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2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李长生轻笑着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

  苏轼对墨家传人的本领一无所知,瞧见有人送来半扇猪肉,还问霍善想不想吃,想吃他把猪肉也炖上。等饼做好了,猪肉估计也炖好了。

  猪肉一直都是“贱肉”,一来是肉质粗糙又腥膻,二来是许多人养猪是把猪养在厕所下面的,人在上面拉,猪在下面吃,实现了非常完整的寄生虫传播链。

  李长生此前特意让人换了种养猪法,专门来养给霍善吃,今年才让猪肉上了他们家餐桌。

  这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了。

  只要手头的钱足够多,你想让人怎么养人家就帮你怎么养。像孙思邈还研究过用药材喂牛,再拿牛乳来治病。

  苏轼愿意贡献新菜谱,李长生便把易知安排去给他打下手,顺便看能不能学几手苏轼的绝活。

  苏轼本来就是热爱分享的,三两下就给霍善他们掉落了芝麻茯苓饼和东坡肉的做法。

  听得霍善怪馋的。

  因为不管饼还是肉都没那么快做好,霍善眼巴巴地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才在李长生的劝说下骑着霍小黑回福寿里遛弯去。

  一见到自家小伙伴们,霍善又快快活活地跟他们玩耍到一块,掏出他的竹哨子重操旧业——当蹴鞠比赛的裁判。

  霍善正站在土墙上呼呼吹哨,忽听一阵马蹄声从后头传来,转头一瞅才发现居然是刘彻来了!

  刘彻还领着他舅公卫青和好些个生面孔。

  霍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眼睛。

  为什么他昨天才回来,今儿就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刘彻!

  关键是,他们这么多人出门,为什么不带他爹!

  刘彻瞧见霍善一脸不高兴地看着自己,顿时放声大笑起来。

  到底是小孩子,别人见了他讨好还来不及,就这小子每次给他分点吃的都不情不愿。

  刘彻道:“走,带我们去你的庄子上走走。”

  霍善只能把裁判权移交出去,让金日磾把自己抱到霍小黑背上去。

  金日磾没有嫌弃过带娃这份工作,霍善命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刘彻瞧着金日磾高大的身量,对这个出身匈奴的少年郎颇为喜爱,询问起金日磾一家人的近况。

  金日磾道:“一切都好。”

  事实上如今这日子比在长安时好太多了,他母亲住进庄子里以后身上的病痛都少多了,每天带着庄子上的妇人们搓羊毛线织毛毯。

  这边霍善哼哼唧唧地领着刘彻一行人回庄,庄子中的众人却还对此却一无所知。

  苏轼掀开锅嗅了嗅炖肉的味道,馋了。

  

  可是他不仅不能吃,还要吃几次清理肠道的药,唉,愁人啊!

  眼看东坡肉已经快炖好了,苏轼决定暂且离开庖屋这个伤心地,免得自己在里头越待越饿。

  这时华佗正好把苏轼要服用的清肠药给备好,清肠一来是为了操作过程中不出现什么尴尬场面,二来也是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所以这一步骤还是不能省略的。

  苏轼仗着自己在这边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大大咧咧地接过那内用外用双管齐下的清肠药服下。

  没一会他就一头扎进茅房里出不来了。

  嗯,这药还不错,见效快还不难受,回头讨个方子回去介绍给自己那些饱受便秘之苦的老朋友。

  有好东西时刻不忘群发给亲朋好友,说的就是苏轼了!

  另一头,霍善带着刘彻他们回到庄子,直奔庖屋去找他师父和师弟。

  等瞧见苏轼不在,霍善不由问李长生他去哪了。

  李长生说道:“他清肠去了。”

  霍善是知道清肠的,他跟华佗上过外科课程来着。

  跟着霍善进来刘彻等人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刘彻好奇追问:“什么清肠?”

  霍善道:“我们医馆的一个病患明儿要割掉痔疮,所以今天要提前把肠道清理干净。”

  肠道里能有什么,那当然是便便啦!

  霍善特意仔仔细细地给刘彻讲了,最后才跟刘彻说起今晚的胡麻茯苓饼和东坡肉都是苏轼给做的。

  刘彻:“……”

  这小子不想分东坡肉给他吃的心思昭然若揭。

  没必要,没必要,他从没见过这么热衷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小混账。

  你自己就着清肠这事儿大说特说老半天,难道还吃得下去吗?!

第100章

  刘彻倒也不是闲着没事过来晃悠, 与他同行的是少府那边的人,他们是来实地观摩造纸作坊运作模式的。

  而刘彻和霍去病聊了聊,得知霍善的庄子修得挺好,便准备过来瞧瞧。春天来了, 能吃的东西也多了, 说不准霍善这边又有什么新吃法。

  人生在世,图的不就是吃喝玩乐。刘彻登基二十余年, 自忖平时也算励精图治, 所以出宫吃点好的没毛病。

  来了这么多人, 自然不好挤进庖屋里直接吃热乎的,李长生让霍善领赵禹等人去宴客处, 再命人把蒸好的东坡肉和芝麻茯苓饼分一分呈上去供客人们享用。

  如今庄子上来了不少役民, 干活的人倒是不缺, 虽不如宫中规矩森严, 招待宾客还是足够的。

  霍善平时都是扒着灶台边等着吃热乎的,这会儿他被李长生安排去宴客, 心里很不乐意,咕咕哝哝地领着刘彻他们落座。

  他觉得刚出锅就吃是最香的!

  等人端上来就没那么好吃了!

  刘彻看着底下人端上来的东坡肉, 那肉切得方方正正, 炖得软熟鲜嫩,所有的酱汁都渗入了皮肉之中,瞧着正好一口一块。他问霍善:“这是什么肉?”

  霍善道:“猪肉!”

  众人本来也被香味吸引了,听到霍善的话后脸色都变了变。这小子怎么敢把猪肉端上来给陛下吃?

  霍善没注意旁人的脸色, 转头和刘彻说起自家这猪可不是普通的猪, 而是他师父专门让人养的, 喂的都是新鲜的猪菜和麦麸,长得肥肥的, 连苏东坡看了都夸好。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师父对我天下第一好!

  刘彻却是注意到霍善提了好几次苏轼,笑着问起东坡先生是怎么回事,医馆还没开业竟就找上门了。

  霍善早被华佗他们教过会怎么答了,麻溜回道:“是华先生从山中带回来的。”

  他和刘彻说起华佗的本领,华佗能把人的脑壳打开再缝回去,可厉害了!

  刘彻:?

  听起来是让人完全不想体验的经历。

  锯开脑壳这种本领听起来就很墨家。

  刘彻道:“不是说这东坡肉是那位东坡先生煮的吗?怎地没把他请过来吃?”

  霍善道:“他要禁食,术前这几个时辰不能吃东西!”

  刘彻:“……”

  所以你是让个这几个时辰内不能吃东西的人给你炖肉?

  霍善的幸灾乐祸全写在脸上:“华先生说,他割完痔后接下来那几天也不能吃味道太重或者辛辣刺激的东西,就算想吃猪肉也只能吃白水煮的了!”

  他还不忘医家本质,给刘彻和赵禹等人宣传起防痔的重要性。

  爱护屁屁,人人有责!

  否则不仅屁屁要挨刀子,还不能吃好吃的!

  众人:“……”

  你这严重程度搞反了吧!

  屁屁挨刀子是什么玩意!

  一时间,众人都对苏轼的屁股生出了奇怪的好奇心……

  只是换成自己做这种手术,也不可能让别人围观,不如……等他做完以后再去慰问一番。

  刘彻也是这么想的。

  他没有嫌弃猪肉低贱,率先尝起面前的东坡肉,不得不说,这慢火炖成的猪肉口感还真不差,五花肉皮下的油脂与特意调配的酱汁在柴火的蒸腾下,缓慢交融于底部的瘦肉之中,令那原本寡淡又柴牙的瘦猪肉都变得香酥软嫩。

  整块东坡肉送进嘴里,那可真是入口即化、滋味十足。

  

  刘彻夸道:“看来这位东坡先生在吃食方面果真颇有造诣。”

  连猪肉这种贱价的肉食都能做得这般好吃,可见对方厨艺堪称精绝。

  霍善也吃得非常满足,把自己那份东坡肉解决后现学现卖地给刘彻背起了《猪肉颂》。

  当然,他没把黄州报出来,因为苏轼跟他讲大汉这边还没有黄州来着,所以他就改成“长安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了!

  刘彻听完这《猪肉颂》后笑道:“旁的猪可不像你这猪一样有麦麸可吃。”

  比起别的皇帝,刘彻的见识可广了,民间的猪圈他可看过不少,绝对是见过一次就终身不想吃猪肉的那种。

  寻常黔首那是没办法,别的肉都吃不起,连最便宜的猪肉也得咬咬牙才能吃上,哪顾得上嫌弃它脏不脏贱不贱?

  也就是霍善提前讲了这猪肉是怎么养出来的,要不然座中不少人肯定吃不下这玩意。

  不得不说,李长生这个当师父的养起徒弟来还真够尽心的。

  霍善信心满满地说道:“等以后天下人都能顿顿吃白米白面了,猪自然都能换种养法!”

  众人听后皆暗笑在心,寻常黔首到了荒年连糟糠都吃不起,便是碰上丰年平时也舍不得吃几顿精粮,哪可能顿顿白米白面?

  小孩子果然是小孩子,想法就是天真。

  相比起东坡肉,芝麻茯苓饼倒是清淡多了,吃过肉后尝两块,滋味倒是挺特别。因为来的人太多,李长生又命人上了碗索饼,才算是把来客们这顿饭给打发了。

  霍善陪刘彻他们吃得肚皮滚圆,才找到机会悄悄问卫青怎么他爹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