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84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但这次会不一样。

第161章

  霍善每天都数着日子, 看看休沐日什么时候到。

  倒不是他觉得当太守不好玩,而是休沐日他爹可能会过来,如果不能过来也会提前讲给他听,不会叫他白等。

  这日一大早, 霍善就拉着金日磾陪他去城门蹲守他爹, 说是要给他爹一个大大的惊喜。

  没错,就是要让他爹一进门就瞧见他!

  金日磾虽不太清楚这样有什么惊喜可言, 还是默不作声地跟着他前往城门。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雨, 天气有点凉, 金日磾把霍善抱了起来,免得他路上踩进小水洼里头弄脏了鹿皮靴, 那可是霍去病猎的鹿给做的, 霍善爱惜得很, 所以霍善乖乖地让金日磾抱了一路。

  两人走到城门处, 天还没亮起来呢,城门也没开。守城门的士兵本来坐在那儿闲聊, 见霍善两人过来后忙起身向他们问好。

  霍善在外人面前是最爱装小大人的,一本正经地问道:“天冷了, 你们留意一下进出的人有没有生病的, 若是有的话最好能记下他们家住何方。”

  士兵恭敬应下。

  别看霍善年纪小,治病救人的本领却远胜于寻常医家。

  许多困扰云梦泽一带的病痛经过他的反复宣讲和实地诊治,大家都已经了解到该如何进行防治,尤其是他带来的那份《寄生虫图谱》更是让不少人都记住了螺这东西不要随便捡, 见到钉螺以后务必要呼朋唤友把它们统统挑起来进行彻底灭杀。

  一旦发现染病的村子, 连冠军侯带领的驻军都会帮忙消灭周围的钉螺呢!

  至于每逢初一十五的义诊以及时不时的下乡赠药, 那更是活人无数的善举。

  有这样一位小太守,大伙都从最开始的惶惑不安到打心里觉得欢喜和信服。

  哪怕他平时偶尔还让人抱着走, 也无损于大家对他的尊敬与喜爱。

  霍善和士兵们聊了几句,就到了开城门的点,他期待地等在一边。

  本来霍善也没想着霍去病会这么早过来,结果城门开启后他就瞧见一匹熟悉的马儿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是马背上那熟悉的面孔。

  城门外的雾气还没完全退去,只有远处亮起了薄薄的曙色。而来人就坐在高大的马背之上,神色带着几分天生的冷峻与疏离,瞧着像是天上来客。

  不是霍去病又是谁。

  霍善惊喜不已,开心地跑过去喊人。

  霍去病也没想到城门一开就能见到自家娃。

  他愣了一下,翻身下马把人抱了起来,问道:“怎么跑到城门来了?”

  霍善道:“想来!”

  平时他也不会特意出来等,但是今天早上听到鸡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

  想来就来啦!

  霍善道:“要让爹你在城门口就见到我!”他每次见到爹都很高兴,所以爹见到他应该也会很高兴才对。

  霍善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问霍去病在城门见到他开不开心。

  霍去病瞧见他无忧无虑的模样,知道他压根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霍去病回了句“当然开心”,又叮嘱道:“下次不用出来等,现在外面越来越冷了。”

  霍善道:“师父他们都说我像个小火炉,不怕冷的。”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霍善还伸出自己热乎乎的手去捂霍去病耳朵,嘴里还认真强调,“看,特别暖和!”

  霍去病“嗯”地应了一声,笑着说道:“是像个小火炉。”

  父子俩一同回了太守府,后面跟着的人把霍去病带过来的几笼秋蟹送去庖屋,李长生说小孩子吃太多蟹不太好,所以每次都不让霍善多吃。眼看秋蟹快要过季了,霍去病这次难得地多带了一些过来让霍善吃个尽兴。

  见霍善眼睛一直黏在那几个送蟹去庖屋的小兵身上,霍去病说道:“吃完这次应该就没有了,得等明年再吃。”

  霍善点着头说道:“我知道的,我知道的,不能竭泽而渔。”他摇头晃脑地给霍去病背书,“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霍去病笑着夸道:“你读的书都快比我多了。”

  霍善一脸骄傲:“我把爹你那份也读了!”

  霍去病道:“好。”

  李长生已经命人煮好驱寒汤给霍善他们暖暖身体,见父子俩进来了,就让他们先把驱寒汤给喝了。

  其他没出门的人也跟着喝了碗,免得因为天气变幻着了凉。

  一口暖汤下肚,霍去病只觉身上的凉意消了大半,转头看向咕咚咕咚捧着驱寒汤往肚子里灌的霍善。

  这小子连喝个汤药都有滋有味的,仿佛这世上没有他不喜欢吃的东西。

  也没有他不喜欢的人。

  霍去病那颗从夜半梦醒后就不甚宁定的心不知怎地竟安定下来。

  就像重新回到了人间。

  霍去病在霍善的催促下喝完了整碗驱寒汤。

  当天霍善如愿尝到了今年最后一顿蟹酿橙,晚饭时每个人面前都多了颗带着片小小绿叶的橙子,借着叶柄掀开一看,里头是鲜香可口的蟹肉羹。霍善拿起小勺子尝了一口,眼睛登时亮了起来,开开心心地就着江夏郡今年新收的稻米吃了一大碗饭。

  得知晚上霍去病可以宿在西陵城,霍善就宣布自己晚上要跟霍去病一起睡。

  霍去病自是不会拒绝。

  霍善夜里一向睡得快,在榻上滚了一圈,很快就进入梦乡。

  他和苏轼约好今晚跟他入宫拜见他们宋朝的皇帝赵煦来着。

  霍去病解衣上榻,没一会就有颗软乎乎、热乎乎的奶团子钻进自己怀里。小孩儿察觉有个热源出现在被窝里,小脑袋往人身上拱了拱,继续睡得昏天暗地。

  许是受霍善这好眠模样的感染,霍去病也沉沉睡去。

  霍善很快如约去找苏轼。

  苏轼上个月就已经顺利回到开封,这段时间还邀请霍善过去露了一手,将他“小神医”的身份传播出去。

  宋代是很吹捧神童的,只要神童在某方面展现出自己过人的本领,就有机会获得皇帝的召见。

  比如有名的晏殊就是走的神童出身,据传他七岁就能写诗,十四岁就获得那宋真宗亲自面试的机会,直接授予他官职让他留在秘阁读书。

  当然,这是得有人引荐的。

  苏轼回来后安安分分,什么不合时宜的文章都没发表,只邀请开封名流们过来体验一下

  霍善这位小神医的本领。

  众人都大为震惊。

  就算是苏轼曾私底下把他们的身体情况透露给霍善,这小孩能口齿伶俐地讲清楚那么多医理也着实称得上是天才了。

  何况苏轼才刚回京,他本人其实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病痛啊!

  所以只能是霍善这小孩天赋异禀!

  霍善的小神医之名很快在开封传开。

  这次苏轼约霍善过来,就是因为他这段时间的造势终于有了效果,有人在赵煦面前提及了霍善。

  提霍善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章惇。

  章惇在赵煦面前还是说得上话的,了解过霍善确实有真材实料以后就提议让赵煦见见这突然在京师声名鹊起的小神童。

  听说民间有个习俗,让聪明灵慧的小孩儿滚个床之类的,可以给新婚夫妇带来孩子。赵煦因为身体从小就不太好,膝下孩子很少,一个儿子都没有。

  这孩子听说是苏轼从儋州带回来的,那么远的路都能跟着走,可见他着实有点神异在身上。说不准能给赵煦送个孩子!

  赵煦听后很是心动,虽然他心里对苏轼还是有点疙瘩,不过比起在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一度跟着旧党高歌猛进的苏辙,他与苏轼还是有点儿旧情的。少年时跟着苏轼读书的那些日子,也算是那段沉寂时光里为数不多的亮色。

  这么个聪慧伶俐、身体倍儿好的孩子若能给他送来个皇儿,也算是了却了他一桩心事。

  他们这一支大抵是血脉问题,继位者大多身体不太好,像他皇祖父英宗皇帝就是被过继给仁宗皇帝的,仁宗皇帝子息本就不丰,皇子还全都夭折了,这不就得从宗室里择选适合的人继承皇位吗?

  他皇祖父与他父皇虽不至于没孩子,但都活得不长。赵煦都二十出头了,后宫却还没生出皇子来,心里当然有些不得劲。

  民间传说虽不科学,但见见这么个小神童也无妨,就当是处理政务之余解解乏了。

  赵煦和章惇很快敲定好召见之事,派人去知会苏轼。

  苏轼见到霍善过来后,就和霍善说起入宫觐见的具体细则来。

  苏过领着人把早饭端过来的时候,就见到苏轼在教霍善行礼。

  对于这个经常像是凭空出现在他爹身边的小神医,苏过渐渐也觉出不对来。

  可是他问苏轼,苏轼就跟他说仙童的事你一介凡人不要管。

  苏过能怎么办,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回了开封,好吃的就多了,不过苏轼近来赴宴多了,口味开始返璞归真。

  今天早上他们家吃的就是酱萝卜配稀粥,可以说是非常节俭了。

  苏轼还给霍善讲这不是普通的酱芦菔,而是他用眉山秘法亲自腌的酱萝卜,别处根本吃不着。这萝卜也是水灵灵的大白芦菔,和你们那边又瘦又小、活像营养不良的芦菔可不一样。

  这芦菔,其实就是白萝卜。

  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时就曾提到过白萝卜、白菜,说它们的栽培方式和诸葛亮心爱的大头菜差不多,可见这东西的栽培历史也是挺长久的。

  据传在光武帝刘秀起兵那会儿,时局一度动荡不安,有段时间有一千名多宫人被关在掖庭宫中出不去,也没有人给她们送食物,她们饿了只能抓池里的观赏鱼或者挖庭中的芦菔根充饥。

  可惜鱼总是会被吃完了的,那点萝卜养不活多少人,许多人还是被饿死了,只能就地掩埋在掖庭宫中。

  不过这东西也算是跟大头菜一样,必要时期能当粮食来应急。

  霍善不晓得苏轼说他们大宋萝卜大有没有自夸成分,决定先尝尝据说是苏轼亲自腌的酱芦菔再说。

  这一吃之下,他又把一大碗稀粥都吃完了。

  一口酱芦菔一口粥,美哉,美哉!

  一大一小吃得一本满足,差点都忘了今天要进宫去。

  还是章惇派人来催了,苏轼才想起还有这桩正经事,麻溜带着霍善去跟章惇会合。

  章惇年纪比苏轼大两岁,如今又身居相位,看起来比苏轼要靠谱多了,就是脸色看起来冷冷的。

  霍善是不怕生的,跟着苏轼两人进了宫,就积极地跟章惇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