:“皇上说得是, 戈尚书乃我辈楷模。”

  嘉衡帝赞许地点了点头:“如今韩子坤退走定州,原来的定州知府呢?”

  虞文渊站出来道:“回皇上,原来的定州知府刘霍死在了乱军攻城中, 后来乱军任命的知府不知所踪。”

  其余的他没说。

  不少大臣都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葛家军退走, 定州成了无人之地,嘉衡帝是打算“收回”定州。

  但定州被洪水淹没了大半, 只有少部分地势较高的山区没有受灾。如今定州一片狼藉, 百姓流离失所, 谁愿意去接收这个烂摊子?

  朝廷如今的情况肯定是不可能拨多少银钱给定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