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4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既然庄青翟都来了,刘彻便让他给霍善挑套臣属班子,按照汉代规定,千户以上的侯国可以设置相应的臣属,有负责在侯国内主持地方事务的外臣,也有负责跟在千户侯身边处理各项杂务的家臣。

  侯国的外臣归朝廷管,实际上和霍善没多大关系,家臣才是要跟着霍善的人。

  庄青翟没想到刘彻居然对霍善的事这么上心,要知道别的千户侯可不会让刘彻亲自吩咐下来。

  看来冠军侯如今真是红得发紫啊,连霍善这个中途找回来的孩子沾了这么大的光!

  刘彻是个很有掌权意识的人,给他当丞相必须按他的心意行事,哪怕刘彻喊他过来只是吩咐一点小事,庄青翟也不敢有什么怨言,只能把刘彻的命令一一记了下来。

  等到退出殿外,庄青翟才打开刘彻命人拿给他的那份竹简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色就变了。

  作为一个生鱼脍爱好者,庄青翟只觉自己昨天吃进肚子里的生鱼脍在胃里翻腾。

  听闻这些东西都是东方朔口述,那位刚被封为朝阳侯的冠军侯家小子归纳总结出来的。

  庄青翟对三岁大的小孩能归纳总结这件事持怀疑态度,只当是底下的人想往这小孩身上贴金。

  所以庄青翟思来想去,心中的千言万语只化为一句话:好你个东方朔,你不喜欢吃生鱼脍就算了,为啥还要介绍这种恶心的虫子影响别人的食欲?!

  想到自己还有许多生鱼脍爱好者同僚,庄青翟觉得不能自己一个人受伤害。

  马上就回去把这竹简给大伙传阅传阅!

  这可是陛下亲自下令让底下人学习的好东西,先让朝官挨个看一遍不过分吧?

  庄青翟迈着坚定地步伐回到了官署,笑容满面地找人过来开小会。

  大伙马上就要归家吃饭了,分享《寄生虫图谱》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啊!

  说不定大伙回家后正好赶上新鲜上桌的生鱼脍呢?

  一干朝臣哪里知道庄青翟的险恶用心,一无所察地聚拢到丞相衙署里开始传阅那份新鲜出炉的《寄生虫图谱》。

  另一头,刘彻等人的家宴也正式开始了。

  传膳的侍从先往每个人面前摆了一碟子姜汁。

  接着上了一盘……片得极薄的生鱼脍。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的就是切肉要切得足够薄,宫中厨子的刀法自然能把鱼肉切得大小均匀、厚薄一致,摆在食案上格外好看,跟朵盛开的花儿似的。

  可惜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想到了——

  吃生肉,长虫子!

  太子刘据年纪小,最是藏不住心里的想法,看到生鱼脍后他满脑子都是霍善最开始介绍的,肚子里有虫数升,服药后吐出三升都没吐完,过几年说不定还会复发!

  怎么办!

  好想吐!

  可不能在父皇面前吐!

  太子刘据忍得好辛苦。

  刘彻:“……”

  刘彻当机立断让人把生鱼脍撤了下去。

  虽然知道没人敢把长寄生虫的鱼肉端到御前来,可一时半会他还是吃不下这玩意。

  吃生鱼脍什么的,等他忘记了《寄生虫图谱》上的内容再说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东方朔:有的人才刚封侯,就祸害了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好你个东方朔!

  东方朔:?

  *

  更新啦!

  足足双更!多么努力!

  明天就要日万了!求点营养液鼓励鼓励!

  *

  既然都要入V了,给专栏打个广告吧!

  专栏同系列的文已经完结好几篇了哦!都是历朝历代的养崽文(?)!主角只需要开开心心地吃喝玩乐,世界就自动美好起来了!就是这么快乐!

  点开专栏即能拥有!画风都差不多,不过从篇幅长短可以看出写文时作者的精神状态(bushi)!

  有兴趣可以去康康!

第22章

  霍善从不挑嘴, 吃饭也不挑地方,本来看到摆盘非常好看的生鱼脍还想尝尝来着,没想到眨眼间那盘生鱼脍就被撤了下去。

  他抬头一瞧,发现他爹霍去病和他舅公卫青神色如常, 刘彻父子俩的表情却都怪怪的。

  霍善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 自己好像刚给大伙介绍过吃生肉喝生水的坏处。刚才那盘他还没看清是什么玩意的生鱼脍,瞧着仿佛就是生肉!

  

  没能尝鲜, 霍善也不在意, 别的菜他也吃嘛嘛香。旁边的太子刘据见他吃得这般开怀, 刚才那种吃不下饭的感觉一下子没了,也跟着他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起来。

  刘彻见两小孩吃得欢, 便问霍善:“宫里的饭菜好吃, 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

  霍善想也不想便道:“家里的好吃。”

  刘彻:“……”

  卫青:“……”

  太子刘据也不敢置信地看着霍善, 没想到这小孩这么敢说。

  霍去病倒是默不作声地望着霍善, 知道他认知里的家恐怕不是冠军侯府。

  果然,霍善兴致勃勃地说道:“师父和师弟做什么都特别好吃, 师父答应过我,等到过年还要给我做饺饵吃。”

  刘彻本来还觉得自己的御膳被冠军侯府比下去了, 很有点不乐意。可听霍善这么一讲, 他便似笑非笑地看了眼霍去病。

  没想到这孩子都到长安两天了,霍去病这个当爹的还没把他笼络过来。

  但孩子重感情不是什么坏事,倘若这小孩儿是个见识了长安的富贵就二话不说抛下昔日至亲的人,刘彻反倒是瞧不上眼。

  刘彻问道:“饺饵又是何物?”他已命宫中厨子试着做馄饨, 过几天应该便能上桌了。

  霍善就给他讲解了一番, 说这是传说中有位名医当完大官回到家, 看到乡亲们冻得耳朵都坏掉啦,所以用些驱寒药草煮了些饺饵给大伙分着吃。饺饵的做法和馄饨差不多, 只不过皮要厚一些,捏成了偃月形,看起来好像耳朵的形状!

  等到刘彻问他是哪个当过大官的名医,霍善就表示不知道。

  因为张仲景亲自否认过,说他没有发明这种食物。

  反正就是这么个传说,谁知道是谁干的呢!

  刘彻道:“用驱寒药材煮的话怕是不好吃。”

  霍善觉得很有道理,马上说道:“我们又没有受冻,可以拿别的汤来煮,或者蒸着吃。”他还给刘彻分享了四时馅料,全都是他悉心和李时珍打听回来的,在吃这方面他可用心了!

  刘彻点点头,示意旁边伺候的人把这事儿记下来。

  很不错,你们家的菜谱很好,现在是我的了。

  霍善哪里知道刘彻的想法?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要知道他可是个非常有分享欲的娃儿,从来只有他讲到别人不愿意听的份,绝不存在他自己不愿意给人讲的情况。

  许是刚顺走了霍善的饺饵做法,刘彻觉得不能白拿孩子东西,就问霍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霍善不解地反问:“什么打算?”

  刘彻道:“你如今可是朝阳侯了,不能再整天只顾着玩了,朕得给你找两个家臣跟在你身边,平时教你识字习武。”

  霍善道:“我有师父啦,不用家臣!”

  刘彻想到霍善那个叫李长生的师父,李长生这名字他挺喜欢的,李长生这人瞧着也不差,既然霍善喜欢,那便让他当家臣好了。他说道:“那让你师父当你的家丞,丞相的那个丞,官不大,不用干别的,就跟你待在一起,还能拿俸禄,不白教你。”他转头问卫青,“家丞俸禄多少来着?”

  卫青家中有三个没满十岁的千户侯,对这方面还是挺了解的,回道:“三百石。”

  三百石听起来不多,实际上已经等同于小县县令。以后霍善有什么需要上书朝廷的事,基本都是由家丞出面,算是家臣之中的领头人。

  既然霍善不想离开他师父,那给李长生安排成家丞无疑是最妥当的。

  李长生能书会画、谈吐不凡,给霍善这么个年仅三岁大的千户侯当家丞绰绰有余。

  霍善得知师父可以拿俸禄,立刻就心动了。

  他不知道三百石是什么概念,但是本来一石都没有,现在有三百石,那就是白得了三百石粮。

  霍善好奇心一向旺盛,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积极地向旁边的太子刘据请教:“你知道一石等于多少斤吗?”

  太子刘据冷不丁被霍善这么一问,先是有些反应不过来,接着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解释起来:“一石是四钧,一钧是三十斤。”

  霍善当场算了一下,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三百石就是三万六千斤!

  一年俸禄三百石等于他们每天约莫能有一百斤粮食!

  霍善马上替他师父答应下来。

  白捡的粮食,不要白不要!

  刘彻见他一会跟人提问,一会凝神思索,一会又眉开眼笑、仿佛得了什么大便宜,顿觉有趣至极。

  刘彻笑问:“怎么?算得清楚吗?”

  霍善便把自己算出来的数目告诉刘彻。

  他早就会算数啦,还会背九九相乘法!

  刚才那几个数都老简单了,他一下子就能算出来。

  刘彻几人还没说什么,太子刘据已经大为震动。

  简单吗?他都十岁了,刚才那几个数也没法直接算出来。

  算术这东西,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的人学到十几二十岁还不得其门而入,有的人早早掌握了秘诀便觉得再简单不过。