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10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戈箫随着王安进了内殿,直接就跪下磕头认错:“微臣戈箫参见皇上。微臣有罪,竟不知那胡潜有了二心,没能提前发现并将他绳之以法,请皇上责罚!”

  这种好态度并没有让嘉衡帝的心情好多少。

  嘉衡帝咳了几声,阴晴不定地看着戈箫:“你真不知胡潜变了节?他可是你手底下的人,你们共事几年了?”

  戈箫也不辩解,只一个劲儿地认错:“回皇上,五年了。是微臣失察眼拙,让那贼子给蒙混了过去,都是微臣的错,微臣甘愿受罚。”

  “世上竟还有人能骗过你戈尚书!”嘉衡帝阴阳怪气地开嘲。

  戈箫苦笑:“皇上,微臣亦是人,是人就有眼拙失算的时候。微臣下面的人出现这种事,微臣无可辩驳,就是皇上撸了微臣头上这顶乌纱帽,微臣也绝无半句怨言。”

  他就主打一个认错到底。

  嘉衡帝刚愎自用,性情古怪,若是辩解,只会激怒他,顺着他效果反而会好很多。

  “你倒是有些自知之明。”嘉衡帝冷哼,长满老年斑的眼皮耷拉着,不善地看着戈箫:“听说那胡潜的家人好友全部都离开了京城?戈尚书,依你看,现在该如何办?”

  戈箫连忙说道:“皇上,朝廷威严不可辱。胡潜蒙君恩,食君禄,却不思报答君恩,反倒叛变投敌,依微臣看当严惩。其一让天下人口诛笔伐,共唾之。其二,派人去庆川,刺杀胡潜,以儆效尤!至于京城,京官不得随意离京,尤其是家眷,以防再出现胡潜之流!”

  这番回答,嘉衡帝还算满意:“既如此,那就交由你去办,将功折罪。戈箫,朕对你信赖有加,你可莫再做出令朕失望之事。”

  戈箫松了口气,连忙说道:“是,微臣遵旨……”

  话未说完,他就摇摇晃晃,扑通一声栽倒在了地上。

  旁边的王安见状,连忙跑过去,轻声唤道:“戈尚书,戈尚书……”

  见戈箫一点反应都没有,他挥了挥手示意小太监去请太医,然后对嘉衡帝说:“皇上,今日外面风雨颇大,戈尚书身子骨一向不好,许是感染了风寒。奴才还是让人将他抬出去吧,以免传染其他人。”

  其实是提醒皇帝,别被传染了。

  嘉衡帝皱眉,有些嫌恶地瞥了戈箫一眼,立即挥手:“带下去吧,让他身体没好之前,不用进宫了。回头你去太医院取支老参派人送去戈箫府上。”

  “是。”王安连忙唤来两个小太监将人抬了下去,心里则感慨姜还是老的辣,戈尚书今天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这一关总算是平稳度过了。

  就是回去以后戈尚书恐怕得在床上躺好几日了。

  

  庆川,陈云州先接到了林钦怀的信。

  看完后大乐,这个胡潜,看着跟郑深一样,是个脾气好的,不料竟也是个睚眦必报的,估计这回戈箫要喝一壶了,龙椅上那位必然更震怒。

  不过林叔想以此吸引更多的官员投奔庆川,只怕是不可能的。

  庆川距京城还是太远了,出了这种事,朝廷以后肯定会严防死守,即便有大臣对朝廷不满,郁郁不得志,想要投奔庆川,只怕也没机会。

  不过捞不到人,把水搅得更混,让敌人内部乱了起来还是可以的。

  陈云州派人请来郑深,将信递给他之后说道:“郑叔,我有个主意,我们庆川如今已拿下九州,几乎占了这天下两成的土地,虽然人口要少一些,但也有一千多万。哪怕庆川九州不是文昌繁盛之地,可出去的官员也不少,朝廷中应该也有两位数以上出自这九州的官员吧。”

  郑深放下信说:“具体数字未统计不清楚,但几十人肯定是有的。大人,可是想招募这批人?”

  陈云州笑呵呵地说:“不错,我准备贴出一张告示,凡是出自这九州的官员,只要没犯下过大贪大奸大恶之事的官员,都可投奔庆川。而且无论他们投不投奔庆川,庆川都不会迁怒其族人宗亲,相反,庆川会善待其家族。”

  这跟朝廷一比,岂不是高下立判?

  而且这个时代讲究家族宗亲抱团取暖,这些官员自己不在,至亲也入了京,但在老家多少有些亲戚朋友。反正他也不搞连坐威逼这一套,嘴上随便说说就能让皇帝猜忌他们,岂不是美事一桩。

  “当然,招募多少人我是没抱太大希望的,我主要是为了搅浑这淌水,让皇帝更不信任臣子们,朝臣相互猜忌。”

  这会进一步削弱朝廷的实力。

  以后皇帝每用一人,都会怀疑对方会不会叛变。尤其是老家处于陷落地区的朝臣,皇帝和朝廷都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感,担心对方会是第二个胡潜。

  而这批人如果是奸佞小人,很会溜须拍马,讨好上峰的还好,但若是耿直的,以后在朝中的日子必然更难过。

  恰好,往往干实事,踏踏实实一心为朝廷办事的也是这批人。

  可他们却会因为皇帝的猜忌、上司的不信任、同僚的排挤,在朝廷中举步维艰。他们的提议,他们的决策,都会遭受各种质疑。

  长久下去,他们在朝廷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小,他们也会越来越不受重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也会逐渐到达一个顶峰。

  等他们看到胡潜等人在庆川受到重用,施展才华,焕发出事业的第二春,他们自然而然会心动,那时候才是庆川接收朝廷人才的高峰期。

  这一招是明晃晃的阳谋,攻心计。

  但皇帝、朝廷一定会上当。

  因为皇朝末年的老迈帝王体力衰竭,寿命不长,烽烟四起,他们的疑心病会越来越严重,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自信、对王朝不自信的体现。

  郑深笑看着陈云州:“大人这么一搞,只怕以后嘉衡帝看哪个臣子都觉得对方可能会叛变了。”

  陈云州大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郑叔,你对京城的情况比较了解,这事就交给你了。咱们也不做别的,就大肆宣扬,庆川愿重金招募有志之士。”

  郑深笑呵呵地说:“大人,其实有个效果更好,除了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事,你再亲自给朝中诸位大臣写一封招募信。嘉衡帝这人疑心病很重,在不少大臣家中都安排了探子,这事瞒不过他,到时候他会更怀疑这些大臣的。”

  陈云州哑然失笑,不由得说:“郑叔,我以后再也不敢小瞧老实人了。”

  郑深一个,胡潜一个,平日里看起来都是那种脾性好,很好相与的,但坏起来也贼带感,焉坏焉坏的,搞人心态很有一套。

  他一口答应下来:“好,我写。皇帝最信任谁来着?兵部尚书戈箫是吧?那我就给他写!”

  郑深笑道:“大人事务繁忙,交给我来也行。除了戈箫,虞文渊也安排上吧,还有户部尚书富国祥,大理寺卿……”

  好家伙,这是要一网打尽啊。

  他一连念了七八个名字,而且都是朝中两三品的大员,很受嘉衡帝信任的那种。

  要是嘉衡帝把这些人的官都撤了,那就有好戏看了。即便不撤职,君臣大眼对小眼,天天针锋相对也很有意思。

  反正是朝廷的乐子,不看白不看,他们左右就写一封信的事,陈云州竖起大拇指:“成,那这事就有劳郑叔了。”

  郑深明显比他更了解京城这些大臣,由他来写这些信也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起到挑拨离间的作用。

  郑深拱手:“大人信任,我定不负众望。”

  陈云州笑着点头:“我自是信任郑叔,这事就交给郑叔。对了,过几天胡潜他们应该就会到了,我看林叔的意思,他们可能想留在庆川,郑叔安排一下他们的住处吧。”

  其实也是给郑深提个醒,他以后要跟胡潜长期共事了。

  郑深低头看了一眼信上的名单,主动请缨:“好,大人,让我去接待他们吧。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安顿他们?”

  陈云州说:“如果他们想去做地方官,陕州、洛州、仪州的知府都可以给他们挑。如果他们想留在庆川,那就让他们做自己最擅长的。胡潜和黄郎中负责军务,这位岳员外郎以前是户部的人,管账应该是一把好手,交给郑叔你吧,让他替你分担一二,至于……”

  “好,大人这样安排很好,既照顾了他们个人的意愿,也参考了他们的能力。”郑深赞同。

  但他心里猜测,这几人应该都会留在庆川。毕竟离上司近,以后升迁的机会才更大。

  他家大人的天地绝不会只庆川一地,随着庆川北上东进,他们也迟早会组建自己的朝廷,那时候这些人都会是元老,若是去地方上担任地方官,前途肯定不如留在庆川。

  三月初三,胡潜一行人顺利抵达庆川。

  南下这一路,五人真是感想颇多,首先是各州明显比北方的州府更繁华。其实按理来说,北方各州属于中原大地,人口更稠密,商贸往来也更多,当更繁华才是。

  但常年的战乱征兵,繁重的田赋徭役,让百姓苦不堪言,连生存都艰难,哪有什么余钱,光凭富商豪绅这点人,能繁华得起来吗?

  但庆川诸州不一样,百姓的精神面貌要好很多,连衣服上的补丁都普遍要少一些。

  更别提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工坊,还有平坦宽敞的马路了。

  庆川的路确实修得好,同样的距离,从北地回榆州,他们要多走好几天。

  庆川城更不愧是南方第一大州府,城中百姓十万,商贾旅人无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他们还在街上看到了好几种在京城才能吃到的小食。

  黄昆瑞倍觉稀奇,四处张望,嘴里啧啧称奇:“同样是偏远州府,这庆川比咱们榆州热闹多了。”

  胡潜没接这话,目光落到正前方不远处的中年文士身上。

  没得到回音,黄昆瑞用胳膊肘顶了顶他:“胡兄,你看什么呢?这么专注?”

  胡潜下意识地说:“刚才好像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我眼花了。”

  “谁啊?我认识吗?”黄昆瑞好奇地问道。

  胡潜刚想张嘴,便看到那人含笑走到了他们面前,拱手笑道:“胡大人,黄大人……抱歉,本应该去城外迎接诸位的,但刚才有点事耽误了一些时间,出门晚了一些。忘了介绍,在下是陈大人身边谋士郑深!”

  “诸位大人这边请,咱们先去府衙喝茶,我已派人去通知陈大人了,他一会儿就回来。”

  胡潜定定地看着他,看着他眉宇间平和宁静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许是他的目光太热烈,郑深回头,笑看着他问道:“胡大人一直盯着我瞧,可是我脸上有什么不妥?”

  胡潜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多看了他好几眼,轻轻摇头道:“没有,只是郑大人有些像下……我年轻时曾遇到过的一位贵人。”

  郑深不以为意,笑容满面地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树有雷同,人有相似,不足为奇。”

  胡潜挤出个笑容,点头说:“没错,许是时间太久,我记糊涂了,郑先生莫怪。”

  “区区小事,胡大人不必放在心上,诸位请随我来。”郑深笑着带他们进了府衙,让人奉上茶水,然后跟他们讲了一些陈云州大致的安排。

  “诸位大人的府邸,我已安排妥当,就在城北,通判陶大人也住那边。如果诸位大人对这些有异议的,一会儿我家大人回来了,诸位尽管提。”

  黄昆瑞几人看向胡潜。

  胡潜代他们表态:“没有,陈大人和郑先生安排得很好,有劳郑先生费心了。”

  郑深笑着点头,随即跟他们讲起了庆川府的一些风土人情、还有目前的主要政策等等。

  半个时辰后,陈云州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进来,笑着拱手:“让诸位大人久等了,抱歉。”

  胡潜他们连忙起身见礼:“陈大人言重了,属下也是刚到!”

  他们态度摆得很低。

  陈云州招呼他们坐下,然后自己再到空留的主位落座,先关心了一番他们路上的情况,家里的情况,然后笑着提起了对他们将来的安排:“郑先生应该已经跟你们提过了,不知诸位大人是什么想法?”

  胡潜几人也早就商量过。他们既然没彻底致仕,还不顾骂名投奔了陈云州,自然是想干一番事业,既能一展所长,又能光宗耀祖。

  所以他们所有人都一个意思:“我等愿留在庆川,追随大人!”

  陈云州笑道:“好,好,我们庆川正好缺诸位大人这样的人才。不过现在庆川还比较小,暂时不能给诸位大人相应的官职,还要委屈诸位大人一段时间。不过俸禄不会比诸位大人原来的少,诸位若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胡潜摇头说道:“我们没有其他要求。只是胡某有个疑惑,大人如今手底下已有九州,为何不效仿龚鑫?”

  他这是在问陈云州占了这么多地方,怎么还不称王称霸。

  郑深笑道:“这是经我们众人商议后决定的。虽然嘉衡帝昏庸无道,朝廷腐朽,不得人心,但这天下还是有不少忠于赵氏,忠于朝廷之人,如今既已有龚鑫在前面拉住朝廷和这些人的仇恨,我们何不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壮大庆川的实力。实力为上,名不名义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谁能走到最后!”

  胡潜五人听后,对视一眼,拱手道:“还是陈大人和郑先生看得长远。”

  别的不提,这份忍耐力就非常人所及。

  要知道,九五之尊,无上的权力,有几个人能拒绝得了这种诱惑?

  龚鑫的做法才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要不是丢地丢得太快,估计这会儿葛镇江也称帝了。

  陈云州含笑道:“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现在这样比较省钱,咱们庆川还比较穷,银子都要花在刀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