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1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李时珍那边医馆也关门了,也兴致盎然地过来找霍善他们聊天。

  聊着聊着就说到那个今天来复诊并且又顺走好几张宣传单的终军。

  李时珍似乎已经从明亡的噩耗中回过神来,又有心情和霍善八卦了:“这就是对你们那位陛下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终军啊!后世常说的‘请缨’讲的就是他了。”

  事实上终军不仅请缨去南越,还曾自请出使匈奴,哪里不太平就想往哪里跑,是个相当有志气的年轻外交官。

  霍善听到南越,耳朵动了动,问李时珍:“那他把那南越王绑来了吗?”

  李时珍道:“他倒是把南越王说动了,想举国降汉、改南越诸地为汉郡,可惜南越相国吕嘉不愿意,直接造反杀了南越王和所有大汉使者——就是因为这件事,大汉朝廷才震怒不已,直接派兵前去平定南越,还顺手把同样有杀汉使前科的西南夷也给摆平了,拢共给大汉新增了十四个郡!”

  不得不说,终军的外交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如果没有南越相国的反叛,说不准大汉当真就兵不刃血拿下南越了。

  当然,所有外交手段奏效的前提是国家拥有足以威慑对方的军队。

  小国使者被人直接杀了都无话可说。

  霍善没想到自己刚认识没几天的新朋友居然是那样死在南越的!

  第二天霍善跟着霍去病进宫辞行的时候就和他爹说了这事。

  “等他去出使南越的时候,朝廷可得多派几个人保护好他!”

  霍善和霍去病嘀咕道。

  霍去病眉头微动,问道:“你为什么不直接劝他别去?”

  霍善道:“您去打仗也很危险,难道我劝您别去您就不去了吗?”

  终军两次自请出使,可见他真的很想一展抱负。难道他不知道出使那些并不算特别友好的地方会遇到危险吗?

  他肯定是知道的。

  世上就是有这样一些人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主动奔赴险地。

  请缨这个词听起来超厉害的,听说过了一千多年都还在用呢!

  如果他真的能顺利让南越直接内属,那不仅是一段千古佳话,同时朝廷也不必大肆兴兵去平定南越。

  那当然更好了!

  霍善给霍去病举了个例子:“二柱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没有战事。”

  二柱他爹去服役这两年,她们一家人可是每天都祈祷千万别打仗。

  虽说许多将士都盼着立下军功能够免除赋税徭役,可是待在家里的亲眷还是更希望自家人服兵役期间不要有战事。

  真打起仗来真正能捞到功劳、凭军功封爵的又能有几个?

  万一跟错了将领,说不准就回不来了。

  于朝廷而言那只是一个个伤亡数字,对家里人来说那却是活生生的人一去不返。

  要是能吓唬到南越直接决定归汉多好!

  霍去病听后沉默了一会,点着头说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在他临行前提醒他吕嘉可能要造反的。”

  这种事有防备总比没防备好。

第97章

  照理说霍善一个小小的千户侯, 想回个新丰县是不用和刘彻打招呼的。

  不过刘彻这人在跟你好的时候,就喜欢你和他各种亲近,霍善要是一声不吭就跑回新丰县去,刘彻说不准就在心里头记上一笔了。

  霍善在宫中住过两个多月, 走在宫宇间一点都不拘束, 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刘彻办公的地方,跟他爹一起在外等候刘彻召见。

  赶巧庄青翟和张汤从里头出来了。

  两人一直不太对付, 在刘彻面前还好, 往外走的时候就透露出点谁都不爱搭理谁的味道来。

  罪魁祸首还是刘彻本人, 毕竟刘彻让庄青翟当了宰相,遇到事情却只爱听张汤的意见, 可不就让两个人心里都不太平衡吗?

  一个觉得丞相位置本该是我的, 你个庄青翟算什么东西!

  一个觉得丞相职权本该是我的, 你个张汤算什么东西!

  两人刚表演完职场变脸术, 冷不丁就对上霍去病父子俩一大一小两张脸。

  张汤:?

  庄青翟:?

  你个冠军侯,怎么有事没事就把你儿子往宫里带?

  外戚起家的, 做起事来就是这么肆无忌惮。

  只不过到底是同朝为官,双方还是亲切友好地打了个招呼。

  很快有人出来召霍善两人入内。

  霍善不用霍去病帮自己说话, 见到刘彻后就凑过去和他说起自己马上要回家去的事。

  刘彻昨天也拿到了好事者送到他面前的宣传单, 闻言挑眉问道:“你在长安市中开了一间医馆还不够,还要回新丰县去也开一间?”

  霍善道:“那当然的,我要在大汉所有郡县都开一间!”

  刘彻乐道:“你的志气倒是不小,这么多医馆光凭你一个人怎么顾得过来?”

  霍善道:“当然不会只有我一个人, 您看到我在长安城里只待了小半年, 就已经认识夏医家和义医家她们啦。”

  霍善一本正经地给刘彻掰手指算了起来。

  “夏医家带了学徒, 义医家带了学徒,我也带了学徒, 等到学徒学成之日,大汉又多了好多个医家!”

  “一个能带出四个,四个能带出去十六个,十六个能带出六十四个!”

  “这样一代代地带下去,以后医家肯定会越来越多!迟早所有大汉人生病后都能找到靠谱的医家治病!”

  刘彻没想到霍善还有这样宏伟的构想,赞许地说道:“光凭你这个想法,以后就得来给朕当太医令了。”

  一提到当官,霍善一张小脸就变得皱巴巴的,嘴里委婉拒绝道:“等我长大再说。”

  当官每天都得待在衙署里候命,根本不能去干别的,他才不乐意当。

  刘彻见他那副模样,就知道他年纪还小,不知道权势的好。既然小孩子念旧,他也没有非要霍善在长安待着不可。

  刘彻还大方地给霍去病批了一天的假,让他送娃回新丰县去。

  霍善顺利向刘彻辞行,又熟门熟路地跑去找他太子叔。

  刘据今年已经正式开始读书了,这会儿天气暖和了,他正苦哈哈地在上课。

  等注意到霍善在外面探头探脑,刘据很有些讶异,想跑出去找霍善玩,又顾及到少傅还在讲课,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太子二傅之中,太子太傅一般由他官兼任,比如现在庄青翟这个丞相就兼任太子太傅。

  因为太傅一般有别的事要忙活,所以太子的文化课一般是有太子少傅负责。

  目前的太子少傅是卫青举荐上来的任安。

  任安自幼孤贫,又是小吏出身,许多博士其实不太瞧得上他,对于刘彻给太子选这么个太子太傅很有些异议。

  纵观朝中小吏出身的那些家伙,能有几个是好东西!

  任安对这些评价也有所耳闻,不过他又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理会这些事做什么?所以该干嘛还是干嘛。

  因为学生就那么零星几个,任安很快注意到太子的走神。

  他转头往外一看,骤然对上霍善那双乌溜溜的眼睛。

  霍善眨巴一下眼,一点都没有自己打扰了别人上课的自觉,仿佛还挺纳闷任安怎么不继续讲了。

  见太子心思明显已经不在课堂上,任安索性暂停了讲课。

  刘据跑出来问霍善:“你怎么进宫来了?”

  霍善道:“我要回去了,所以来和你说一声!”

  刘据挺想让霍善留下来给自己当伴读的,可惜霍善还太小了,又心心念念想着回家去。他很是不舍地说道:“那我以后去找你玩。”

  霍善连连点头。

  任安等他们叔侄俩聊完了,才过来与霍善问好。

  霍善没见过任安,听刘据介绍才知道任安是太子少傅,他也乖乖向任安回了礼。

  小小年纪的,与人交游倒是很有些小大人模样。

  ……如果他聊着聊着没给任安发一份传单的话,看起来就更像样了。

  霍善被他爹带着在长安城里告别了一轮,给每个亲朋好友都发了一份开业传单(包括刘彻和刘据),这才终于踏上归程。

  等霍善回到福寿里,自然又是一番热闹。霍去病也就是那么一撒手,霍善已经开始到处呼朋唤友,他小嗓儿那么一喊,顿时那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全都跑了出来。

  若非小孩们都还要回学堂里上课,霍善都要组织一场蹴鞠比赛看看他们最近在踢球方面有没有松懈了。

  不过即使小伙伴们都在学堂,霍善也有学堂玩法,他在长安城吃到许多好吃的零嘴,所以准备当场组织一场考试,考试合格的可以分零嘴吃,考试不合格的没得吃!

  一听霍善这么说,他的小伙伴们都垮下了脸。

  可恶!

  怎么会这样!

  一回来就突击考试!

  霍善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做法很过分,不就是考试而已吗?他觉得要是自己去读书的话,最期待的就是考试了,因为可以显摆一下自己新学到的东西。

  众小孩虽没有霍善这样的好心态,却也抵不过长安零嘴的诱惑,纷纷坐得板板正正等待夫子报出考题。

  学堂的夫子是李长生从朝阳县吏里挑出来的,学问虽说不上特别好,做事却很勤勉,为人也很不错,给小孩儿启蒙完全没问题。

  见孩子们在霍善一声令下就乖乖坐好,夫子哪还不清楚霍善的身份?他忙上前向霍善见礼。

  霍善还是头一回跟朝阳县来的人打交道,他点着头说道:“不用管我,你去给他们出题吧。”

  夫子喏然应是。

  趁着小伙伴们参加突击考试的空档,霍善又挨个跟往日要好的邻里打招呼,一点都没有朝阳侯的样子。

  霍去病就倚在院门前看着霍善快快活活地跑来跑去,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下午他们还去看了新修好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