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81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只是,“来了客人,咱们做主人的出去不像话吧?”

  范进也是知晓待客礼仪的,他问道:“你看‘客人’需要我们招待吗?”

  水清想到名义上做客的三人。

  白子谦不用说,天天和大江上山砍柴砍的不亦乐乎。

  李湖玉撒网捞鱼捞上瘾了,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只为了捞鱼。

  捞回来的鱼也吃不上几口,甚至饭菜也是填饱肚子而已,快快的吃完又出去捞鱼了。

  家里泛滥成灾的鱼全是她的功劳!

  至于白满善,那就更忙了。

  每天背着手,看会兔子、小猪崽、羊,又视察一番菜地里的情况,看看每种菜长得怎么样,然后再去坡下方跟金牛他们唠唠嗑。

  时间行程排的满满的,一点没闲着。

  范进继续分析:“今日回来的早,刚吃过晌午饭,咱们驾牛车快些来回,只要赶上做晚饭也不算怠慢。”

  其实他想说白满善和李湖玉根本也不会认为他们怠慢不怠慢。

  才短短的相处了两三天,却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一样,随心随意的相处。

  水清也觉得哪怕晚了,白满善和湖玉也不会多在意,当下点头同意:“好,咱们快去快回!

  正好也需要’进些货‘了。”

  猪肉尚可,毕竟范进可以花银子从府城天天带新鲜的回来。

  但兔子不可以呀!

  最主要的是如今商城有一百三十多万的巨款,只能看不能买,心里实在痒痒。

  他俩得单独出去一趟,然后带回来满满一牛车的’物资‘。

  打定主意后,水清去叮嘱晏秋星回,范进去牵牛套车。

  没一会,两人带上鱼,出发了!

  路上偷偷从商城买了米面鸡蛋放在板车上直接带去。

  等到了牛头镇,老远就见到胡家时不时有人进出。

  等牛车近了,胡文华率先发现两人,大嗓门喊道:“姐,姐夫!”

  胡母在屋子里听到后,忙跑了出来。

  见到板车上的白面大米和鸡蛋,心疼的不得了。

  责怪道:“上次你们送的还有不少呢,怎么又带了来?咱们吃粗粮能吃饱就很好了,这些精细粮食留家里给娃娃们吃。”

  范进温和笑道:“家里还有不少,够几个孩子吃了。”

  水清接话道:“是啊,家里的米酒卖的蛮好的,每天都有进账,手头宽裕了想着给你们也带点过来;

  鸡蛋是自家鸡生的,没花银子买,鱼是捞的也没花银子,带些来你们吃了补补身体。

  对了,娘,你们米酒卖的怎么样了?”

  胡母听到问米酒,脸上笑开了花,她左右看了看,不放心的压低嗓音道:“好着呢!

  咱们进去说。”

  胡文华帮着将牛车赶进院子。

  他力气大,一手一个麻袋,将车子上的白面大米轻松拎到屋子里。

  胡母怕他手重,单独抱着鸡蛋进屋。

  范进先是把鱼拎到厨房,转身回院子里喂牛。

  水清跟着胡母进屋。

  只见胡母和胡文华两人神色异常欣喜,胡文华激动的道:“姐,米酒比我们以为的还挣钱!”

  “如今一天能挣多少?”水清听到好消息,悬着的心放下,跟着问道。

  胡母笑的眼角皱纹加深许多,开口算道:“原本以为一个月能有个一两银子进账就很是不错了。

  只是、只是想不到,如今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有一两银子的进账!差的时候也有四五钱。”

  虽然日收一两银子不常有,大多日收七八钱,少数四五钱,但这比预想中的已经高很多很多了!

  水清想到自家一天三四两银子的进账,娘和弟弟在牛头镇,一天能有四五钱到一两银子的进账也算不错。

  她给予肯定:“不错,蛮好的。”

  胡母笑盈盈的道:“岂止是蛮好,简直太好了。

  清儿啊,你不知道,我和你弟弟两个人才卖了二十五天的米酒,娘昨晚算了下,扣除买米的本钱,还尽挣十四两银子呢!”

  十四两银子呀,还不到一个月。

  她和文华两个人竟然挣了十四两银子,放在以往做梦都不敢想。

  不,现在她还飘飘的,觉得不真实。

  胡文华也觉得不真实。

  “姐,我之前打短工,扛粮食包,从早到晚也才挣四十三文一天,如今和娘两个才二十多天就挣了十四两银子,跟做梦一样!”

  爹爹听到他们挣得钱后,也是惊的合不拢嘴。

  水清看着两人挣银子的喜悦,安抚道:“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过年前总数估计能超三十两。”

  胡母不贪心,对上水清道:“咱们生意目前稳定,主要是靠你弟弟找的门路,不过他说他也是跟着河儿后面学的,总归都是靠的你。

  娘想着过了年,正月拜年宴请不少,应该还能卖出去不少,等到二月就少了,不过有这三四个月,差不多能存下四五十两银子。

  有了这四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攒下的,咱们家也算略有些家底了,往后要是碰上个灾啊乱的,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有银子,心定。

  本来想着置办些田地房屋的,但想到之前女婿说可能要闹灾,她想着还是等等再看。

  水清听到是胡文华找的门路,好奇的看向他。

  胡文华壮硕厚实的身躯拘谨的站直,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解释:“我学着大河,先跑了遍镇上饭馆,又去了各个员外府送了试喝。

  还是娘手艺好,酿的好喝,他们就成了固定常客了。”

  水清:.....不枉费她教会范河,又让弟弟跟着去现场学。

  不过也是胡文华自己争气,换个烂泥,怎么也扶不上墙。

  他肯动脑子,又勤快,挣钱是早晚的事。

  娘和弟弟勤快肯学挣了些银子,水清很是欣慰。

  虽然往后最少四五年内,无法酿酒挣钱,但有了这笔银子,爹娘和弟弟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第113章 一大筐腊肉

  说话的工夫,又来了人买米酒。

  水清让开,看着阿娘颇为熟练的舀起米酒灌入陶罐中。

  胡文华看着阿娘的动作,压低声音说道:“姐,我感觉阿娘一个人就可以,我还可以再出去找份活做。”

  水清诧异的看向她弟。

  哪有人享福不会,还主动想着出去做活?

  胡文华以为他姐不信,说给她听:“你看呐,咱们家在镇子上,位置也还好,大多是老主顾,自己拿着陶罐瓷罐上门就买了;

  刚开始做时,阿娘不熟练,洗米蒸米我还能打打下手,后面阿娘做熟练了,我只能抢着才能做点活。”

  “那不是很好么,你俩都不累。”水清潜意识里认为十五岁的胡文华还是个半大孩子,不需要做成人的活。

  以后工作的时间还长着呢,也就趁现在还能轻松一段时间,后面想过舒坦日子都难。

  胡文华垂下目光,低声道:“今年是个丰收年,如今天又额外冷,米酒好卖,只是明年要是真的有灾呢?

  到那时米酒生意肯定做不成了,灾年爹爹的猪肉生意也没法做,没有进账,我怕爹娘整日担心坐吃山空。

  不过姐你放心,这两个月米酒卖得好,我肯定以米酒为主。

  我想的是到了二月份,没啥人买米酒了,阿娘一个人应付的过来,我再出去找个活做。”

  挣了钱,他才知道有钱的好处。

  爹娘再不用为了家里地方小,想要买地盖大屋子发愁,不用担心他成亲后生娃娃没屋子住;

  娘不用盘算从哪里再省一点给他娶亲用而将伙食一降再降,如今家里的吃食比以往好了太多!

  不说天天能吃上大米饭白面,起码三五天也能吃上一顿。

  爹爹卖不出的猪肉,两人也不会愁到睡不着觉,而是欢欢喜喜的腌制成腊肉或做成熏肉留着吃。

  水清听了后明白过来,这孩子是有了危机意识,在为往后做打算。

  晴天有伞,有备无患。

  她没反对,只是问道:“你想好做什么了吗?”

  要是还做苦力,那往后只能吃这碗饭了。

  胡文华认认真真的道:“我想去府城的铺子找个学徒做,边做边学,哪怕工钱少或者没工钱,但是能学本事。

  ”

  有本事的人才能在灾年中不愁吃喝。

  若是做人人能做的苦力活,世道好的时候是能养家糊口,但也仅仅只是养活而已,再进一步就不能了。

  碰上饥荒年或世道不好的时候,人人争抢,多的是给口吃食就愿意干活的人,到时糊口尚且艰难,更别说养家。

  他要当有本事的人,让全家人能在灾荒年吃喝不愁。

  水清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她想的则更为长远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