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3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石庆:“……”

  突然想再病病。

  石庆强笑道:“我读了好几遍,都没发现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既然是朝阳侯自己写的东西,就不必提我了吧?”

  霍善道:“要的要的,您德高望重,说话分量肯定比我大,有您的名字在上头说不准陛下更能听进心里去呢!”

  石庆不说话了。

  这天真的没法再聊了!

  这小子到底是谁教出来的啊?!

  

  既然石庆说自己挑不出毛病来,霍善就喜滋滋地给自己写的二十条挑刺内容添上石庆的名字,与刘据的家书以及其他人的奏疏或书信一并发了出去。

  剩下的他就不管了。

  他邀刘据跟他一起巡城去。

  一般霍去病在的话,都是霍去病负责骑马带他出去遛弯的,今天有刘据在,霍善便决定带着刘据用脚走遍整个西陵城。

  反正对他来说,环城一圈根本不算事!

  已经跟着霍善在外头玩了大半天的刘据:。

  对你来说确实不算事,但是对我来说问题好像挺大……

  好强的少年郎很为难,好强的少年郎不肯承认,只能跟着出门去。

第212章

  霍善遛起弯来, 那可真是不到天黑都打不住,好在他还肩负着散财童子的要责,所以一路走走停停,倒也不至于当场把刘据累趴下。

  但也不远了。

  此时霍善受邀看杂技表演, 刘据得以跟着进店歇息, 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杂技这种东西,在宫廷中一般称为百戏, 底下的人会想尽办法讨皇帝欢欣, 经常会有推陈出新的演出。刘据从小跟着见多了, 对于江夏郡这边的杂技表演感觉不怎么新鲜,不过看霍善兴致勃勃的模样, 他也跟着赏玩起来。

  第一场表演结束以后, 上来两个侏儒。侏儒是非常稀少的, 人一上来, 周围的观众都议论纷纷。

  霍善却是没见过侏儒的,他打量着眼前两个“小矮人”, 一时陷入沉思。侏儒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霍善一键召唤李时珍几人出来讨论。

  李时珍几人冒头一看, 也没有头绪。侏儒就是侏儒, 这并非人力能左右的,深入研究也没什么意义。

  霍善见他们也没涉猎这方面的案例,也就没再纠结。

  汉代侏儒的生活并不算困难,要是官府核实了他们确实是侏儒, 那就会将他们列为“罢癃”(劳动力受限者)。由于身高过于矮小, 所以他们的徭役、兵役都是可以免除的, 甚至就连犯罪也可以减刑或免罪。

  还会给他们安排能够胜任的工作。

  比如宫廷之中就养着一群侏儒,嘴巴会说的可以当俳优讨达官贵人欢欣, 嘴笨的则可以干点管理车马之类的轻松活,当初东方朔还忽悠人家侏儒说他们要被裁员来着,那批侏儒就是因为照顾“罢癃”的政策而受聘于宫廷的。

  既然这种情况大多已经无法医治,霍善等他们演出结束后便将两位侏儒召到眼前,先询问他们有没有作为“罢癃”被登记在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又问他们是想继续演出还是寻点别的差使。

  那年长的女侏儒笑呵呵地说道:“我们还是喜欢演出,每次听人喝彩就觉得很高兴,做别的事感觉没那么有意思。”他怕霍善觉得底下的人不尽心,又补充说他们在县里登记为罢癃时县吏也曾问过他们这个问题。

  霍善见他们精神面貌极佳,演出又风趣幽默,并不是单纯地扮丑装疯引人发笑,便也没有非要他们转行不可。

  他给了两人一笔丰厚的赏钱,又问他们能不能给他诊诊脉,他想留个案例供以后参考。也许在他们目前的能力范围内还没办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以后说不准有办法呢!

  两人既然喜欢公开演出,自然不避讳这方面的问题,很爽快地轮流让霍善给自己看诊。

  霍善的医案库中又多了两个新案例。

  休息了这么久,霍善又精神抖擞地拉着刘据出发了。

  刘据也是个半大少年,此前他只看过侏儒的演出,还真没注意过这些照顾残障人士的政策,刚才听霍善与两侏儒的对话听得津津有味。

  离开演出场地后,刘据和霍善感慨道:“从前我还觉得父皇养着侏儒只是为了逗乐,没想到还有这方面的考虑。”

  侏儒不仅劳动力受限,还会遭到旁人异样的目光,若是没有相应的优待政策他们的生活恐怕会很艰难。

  霍善也是到地方上做事才了解朝廷这些安排的,他点着脑袋说道:“我以前也没想过这些,多看看就知道了。”

  刘据有点明白刘彻为什么让他来江夏郡了。

  他父皇虽不是多了解民间疾苦的人,日子还过得穷奢极欲,但他有颗聪明过人的脑袋,学东西很快,读书读文章也很快,又致力于网罗天下人才,将“唯才是举”进行到底。所以他父皇对朝堂的方方面面都把控得极好,想做的事情鲜少有做不到的。

  像他父皇这样天生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那是万里挑一的存在,而他已经十多岁了,还没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那就只能用笨办法,多看看、多想想、多接触些有用的人和有意义的事。

  要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父皇肯定会对他很失望的吧?

  刘据对霍善说道:“下次你听人汇报郡中事务,记得喊我一块听。”他顿了顿,又补充,“每天巡城也记得喊上我。”

  霍善只觉刘据也觉得巡城有趣,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好!”他还大方地把自己的散财额度划拉一半给刘据,表示自己经常花不完,特别苦恼!

  只是这赏钱是不能随便给的,要是谁来都给的话就没有意义了,只会助长许多人想要鱼目混珠或者不劳而获的懒惰心思。

  那可不行!

  刘据已经跟着看了一圈,闻言点头表示自己晓得的。

  回去的路上,霍善想起自己在外邦溜达时听说过一个关于侏儒的故事,麻溜给刘据和霍去病分享起来。

  那是备受宠爱的小公主过生日,国王请来无数能人异士为小公主演出,希望他们能讨小公主欢心。小公主和她的朋友们却觉得其中前来表演的侏儒最有趣,因为长得十分丑陋,演出起来手脚还僵硬得很,看起来像个提线木偶!

  小公主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还玩笑似的给他扔了一朵白玫瑰。

  侏儒误以为小公主喜欢他,每次都很卖力地给小公主表演跳舞,直到有一天他偶然闯入到一面巨大的镜子前、看见了镜子里丑陋的自己,才知道小公主和她那些朋友们的欢笑声不是因为真心喜欢他,而是觉得他的矮小和丑陋让他们觉得很滑稽。

  侏儒心碎而死。

  当得知侏儒不能再跳滑稽的舞蹈逗她开心,小公主对此很气愤地表示:“以后来陪我玩的人都要没有心才行!”

  故事就此结束!

  刘据:“……”

  霍去病:“……”

  怎么感觉这故事是在骂曾经拿侏儒逗乐的人呢?

  刘据辩解道:“我们大汉的侏儒都知道自己的情况,不会像这个侏儒一样对此一无所知。”

  霍善点点头:“对的,对的,这只是个故事而已。”

  刘据问道:“什么叫提线木偶?”

  霍善正巧也问过这个问题,还去看过这方面的表演,当时孙思邈说他们唐代也有这样的戏可看,叫做悬丝傀儡戏,只不过一般是拿来送葬的。李时珍则表示他们那会儿流行的是皮影戏,同样也是操控着“傀儡”进行表演。

  这两种演出霍善也都去看了个遍,觉得全都很有意思。

  那么有趣的人偶,只拿来搞巫蛊实在可惜了!

  他已经跑去抱着他师父的腿说想要这两样玩意。

  李长生虽然只说自己会试试看,但霍善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看到它们!

  毕竟造傀儡这种事,墨家可是专业的。

  听说墨子同时期的鲁班还能造出能飞的木头鸟给他送信,他们这些后人造几个提线木偶不过分吧!

  就是彩绘方面可能比较费工夫。

  好在他师父是绘制墓砖的行家,区区画几张人脸根本难不倒他。

  刘据目前还没接触过巫蛊之说,听完霍善的介绍只觉得挺有意思,颇为期待什么时候能拿出成果。

  不过他还有另一个疑问:“能照出全身的镜子得多大啊?”

  就算是侏儒,那也得老大一个镜子才行!

  他们大汉也是有铜鉴的,只是打磨起来很不容易,只有达官贵人用得起,很多人就像故事中的侏儒那样一辈子都没照过镜子,根本不晓得自己是美是丑。

  巧了,这个问题霍善也问过。他有点郁闷地说道:“这镜子的造法我还没打听出来,下次我再去找人问问。”

  刘据还小,心思没那么缜密,一点都没疑惑故事里的东西该上哪儿问去。他说道:“这种方法肯定很难打听,要是我能造这种镜子的话一定不告诉别人,旁人想买只能从我这里买。”

  刘据这是从盐铁专营里得来的灵感:垄断可是最赚钱的,足以盘活他们空虚的国库!

  霍善也不怎么执着,毕竟他也不是非要那样的镜子不可。

  两小孩嘀嘀咕咕地说了一路,跑回太守府向李长生询问傀儡戏和皮影戏的筹备进度来。

  李长生无奈地笑道:“还得等人练熟了才能给你们演出。”

  霍善听懂了,那就是傀儡和皮影已经做好了,只是负责演出的人还在排练。

  他还收获了李长生给他们做的几个悬丝傀儡,有霍善经常挂在嘴边的曹操和刘关张(实际上是李时珍持之以恒地给他讲《三国演义》)。

  每个人都很有特色。

  霍善拿到特供版的三国人物悬丝傀儡,顿时开心得不得了,拉着刘据一起学着操控几个“小人”。

  刘据到底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哪有不爱玩耍的?他也很快沉迷其中。

  任安路过的时候还被他们拉过去充当张飞,一起排演一场《桃园结义》。

  霍善给任安安排了一句重要台词:俺也一样。

  任安:?

  他总感觉这小子是在埋汰人,并且还有证据!

  可见刘据正在兴头上,任安这个太子少傅觉得玩一玩也无伤大雅,便也跟着研究起这悬丝傀儡怎么操控。

  ……说实话,感觉还挺好玩的。

第213章

  霍善要把《桃园结义》和《曹操发墓》这些内容搬过来, 当然是经过苏轼他们悉心修改的,朝代全都给架空了,架空的名头就借用司马相如编的子虚乌有,这个大家都熟。

  毕竟司马相如可是刘彻很喜欢用的御用文手, 子虚乌有这词儿就出自他所写的汉赋中所虚构的人物。

  提到司马相如, 不少人只想到了文君当垆,很有些瞧不上他这类似于强行吃软饭的行径。刘彻却不一样, 刘彻一眼就相中了他的文章, 把他留在长安给他十分优渥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