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1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冲鸭!

  刘据信心满满地为自己的江夏之行张罗去。

  霍善还不知道刘家父子俩准备轮流过来蹭吃蹭喝,他入夜后就乖乖睡觉去了。

  夜里得了消息的孙思邈总算是出关了,他到底还是个修道人,见到名山就忍不住扎里头修行一段时间。

  得知李时珍想把李世民召唤出来听杜甫讲讲他子孙的事情,更惨一点的话明年还可以直接给他直播安史之乱,孙思邈一时有些沉默。

  

  李时珍这家伙之所以能活着写完他那本集各类野史八卦大全于一身《本草纲目》,大抵是因为他辞官辞的快吧?

  孙思邈道:“我确实知道几个节点,要不都输入进去试试?”

  按照这个定向邀请的规则,输入的“医案”越详尽,邀请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要是只输入一个节点,邀请不过来就直接失败了,多输入几个节点的话应当能提高成功率!

  李时珍摩拳擦掌:“就这么办!”

  霍善麻溜地把孙思邈提供的几个时间节点都填入邀请卡。

第197章

  孙思邈对李世民这位昔日有过数次交集的帝王, 印象也算是挺深,毕竟这也是他屡次辞职归隐的对象之一。

  有许多疾病当初孙思邈没法解决,倘若能重回唐初,孙思邈觉得自己兴许能救更多人。可惜为了维持时空平衡, 他是回不去自己那个时代的, 甚至他都去不了召唤出来的这位帝王所在的那个时代。

  要不然到时候两个孙思邈狭路相逢,不得面面相觑吗?

  好在孙思邈都是活过一辈子的人了, 对许多事倒也还算看得开。他趁着邀请卡还没生效, 提前对霍善标注了一些医案, 让他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帮忙治疗一下。

  比如卢照邻那小孩儿,最后就是让他别沦落到蹲大牢去, 蹲了还是帮忙捞捞吧。实在不行, 给他把风疾治好也行, 到底是喊过他一声“孙师”的人。

  霍善一口答应。

  他现在的医术还是很靠谱的。那些跟孙思邈他们一起去研究过卷宗的疾病就更不用说了, 他甚至可以直接从医馆药房里掏出特效药。

  虽然有些病可能还没法根治,但也可以保证让患者有尊严有保障地活下去。

  两人说话间, 医馆的会客处白光一闪,出现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

  霍善眨巴一下眼, 好奇地看看那看起来相当年轻的青年, 又转头看看孙思邈,疑惑追问:“你们说的太宗皇帝这么年轻的吗?”

  孙思邈一看来人的模样,也有些怔愣,他是提供了几个不同的时间节点, 为了保证邀请卡生效连年轻时几次受伤中毒都没遗漏, 但他还以为过来的会是更后期的李世民。

  结果看对方这身打扮, 来的居然是还没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吗?!

  准备看乐子的李时珍:“……”

  现在给他讲安史之乱的话怎么感觉有欺负年轻人的嫌疑?

  不过二十多岁也不算小了,应该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了!

  只是杜甫估计还是得跟霍善卖瓜攒钱去。

  这么年轻的祖宗, 就算霍善在长安弄个医馆把他捎过去,李隆基也是不会信的吧!

  信了也不一定会听劝,毕竟李隆基年轻时本身就是敢于领兵造反的人,祖宗来了又怎么样?

  失算了!

  坐在几人对面的李世民认出了孙思邈,率先喊道:“孙真人?”

  李世民少年时便遇到过孙思邈,曾得过他赠药。

  他登基后悉心寻访孙思邈下落,想给他授官,孙思邈推辞了,并没有接受李世民给的官职。

  所以哪怕是没登基前的李世民也是认得孙思邈的,而且眼前的孙思邈相貌年纪都与他记忆中的孙思邈一般无二,岁月在他身上仿佛早已停滞。

  李世民已经知晓这个是个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清楚自己可能是因为孙思邈才会被邀请过来,是以感激地说道:“我这次只是不小心中了毒,已经都吐出来了,并无大碍,劳烦孙真人记挂了。”

  这时候的李世民还很年轻,刚成为凌驾于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没几年,他有着青年人独有的蓬勃锐气,也有着强烈的招贤纳才之心,对于孙思邈他们这些人态度都是十分客气的,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藐视所有人的骄矜倨傲。

  孙思邈是见惯了达官贵人的,闻言笑道:“是我两个小友想见见你。”

  他给李世民介绍了霍善和李时珍。别看李时珍看起来年纪不小了,对孙思邈而言还真称得上是“小友”。

  且不说年龄了,光是性情就挺像。

  霍善已经见过好几个皇帝啦,见到李世民这位太宗皇帝也不觉紧张,他也跑过去把自己介绍了一番,重点介绍说“我爹是冠军侯”。在小孩子心里,自家爹的名号就是世上最响亮的!

  李世民果然瞳孔一震。

  哪怕许多文人对卫青、霍去病多有微词,在亲自参与打天下过程的李世民心里这样的将才都是极为爱惜的,从不觉得刘彻重用他们有什么不对。假如他家大舅子有这样的军事才华,他也一定会给对方尽情发挥的机会。

  当然,更让李世民震惊的还是这医馆竟这般神通广大,能叫他来到七八百年前的大汉王朝。

  此时的李世民还年轻,身体也还没差到病急乱投医地求神拜佛以及服食各种“长生药”的状态,他对神鬼天命之说一向不甚在意。这样的奇遇着实叫他意外!

  李世民把霍善这个医馆主人抱了起来,笑道:“我的三个孩子也跟你差不多大。”

  李世民的孩子已经挺多了,他说的这三个孩子当然是正经他的秦王妃长孙氏所出,武德年间长孙氏与他生下了嫡子李承乾、第四子李泰以及第五女李丽质,三个孩子年纪很接近,彼此都只差一岁,最大的李承乾也不过八岁。

  所以他说自家孩子和霍善年岁相近也不是虚言。

  至于夹在中间那五六个庶子庶女,李世民就没给霍善讲了,那根本不重要。

  霍善不知李世民还瞒着好几个孩子呢,听李世民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很是感慨地说道:“你这孩子生得比我姨公早多了。”

  

  他记得他姨公差不多三十岁才生下他太子叔!

  李时珍在旁插话:“生得早有什么用,好几个孩子都没活过他这个当爹的。”

  李世民:?????

  孙思邈:“……”

  孙思邈道:“我有事先走了,你们聊。”

  李时珍也意识到这个话题对一位年轻的父亲来说有点沉重,宽慰道:“哎,我就随便说说,你也别往心里去。你看阿善他姨公这太子生得晚,还不是先他一步撒手人寰。他还是当场自绝的,你们家太子谋反失败至少把命给保住了。”

  霍善:?????

  霍善目光幽幽地看着李时珍。

  你说话就说话,带我太子叔干嘛!

  还在当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也是满心迷茫: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太子会谋反?他的承乾那般聪慧可爱,怎么可能会谋反!

  他还会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几个他与观音婢的孩子?

  ……不对,他自己都还没当上太子,哪来的太子谋反?!

  李世民完全不信。

  霍善也不管李世民信不信,他该起床了!

  霍善热情邀请李世民在这边休养一旬,正好杜甫还可以待好些天,他们平时可以多聊聊大唐的事。

  要不是杜甫来了,他们也不会想到把他这个当祖宗的给邀请过来。

  比起你儿子长大后会学你逼宫谋反这种小事,杜甫那边的才是大事:你们的长安洛阳二都即将被胡人攻占,大唐,危!

  要不你俩合计合计,看看该怎么办吧!

  于是公元前116年初夏的清晨,在大汉西陵城一处弥漫着药香的庭院之中,来自武德九年的李世民和来自天宝十三年的杜甫相对而坐。

  面面相觑。

第198章

  唐代人对昭陵都有着深厚感情, 这一点是为人至孝的高宗皇帝李治起的头。

  李治在位时一旦在战事上取胜,就会把献俘仪式安排在昭陵举办,好叫李世民在泉下也能看到大唐正在开疆拓土。

  由于李治对昭陵的看重,时人一旦有什么冤屈就爱去哭昭陵。

  都冒天下之大不韪跑老李家祖宗的坟头哭了, 冤屈能不大吗?有关部门都得火急火燎地介入处理, 生怕慢了一步自己要人头落地。

  要知道此前有人只是误砍了昭陵几棵树,就差点被李治给砍了头。还是狄仁杰极力劝阻之下, 李治才勉为其难地把犯错官吏流放去岭南自生自灭。

  兴许是由于李治这份看重, 又或者是昭陵的“昭”字天然带着几分鼓舞人心的力量, 反正哭昭陵这个活动一直到宋朝都很有几分神圣色彩。

  杜甫这个大唐人也不例外,所在的环境越是黑暗, 人们就越是爱回忆明主所在的时代。

  所以杜甫每次路过昭陵都要写诗遥遥吹捧一下李世民这位贞观雄主, 深深怀念李世民“风尘三尺剑, 社稷一戎衣”的风姿。

  眼下杜甫虽还没有遭逢巨变, 却已经深刻地感受到风雨到来前的昏暗。

  对于天上掉下个文武大圣皇帝这种事,杜甫虽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毕, 却也莫名地激动起来了。

  杜甫已经从李时珍那儿得知大唐即将迎来为期八年的动乱,此时见了年轻的李世民, 眼睛里不由满含热泪, 和他说起天宝年间的种种变故。

  如今的皇帝李隆基,开元年间也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可惜到了天宝年间就彻底变了样。

  后宫那点破事不提也罢,主要是他怕自己人心眼多, 所以信任胡人将领, 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他把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全划分给胡将安禄山了。

  今年这个安禄山还上书跟朝廷讨要个通管全国马匹的差使,朝廷还同意了。

  也就是说一个胡将不仅兼任三镇节度使, 还拥有调度战马的权限,要人有人,要马有马,要地有地,你说他不反,谁相信?

  李隆基还真相信了。

  连背靠杨贵妃的国相杨国忠都动摇不了李隆基对他的信任。

  当然,这杨国忠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天宝年间朝廷之所以满堂昏昏,也有他贡献的一份力量。

  他们这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惜没有权限在御前建言,哪怕凑在一起日骂夜骂也没法骂出什么结果来。他们上达天听的路,早就已经断了啊!

  据传就是李隆基跑开了头,以后大唐的皇帝遇到强敌就跑,他们的都城长安被胡将叛军之流进进出出许多回。

  怎么能不叫人痛心!

  连杜甫尚且心痛不已,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

  早在武德七年朝廷就在讨论这件事:长安太危险了,北边的人随时会打过来,不如我们迁都吧!

  所有人都赞同这个想法,谁都不想直面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总担心突厥人随时会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