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103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竹菇比裙菇多多了嘞。

  整个村子上的人洋溢着喜悦,每天在欢快和希望中度过。

  范前和范大柱几人也陆陆续续下地干活了,毕竟不种田地就没吃的,别的可以偷懒,饿肚子的事是大事,偷不成懒!

  村子上对于削藩最为关注的,除了水清一家人,便是老村长和范大木。

  老村长是担心影响大家的生计。

  而范大木则是想着能不能寻到什么商机!

  自从去年和范进一家闹掰后,他家日子没什么变化,但村子上的人越过越好,他这个村子上号称最精明的人,脸面丢没了!

  他必须要过上好日子证明给村子上人,他范大木依然是最精明的人!

  水清范进二人对于这些一无所知。

  这天,范进匆匆赶回,一回来紧张的宣布:“又一个王爷被削了,这是这个月的第三个了。

  同时府衙贴出民间不许私自酿酒的告示。”

  正在缝制衣裳的晏秋星回,张了张嘴,好一会不知道说什么。

  只觉得阿娘真有先见之明!

  看向对面正在将金叶子缝到衣摆处的阿娘,双眼里满是浓浓的钦佩!

  水清:别人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她这是历史记得牢、穿到古代也不怕吗?

  还能来个熟悉发展进程。

  她看向几个儿女道:“之前囤的粮食,用来换这季的裙菇差不多足够,再往后囤够自家吃的就行。”

  不囤些粮食,后面想拿出来或者偷偷添加都没法作假。

  范进迟疑,压低声音轻劝:“一时半会应该还不会太乱,咱们多囤一些,等六月竹菇出来的时候还能用粮食换;

  不然那我担心后面粮食会涨价。”

  粮食要是涨价,也会伴随着数量减少,供货紧俏,往往有银子还需要排队限斤数购买。

  那时再无法用粮食换竹菇了。

  “六月就进入夏季了,要是像老村上说的今年可能发大水,别说菇子了,能不能出门都是问题。”水清失笑。

  范进方才想起去年冬天异常寒冷的冬季。

  他叹息。

  皇上忙着削藩,要是发生水灾,会不会管他们这些平民百姓.....

  没一会,紧随其后回来的凌然和范江,直接将驴车赶进院子,一个继续赶着驴车,一个转身关院子门。

  两人神色紧张的同时说道:“我们在府城听到”

  “凌大哥、大哥,爹爹回来说了!”范河连忙告知。

  两人这才发现牛车也在,转而说道:“外面的风声变了,之前大多数人高兴以及幸灾乐祸居多;

  如今除了书生学子依然在酒楼高谈阔论大声议论之外,杂货铺、布庄、打铁铺等铺子东家全部心事重重,生怕世道会乱。”

  生意人对于风吹草动更为敏感。

  水清对凌然和范江说道:“你们连月来买的东西差不多够用了,明日无需去府城。”

  反正实在不够的,只要商城有,她也能偷偷添加进去。

  库房里堆满了物资,有多少用了多少,不是一个人拿,很难分得清。

  东西越多,越能浑水摸鱼。

  范江干干脆脆回道:“好!那阿娘,我明日去砍柴!”

  家里的柴火最近又烧了一些去,库房空出来不少地,他明日空下来又能上山打柴了。

  “不急,你和凌然明日一大早赶着驴车,咱们去一趟牛头镇你外祖家。”水清想到得去一趟。

  官衙贴了告示不准民间私自酿酒,娘他们应该知道了,必然会照做。

  但文华之前说想去府城找个学徒或者店铺伙计的活干着,她得去看看有没有找到,要是找到了,让人捎个信,最好快点回来。

  胡家人口少,遇上什么事三个人也能相互照应。

  至少不用相互担惊受怕。

  凌然和范江都应了声好。

  水清又对上院子里的儿女吩咐:“明日我们出门,你们将院子大门关好上栓,尽量别外出。

  不止明天,以后要养成随手关门上栓的习惯,知道吗?”

  “知道!”

  “阿娘你放心。”

  他们隐隐察觉到自家和村子上人家不同。

  别人家对削藩这些事不甚关心,但爹娘以及凌大哥对削藩之事却格外重视似的。

  村子上人家对于水灾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还是很重视的,但爹娘对于水灾倒不是很担心的样子。

  家里这些时日马不停蹄的买东西、买粮食回来,不像只是为可能发生的水灾,更像是为打仗在做准备。

  真的会打仗吗?

  感觉是好遥远的事呀。

  第二日范进继续去府城购买粮食。

  水清带着凌然和范江赶着驴车去牛头镇。

  不得不说,家里有两辆车,在关键时刻还是方便的很呀。

  牛头镇很宁静。

  胡家更是宁静。

  敲响院子门,胡母打开院门看到水清三人,笑着道:“我就知道你会来。

  昨日你弟弟在府城看到告示,和东家告了假赶回来告诉我不能酿酒;

  今早他去帮你爹爹杀猪了,等会带些新鲜猪肉去你那告知你一声,想不到你竟先到了。”

第141章 到娘家叮嘱

  “文华在府城找到活计了?”水清边往院子里走边问。

  胡母将院子门开到最大,让身后赶驴车的凌然好进来,回头对上女儿说道:“三月间找到的。

  过了正月,年过了节过了,走亲访友的人也没了,买米酒的人一下子少了很多,他看没事,就想着去府城找个活计做做,学点本事;

  我想着我一个人做起来也不累,让他去府城见见世面也好,就同意了。”

  范江好奇的问道:“那小舅舅做的什么活啊?”

  胡母无奈道:“其实不能算做活,他去的是武馆;

  清儿你也知道虽然我和你爹一直希望他能识文断字,但是他那个脑子就是记不住字,一读书就犯困,偏爱些拳脚棍棒之类的。”

  范江突然觉得记不住字、一读书就犯困很熟悉。

  这不就是他么?!

  他恍然大悟道:“原来说的外甥像舅是这个像啊,怪不得呢!”

  水清没好气的拍了他后背一掌,“别给自己找借口,你那怨不上别人~”

  范江不服气:“那咋是别人呢?那是我亲小舅舅!”

  再说他没怨小舅舅,他是激动好不好?

  原来他不是第一个!

  每次爹爹教学的时候,大姐二姐小弟认真听,生怕错过一丁半点,识字多又快,态度还好到没话说!

  二弟范河脑瓜子机灵,反应快,只看到他一直在玩,课后也没怎么学习,但每次爹爹抽查他们识字情况以及学问时,二弟对答如流!

  只有他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胡母看向大半年来和文华体格越长越像的外孙,笑眯了眼,对上女儿提议:“我看大江这孩子莫不是真像他舅舅?

  要是读书实在不行,也让他和文华一样去学些拳脚功夫,说不定大江喜欢呢?

  他年岁小,应该会比你弟弟学的更好。”

  穷文富武,之前只送的起文华去私塾启蒙,只是奈何儿子实在不是读书那块料。

  坐那里都难受。

  但他想去学武,家里的钱财也是不够的,如今托女儿的福,有了酿酒的银钱贴补家计,才能让文华去试一试。

  水清还没开口,范江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外祖母,我不想学武!我就想种田种菜养牲口。”

  胡母嘴巴张了张,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话好。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最为辛苦,养牲口又脏又累气味还不好闻,别人都不想做的事,大江这孩子竟然喜欢?

  范江怕外祖母不信,继续说道:“真的!我觉得到季节了耕田播种,看着它们发芽长大,那种感觉很好。

  以往没分家的时候,要一锄头一锄头的挖地,很累很累,但今年有了牛和驴耕地后,只需要扶犁和种地,一点都不累!

  还有养牲口也是,我觉得比和人打交道更舒服自在。”

  二弟喜欢和人打交道,可是他和自家人有说不完的话,一到外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就好难受好煎熬,恨不得早早的回家待着。

  和在外面和人打交道相比,他更喜欢在家种田种菜喂养牲口。

  水清:....大江这话咋像个社恐?

  还是个高兴家里蹲的社恐?

  怪不得之前种土豆的时候他特别开心,上山打柴也开心,割草喂兔子打猪草喂猪还是开心。

  不过这样也好,家里的田和地有人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