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女儿上桌?行,那就都别吃! 第89章

作者:语乔乔 标签: 穿越重生

  首先是大家都富裕了许多。

  摘鸡头米、捡菇子、帮工挣银子,让村子上绝大多数人家日子好过许多。

  其次,大多数人家帮范进水清盖好屋子后,趁着冬季农闲,也开始打土坯盖自家屋子。

  有那些人口多速度快的,已经搬进了新家。

  再有像张婶子一家,虽然还没搬进新家,新屋子也没盖好,但也是烧炭耽搁了。

  而烧炭是在挣银子!

  有了银子,吃的好,而吃的好,心情就好。

  所以即使没有搬家,依然精神头十足,每天干劲满满。

  家有存粮,不再是年关难过,家家户户对于过年格外重视起来。

  水清一家人也是如此。

  米酒生意不能断,这是明面上银子的来源。

  晏秋和星回依然只需要负责酿酒,范进带着范河每日送米酒去府城。

  回来的采购清单从日常必需品,渐渐变成为过年做准备。

  红纸、窗花、新鞋、布料、糕点、糖果.....

  凌然还是负责牲口喂养。

  范江和白子谦由砍柴改为挖冬笋。

  冬笋清甜解腻,无论是清炒还是和老母鸡一起炖,皆好吃。

  而且冬笋有厚厚一层外壳包裹着,特别耐放,可以放很长很长时间不坏。

  在菜式样数少的冬季,是难得好吃的新鲜菜。

  两人挖了一筐又一筐,除了给自家吃的留够,也想着给舅舅送多多的过去。

  水清最先做腊肉腊肠。

  娘之前给的一大筐,她想着咸肉不健康,少吃点点吧。

  结果拿来炒大蒜、炒青椒好吃的不得了——去他的不健康,这就是最健康的食材!

  再说这可是无添加的食材呀,和添加剂相比,多了点盐咋就不健康了呢。

  反正老祖宗吃了几百年也没事。

  所以不但腊肉被安排上日程,腊肠也一并做了。

  到时腊肠葱油煲仔饭、腊肠手撕包菜、蒜苗炒腊肠、腊肠蛋炒饭通通安排上!

  做完了腊肉腊肠,开始打年糕糍粑。

  商城是可以作弊,不过自己手工做也别有一番意趣。

  当然啦,动手的不是她。

  是一群孩子们。

  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总是格外香。

  等日子过了腊月二十五,日子更加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洗床单被罩、磨豆腐、杀鸡宰鸭、蒸馒头、包包子饺子.....

  山水村只有一台石磨,磨面磨豆子的人从早到晚的排队。

  水清家不用去挤的,他们早就买回来一块新的石磨,放在院子里自家用。

  范进还买了一头驴回来,既能载人驮物,闲时还能拉磨。

  腊月二十八,范进从县城回来后,先是给范母送去了过年的节礼:冬笋、黄豆面糯米粉、自家做的豆腐。

  范母看到豆腐喜欢的嘴咧了起来,看到糯米粉尚可,毕竟也是精细粮食。

  看到黄豆面和冬笋,撇了撇嘴。

  冬笋竹山上到处都是,不值钱,而且这东西刮油,吃的多了心里烧得慌!

  黄豆她也有,想要吃去石磨那排队磨了就是。

  孙金花两根手指在东西里翻翻看看,最后凉凉点评:“黄豆面沾汤圆是好吃。

  只是这黄豆面里必须得配上糖才好吃,你这只送黄豆面和糯米粉,没糖哪行?”

  范进抿了抿唇不说话。

  等回了家又骑上驴,同样是这三样,只不过冬笋明显多些、易碎的豆腐少些,前往牛头镇给岳父岳母送了过去。

  胡母看到冬笋喜欢的不得了,一直说他们三人都喜欢吃。

  又看到黄豆面和糯米粉,连连夸道:“这两样都需要磨得细细的,耗费时间不说还特别累,难为你想的周到。”

  最后看到豆腐,虽然碎的不成样子,依然欣喜极了:“这做豆腐圆子再好不过了,还省事省时间了咧。”

  范进安静听着,眉眼弯弯,儒雅温和。

第123章 写春联

  水清也在做豆腐圆子。

  自家有石磨,又有驴拉磨,做起来不累又方便,所以多做了些豆制品。

  除了豆腐圆子,还炸了萝卜圆子和藕圆子。

  一颗一颗,裹着面糊糊炸的金黄焦香,放在竹匾上面平铺晾凉,留着过年以及正月间慢慢吃。

  范河带着范湖时不时来偷一颗吃。

  “大哥哥要是知道还有这些好吃的,一定舍不得回去。”范湖两颊吃的鼓鼓,悄悄说道。

  前两日,白伯伯派人来接了大哥哥回家过年。

  范河不在意的道:“白家家大业大,大哥哥想吃什么没有?好吃的必然多了去了。”

  范湖一想也是。

  不过,他还是觉得阿娘做的吃食最好吃!

  拿什么好吃的他都不愿意换。

  两人像个小仓鼠,不但自己来偷偷吃,还偷偷的带走。

  带去给凌然、晏秋星回几人吃。

  对于两人的做法,水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

  如今食物充足,不像她刚来那会吃不饱穿不暖,且只是一点吃食,又没浪费,没必要苛责。

  家里囤满了各种好吃的,过年气氛愈发浓烈。

  到了腊月二十九日这天,卫生打扫好了,床单被罩全部洗好晾晒干换上,零食糕点囤了,过年期间的吃食准备了,米酒停业到大年初三。

  男的负责杀鸡宰鸭等活,水清带着晏秋星回制作时间长的吃食。

  二十九随意吃点填饱肚子,一家人全力为第二日的年饭做准备。

  第二日。

  天刚亮起,山水村本村响起此起彼伏的嘭嘭嘭声响。

  像极了放炮的声音。

  当然,买炮是不可能买的,村子上没有一户人家愿意花那个冤枉钱。

  这是燃烧竹子的声音。

  水清一家也是如此。

  范进早早的起来,生了火,竹子是昨天就砍好的,放在火盆上。

  没一会,山水村分村也响起了嘭嘭嘭声。

  晏秋星回吓得捂着耳朵。

  江河湖三人蹦蹦跳跳兴奋极了。

  凌然看着捂着耳朵的某个小姑娘,唇角不自觉的上扬。

  水清正在厨房热火朝天的准备吃食。

  卤味是昨天卤好了一直放在卤料中入味,等吃之前加热捞起切盘上桌;

  老母鸡是早上在大铁锅中炖开后盛到砂锅中,转到炭火上咕噜咕噜煨着。

  干锅鸭、水煮兔、红烧肉、清汤鱼头.....一样样先后出锅后全部转到炭火上小火炖。

  厨房里冒着腾腾热气。

  院子里放完炮,火盆里的火也没浪费,搬到饭厅边角,给寒冷的屋子增加暖意。

  范进搬了长桌子出来,摆放在院子里,又拿出纸砚笔墨,带领六个孩子写春联。

  “晏秋,你写你屋子的春联。”范进言笑晏晏,嗓音和煦。

  三个多月每日不间断练字,晏秋的字和书法家不能比,但清丽俊秀,已算得上好看。

  写她自己屋子的对联,绰绰有余。

  晏秋悬腕,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的写完。

  随后仰着头,看向爹爹,等待着爹爹的点评。

  “平和简静、质朴自然,已然很好了。”欣长身姿的凌然眉眼低垂,低声评道。

  晏秋听到这明显很高的评价,笑容如朝阳般明亮。

  她知道她的字没凌然说的那么好,但被人夸了总是心情愉悦的。

  范进看向凌然,心中微微诧异。

  听凌然这孩子点评的用词,书法造诣必定不差,只是不知道好到什么地步?

  他有心试探,又觉得太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