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163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张二婶瞧见胡母打量春花,脸上一喜,笑道:“哎呦,这是我闺女春花,今年正正好十六岁,这不带她出来走动走动,一个村子住着大家也熟悉熟悉。”

  她上次来胡水清还是住茅草屋,前面只知道盖了大屋子,从未想过如此气派!

  刚才一看,只觉得春花眼光委实好,有这样的姑姐照顾,以后日子必然好过。

  当家的以往得罪了范进胡水清,说两家永不合作,呵,等春花成了她弟妹,看他们如何敢不合作。

  胡母笑笑不应声。

  水清和秦怡林也是如此。

  凌然和白子谦更是如同透明人一样,只当自己不存在。

  他俩只防着对方闹事或死乞白赖拿东西走。

  看到胡母笑,张二婶立即腰杆挺直了,这是对春花很满意。

  她对上胡母夸道:“春花这孩子又听话又孝顺还能干,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咱们村子上的人常说谁要是娶了她就等着享福,还没及笄就好多人家盯着咧。”

第222章 有钱的人在哪都舒坦

  胡母对这种夸法实在接受无能。

  听话、孝顺、能干,都是对别人有用的,还有对着可能成为婆母的人说等着享福,就差直白的说她女儿能干活了。

  这哪是夸自己女儿,简直跟夸要卖的货物一模一样。

  秦怡林圆润的脸上笑意盈盈,像是顺口接了一句:“哦?那怎么还没嫁?”

  张二婶一噎,想瞪又不敢瞪。

  自从丁家夫妇给了药草治病,在村子里的地位就受人尊重许多,毕竟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三病两痛的?

  得罪啥也别得罪医者,丁家夫妇虽不是郎中,但却懂药草医理,对于他们这种请不起郎中瞧病的来说那就是和郎中一样的,也能治病。

  张春花抬眼看到她娘急的一脑门子的汗不知道该如何回话,抿下嘴里的口水,含羞带怯的低声说道:“还不是我爹娘舍不得,想多留我几年。”

  张二婶双眼亮了,跟着应道:“是是,春花这么好,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哪里舍得呦。”

  秦怡林呵呵笑道:“什么别家的人?不过春花啊,你爹娘留着你怕你在别家吃苦,还是能在自家干活呐?”

  当人媳妇的没有在自家当姑娘时日子好过,但那也是自己爹娘好的前提下,就张家这情况,怕是当姑娘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张春花闻言脸色很是不好看,不客气的瞪了秦怡林一眼。

  她爹娘对她是不好,但外人也不能说。

  秦怡林跟没看到一样,依然好脾气的笑着。

  张二婶转而看向胡母,东拉西扯了不少事,刚准备换到胡文华身上时,外面又响起敲门声。

  她不满的嘀咕:“大热天的谁会来。”打断她的好事。

  张春花也不满,主要是不满她娘说了半天还没进入正题,现在好了吧,又有人来了,还咋说!

  水清也好奇,谁会来?

  没一会,李大妮带着一群妇人过来了。

  王桂芬一马当先,笑着说道:“家里的活计干完了,大热天的也没啥事,就想着来找你唠嗑。”

  “你这儿地方大,干净敞亮又舒坦,我们想着人多干脆来你这儿说会子话,不耽搁你们事吧?”李大娘看到饭厅里的人愣了下,随即对上水清问道。

  其他妇人们也没想到孙金花张二婶这两家以往和水清不对付的竟然同时在这,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什么情况。

  “不耽搁事,都是唠嗑,快来坐!”胡母本来和张二婶东拉西扯了好一会,觉得疲累的很,见到她们跟见到救兵一样,热情极了。

  大家随意在就近的凳子上坐下。

  张婶子和张小草两人挑了个离张二婶张春花较远的椅子坐了。

  张二婶和张婶子是妯娌,不过两家男人不成器,连带的妇人之间相处的也不是很好。

  张二婶翻着白眼,张春花则很有危机意识的盯着堂姐张小草看,怀疑她们今日来也是和自家同样的主意。

  王桂芬等一群妇人大热的天当然不是没事做过来唠嗑,只不过现在多了不合时宜的人在,之前要说的事只能先搁一搁,她挑了个合适的话题:“汉子们送土豆也不知道到哪了?”

  孙金花的两个儿子也在其中挣银子自然不会眼热,而张二婶家的不是不选,而是张秃子太懒,不愿大热天去做苦力拉车,张小狗又太小拉不动车,这怪不了旁人。

  一听到送土豆,妇人们聊开了:“不知道路上好不好走?听说之前去府城的路上积水很多,坑坑洼洼稍不注意车轮就陷进去了。”

  “这次没事,三个汉子一辆车,陷进去了旁边的两个汉子搭把手就抬出来了。”

  “车子太重了也不好抬,还是费力气,不过光是费力气倒还好,就怕灾民变成流民!”

  “对对,听我当家的说去府城时就很多!一个个盯着他们吓人的紧。”

  张春花在一旁听得心急,她家没有人去运送土豆,她对这些一点也不关心。

  她转头看向胡母,却发现胡母听得格外认真,还面露担忧。

  猛然忆起,胡屠夫和胡文华也在路上!

  她只能压下心急,跟着一脸担忧的听着。

  饭厅人多热闹,丁佳佳和李大妮五人也过来旁听。

  听到灾民,周玉说道:“你们广宁府这边算好的,我们南宁府那边才严重的厉害,府城都快挤满了,府城里的大户人家据说都在准备北上躲避灾祸。”

  李大娘一群妇人一直生活在村子上,水患过后也没外出过,对外面的情形还是从外出的汉子们口中得知,所知道的也有限,听到周玉的话,不懂的问:“你们那府城也遭灾了?”

  按讲府城的位置一向是最好的,很少能遭灾啊。

  要是府城也遭灾了,那整个南宁府不就全淹了么?

  周玉耐心说道:“不是,府城没事,可周边的村子庄子受灾太严重了,死的死毁的毁,粮食家当更是全没了,存活下来的人不就只能往府城去么?

  肚子吃不饱的人多了,府城的人家也怕被抢,贫苦人家大多想走也没有可投奔的,但那些大户人家有粮食有银钱有家丁仆人还有车,北上也有宅子住,可不就走了么。”

  屋子里的人听到一阵唏嘘,有钱的人在哪都舒坦,哪怕灾祸来临对他们影响也不是很大,至少想走就能走。

  水清脑子里有什么一闪而过。

  她快速的抓住,抬头问道:“你们说,要是那些大户人家、富户都走了,聚集在一起的流民没吃的,会抢谁?”

  一屋子的妇人懵了一会,呆呆的问道:“应该会去抢那些贫苦人家吧?”

  “只不过抢了也没用啊,那些人家自己尚且吃不饱,能抢到个啥?”

  咕咚。

  有人惊的咽了一大口口水。

  “咱们村子以往那是出了名的穷,应该不会来咱们村子吧?”

  “和以往没关系,就怕到处乱窜的流民发现了咱们村子,你想啊,没有遭受水灾冲毁的村子能有多少?可不就逮着这样的村子当肥羊嚯嚯!”

第223章 盖围墙

  本来一群妇人们只是闲聊,没有太大的危机感和紧张感。

  可聊着聊着,妇人们心中也升起浓浓的担忧。

  李大娘看向水清,担忧的问:“水清,咱们村子偏僻,不会真的来咱们村子上吧?

  如今村子里最健壮的那批汉子们外出了,剩下的全是老弱妇孺,要是来了咱们咋办啊。”

  屋子里的人之前只担心外出的汉子们遇到危险,听到李大娘的话后方才意识到不止外出的危险,她们这儿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水清说不准,水灾过去还没多长时间,现在即使是灾民还没到绝路也还不会铤而走险,而且灾民大多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不会首先想的是抢别人的东西。

  但就怕有些本就坏的人掺和其中,挑拨挑唆、恶意煽动、外加拿他们当枪使成为垫脚石,形成规模和队伍有组织的流民才是最危险的。

  屋子里的所有人都看向她,仿若她是主心骨般信任。

  她想了想斟酌道:“一是汉子们回来后都不去了。”

  屋子里的人咬了咬唇,全部一致的摇头。

  家里有娃儿有家当,这些重要,可汉子们外出挣银子也很重要,没有银钱,田地里没有收成卖不成钱,有个三病两痛请不成大夫诊治也不成。

  更别提还有别的需要银子买的东西,过日子哪有不需要银子的。

  总归没法全窝在村子里哪也不去,有银子也不挣。

  孙金花直接嚷嚷:“那可不成!”

  范三柱接话道:“我家还指望大哥二哥两人挣了银子买粮食和盐哩。”

  村子上人现在大多比他们家好过,他们不需要挣银子但是自家要,可别耽误他们家挣银子!

  李田田张小草等晚辈瞥了眼范三柱,压了压嘴角,大家不是在讨论么,就他非得急吼吼的表现出来,仿佛砸了他家饭碗。

  也不想想这饭碗本来就是水清嫂子的功劳,没有水清嫂子一家,哪有这外出挣银子的机会!

  水清根本当孙金花和范三柱不存在,说出本意:“第二项就是咱们不能全部依靠外出的那批人,留在村子里的人也要发挥出作用来!”

  “怎么发挥?”王桂芬代替大家急急问道。

  “外出的只是各家各户最精壮的汉子,咱们村还有不少汉子,现在不是农忙时节,天热山上菇子也少,他们没啥事,是不是可以打土坯做一道围墙起来?”

  历朝历代防治土匪山匪流寇等等都是以村或宗族为一个整体,建造类似大院、围村将整个村或宗族护在其中,外面的人难攻进来,里面的人也好防守。

  尤其老人孩童妇人们,可以很好的保护在里面。

  水清觉得这是个好时机!

  趁着水患的机会将围墙建造起来,后面若是藩王反了四年的战乱更能派上大用处!

  累是累些,但是一劳永逸了。

  孙金花张二婶等人不吭声。

  孙金花是家里还有三个男人,觉得一下子出三个太亏了。

  张二婶想的是她家男人连外出挣银子都嫌累,打土坯建围墙没银子还累,她就觉得白干了。

  两人不吭声,其他妇人各个双眼又黑又亮,仔细一琢磨觉得这是个先苦后甜的好办法!

  “现如今他们闲着也是闲着,正好趁这个时机将土坯打出来,咱们村子人多,一家包一段,估摸着要不了一个来月就能完成。”李大娘笑容满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