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114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两个难兄难弟苦兮兮着一张脸,宁愿跟前些日子一样上山砍柴。

  范招弟却求知若渴。

  翻着书的手激动的轻微颤抖。

  她从未碰过写了字的纸张,上面每一个字都好看的不得了。

  范进很满意,“招弟,你先认最简单的字,复杂的别看。”

  一上来看复杂的字,容易打击信心,畏惧识字。

  范招弟重重的点头。

  小叔真好,哪怕她在他家只能待几天,也没区别对待。

  其实可以区别对待的。

  毕竟她只学几天,过后再也没机会碰书本和笔墨了,教她只会耗费小叔的时间。

  星回抬头看向爹爹,“爹爹,你给小妹也取个名字吧!”

  小妹不喜欢她的名字。

  女孩子大概都不会喜欢这个名字!

  范进抿了抿唇,黑润的眼眸里有不忍,有迟疑,最后化为一句:“再等等,合适的时候爹爹会取。”

  星回想问什么是合适的时候?

  被范招弟打断,“二姐,等一等也没事。”

  等不等得到也没事。

  她和大姐二姐不同,她的爹娘知晓了怕是又有的说嘴,甚至说难听话。

  小叔本该拒绝,小叔没有一口拒绝就很好了。

  范进微微弯曲的腰背挺直,终究没有多说。

  已经能干活,过几年又能收取聘礼的女娃,他的大哥嫂子不喜爱,但是会看的很重。

  大哥家的日子过的一塌糊涂,凡是跟钱财有关的人和物,都不可能撒手。

  这次水灾过后...或许会有转机...

  堂屋里临时组建的学堂传出朗朗读书声。

  厨房里,热气腾腾,满满的烟火气。

  胡屠夫在剁羊骨,胡文华在切羊肉,凌然在择菜。

  胡母和水清在准备饭菜。

  猪太大了,一头几百斤,杀一头短时间吃不完,怕臭了浪费。

  鸡能生蛋,养着不亏。

  羊和兔子只要重量达到了,就最先吃,还能省些草料。

  今日杀了一只羊,大概八九十斤,羊骨二十斤左右,内脏十多斤,扣除皮毛出肉也有四十来斤了。

  爹负责杀,文华早早将羊杂洗了出来,蔬菜也是范进早上喂了草料捡了鸡蛋后从菜地带回来的,她和娘负责做。

  先将羊骨红烧加入萝卜一起炖。

  羊杂炖汤,加入葱花香菜,对于爱吃羊肉的人来说,喷喷香。

  羊肉分两天吃,今日有羊骨和羊杂,只用了一小半,剩下的放在泉水中浸着,明日吃也不会变味。

  留下的一小半,也有十几斤羊肉!

  晌午的时候用大铁锅全部炖了,小火慢慢炖入味,留着晚上那顿吃。

  人多,自然有不爱吃羊肉的,水清又烧了几样其它菜,爱吃羊肉的多吃羊肉,不爱吃羊肉的人也有下饭菜。

  外面雨声不歇,屋子里的人各有各的事,时间倒也好打发。

  傍晚时分,李文拖着满身泥泞回到家。

  他没进屋子,而是在屋檐下,脱下早已淋湿的蓑衣。

  接过递上来的温热帕子抹了把脸,终于感到脸上不再是木木的了。

  “来,当家的,快把姜汤趁热喝了!”王桂芬端着大大的粗陶碗,大步走来,催促道。

  李文端上姜汤,先喝了一口试了下温度,发现热而不烫,一口喝完。

  呼出口气,见爹爹出来,方才说道:“爹,这雨一点小的迹象都没,我回来前顺带瞧了,那河水快淹到村子口了!”

  以往也淹到过村子口,但那是下了五六天的雨后,如今这才第一天。

  后面的咋过。

  李武转头问道:“爹,要不堆沙袋挡一挡?”

  李强摇头否定:“泥巴多的是,只是麻袋哪里有那么多?”

  麻不容易得,做成麻袋更是家里重要的物件,就算村子里的人家舍得拿出来挡洪水,也要有那么多数量吧。

  他继续说道:“后面不够了,洪水倘若漫上来,岂不是更危险?”

  李文李武神色凝重。

  一步步涨上来的洪水和汹涌扑过来的洪水区别还是很大的。

  “后面怕是只有范二家的地方最安全,可咱们村子老老少少四百多号人,总不能全在那上面窝着。”李文沉声道。

  李武跟着说:“人能走,房子、家当、牲口、粮食咋办?

  全抛了,洪水褪了咱们也没法活!”

  老村长握住拐杖的手发紧。

  他对上二儿子吩咐:“你去进小子那问下,有无麻袋。

  和他们说清楚,算是我们村子人借,等洪水褪去到时多多的种了麻,做了麻袋再还,不过估摸着最快也要到明年了。”

  今年怕是来不及,得和他们说清楚。

  李文想起挖沟渠时大家聊天的话,忙拉住李武,对上爹爹说道:“爹,我反正淋湿了,我过去问;

  还有我想着范进毕竟是读书人,问下他要不要用沙袋挡,说不定书上有说?”

  老村长沉沉的点头。

  说不准进小子真的知道。

第155章 听到范前范大木日子不好过,她也就开心了

  李文双眼满含期待的看向范进。

  不同于村子上土坯瓦房,也不同于他家的砖瓦房,范进居住的屋子比他在府城帮工人家的屋子还大还好!

  他一路走来,只有范进家这块地没有积水,等进了院子,地上只有落下的雨水,可这落下的雨水没一会就排走了。

  范进定是个有本事的,比村子上人加起来还有本事。

  他定然也知晓,哪有读书人不知道的事。

  范进长身玉立的站在连廊中,温润儒雅中透出一丝迷茫:他如何知道?

  他是读书识字,可读书识字也不代表无所不知。

  书上确实有治水之道,但也只是泛泛而谈,如何运用到他们村子更是不得而知。

  他茫茫然看向面前蓑衣不住往下滴水的李文,不想让他失望,但对于此事他确实不懂,也无能为力。

  正准备开口,看到水清从风雨连廊中走了过来。

  李文也看到了,想起他这次前来的另一个目的,连忙对着水清问道:“大妹子,我爹让我来问问你们还有没麻袋?

  要是有的话,能借我们不?今年搓麻做麻袋怕是来不及,只能等明年还,成不?”

  家里这些东西都是妇人掌管,有多少、是否愿意借,也多是妇人决定。

  他得和水清大妹子说清楚。

  水清斟酌着道:“有,之前买了装土豆剩下的,你们需要多少?

  对了,李大哥,要麻袋做什么?”

  她是在商城买的,有大有小有厚有薄,价钱不一样,她得知道他们做什么,才好买什么价位的。

  李文憨笑着将刚才对范进说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又问道:“水清大妹子,你说这洪水挡着要是决堤了是不是更危险?

  可这不挡洪水要是漫上来了,屋子里浸水了也不成啊。”

  柴火、草料、粮食、牲口、家具等等还不得全部遭殃?

  村子上的事很少有问妇人的,尤其这种大事,但李文就觉得水清大妹子现在和以往不同了。

  至于哪里不同,他也说不上来。

  可能还是和孩他娘常在他面前念叨有关,一会说大妹子干啥干啥了,一会又说大妹子又做了什么什么,总归每样事都很厉害,也都让家里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他就觉得,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的都是厉害的人!

  水清以往是生意人,对防洪抗洪确实不精通。

  但得益于华国信息的流通以及大力宣传,让她知道了有些村落抗洪自救的牛人事迹和方法。

  她也不是太懂,尤其对山水村的河流走向,只将自己知晓的简单说说:“要挡,不过不能一味的挡。

  堵不如疏,得看到河道河水流向,引导河水往下游流去,有淤积阻挡的地方要尽快疏通;

  咱们村子这边,将路口这种地势特别低的地方挡住,不让洪水漫上来淹了屋子,保障大家伙的安全,其他地方淹了只能淹了。”

  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况且别的地方也能分担洪水,洪水不会全部堆积在路口这儿。

  李文从未想到他随口一问,水清给了如此认真有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