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25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失地流民再就业的培训工作是不是该你来负责?

  走你!

  霍善对刘彻这一试图让方士卷起来的重大决策没什么兴趣,他听着听着就觉得没意思,想悄悄往外溜,准备出去自由玩耍。

  可惜他选择偷溜路线不太对,一下子被他舅公卫青给捞了起来。

  卫青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捞起一个四岁小娃娃绰绰有余。

  霍善没想到卫青竟是自己偷溜路上的阻碍,眼睛登时睁得溜圆,不敢置信地看向卫青。

  瞧见他那震惊的小表情,卫青轻笑一声,抱着他退出屋外,问他想去做什么。

  霍善见卫青不是要拦着不许自己出去玩耍,马上又高兴起来,哼哼唧唧地和卫青埋怨起来:“他们说的我都听不懂,我还不如出去玩弹弓。”

  说着霍善还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弹弓和……珍珠弹丸。

  卫青看后一阵沉默。

  他看着这弹丸忽地想到当初给刘彻当过伴读的韩嫣,那也是个名门之子,侯门里养得金娇玉贵的富家子弟。

  韩嫣有件很有名的事迹就是爱拿金弹丸打鸟,长安城的小孩儿都很喜欢跟着他跑,只要捡上几颗金弹丸就赚大了,时人曾歌之曰“苦饥寒,逐金丸”。

  结果韩嫣年纪轻轻便因为行事太过放纵肆意、连出入后宫都没点避讳,被王太后给赐死了。

  哪怕韩嫣之死远不止是因为奢靡无度这一项,霍去病这样养孩子也未必是好事。

  霍善不知卫青心中的诸多担忧,不过见卫青看着自己的珍珠弹丸,马上积极地给卫青说起自己对这珍珠弹丸的爱惜。

  爹送给他都大半年了,至今一颗都没有少!

  他每天回到家都要数一遍的!

  卫青:“……”

  行吧,他们家阿善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孩子。

  “数什么?”

  卫青正要夸霍善几句,就听到刘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彻已经和苏轼聊了个尽兴,觉得苏轼这家伙比东方朔还能扯,不管聊什么都能侃侃而谈。他过足了聊神仙的瘾头,一转头瞧见卫青和霍善都不见了,便出来看看他们跑外面做什么。

  霍善被卫青抱着转身面向刘彻,麻溜地把手里那袋珍珠弹丸拿给刘彻看。

  又给刘彻讲他玩了半年一颗都没有少的巨大成就。

  他可不是个丢三落四的小孩!

  刘彻拿起颗珍珠弹丸瞧了瞧,说道:“这有什么稀罕的,回头我送你一斗让你随便玩。”

  霍善听后在心里认真算了算。

  一斗约莫是二十多斤,二十多斤珍珠得有多少颗哦!

  霍善直接拒绝道:“我不要。”

  刘彻挑眉问:“为什么不要?你不是挺喜欢的吗?”

  霍善道:“数不过来!”

  卫青:“……”

  刘彻:“……”

  多给你送点不就是让你不用数吗?

  小孩子的想法真是令人费解。

  霍善可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对,他又不知道这珍珠弹丸值多少钱,只知道它是霍去病送他的,爹送的礼物他肯定要好好对待!

  想到这里,霍善还用一种“你是不是想害我”的眼神警惕地看向刘彻。

  这个坏姨公要送他二十几斤珍珠!

  难道是!

  想让他晚上数到没得睡觉!

  太坏了!

  刘彻以前觉得这小孩讨喜就讨喜在长了双会说话的眼睛,现在他觉得……这小子的眼睛太会说话也不好。

  比如他现在就看得出这小子的脑瓜子里在想什么。

  刘彻说道:“行吧,是你自己不要的,可不是我不给你。”

  霍善听懂了刘彻的意思,刘彻是说他以后会后悔。

  他才不会后悔呢!

  聪明的小孩子绝不会上刘彻的当!

  霍善当场立下豪言:“珠子而已,以后我可以自己去海里采!”

  刘彻乐道:“你还知道珠子是长海里的。”

  霍善骄傲地说道:“我当然知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

  刘彻:“……”

  为了证明自己是博学广闻的四岁大孩子,霍善还现学现卖地和刘彻讲起了自己昨天刚听说的江瑶柱:“您知道江瑶柱吗?它也是长海里的!”

  刘彻:?

  这玩意他还真没听说过。

  霍善见刘彻明显不知道,立刻得意洋洋起来,把苏轼给他讲得江瑶柱来历与妙处都给刘彻讲了一遍,并表示师父已经答应帮他托人弄一些回来尝尝鲜。

  宫里都没有的好吃的,他马上就要拥有了!

  刘彻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点着头对霍善说道:“那就得看谁的马快了。”

  霍善:?

  

  怎么肥四?

  这个姨公怎么肥四?

  他怎么做到每次都这么气人的!

  可恶啊!

第103章

  接下来小半天, 霍善都气鼓鼓的,看刘彻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要不是还记得他爹说刘彻要把他抢进宫里不给他出来玩,他都要再往刘彻身上咻咻咻地扔几个【衡石量书】了。

  忍住, 忍住。

  他回来后虽然没坐诊, 但李时珍他们都算是医馆的绑定医家,这两天李时珍和张仲景在长安那边接诊的患者以及华佗在庄子上接诊的患者, 都算是他们医馆的就诊人数, 一样可以积累宝箱!

  所以霍善手头的【衡石量书】道具现在已经积累足足四个了!

  可惜不能用到刘彻身上。

  霍善只能对着刘彻哼来哼去, 一副“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的气愤模样。

  直到看见刘彻命人送来不少食材,包括赶着过来的好几只活羊, 霍善才换了种态度, 绕着那几只胖胖的白羊跑来跑去, 跑够了才开心地问刘彻:“都是给我的吗?全都是给我的吗?”

  刘彻道:“当然都是给你的。”见霍善这般高兴, 他又忍不住点评起霍善的不识货行为来,“这几只羊加起来都不值一颗好的东珠。”

  霍善说道:“那又不能吃。”

  值钱不值钱的, 对他来说才不重要!

  刘彻说不通他,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既然霍善喜欢吃, 以后宫中有什么好吃的都送他一份就是了。

  这一个两个的,给造纸法也不要官职,给灌钢法也不要官职,当真是想找个贪慕名利的都难。

  偏偏他们看重的小子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四岁小娃娃, 想给点赏赐他都分辨不出是好是歹。

  往后且叫人多跑几趟腿便是了。

  刘彻到底是日理万机的皇帝, 没在新丰县多待, 当天下午便带着灌钢法和曲辕犁的图纸回去了。

  最近许多地方都在忙春耕,倒是可以先试着做出一批曲辕犁来。

  此前他们大汉已经对冶炼技术做过许多革新, 灌钢法不过是在这些革新中衍生出来的,比如他们其实已经掌握了熟铁的造法。

  按照苏轼的介绍,这种曲辕犁不仅只需要一头牛来挽犁,转向还更加轻松便捷,耕作起来非常轻松。

  如果少府那边动作快些,说不准还可以赶出一批新农具来试用。

  真要成功的话,那就是省牛省铁还省人力的大好事!

  刘彻让少府赵禹回去后马上安排足够多的人手来研究这两份图纸。

  赵禹喏然应是。

  他回到长安也不回家了,直奔少府衙署亲自抄录备份了苏轼给的图纸,才让将作大匠带着匠人加工加点使制新犁以及试练新钢,争取来个双线并行,到时候能一起出成果。

  正好将作大匠那边也在为春耕补放农具做准备,材料都是现成的。

  刘彻也没闲着,回宫后马上命人把太常找过来。

  太常属于九卿之中地位最高的,底下管着太乐、太祝、太医、太使等衙署,方士很多时候也归太常管。

  刘彻准备给方士们找点活干,自是得找太常过来商量。

  这些方士再不努力,外来的和尚可就要后来居上了!

  不知怎地,刘彻总觉得自从前两次莫名其妙很想处理政事以后,他的头脑仿佛更清明了,处理起各类政务来也更加轻松自如,一点都没有过了三十岁以后那种思维上的沉滞感。

  就好像通过那两天两夜的勤政形成了惯性似的。

  这感觉还不赖。

  他还可以再肝几十年!

  另一边的霍善不知道刘彻居然在回味【衡石量书】技能下的勤政体验,他骑着小毛驴霍小白在庄子里遛弯,见有人在屋边种瓜,便随手给人扔了一个【种瓜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