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278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早晚会知道,没什么好瞒的。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老村长顺势询问:“还是去余杭?”

  听到余杭,在场的老人眼睛都亮了。

  余杭好啊,哪怕远在此地的他们都听过,地处江南,鱼米之乡人杰地灵,据说风景美如画,才子佳人多不胜数。

  范七爷突然觉得手上的大包子都没那么香了,羡慕道:“咱们这些老家伙真是没赶上好时候,要是年轻个二十岁,岂不是也能去?”

  至于危险?哪个男儿不想外出闯一闯!

  同村的一大群人外出,一路走走看看,看遍大江南北山川锦绣,哪怕有危险也值了。

  许婆婆更想窝在村子里,只要安安心心不担惊受怕就好。

  她钦佩的看向水清,一屋子人,明明年岁、辈分、经历都在水清之上,甚至多了不知多少,但所有人俨然已经以水清为中心,以她的意见为主,按她的心意行事。

  不过这都是水清应得的,要不是水清,别说山水村能否有吃饱喝足有银子挣,就是还在不在都不一定。

  人呐,还是得有本事,有本事的人才能让人服气。

  水清听到范七爷的问题,笑着回道:“是,不过外出也很累,咱们这到余杭上千里地,加上药材,来回估摸着至少一两个月,这么长时间,风餐露宿时刻警惕,怕是想家想的难受。”

  在场的人明白水清这是点明外出不易。

  他们也知晓,不过药材卖不出去药材坊就没收入,时日短尚且看不出来,时日长了哪里行?

  家底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家底的人家哪怕现在日子过得下去,往后遇上一点风吹雨打就不行了。

  老村长叹道:“哎,风餐露宿倒是不怕,想家也没什么,忍忍就过去了,只不过外面乱了,就怕路上遇上危险。

  水清呐,你准备招多少人去?”

  “我家的地提前耕好了,去年种了一批何首乌下去,今年地不多,余下的大妮她们加我爹娘差不多来得及;

  这样的话冯大满仓十八个汉子都能去,加上文华和大河,当然大河帮不上忙也出不了多少力气,纯粹带去历练一下,村子上还要再招个三四十人;

  放在太平时候,外出队伍越多越好,只不过目前咱们这儿也不是多太平,三四十个汉子外出对村子上总体影响不大,他们外出队伍有个五六十个精壮汉子,安全上也有保障。”都是年岁大的人,怕大家担心,水清讲的细致。

  老者们听到后点了点头。

  没有老弱妇孺全是精壮汉子又有大刀的队伍,就是打家劫舍的匪徒也会顾忌些,确实要安全许多。

  他们村经过两次夜袭已经有了经验,况且女娃娃也派上了用场,有粮食有武器有围墙,只要守住就成,加上凌巡抚整顿了府城,流民安置了一批,虽说还是乱,但这乱也比以往好上一些。

  许婆婆关心的问:“那日子定了没?”

  “等土豆收回来,地耕好了吧。”

  “土豆七七八八收的差不多了,三四十个人,每家每户也才一个汉子,不影响耕地,你别担心!”

  “对啊,田里冬小麦还要好几个月才行,暂时不用管,这地里才收了土豆,土地松软多了,少个汉子不影响种药材。”

  “你们早早去,药材卖出去有了银子整个村子都安心。”

  这可不是吃了水清的大肉包子才说的客气话,而是他们每户人家实打实在意的!

  毕竟每家都有人在药材坊干活呢,一个月的月银就有六百多文,又包衣裳又包晌午饭,药材不卖出去,这些拿什么发?

  哪怕去年底水清垫上了,今年要是没地方卖,别说干活的月银,就是田地里的药材也只能当食物吃。

  村子上好不容易有个挣钱的营生,每户人家都不想没了。

  水清没想到老人家们比她还着急。

  其实她还好,哪怕没有白满善凌策的谢礼,单单靠药材坊的收入也很不错。

  去年药材坊只卖了两次药材,但一次九百多两,两次一千九百多近两千了,药材坊一个月工钱二十一两,伙食费几两银子,衣裳只需要出布料钱,并且一整个冬季只需要出一次就行,不是每个月都有的开支。

  算下来,到现在总体支出还未超过两百,和丁家分红后,还有一千两出头。

  盈利一千多两银子,这只是卖了两批药材的收入,可以说药材坊属实算挣钱的。

  她笑了笑:“不是,不光是汉子,还需要驴。”

  “驴?”

  水清点头:“嗯,我家地耕好了,马牛驴空着,药材总体不算重,牛走的慢就留下来。

  六匹马拉车,车厢里装药材,其他人骑驴,这样一来不累,二来速度也能更快些,往返余杭的话,差不多一个多月就成。

  我家的马和驴驮村子上汉子肯定是不够的,汉子们需要自己备驴,如今土豆快收好了,耕地的话再有个十来日差不多能好,后面种药材用不上驴,也就是二月中旬队伍能出发去余杭。”

  “哎呦,这么远!我还以为拉车走路去一个多月就能来回,想不到骑着驴还要一个多月。”许婆婆惊叹道。

  怪不得水清要等田地耕好了再去,那么远的路,全靠两条腿走路,没有驴哪年哪月才能回来?

  “老天,这真是出了一场远门!”

  “够吹嘘后半辈子了!”

  男的们则是震惊加欣喜,恨不得他们自己也能去。

  之前以为村子上人去了南宁府,来回三四天已经算是远门了,如今这外出一两个月,真真才算出远门!

  水清看到老者们眼中的羡慕,可惜没办法,这年头想出去见见看看,委实不容易。

  尤其世道又不太平,年老之人想出门更是难上加难。

  她转而换个话题说到:“一人一驴我准备一天定个一百文的工钱,你们觉得这个价行不?”

第411章 江南好

  之前白满善请村子上人外出送土豆,一天一百文工钱,但那不需要他们提供驴,如今一人一驴外出也是一百文,水清不清楚行情,心里没底。

  不过范进说过,白满善那个价钱属实非常高了,正常年景一个汉子拉车一天的工钱最多不超过四十文,大多在三十二文,去余杭远,自家药材坊挣钱可以适当照顾一下村子上人家,但也无需定的太高。

  不管什么都要讲究一个行情,村上汉子自家提供驴,一百文应该也够了吧?看看村子上老人家意见。

  王老爷子张口:“行啊!田种了,土豆收了,地耕了,又不需要用驴,咋不行?”

  吴老爹跟着道:“上次白老爷送土豆一百文一天,不过那是要拉土豆,人累多了,这出了驴不也是自己骑,又不需要拉货又不需要走路,还不舒坦吗?一天一百文我都想去!”

  也就世道不太平,不然真不需要这么多人外出送货。

  一个人一天一百文,一下子请三四十个汉子,一天就是三四两,老天,一趟货下来得多少两银子出去啊!

  老村长看向水清,担忧的询问:“这,这趟送货有盈利不?”

  水清没想到他们完全没意见,还关心她成本太大不挣钱。

  笑道:“盈利的,前面仁济堂要货量限制,并未完全卖出去,加上这两个月存的,剩下的也会赶在出发前全部炮制好一并运送出去,再就是等到今年秋月药材收获才能继续炮制了。

  多了个工钱,但后面也少了月银,相差倒也不算大,况且要是余杭那边要是给的收购价哪怕高一点点,工钱就全挣回来了!老村长您别担心。”

  也幸亏何首乌属于贵重药材,山药也不算差,倘若换成葛根,又重价又低,确实不适合长途跋涉送去余杭卖——运费都挣不回来。

  不过是葛根的话,也根本出不起这个工钱。

  老村长拍板:“成,那待会咱们都和自家以及周边的人说下,让抓紧收土豆和耕地,再各自把自家人选挑出,不耽误二月中旬外出。”

  包子送出去了,外出送货的事意外提前敲定了,水清顿感轻松不少。

  傍晚在最远山头种药材的范进以及家人回来后,饭桌上水清将外出送货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胡文华尚可,范河蹭的一声站起,激动极了,不可置信的确认:“阿娘,你真的让我去?”

  胡母在一旁担忧询问:“大河是不是年岁有些小?”

  范河慌张保证:“外祖母,我想出去看看,我保证一路上听舅舅的话,坚决不做危险的事!”

  又强调自己的价值:“外祖母你别看我小,白伯伯都说了我是适合做买卖,阿娘也教会了我很多,等去了余杭说不定我能派上用场呢?”

  那可是余杭啊,书本上的江南,等到了那儿正正好三月,据说三月的江南很美很美,他想去!

  范进柔和提起:“大河的性子不适合读书识字,坐不住只想往外跑,既然不走科举路子,现如今识字算术差不多够用,多出去见见也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河以后经商做生意确实书本上能学的有限,还是要他自己在外面摸索。

  水清倒不是很担心,外面人家的小厮十多岁跟着主家到处跑的比比皆是,加上他如范进所说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子,大河之前磨了她好久,想着出去就出去吧,不放手永远长不大——可能她属于狠心的娘!

  丁和礼在一旁乐呵呵说道:“咱们这儿是去年一场水灾遭了难,才乱上许多,如今雁王虽然反了,但他在北都,新帝在金陵,两者都在余杭的北面;

  并且这江南地带啊一直是纳税纳粮的重地,担任巡抚的一向最有能力,不会乱的,想必比咱们这儿还安全。”

  胡母放心了。

  见范河能去,其他孩子立即投去羡慕的目光。

  晏秋星回晚夏眼巴巴的看向水清。

  水清想也没想的说道:“你们仨不行!”

  她不放心!

  随即有些不忍心,安抚道:“等后面世道稳了,娘带你们一起去,咱们游山玩水!到了一座城池住上几日,吃当地特色吃食,赏当地著名美景,比这赶路好玩多了。”

  晏秋星回晚夏开心的就差蹦起来了。

  丁佳佳快速说道:“水清姐,我也要跟你们一起!你也带着我好不好?对了,还有我娘!”

  水清答应的格外爽快:“那是肯定的!还有我娘,都去,咱们二月出发,往北走比咱们这冷,刚好到了三月江南不冷不热,气候宜人,正适合游玩。

  我还知道、呃,从书上看到余杭有个湖可出名了,据说下雨更好看,烟雨江南你们一定喜欢。”

  丁佳佳双眼亮晶晶,恨不得现在就去。

  她不自觉的看向胡文华,胡文华想也没想的回道:“等我先去探探路,以后给你、们领路。”

  丁佳佳羞红了脸。

  水清噗呲一声乐了。

  看来她们其他人在那个‘们’里面。

  弟弟表现也太明显了吧。

  丁和礼不服气了,“凭啥你领路啊,不是还有我吗?到时我来!”

  秦怡林碰了下丁和礼,嗔怪道:“谁领不是一样?正好二月药材也炮制好了,到时咱们一起去。”

  胡母之前还担心,现在听她们一说,也心动的不得了。

  她活到这么大,最远的地方只有府城,江南呐,真的能去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