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35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后面跟来的贾长明看了一眼狼狈跪在雪地中的戈箫,颇为痛快:“朱将军,将戈箫交给末将如何?”

  朱宜年冷淡地说:“随你,走!”

  一声令下就带着他的人走了。

  

  楚家军与甄卫汇合后便紧赶慢赶,一路急行回京。

  只是天公不作美,离开平州天上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雪下得太大,严重拖累了行军的速度。

  本来十来天就能抵达京城,可半个月过去了,他们才赶到距京城最近的县城——景门县。

  也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京城失守了,嘉衡帝被挂在了城墙上。

  楚弢和甄卫大惊失色。

  “怎么会呢?京城可是有十五万禁军。”楚弢万分不解。

  高昌人再勇猛,人数也不会比禁军多。而且禁军还占据有利地形,怎么会沦陷得如此之快。

  甄卫也觉得奇怪:“咱们先派人去打听打听怎么回事吧。”

  “那皇上怎么办?”楚弢担忧地问。

  嘉衡帝被挂城墙上,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甄卫头痛:“这样,咱们带一小队骑兵去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楚弢没有意见,两人带了一百骑兵,快马加鞭,赶到了京城外,远远地便看到几十道身影被挂在巍峨的城墙上,最中间的赫然是嘉衡帝。

  嘉衡帝臃肿的身体还穿着明黄色的龙袍,这会儿华丽的袍子上已经东一块,西一块,到处都是血迹了,他紧闭着双眼,也不知生死。倒是旁边有几个臣子眼睛大睁着,明显还没死。

  甄卫气得握紧了拳头:“高昌人,欺人太甚!”

  楚弢更担心另一点:“皇上身体不好,这么冷的天将他挂在城墙上,他恐怕吃不消。”

  今天雪倒是停了,但气温非常低,而且风很大,刮在人脸上生疼生疼的。

  甄卫也很焦虑:“那怎么办?咱们要强攻京城吗?”

  楚弢觉得不乐观:“只怕很难,先了解清楚禁军到底是什么情况吧。”

  甄卫也赞同,他们派了不少探子出去打探消息。

  傍晚,探子竟带了几千禁军回来,这些都是被打散,从京城逃出来的小股禁军。

  从这些禁军口中,他们也大致搞清楚了情况,是陈天恩和贾长明背叛了朝廷,大开城门,引高昌人入京,从而导致京城失守。

  嘉衡帝本想趁着高昌人还没打到皇城赶紧出城南下与楚家军汇合,但路上遇到了高昌人的伏击被俘。高昌人利用嘉衡帝威胁禁军投降,京城有部分官员和将领投降了,但禁军主帅王石原不肯投降,还救出了五皇子和八皇子。

  现在禁军占据着京城东区与高昌人对抗。

  刚大致了解了情况,傍晚,王石原就派人过来了,邀请楚弢和甄卫带兵从东城门入京,将高昌人彻底驱逐出京城。

  打发了使者,楚弢问甄卫:“你怎么看?”

  对于这位五年前才上任的禁军统帅王石原,楚弢不是很了解,因为他这几年都在外面打仗。

  甄卫有些担忧地说:“我们这样攻城,高昌人只怕不会放过皇上吧?”

  还有其他的皇室子弟,王公贵族。

  他没说明,但两人大概都明白了王石原的心思。既然嘉衡帝已经被俘了,不如全力夺回京城,到时候拥立五皇子或是八皇子上位就是。

  五皇子还好,今年有十四岁了,八皇子今年才七岁,王石原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不然为何王石原现在还能守住城东,但却让嘉衡帝落入了敌军手中。

  “八皇子的生母跟王家有亲戚关系吧?”楚弢问道。

  甄卫点头:“八皇子的外祖母是王石原的姨母。”

  所以王石原其实是八皇子的表舅。

  楚弢眼神阴沉:“咱们还是要想办法救皇上,明日派人跟高昌人谈判吧,看他们怎么才愿意放了皇上。如果他们不同意,咱们只能攻城了。”

  甄卫没有意见:“好。”

  只是嘉衡帝还没换回来,新的问题来了。

  次日清晨,探子来报:“楚大将军,甄统领,庆川军逼近了池州,估计今日就会占领池州。”

  楚弢和甄卫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为难看。

  前有狼后有虎,真是糟糕透了。

  “这个陈云州野心勃勃,一路追着我们,莫不是想一口气拿下京城不成?”甄卫气急败坏。

  楚弢担忧地说:“只怕汝州,还有北方大片地区都落入了陈云州手里。”

  即便拿回京城,大燕也只剩他们脚下这片弹丸之地了。

  甄卫脸色铁青:“庆川军在后面,我们恐怕不敢全力攻打京城,真他娘的操蛋。”

  楚弢想了想说:“听闻陈云州出自西北军,其祖辈被封为定北大将军,常年驻守西北,护西北几十年平安,也许咱们可以派人去跟他们谈谈,咱们先一起打退高昌人,其他的以后再说。”

  甄卫不是很看好:“他这人狼子野心,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答应吧。”

  楚弢摇头说:“这可未必,他的父辈叔伯,陈家多少男儿死在高昌人手中。”

  “那就试试吧。”甄卫终于同意。

  他们派了楚弢的副将到池州面见陈云州。

  

  陈云州从没这么累过,天天不是在赶路就是在赶路的路上。

  北方的路太难走了,尤其是这种冰天雪地的环境下,积雪覆盖了地面,导致雪地下面有没有坑洼也看不清,所以一路颠簸非常难受。

  不过收获也是巨大的。

  楚家军急着回京,根本没阻击过他们,也没留下军队驻守城池,所以他们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短短半月就拿下了好几个州府,搞得郑深、陶建华、胡潜等人不得不跟着他们一路跑,一路停,每拿下一个州府,就留几千驻军,再留一两个文臣收编当地官府。

  等到了池州,只剩陈云州和童敬,还有五万庆川军了。

  人数比较少,而且庆川军多是南方人,第一次到北方,不大适应北方这么严寒的天气,所以到了池州之后,陈云州跟童敬商量了一阵,决定在池州停下来。

  一是先让庆川军休整休整,适应北方的气候,二也是在等林钦怀、童良带兵北上与他们汇合。

  只是他们刚在池州安定下来,楚弢竟然派人来了。

  因为有楚家军在前面,陈云州还没接到京城陷落的消息。

  他让人将楚弢的副将请了进来。

  副将一进门连忙给陈云州行礼:“小人见过陈大人。”

  “刘副将免礼,请坐,不知楚大人派你来有何要事?”陈云州开门见山。

  没什么重要的事,楚弢肯定不可能会派人来见他。

  刘副将开口就给了陈云州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陈大人,京城被高昌人攻陷了!”

  陈云州大惊:“怎么会?京城不是还有禁军吗?”

  刘副将苦笑着说了缘由:“陈天恩和贾长明二人跟高昌人勾结在了一起,骗禁军开了城门。”

  陈云州将信将疑,面上却道:“原来如此,这二人当真是可恶至极。”

  旁边的童敬直接笑了起来:“哈哈哈,福报啊,当初狗皇帝重用陈天恩这个忘恩负义之辈,如今受到反噬了吧。”

  他真是太开心了,也不知道嘉衡帝后悔没有。

  刘副将看到童敬的反应,心凉了半截,可想到如今的情况,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陈大人,高昌人是大敌,时常南下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咱们同为大燕人,在面对外敌时,应同心协力,先驱逐外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我家将军说,陈大人出自忠良之后,必定会以大局为重。”

  童敬听不得这话,冷笑道:“别,我们如今可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刘副将,你们不必拿这所谓的大义来压我家少主,陈家男儿在西北上阵杀敌,死伤无数的时候,朝廷在哪里?你们所谓的大局在哪里?”

  “随便两句话,就想我家少主放下仇恨,去帮你们?别做梦了,没错,高昌人是我们的仇人,朝廷就不是吗?楚弢今日求我们帮忙,那陈家遇难的时候他在哪儿?他又替陈家说过一句话吗?”

  一席话说得刘副将无言以对。

  看着他尴尬的样子,陈云州咳了一声制止了童敬,然后道:“刘副将,我也很钦佩楚将军的为人,楚将军所说的大局为重,我会认真考虑,你先回去吧,容我们商量商量再说。”

  刘副将很想说皇上的身体扛不住了,可看童敬那横眉怒眼的样子,只得作罢:“谢谢陈大人,小人告辞。”

  等他走后,童敬就骂了起来:“什么玩意儿,前阵子还在剿咱们,今天又想让我们帮忙,白日做梦。少主,你可千万别中了楚弢这老家伙的奸计。”

  陈云州轻轻摇头:“不会,有禁军,有楚家军在前,何时轮到我们出头了?不过京城到底什么情况,咱们还是要先了解清楚的,派一批探子去打听打听吧。”

  童敬稍稍松了口气:“那就好,咱们按兵不动,在后面坐山观虎斗。”

  陈云州轻笑着摇了摇头:“光这样可不行,林叔应该拿下了禄州和贺州,准备北上了,我给他去一封信,让他先去宣州。高昌人敢攻打朝廷,留守在宣州的人不会太多,咱们趁机先拿下宣州,断了高昌人的后路。”

第114章

  滴答滴答……

  雪水融化, 从牢房上方破碎的瓦片中往下滴落,冰寒刺骨,冻得人打哆嗦。

  嘉衡帝躺在粗糙的草堆上, 感觉浑身像是被火烤一样, 脑袋都被烧得迷糊了,忽地一碗黑乎乎的汤药灌入了他的嘴里,又苦又涩, 顺着口腔蔓延到喉管,然后钻入全身, 紧接着一床带着臭味的被子盖到了他的身上。

  迷迷糊糊中, 他听到一道冰冷的声音。

  “别让他就这么死了!”

  嘉衡帝艰难地睁开眼皮, 看着身披黑甲,目光森冷的朱宜年。

  他张了张嘴,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杀……杀了朕……”

  嘉衡帝素来怕死,这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每日早晚都让太医诊脉, 参茶、参汤不断,寝宫里更是寒暑不侵,就是想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但现在他后悔了。

  被俘的这几天, 朱宜年每日都折腾他, 折腾完了又给他看大夫,包扎伤口, 灌药, 始终让他吊着一口气。

  嘉衡帝体会到了什么叫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这一刻, 他宁愿痛快地死去,也好过这样被践踏, 身体、自尊都在不停地承受痛苦,反反复复,永不休止似的。

  这样的痛苦比曾经最让他害怕的死亡更恐怖。

  朱宜年冷眸似霜,眼神痛快地看着躺在草堆中艰难挣扎的嘉衡帝,笑了:“想死?没那么容易,这只是开始。一会儿在他脚边、腹部、耳朵两侧放一些残羹冷炙。”

  天寒地冻,人类缺衣少食,动物也是,天牢中饥肠辘辘的老鼠嗅到食物的味道,必然会闻风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