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3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不过再短暂的安稳也是安稳,在周山的族亲们眼里,眼下只有投奔愿意收容他们的坞主才有机会活下去。

  指望偏安南方的东晋朝廷收复北地是不可能的了。

  真正有魄力夺回失地的朝廷,最开始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疆土与子民仓皇逃跑呢?

  胆气这种东西一旦丢掉了,就很难再捡回来了。

  霍善对周山的遭遇非常同情,把他安置在庄子的医馆里头,让孙思邈给他看看。

  孙思邈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救治过不少这种战乱中的逃难者,对如何治疗和安抚这类患者也算是有经验。

  霍善把这次受邀来的患者安顿好了,才生龙活虎地拿着装江瑶柱的小袋子去找李长生。

  十份江瑶柱,加起来拢共也就十颗,看起来非常寒酸。不过苏轼说过,只要扔上几颗,整锅汤或者整锅粥都鲜香得很,所以十颗也够他们尝鲜的啦!

  十天后还能再买十颗!

  够他们偶尔吃吃的了。

  李长生:?

  李长生默不作声地收起了那十颗江瑶柱。

  霍善跟李长生一起洗漱过后,才和李长生讲自己要给爹打造一套超好看的马鞍马镫马蹄铁。

  要他爹骑马走在长安城中能当最引人瞩目的那个!

  李长生觉得霍去病不用这些外物也挺引人注目的,不过还是被霍善提到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他仔细问起那都是什么,很快便把需要用到的材料与工具都了解清楚。

  李长生说道:“朝廷不允许民间私铸铁器,我们这边也没有烧铸铁器的条件,何况还得量过马背和马蹄的形状与大小才能做出最合用的配件来,这东西怕是没法偷偷做了。”

  霍善道:“我们可以找太子叔帮忙。”

  刘据可是太子,找人定做几样铁器还是可以的。

  至于具体尺寸,霍善决定把这个摸底任务交给金日磾。他可是最擅长养马的,目测个尺寸肯定不成问题!

  霍善麻溜找上金日磾,让金日磾去找一趟霍去病,重点观察他爹最爱骑的马背有多宽与蹄子有多大等等,争取早去早回,尽快把详细数据带回来,他迫不及待要给他爹的马配上衣服和鞋子了(苏轼他们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所以霍善认为这就是马的衣装)!

  金日磾虽听不明白马怎么穿鞋,但还是依言去寻霍去病。

  霍善又跑回去缠着他师父帮他画图纸。

  李长生依言照办。

  他听着霍善介绍这三样东西的用处,知道它们恐怕很快就不是霍去病的专属了。

  另一边,金日磾进了长安城,很快在宫门前等到了早朝结束的霍去病。

  他跟霍去病说起了霍善的要求。

  霍去病听后眼神复杂地看向自己的坐骑。

  怎么回事?

  他儿子都没让人给他裁衣,居然要给他的马裁衣?

  马穿上衣服鞋子还能跑吗?

  霍去病虽不太明白小孩子的想法,却还是由着金日磾把他家坐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连马掌都挨个拿起来观察一轮。

  霍去病道:“要不你直接把我这马骑过去,这几日我先骑你这匹马就好。”

  金日磾听后觉得这样应该更方便,便与霍去病换了马。

  一同下朝的其他朝臣有些好奇地往霍去病这边多看了几眼,但没人上前与霍去病上前搭话。

  霍去病也没搭理任何人,径直骑上马前往军营看将士们训练去。

第113章

  霍善还没缠着他师父画完图纸, 刘据他们就找了过来,他们也起得挺早的。

  得知霍善要给霍去病送礼物,刘据几人也围拢过来,齐齐围观李长生绘制图纸。

  霍善顺嘴和刘据商量能不能借太子的名头央人打造一套。

  刘据道:“没问题, 不过这是做什么用的?”

  霍善兴致勃勃地道:“这给我爹的马准备的新装!”

  主要需要打造的就是马镫和马蹄铁, 马鞍的话李长生自己就可以做,他动手能力可是非常强的。

  霍善看到的宋代马鞍已经改良过许多代, 一般用皮革来制作, 而前后两桥也并非垂直的, 而是后鞍桥倾斜,上下马非常方便。

  光是这个马鞍, 李长生拿到尺寸后当天就可以做成。

  只不过霍善听人说有些厉害人物会把马鞍装饰得非常漂亮, 还会给马配上垂在两侧的锦障泥或皮障泥, 一方面帮马儿吸汗挡泥, 一方面也保护马儿不被马鞍和马镫弄伤。

  这样一套安排下来,可就得连忙好几天了。

  正好让人帮忙先把马蹄铁和马镫造好。

  刘据听了这套马匹的新装, 兴致盎然地说道:“听起来很有意思,等造出来以后如果好用的话, 我给我父……阿父也做一套!还有我自己的马也要!”

  卫伉听后连连点头:“我阿父也要!”

  

  霍善大方地答应下来, 并不吝于于小伙伴们分享好东西。

  “我们的马儿还小,等它们长大了再用马蹄铁。”

  他积极给刘据几人分享自己新学来的知识。

  这马蹄就跟大伙的指甲一样,会一直长一直长,如果是经常会在外面跑的马儿, 它的马蹄磨损速度和生长速度基本持平, 所以看起来会一直保持原状。

  像他们那些还在成长期的小马, 不仅马掌还没真正成型,出来跑动的次数还特别少, 钉上马蹄铁也没用,这鞋子很快就不合脚啦!

  所以只有战马和运输马最需要马蹄铁,它们常年在外面跑动,鞋子穿上后只要定时检修就可以了。

  它们有了铁鞋子,战场上或者运输途中马蹄受伤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小,马蹄过分磨损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小,不仅能保护马,还能保护骑马的人!

  想想看,咱脚上那小小的指甲虽然不起眼,但要是在关键时刻整个劈叉了,你还能健步如飞吗?肯定疼得你动都不想动!

  刘据听后感觉很新鲜。

  原来马蹄居然也需要穿靴子!

  刘据便命人等会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找少府那边帮忙造几副马蹄铁和马镫送过来,自己则跟着霍善出门义诊去。

  一天走下来,刘据几人也算是见识了人生百态。乡里人要说淳朴也淳朴,得知了霍善的来意后大多都十分热情,只是偶尔也会有些意外。

  比如有人在外头赌输了回来对家中年老的父母拳打脚踢。

  比如有人在外头胡搞瞎搞回村又胡搞瞎搞弄得好几户人家都得了病。

  时不时就来场鸡飞狗跳的闹剧,一言不合就互殴和口出秽言。

  霍善还好,他去过的地方多得很,见识的事情也多得很,别人闹起来了他还仗着自己带的人多,边抱着一竹筒的牛乳饮子吨吨吨边看人吵得一地鸡毛。

  刘据他们头一回见识这些乡里斗殴,简直目瞪口呆。

  一开始刘据还想让人去调解来着,结果他的人刚碰上那个打人的儿子,那对被儿子单方面殴打得很惨的父母忽然就支棱起来了,一个护在自己儿子跟前,一个开始骂上前想架住他儿子的侍卫,骂着骂着还坐地上嚎啕大哭,直说达官贵人欺负人了。

  刘据被震住了。

  霍善老神在在地分刘据一竹筒牛乳饮子。

  他也不是事事都无动于衷的,只是刚才别人议论时他听了一耳朵,知道过去上前劝说的人都平白惹了一身腥。

  世上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天生坏种,可更多的还是家中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像这对父母虽然可怜,但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刘据可以去打击那些开设赌坊骗人去赌的家伙,但照这对父母对儿子的溺爱程度来看,没了赌坊估计还是会这样。

  别人帮你,你还骂别人,一次两次还好,三番四次都这样,别人的心也就冷了。

  刘据跟着霍善义诊了一整天,称得上是大开眼界。

  他和卫伉几人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到这么质朴又这么多变的人心,和平时许多人在他们面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刘据还去体验了一下建在猪圈上方的厕所,如厕期间猪叫声不绝于耳,给刘据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猪居然是这样养出来的吗!

  他不能好好地吃猪肉了!

  回庄子的路上,刘据把自己的心理挣扎讲给霍善听。

  霍善便带他们回福寿里逛了一圈猪圈了解他们的新式养猪法。猪圈里虽然还是有点脏,但便便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的,猪猪吃的都是麦麸拌野菜,怪丰盛的!

  由于庄子上刚吃了好几只猪,逛了一圈也只有一只母猪正躺在里面喂养刚出生不久的猪崽。

  母猪春天生产成活率比较高,就是春天气温变化莫测,它可能会根据寒热变化自行减胎,导致出生的猪崽变少。

  像这个猪圈的保暖工作做得不错,生下来的猪崽就挺多,足够让村里几户人家分着养!

  等再过一两个月猪崽大点了,还会有专人把小猪崽都给阉了,没阉过的猪皮厚毛粗,不好吃;他们吃的都是阉过的,长得那叫一个膘满臀肥,不管是做烧猪还是做东坡肉都很好吃!

  这是年前李时珍教他们的养猪妙法,据说后世流传深广的阉猪神技源自于华佗外科技术真传。

  此华佗神技创口小,伤害小,成活率高,造福了无数爱吃猪肉的人!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把两个月大的小猪崽绑在板板上,再将板板摆出个适合操作的姿势,就可以轻轻松松取其蛋蛋或子肠(卵巢)了!

  别的手法虽然也能割,但远没有华佗传下来的阉割手法预后来得好。

  当之无愧的阉猪祖师爷,华佗!

  华佗:?????

  如何才能暗杀李时珍?急,在线等。

  霍善丝毫不知华佗受到的心理创伤,还兴致勃勃地和刘据讨论起来:“听说此前有位叫公孙弘的丞相,他最开始是在海边养猪的。不知道用这公孙弘养猪法养出来的猪,是不是比别的猪更加好吃!”

  海边养的猪,平时吃的应该是海草、海鲜之类的吧!

  可惜公孙弘已经不在了,他们吃不上他养的猪了。

  刘据:?????

  醒醒,就算人公孙弘还活着,堂堂丞相也不可能再给你养猪啊。

  霍善听了刘据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接着他想到自己还有一个生活在海边的朋友,麻溜找上苏轼问他能不能在儋州海边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