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174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难怪!”周玉了然的道。

  她们以往在庄子上更不喜吃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都不爱吃,主要就是豆类不管怎么做都不好吃,带着苦涩味,必须要多多的糖去配它们。

  可糖是精贵物,谁舍得配啊,况且就算舍得她们也没有。

  来到这儿才知道绿豆黄豆能发豆芽吃,鲜嫩嫩的老好吃了;

  黄豆磨成浆,做出来的豆腐、豆花、豆干、豆皮好吃,豆浆好喝;

  红豆做成的豆沙包包子、做成的蜜豆包红豆卷,夫人还说冬天喝红豆汤暖胃,夏天喝绿豆汤解暑,时节不同吃食也不同,她们方才知道原来豆类还有这么多吃法和做法!

  “以往庄子上的老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咱们这是不是就是‘后福’了?”

  “肯定是!”

第239章 用心过着日子

  水清正在和范进白满善商议人员安置问题。

  二十三个人,四户人家,现在是能住在江河湖他们腾出来的屋子里,但时间长了终归不妥,还是要有他们自己的住所,这样大家起居行事干活都方便自在。

  白满善没把自己当外人,灌了一大口绿豆汤,直白说道:“我的提议是不用砖,墙体用土坯,这样能减少外出的次数。

  前往白家庄运土豆我算过,最多还能去个四五趟,还得赶在半个月左右完成,多了外出风险变大,半个月后也到七月底了,运砖瓦被盯上的可能小多了,但也不是没有。

  所以能一次的别两次,四户人家四套屋子,你们村三十来辆车,所用的灰瓦一天两趟估计就够了。”

  要是用砖建墙体,那就多了,前前后后估计最少要出去十多天二三十趟。

  灾年,别人饭都吃不上,见到还能盖砖瓦房的能不眼热吗。

  但瓦面还是需要的,他们这地多雨,今年不用上瓦片,明年还是要用,不然就是无止境的换茅草屋顶,耗费人力。

  要知道水清大妹子家现在不是没有活计,而是一大堆活等着人做,节省出来的人力做其他事也是好的。

  范进估算了下丁家围墙的进程,“丁婶家的围墙顺利的话十天能完工,到时就能着手开始打土坯挖排水沟渠。”

  “对,这些前期的活计有空闲就能准备起来,不过我算了下你们的行程排的很满啊。

  你看这批汉子按七月底回来算,要给他们自己盖屋子,盖屋子要打土坯、要外出运灰瓦回来、要挖排水沟渠、要打地基准备梁木.....八月又要开始翻地耕田准备下一季种土豆,村子里的人想请也没空闲。

  你们还有上百亩的田地要种,在这之间还要顾山上的药材,我听说发现了山药和何首乌需要扦插?下个月还要开始抽人去府城卖兔肉?”白满善聊着天想到他们一大家子人要做的活真不少!

  主要还是他耽误了大部分时间。

  不过他也是没法子,土豆不运过去,白家庄两百多口人的口粮就没着落,好在水清妹子和进弟体谅他,二话不说就把人让给他用。

  水清怕白满善有心理负担,宽慰道:“扦插的差不多了,也没那么多藤蔓可以扦插,后面主要是收集山药种子种植就成,这活一个人就能办。”

  有且只有范进一个人去办。

  不光去‘收集’山药蛋,还有个任务就是撒何首乌种子——又从购物商城里买了几十斤何首乌的种子,争取两座山头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撒上。

  和扦插比起来,撒种子效率高多了,山林树木间,自然生长,只要种子撒的多,总有努力生长的种子!

  腾出来的人就能干其他的活了。

  至于卖兔肉,“如今村子上出栏的肉兔不多,一开始十天半个月才去一趟府城,往返也就半天的时间,也还好。”

  白满善嗯了声,放心了一些。

  回来的汉子们睡了午觉后,下午也没闲着。

  十八个人一下午没停,做了很多地刺,将居住的高地外围全部安插了一遍。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一层防护多一层保障。

  这些地刺不会要命,但是刺破鞋子穿进脚掌,那个人的攻击力基本也就废了。

  这些地刺全部在最外围,自家人反复叮嘱过,村子上的人也打了一遍招呼,不怕误伤——真要不听劝阻有路不走非要过去的那也没办法。

  秦怡林看的羡慕不已。

  丁家在山水村最后方,平日里是清净,前后左右没啥人家地方宽敞,晾晒药材也很便利。

  但世道不稳的时候她就很担心了。

  尤其自家人少还有个闺女。

  这也是她为何积极响应建围墙的提议,并认真配合的主要原因。

  有了围墙保护,能挡掉多少危险啊,至少恶人不可能一批批的闯进来,一个个翻进来的话,还能一个个弄死。

  秦怡林想着想着,突然想到她和当家的这段时日是不是抽空多弄些有毒发痒的药粉?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水清是找空地建围墙做陷阱招人买马,她完全可以发挥自家的专长做多多的药粉啊!

  虽然水清和晏秋都说了,到时让佳佳搬来和她们住,但真要有恶人来袭或闯进来,总得搞死不是?

  不然留着也是祸害嘛。

  想干就干,说了想法后,秦怡林和丁和礼两人一拍即合,白天带上干粮漫山遍野的寻找有毒药草去了。

  佳佳在水清家继续制作山药干,等晚上回来时两人再接了一起回去。

  少了秦怡林两人帮忙,不过胡母和晏秋星回招弟等人不需要上山扦插空闲下来顶上倒也还好。

  山药干制作的程序不复杂,就是洗涮蒸切,大多是体力活,胡母干起来得心应手。

  晏秋星回招弟也是做惯活的人,一个个上手学的很快,没几次就切的厚薄均匀。

  丁佳佳大多时间是看火候、蒸制的时间长短等等。

  五个人配合的无比默契。

  水清和范进一个负责在商城买,一个负责干活,一贯的和谐。

  接下来的日子,所有人都没闲着。

  外出的汉子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加上路面越来越干爽好走,来回时间缩短了不少,基本控制在第四天晌午之前回村。

  睡一觉,下午还能帮自家打一会土坯追加盖围墙的进度——他们出去看到的越多越心慌,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将整个村子的围墙建好!

  不然哪怕外出也不放心家里的妻儿老小,生怕在他们外出的时日里有恶人闯了进来,日日提心吊胆。

  竹林村来的汉子们听到给他们建土坯瓦房更是欣喜不已。

  回来后哪怕只有半天时间,十八个汉子也舍不得浪费,抓紧一切时间挖沟渠打土坯,想将小家建好。

  东家砖瓦高墙,住起来的确很舒服,只不过他们还是想有个自己的家。

  李大妮五个妇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在自家屋子前后开辟出一大片菜地,菜种一部分是东家给的,另一部分是村子上各家妇人们送的。

  她们和东家关系好,对她们也极为热情。

  还告诉她们菜地里也能种土豆,多种些冬天既能当菜也能当饭,好吃又能填饱肚子。

  她们种了很多很多的菜,用心打理着菜地,也用心过着日子。

第240章 路上是不是遇上事了?

  往南宁府白家庄送土豆的行程,结束的比预期还早。

  “白大哥已经考虑到水患带来的影响,把原本的行程缩减了一半,怎么在此基础上又缩减了?”水清看向范进,眉眼之间满是困惑。

  要知道多运送一次,就能多种几十亩的土豆,原本压缩的一半,白满善心都在滴血,何况在原本缩减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一次。

  最最关键的是,白满善直接没回来!

  范进轻轻捏了捏水清的手安抚,转而对上回来的胡文华等人询问:“你们是不是遇上事了?”

  白子谦立即紧张起来。

  他倒不是担心文华舅舅这些人丢下他爹,而是担心他爹会不会受伤了?

  怕他们担心,也要养伤没法挪动,所以才没法回来!

  他只看向胡文华,紧紧盯着他问道:“文华舅舅,你告诉我,我爹有没受伤?”

  爹爹说了,问你想知道的重要事,别笼统的问一大堆人,要指定一个人问。

  问一大堆人,大家支支吾吾相互推诿往往没人回答你,而指定一个人问,这个人被指定问道必须回答你,且顾及其他知道情况的人在场,撒谎欺骗的可能性也小多了。

  胡文华被白子谦问到,猛地摇头:“没有没有!我们没有遇到攻击,大家都没事。”

  白子谦心落了一半,又问道:“好,那你告诉我,遇到什么事,为何我爹说好了回来却没回来?”

  爹爹这次出去前说好了,先回来看了他再回南都。

  况且爹爹每次都是回来后才给这些汉子结算此次出行的银钱,不是提前付,这人都没跟着回来,银子如何付?

  胡文华粗犷的脸上露出不自在,嘴巴张开闭上,闭上张开,来回几次仍然说不出。

  他身后山水村的汉子们脸上表情各异,青一阵白一阵,每个人想说什么,看看面前的孩子们又全部咽回去了。

  这次路上看到的事,他们每每想起来就胆寒,心底泛起冷意,后背冒出冷汗,如何能让这群孩子知道。

  那些见到的,他们只能埋在心底,谁也不告诉。

  李武呐呐的解释:“白老爷说外面比他以为的更加不太平,不放心你娘在南都,从南宁府直接回去更近,从咱们这儿还是要经过南宁府,所以就没跟着回来。”

  白子谦知道路程,南都在广宁府的南边,要去南都是要经过南宁府。

  外面不太平他爹一向知道,他爹加紧运送土豆也是想早些运好了再回去,路上还是发生了事或者看到了什么,不然他爹不会突然改变计划和行程!

  白子谦看看眼前的七八十个汉子,他们个个耸拉着肩膀,神色之前忧心忡忡,完全没了前面四次出行回来时的意气风发,更没有那几次挣了银钱后的喜悦。

  只是他们像是商议好了似的,三缄其口,不会告诉他们。

  “对了,白大哥给你们写了书信!”胡文华从车上的油布中掏啊掏,掏出两张纸全部递给他姐夫:“我也不知道哪份是哪个的,姐夫你看看。”

  书信在白家庄写的,自然不可能有信封。

  而他们这些汉子,哪怕有七八十个,除了他略微认识几个容易的常见字外,其余全部不识字,根本不用防着。

  范进接过,修长手指打开纸张,只看了信的抬头,就重新折上递给身侧的白子谦,温声说道:“这是写给你的。”

  白子谦快速接过看了起来。

  这是他爹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