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210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李文忙不迭的点头:“爹,我知道的!”

  现在外面哪哪日子都不好过,他们村子又是卖兔子又是买砖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然要低调才行啊。

  不然那不是惹人眼红么。

  爹说过,别人饿肚子的时候,不吧唧嘴也是一种美德。

  不然要是被盯上了,只会悔不当初。

  “老村长你放心好了,有我看着哩!”范小六笑容灿烂扬声保证。

  顿时一片唏嘘声。

  “切,你看着啥?咱们看着你还差不多!”

  “你最嘚瑟了,只要你不嘚瑟咱们队伍就低调的很!”

  “咱们把你管好了就成,那样的话老村长才能真正的放心。”

  汉子们嗓门个顶个的大,场面顿时闹哄哄中又透出一股子欢快。

  气氛和谐温馨。

  老村长也忍不住嘴角往上扬。

  他们村子上的汉子们是识大体的,卖兔子挣银子的事尚且个个嘴严的不得了,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只要卖兔子的事不被有心人知晓,风险就小了许多......

第295章 做工作餐的人选

  为了村子上孩子有地方读书识字学算术,村子上的汉子们去拉砖瓦回来比之前外出运土豆以及卖兔子还卖力!

  农忙快要结束,只剩下冬小麦撒种,更重要的是几十亩土豆已经种了下去,虽然离丰收还有好几个月,但有土豆在就有希望,丰收的希望。

  温饱解决后,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读书人范进以往是村子上不受重视的存在,就连他亲娘亲大哥常常说读书无用,可事实证明读书是很有用的!至少范进家的日子一步步好起来,是他们望尘莫及的存在就说明了识字很好。

  他们的好日子是范进水清带动起来的,家里娃娃比不上范进,但他们也希望娃娃能识字会算术,即便以后没法将日子过得和范进一样好,但总归比大字不识一箩筐好吧!

  汉子们拉着板车,个个斗志昂扬的出发了。

  村子上一共三十多辆车,一辆没留!

  老村长等人目送车队走远,返身进了大门后,立即有值守的巡护队成员将大门关上并上栓。

  村子上防护队随着各家各户卖兔子的银钱增加以及买回的粮食和各种物品增多,越发正规和受人重视!

  他们现在就连交接班都是没有空档的,到了时辰,前来接替的人要是晚了误了时辰,前面的人宁愿多守也不先回,保证各处不缺人。

  老村长没直接回家,而是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向高地。

  其他人一看,立即明白老村长这是要去范进水清的药材坊看看,立马喜滋滋的跟上。

  力气大的汉子外出运砖瓦,还有不少有手艺的汉子在帮忙盖屋子,他们正好去看看进度——药材坊和他们每户人家都有关系,毕竟家里都有人在工坊帮工挣银钱!

  嗷,对了,只有范前和张秃子两家。

  不过昨晚听说范母已经开始闹腾,要给范前一家人搂活,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成功....不过成不成功他们管不着,先做好本分活计才是正事。

  李强正在挖地基,看到自家老爹带着一大队人过来,连忙跑过来询问:“爹,你来有啥事?”

  还带着一大堆的老弱病残。

  村子上力气大的汉子们出去驮砖瓦了,剩下的汉子则挖地基挖沟渠开始准备工作,剩下零零碎碎的要不在巡护要不跟着范进上山挖排水沟,利索的妇人女子又全在院子里,剩下的要不老要不弱要不小,他爹带着的可不就是这批人么。

  许老爹乐呵呵抢先道:“咱们现在左右也没事,口粮暂时也无需担心,总窝在家里躺着不好,这不出来逛逛,又看了进度又能活动活动筋骨,是不是很好?”

  李强愣愣的嗯了声,想的是他们以往的农活还没做够?换做他恨不得天天在家躺着!

  多舒坦啊,他才不想出来活动筋骨。

  老村长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对上小儿子问道:“你二哥呢?”

  “嗷,我二哥跟着范进一起上山去了,看看怎么挖引水的沟渠比较省路。”李强挠挠头,回话道。

  说完看到一脸想追问的许老爹,连忙补充:“许老三也去了!”

  好险,不然要是让许老爹这个话痨先开口,他本来一句话搞定的事硬生生能说出一大篇话。

  山上的范进带着李武、许老三、凌然以及冯大冯二洪满仓满库正在看泉水流向。

  冯大四人还背着铁锹锄头,随时准备开挖。

  “这泉水清澈,洗药材肯定不错!”李武捧着一把泉水,赞了句。

  井水更好,冬暖夏凉,他们这儿冬天除了去年很冷外,其他年份基本上没有特别冷,就算冷也很快过去,听人说再北方的冬天能大雪封路,土、江河湖面、路面统统能冻起来,唯独井水不会冻上,并且打上来的水还带着淡淡的暖衣。

  他们只知道夏天的井水冰凉凉,用来浸瓜果最好了,体会不到冬天打出来的水带着暖意,不过也正因为他们这儿冬天整体不冷,泉水也没事,冬天洗药材不会冷到。

  许老三想的也是这。

  他媳妇也在工坊人选中嘞!当然会关注各方面好不好。

  冯大几人没在意。

  和以往在庄子上相比,这都不算事。

  想到大妮二妮也被挑选上炮制药材,他们就忍不住激动。

  一个月六百文,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以往只有属于他们的四成粮食卖了才能得到一些银钱,而这银钱要用来买油盐、买布料、买各种零碎又必须的物件,往往是不够的,只能一再缩减,最后哪哪都不行,也哪哪都不够。

  他们手上从未有过多余的铜钱,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从未想过还能有月入六百文的时候!

  也不知道媳妇她们干的咋样了?

  夫人说晌午管饭,三十多个人,怕是没法吃干的,即使有应该也不能敞开了吃,毕竟人数太多.....不过没事,等晚上那顿可以吃上。

  水清带着晏秋星回晚夏三人正在厨房里准备工作餐。

  他们只需要管一顿晌午饭,现在药材坊没盖好,在自家院子里干活,吃食自然是自家厨房做。

  等药材坊改好了,有专门的厨房,工作餐就能转移到那边去了。

  烧饭的人选也会变。

  “阿娘,你想好由谁做饭了没?”星回升起火,添上几根大木柴,从灶洞后伸出脑袋关心的问。

  她阿娘做饭好吃,又舍得用料,等后面挪过去换人少,那伙食不管从哪方面比,都是蹭蹭蹭的跌落下来啊。

  换句话说,谁做饭都会被对比。

  阿娘会怎么解决人选问题?

  “三十多个人的饭菜,两菜一汤就成,也不难做,两个人配合着倒也不累。

  我想着的是,除了大妮二妮她们五个不用做,其余的三十人正好两两搭配,一轮下来正好半个月,一个月做两次饭,大家谁也不说谁,怎么样?”

第296章 开工第一日

  “婶子,每个月还有四天休息,不过没排上的人可以往后顺延。”正在切菜的晚夏头也没抬的提醒。

  在婶子家她话多了许多,因为知道婶子不会劈头盖脸的骂她,更不会无缘无故或者心情不好就打她出气;

  像现在这样指正出来,换做她娘的话,要不会说她: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要不就是恼羞成怒的打骂她,几次下来她知晓指出来也没用,不说话更好。

  而婶子不同,婶子被指出错处不会说她们,还会鼓励她们多动脑子多思考解决之道,说以后她们倘若遇到类似的事就知道怎么处理最妥当。

  果然,水清听到后,看向晚夏夸道:“对,晚夏想的周到,那就顺延。”

  又看向晏秋和星回,顺口问道:“人员安排上,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不?”

  这些不是大事,正因为不是大事,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时说得好的能实行的就按照她们的意见做,会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

  以后的路毕竟要她们自己走,有本事的人到哪都能吃得开,所以积累经验很重要。

  而经验从哪里积累?不就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嘛,小事不重要的事都不会处理,等遇上大事重要的事,难道就会了?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她没当过娘,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但她可以学,试着让自己的孩子们变得自信活泼开朗,也更加能力强有本事。

  晏秋星回开始思索。

  没一会,晏秋开口:“阿娘,切药材的只有三人,清洗药材的每组却有五人,我想着切药材的妇人是不是可以不参与?”

  她切菜发现这项活不累,在屋子里就能完成,不用风吹日晒,并且也不脏污,但是有一点耗时间呀,还要集中精力专心才成,不然厚的厚薄的薄,品相不好。

  做饭的人本就多,十天半个月才轮到一次,特殊位置的人不参与也没什么,就像负责蒸煮的大妮二妮五人阿娘就没算进去。

  星回和晚夏两人崇拜的看向大姐,大姐好厉害!阿娘刚问她就想到了建议。

  正在炒菜的水清很满意。

  孩子们动脑子积极想办法,总是让人愉悦,她点头认可:“行,很不错,等晌午饭的时候我来宣布这项规定。”

  晏秋温婉的笑了,继续低头切菜。

  星回和晚夏一副与有荣焉的欣喜表情,仿佛阿娘夸赞的是她们一般。

  四个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没一会厨房就传出了菜香。

  盖厂房的人,因为是打工,所以不需要管饭。

  而工坊有三十多个人干活,自家也有十多人,做四五十人的饭菜也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活。

  好在这不是华国的宴席,不用十几二十道菜,甚至十样八样也不需要,两个菜配上一桶汤,只要份量足够就成!

  大家不讲究,也不挑剔,能管饭且能吃饱,那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水清想到大家都是干辛苦活,不能吃的太差,那样的话哪有力气干活?

  而且自家这些时日晌午不单独做饭了,和工坊干活的妇人们一道吃,每个人都有一堆的活等着,都没闲着,饭菜不能太差。

  之前知晓要建药材坊,特意’买了‘很多猪板油熬制猪油,到时就能将这些猪油放到工坊厨房去,吃不上肉,吃些猪油补充油水也是好的。

  而大量熬制猪板油,出猪油的同时也囤了许多的猪油渣。

  这些猪油渣这段时日正好派上了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