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22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八月末,童敬再次见到了陈云州。

  他惊呆了:“少主,庆川的交流会还没开始吧?您怎么回来了?”

  他可是记得陈云州特意为了交流会赶回庆川的,这还没到九月呢。

  陈云州轻轻摇头说:“别提了,出了点事,咱们进屋说。”

  进了院子,他将西北发生地龙翻身的事告诉了童敬。

  童敬点头道:“最近这段时间,来吴州的商旅也有提这事的,不过不多,很多人也没太在意。”

  大家都把这当成了谈资,甚至还幸灾乐祸,高昌人老祸害大燕百姓,如今遭天罚了吧,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这事引起的连锁反应。

  陈云州一听吴州都有消息传出,顿时来了精神:“童叔,具体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

  童敬摇头:“你要想知道,我派人去打听打听吧。”

  陈云州笑着说:“那有劳童叔了。”

  吴州到底是离北方更近,传过来的消息比较多,甚至连地龙翻身的具体日期都有。

  这事发生在八月初一的半夜,听说西北那边有城墙塌了,高昌人死了不少,而且牲畜受损也很严重。

  高昌人是游牧民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而且西北冬季严寒,现在囤积的牲畜、肉食、粮食等等,都是他们过冬的必备物品。

  现在遭遇地龙翻身,牲畜死的死,跑的跑,损失必然很严重。

  这更加确定了陈云州的猜测,高昌人今年的冬天难熬,他们日子不好过就会抢劫打仗,就是不知他们会选择攻打陕州、洛州还是井州了。

  为防高昌人南下,陈云州写信让林钦怀去了洛州坐镇。

  而且他还颁布了一条命令,让陕州、洛州以北,跟高昌人土地接壤的百姓全部往南迁徙,退居到陕州城以南,不然高昌人南下,他们将是第一批受害者。

  他们如果舍不得家园故土的,可只带走粮食和牲畜,来年春天想回家乡也可。

  两州北地的百姓大多都知道高昌人的凶残,现在官府帮忙搬迁,每人还贴钱一贯,很多百姓都居家往南迁徙,当然也有少部分不愿意搬的。

  但到九月底,两州北方很多村子都空了,只有极少的人家选择了留下。

  这让高昌人南下劫掠时受阻不小,因为他们都是骑兵,出发时并没有带太多东西,都是边走边抢,走到哪儿抢到哪儿,以战养战。

  可如今他们从塞州南下几十里都找不到吃的,这些散兵只能饿肚子。

  更糟糕的是,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九月初气温就降了下来,偶有小雪,一进十月就下了一场大雪,这场雪下了整整三天,有一尺多厚。

  严寒加剧了灾情,缺衣少食的高昌人再一次发动了战争。

  因为少股的散兵南下劫掠没抢到多少食物,担心往南会很长一段都找不到食物,于是高昌人大军决定往东,攻打井州。

  林钦怀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了陈云州。

  但消息传回吴州已是七八日后了。

  陈云州拿着信看了许久,这场战争果然还是来了。

  他把信递给旁边的童敬:“童叔,你说井州能守多久?”

  童敬撇嘴:“就陈天恩那贪生怕死的玩意儿,估计这会儿井州已经陷落了。”

  陈云州的目光落到舆图上:“高昌人拿下了井州,下一个目标应该是长州。长州与京城中间就只隔了一个宣州,京城岌岌可危,朝廷势必会派重兵布防在长州和宣州,将无暇南顾。我估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将楚弢和甄卫召回京。”

  童敬眉头紧锁:“这……他们不管江南了?”

  “不是不管,是顾不上了。对皇帝而言,哪里恐怕都不如京城重要吧。”陈云州嘲讽道。

  历朝历代,都会在京城囤积重兵,有些甚至会过半的兵力都囤积在京师,就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

  当初江南动乱,楚家军不敌,庆川、兴远、桥州等数州上书朝廷,恳请朝廷支援,皇帝也没舍得派禁军南下平乱。

  现在高昌人都快要打到京城了,他能不急吗?

  童敬看着舆图,眉头皱得更深了:“这……楚弢大军一走,那龚鑫他们岂不是可以尽情地往北扩,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壮大龚鑫的实力。”

  陈云州深深吐了口气:“没错,我之所以一直留在吴州就是因为这个。童叔,咱们不能给龚鑫壮大的机会,趁着楚弢还没接到朝廷的调令,在全力进攻田州,我们也出兵,从西攻打田州,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掉龚鑫,吞了他的地盘。”

  本来陈云州也不想这样急的,没办法,形势所迫,再不动手就迟了。

  童敬沉默片刻,用力点头道:“不能便宜了龚鑫,如今也只能动手了。少主,我这就去准备,后日带五万大军前往田州。”

  陈云州说:“带八万吧,吴州留一万大军即可。我会再从怀州、桥州等地调两万兵力过来,到时候咱们还要跟朝廷大军争夺田州,人数太少不行。”

  童敬很乐观:“说不定等打败龚鑫后,朝廷就下令将楚弢调走了,最后全便宜了咱们。”

  陈云州也笑了:“如此最好,但事情不一定会这么赶巧,多做准备总是没错。”

第108章

  葛镇江带着四万多人和大量的钱粮投奔龚鑫后, 给被朝廷大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岳续上了一命。

  六月底,楚家军围困田州失败,损失惨重, 只得退回汝州。

  田州之围暂解, 龚鑫大喜,开了庆功宴,并对葛镇江等人大肆封赏。

  葛镇江被封为了江北侯, 韩子坤被封为安田伯,葛淮安被封为南安伯。

  除他们三人, 葛家军的诸多将领也都有封赏, 虽没有爵位, 但龚鑫在银钱和品阶上都很大方,就连军师也被赏了一千两银子,给了一个四品监军。

  龚鑫此举主要是为了拉拢葛家军,毕竟朝廷大军还在汝州,后面还会打仗, 有兵有粮的葛镇江是个不错的助力。

  但此举却让大岳的老人们非常不满。

  大岳如今只有四个州府,而且自建立起战事就不断,打仗离不开人和钱。所以大岳的赋税并不比朝廷低, 而且征兵征役非常频繁, 毕竟打了这么几年,每天都在死人, 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

  这就导致大岳境内的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和繁重的徭役赋税, 想方设法逃离, 有偷偷跑去其他州府的, 也有举家搬进深山老林藏起来的。

  百姓们逃离,外地商贾很多也不敢到这种战乱地区。

  这让繁华的江南没落了许多, 自江南水患开始,江南人口减少上百万,而且每年都还在持续递减。

  这意味着大岳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在减少。

  龚鑫要养这么多兵马,所以对手底下的人官阶倒是给得大方,但爵位和银钱方面却比较紧。

  从微末起就跟着他的老人,很多都还没封爵,现在葛镇江他们来就一门三爵位,手底下的人也得了不少封赏,这让龚鑫的旧部心里如何平衡?

  要说功劳,这些跟了龚鑫几年,提着脑袋上了多少次战场的人就没有功劳吗?

  这些人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不好明面上找葛镇江他们的麻烦,就经常在言语之间排挤葛镇江等人。

  虽然只是小事,但时不时地来一回也让人很难受。

  到了八月,葛镇江就厌烦极了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他问袁桦:“军师,咱们如今在田州如此不受人待见,我葛镇江也不稀罕什么江北侯,你说咱们往南而去如何?”

  南方朝廷还有几个孤州,驻军很少,而且周围被庆川军和大岳包围,陆地上没法跟朝廷相连,只能走海路。但海路速度很慢,朝廷现在也不可能派大军去守住这几个州。

  他跑过去占两个州,征兵搞钱,发展一波自己的势力,怎么看都比留在田州寄人篱下强多了。

  袁桦赞同:“大将军这主意甚是不错,但怕就怕龚鑫不会同意,咱们要南下,势必要经过大岳的两个州。”

  龚鑫都把他们收编了,这吃到嘴里的肥肉谁还会吐出来?

  要是朝廷的几个州就在田州附近还好,龚鑫不同意,他们也可想办法悄悄跑路,但那三个州在最南端,必须要经过大岳的地盘。

  葛镇江也想到了这点,眉头紧蹙:“这倒是,真是麻烦。这么继续搞下去,咱们葛家军为大岳卖命,我迟早得将自己手里头这点人都搭进去,最后恐怕还讨不了好。”

  现在龚鑫是对他挺客气的,可等他手上没人了之后呢?

  葛镇江自己都差别对待过嫡系和后面收编的人员,所以他能想到他的价值被利用完了之后龚鑫会怎么对他。

  袁桦摇着扇子缓缓一笑:“大将军莫急,朝廷大军必然还会对田州发起进攻。下次我们主动请缨,前去攻打敌人老巢,绕到汝州后方,取了汝州,届时再以驻守汝州为名将其纳入麾下,我们葛家军就又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了。”

  “届时,大将军可重新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势力,也不用寄人篱下受气了。”

  葛镇江懂了,下次打仗他就磨洋工吧,然后寻机出城。朝廷大军攻打田州之后,留在汝州的兵力不会太多。

  很快,葛镇江的机会就来了。

  九月初,秋收刚过,朝廷大军再次对田州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楚家军收了贾长明的三万逃兵,又征了一批新兵,再加上原有的军队,整整十五万大军,兵临田州城下,誓要拿下田州。

  嘉衡帝的耐心越来越差了,已经下旨申斥楚弢无能了。

  若非朝臣拦着,估计楚弢这大将军的位置都坐不稳了。

  楚弢也觉憋屈,这几年打仗,他们前前后后投入了好几十万兵力,死伤二三十万将士,但最后还是没能拿下田州。

  他现在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拿下田州,杀了龚鑫,平定江南之乱。

  龚鑫这边见朝廷大军来势汹汹,也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进去,而且还强制又征召了数万新兵,对外宣称田州城有二十万驻军,先在人数上压朝廷大军一头。

  双方从九月中旬开始交战,第一次就各自投入了超过十万兵力,那一仗从早打到晚,尸横遍野,连田州城下的泥土都变成了黑色。

  九月底,朝廷大军曾一度攻破了田州东城门,田州险些失守。

  这样的情况下,龚鑫自然不可能答应让葛镇江带兵去攻打汝州,不然田州城破了,他的大岳就完了,葛镇江即便拿下汝州又如何?

  龚鑫不同意,葛镇江也无法将几万大军带出城,但他担心自己的兵马受损太过,所以打仗的时候经常是出工不出力。

  时间一长,龚鑫自然也察觉了。

  对此龚鑫相当愤怒,可现在田州岌岌可危,他不能跟葛镇江翻脸,只能忍了,同时想方设法给葛家军布置任务,让他们稍微多出点力。

  战争不知不觉就持续到了十月,双方都损失了数万兵马。

  就在他们打得天昏地暗之时,战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但午时,龚鑫忽然接到了消息:“皇上,斥候发现西边出现了一支大军,人数有数万,距西城门有八里左右,还在往西城门挺进。”

  “西?”龚鑫急忙问道,“最近庆川军、吴州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施斌摇头:“回陛下,没有。”

  龚鑫想了想说:“吴州被庆川军拿下,西边是庆川军的地盘,既然没变动,那来得多半是庆川军。”

  闻言,底下的臣子们都面面相觑,许久还是施斌开口说道:“陛下,现在朝廷才是大敌,庆川军应该不会这时候跟咱们内讧吧!”

  龚鑫想起葛镇江的下场,没这么乐观。

  说到底,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敌人,现在没打起来只是因为有朝廷这个共同的敌人,待得朝廷败走,他们双方回立即拔刀相向。

  不过现在田州战事不利,大岳上下的信心都不足士气低落,如果有强援,必定能提升大岳将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