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254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黄豆从商城买,量管够。

  明日就是二十九了,豆腐饭也稍微做的好些,村子上正是需要人手干活,吃的饱、吃的好,伤者恢复的快,干活的人也有力气。

  家里蛋多,再加些蛋吧。

  心里有了章程后,她对上范进说道:“待会我回去和大妮她们说。”

  范进沉沉嗯了声,捏着水清的手紧了又紧,久久不愿松开。

第370章 还是闺女心疼爹爹

  冯大满仓等十八个汉子中挑选了十个跟着送匪徒去四会。

  山水村本村受伤的汉子多,妇人也不少,尤其赵家和孙家,除了娃娃们,成年汉子和妇人们死伤惨重,所以大妮五个妇人轮换着过来帮忙煮顿吃食。

  而剩余的八个汉子这几日帮这两家做些体力活,再替换下值守和巡护的人。

  以往是无需参与村子上的值守和巡护,只不过这段时日情况特殊,没受伤的全要顶上。

  现在已经不是村子上哪个人的个人安危,而是整个村子的安危,一旦出事,只有死和生不如死。

  连一向最懒的张秃子,在看到范前范大柱两人偷懒以及造成的惨样后,吓得双目无神抖着腿回去,随后对于排到的活计从未有过的认真!

  按照他的原话:我躺着是为了舒服,但断手断脚的躺着能舒服吗?我只是懒而已,又不是傻,更不是不怕疼,当然知道如何选。

  连张秃子都乖乖听命令行事,干起活来无比认真,其他人自是更不用说了。

  平日里老实本份低调的赵孙两家,此时此刻好名声好人缘就体现出用处来——丁家人帮着换药,其他人家但凡空下来,就帮着喂养兔子、鸡鸭等牲口,感动的两家人天天眼泪汪汪。

  丁家和胡文华也在村子上帮忙,家里只有胡父胡母看守。

  不光要守着家,最最重要的是那一大堆的牲口。

  驴虽然全部派出去了,但鸡鸭鹅、羊、兔子、猪.....多着嘞,两个人喂养这么多牲口一天下来基本没闲的。

  胡母抽空将晚饭做好了,站在门口时不时垫脚望一眼,看看孩子们有没回来。

  天色将晚的时候,终于看到水清带着六个孩子的身影,她连忙转身进屋招呼当家的摆碗筷。

  “娘,弟弟和丁叔丁婶他们还没回来,等他们回来了一起吃吧。”水清看了一圈没见到四人身影,说道。

  “没事,锅里留了饭菜,他们回来也能吃上热乎的,你们先吃,吃完了还有的忙。”胡母看着水清眼底的青色,心疼极了。

  胡屠户看着六个疲倦的孩子,好半响哼次哼次道:“虽说晚上守夜是必须的,但也是亲人相互轮换着守,那儿只有有人守就成,不用所有人熬一整晚;

  你们赶紧吃,吃完了睡上一觉再过去替换你们爹爹,他也要休息一会才行,不然明日上山怕是爬不动。”

  他那女婿读书人身子,瞧着还不如自己!

  昨夜没睡好,今晚在熬一整夜,明早更是实打实要爬山,身子骨如何吃得消,可不得替换着来么。

  晏秋几人听话的应了声。

  水清跟着说道:“我待会去给他送些饭菜,替换了休息会。”

  范大柱现在掌管家里库房钥匙,哪怕拖着绑好的断腿进去拿粮食出来也坚决不交出钥匙,所以他家煮的吃食份量都是有数的。

  以往是她婆母负责分配吃食,婆母没了,大伯哥在床上抽抽也不知道活着不,孙金花在屋子里惊声尖叫,所以分配吃食的活计范大柱兴冲冲接了过来,当然没有他们一家的份。

  四柱说了他多加了水以及他的那份让给他们,水清看了眼出自四柱之手做的黑色蔬菜糊糊以及黑面馍馍,坚定的摇头。

  他们一家回来吃!顺带给范进再送一份过去!

  胡屠户也心疼闺女,只不过家里家外的活他可以帮忙做,守夜必须亲人,这个没法替代。

  只能帮着将女婿的饭菜准备好,待会带过去。

  一行人争分夺秒的吃完,胡母将桌面重新收拾干净,几个孩子抓紧时间洗漱了下齐齐去补觉,水清则是先进了屋子,从商城先是买了不少补充热量的猪肉脯拆了包装放进布袋里,又买了两床厚实的棉花被,方才出来。

  胡屠夫看到女儿一手拎着一床被子出来,愣了下,急忙上前接过,不解问道:“带被子做什么?”

  随即想到是不是守夜,慎了慎后提醒:“清儿啊,要不带两件厚衣裳夜晚穿着?比被子看起来不显眼。”

  水清反应过来,对啊,晚上还要守夜!

  夜晚老冷了,可不得穿上厚衣裳吗。

  “对,爹你提醒的及时,我这就去拿几件厚衣裳。”她和范进外面棉衣里面穿着羽绒马甲和薄绒外套,白天那是妥妥的暖和,晚上熬夜那就不一定了,当然还是再加一件厚外套才行。

  还有几个孩子,她们里面穿的是棉马甲,今夜也需要添衣裳。

  一并带上!

  胡屠夫看到女儿急匆匆冲向屋子,棉被却忘了带进去,又嚷嚷道:“棉被!棉被忘了带进去啦。”

  “棉被是带给夜晚堤坝上守夜汉子取暖的,不是忘了!”天寒地冻,堤坝本就高,上面寒风瑟瑟,以往穿厚实些,冻着回去喝碗姜汤发发汗,躺上个三两日不是多大的事。

  如今哪哪都缺人,可不能再冻着了。

  胡屠夫反应过来,粗犷脸上笑开了花,他姑娘心真善!

  胡屠户提着棉被,正准备伸手接过食篮,就看闺女收了回去,他脸上笑容更大,心里不住感慨还是闺女心疼爹爹呐。

  水清:“爹,我想起来要送黄豆去大妮二妮家,做豆腐明日吃豆腐饭,你背黄豆。”

  胡屠夫:......

  背着上百斤黄豆的胡屠夫跟着闺女顺带去了一趟大妮二妮家。

  李大妮看到水清过来,又见送过来的黄豆,立马明白是为明日的豆腐饭做准备。

  她请示的问:“夫人,咱们做多少豆腐出来?”

  水清和范进下午粗粗估算出明日帮忙的人,连带孙家和赵家的帮忙的人也一并请了,差不多八九十人,汉子们能吃,“八九十个汉子,加上咱们自家人,多做些吧,剩下的还能留着咱们慢慢吃。”

  大妮沉思了下,不确定的问:“一斤黄豆大概能做两到四斤豆腐,那这些全做了?”

  水清算了下账,一百来斤的上好黄豆,按一斤黄豆三斤豆腐算,差不多能有三百斤,明日用个一百多斤,剩下的一百多斤,大妮这边四户人家和自家分一分也没多少。

  “成,明天在咱们院子里摆上几桌,二妮,你待会告知下周玉秋月她们三人,明早打早去院子帮我娘做饭。”

第371章 他们也要对水清婶子好!

  胡屠夫跟在闺女身后,一直等离开方才心情愉悦的感慨:“还是有人好呐。

  你看你这一下子多了二十多个人,哪怕我和你娘不在,你家这些牲口也不用担心。

  有什么事打声招呼就成,不用自己辛苦劳累,还能时不时添补一下村子上的空缺。”

  当然最后一向也是视情况而定,以往基本上没有,只不过这次情况危急,能帮衬就帮衬,为村子上人好的同时也是为自家这边考虑。

  他心里明白着嘞。

  水清打心底认同她爹这话!

  这儿可不比华国衣服有洗衣机、煮饭有电饭锅、炒菜有燃气,实在不想烧还能点外卖,村子上啥啥都要靠双手靠人力,要不是有大妮她们二十三个人在,家里山上田里地里就算累死她一家也做不完。

  给婆母办丧事更能体现自家下人多的好处来。

  放在平日里,村子上搭把手的事,可如今一下子好几起丧事,不管是抬棺还是置办丧宴心里都不慌,那边汉子从大伯哥家抬了棺木直接下葬,她这边妇人操办出几桌饭菜,很是清净省事。

  父女俩在夕阳的笼罩中边聊着天边走向村口。

  水清先是将饭菜趁热给范进送了进去,她倒不担心范进会饿,因为之前悄悄从商场上买了五香牛肉干、葱香小饼干偷偷塞给他,他饿了总知道吃。

  又将棉被和猪肉脯递给堤坝上的吴狗剩和张小狗。

  昨夜冲在最前面的是汉子和妇人,受伤最多的也是他们,值守和巡护之类的只能落在这些半大小子身上。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半大小子格外兴奋,仿佛得到大人们的认可似的,做起来很是认真,让水清以及村子上人刮目相看。

  吴狗剩和张小狗呆呆的接过厚实的棉被,摸着软乎乎的被面方才发觉这材质还是棉布的呢!

  张小狗从小到大盖的都是一床又硬又黑又薄的破棉被,甫一拿到柔软厚实的棉被,呆愣在原地,好半晌才反应过来问道:“水清婶子,这、这是给我们盖的吗?”

  这么好的被子,就这样拿出来给他们两个外人盖吗?还贴心的一人一床!

  “对,天本来就冷,你们在高处更是风大,披着棉被挡风许多人也暖和。”水清笑盈盈说道。

  她特意从商场买的厚实棉被,吴狗剩和张小狗放在华国也就是个孩子,而在村子上已经当大人在用了。

  张小狗皲裂的手掌抚摸在棉布被面上,生怕刮花了棉布,仍然不敢置信。

  水清婶子咋这么大方呢?他们只是外人,并且自己的爹爹和进叔婶子关系一向不好,可水清婶子非但没有因为他爹爹的缘故苛待他,反而还送来了棉被。

  吴狗剩也没盖过这么好的被子,兴奋的摸了一遍又一遍。

  水清又掏出提前买好的猪肉脯和馒头递了上去:“对了,晚上熬夜容易饿着,婶子做了些吃食,你俩晚上垫吧下肚子。”

  还是孩子,尤其又处在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胃口奇好的年纪,整夜睡不成不吃点东西,容易饿着胃疼。

  吴狗剩和张小狗这回连手都没敢伸。

  棉被他们只是借盖一晚,明日或者村子危险没了后还是水清婶子的,可这吃的东西没法还啊,哪能要!

  水清见两人没接,知晓两人懂事不敢接,直接往两个孩子手上塞,不忘解释:“猪肉脯是之前猪肉多的时候做的,你俩尝尝味道;

  馒头是自家蒸的,吃不下就剩下四个,不多,不嫌弃就拿着吧。”

  两个少年紧紧的抿住嘴,看着手上的馒头和肉脯,嗓音暗哑的道谢:“谢谢水清婶子。”

  咋那么可能吃不下呢?这可是白面做的馒头啊。

  并且他们刚刚还瞧见了胡文华以及丁家三人才回去,他们尚且没吃饭,这些馒头怎么可能是剩下的?分明是提前带过来给他俩的!

  至于猪肉脯,实打实的肉,更不用说了。

  水清婶子对他们,怎么如此的好.....怪不得老村长以及村子上的人最信任婶子!他们也要对水清婶子好!

  丁和礼胡文华四人回到家,胡母连忙从锅里将热着的饭菜端上来。

  丁和礼秦怡林捧着热乎乎的饭碗,吃着现成的丰富菜肴,只觉得一整天的劳累全都消散了!

  他们晚上无需再过去,不过明早要起早过去换药之类的,胡文华也要帮忙,几人不敢耽搁,收拾了下抓紧时间入睡。

  翌日一大早,村子上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平日农闲时大多是两顿,晌午一顿傍晚一顿,只不过今日上午要出力,不吃饱些干不了重活。

  胡母起的更早,摸黑和当家的熬了一锅红豆粥、炕了一大篓子面饼,又将昨夜煮上的茶叶蛋捞起,带上碗筷一并送了过来当做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